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4W

家鄉的習俗作文多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1

很慶幸,我們老家在村裏,所以還保留了許多過節時的傳統。

最讓我像印象深刻的就是春節了,過春節時我們家家户户都燈火通明響徹通宵,村裏的景象簡直不比大城市差幾分!大家還放鞭炮,要是在城市裏那連鞭炮都不讓放,但是在小鄉村裏就沒有那麼多拘束了!大家都買一桶一桶的鞭炮。到了12點時,空中一片閃亮,鞭炮聲響徹雲霄,那形勢就好像萬千牡丹花驟然盛開一樣!

過年前我們還要吃年夜飯,我爺爺的兄弟們,制定了一個規矩,一年一家吃年夜飯,五年正好輪一輪!今年輪到四爺爺家了,桌上可謂是滿盤盛宴!雖然可能我們自己做的並不是那麼好吃,但不過我們吃年夜飯,並不是為了好吃,而是為了我們的一份心意啊!

吃完了年夜飯,我們都在守歲,呃,雖然我們的守歲並不是那麼的正經,不過大家都非常的快樂!我的小爸爸正在和我的小娘娘在打遊戲,我也端着電腦跟他們爭着説一起來玩吧!我的小堂妹在玩我的遊戲機,而我的堂弟似乎也非常想加入到我們當中,於是從他爸爸媽媽手裏要來了手機與我們一起遊戲,我總感覺我的爸爸有那麼一絲老不正經,他竟然與我們那邊的年輕人打起了牌,可能是太無聊了吧!

到了半夜,就快要到12點了,大家都該回家睡覺了,但是我的爸爸還有非常多的事要忙活!他搬來了一箱一箱的鞭炮他看着我,説:“你要不要來放下鞭炮呢?”我説:“嗯,這麼難的事情我能做嗎?嗯,我還是在一邊看着吧!”爸爸説:“好吧!”於是他拿起了他的打火機,把鞭炮的尾巴給拔了出來,那就好像在揪他的小辮子一樣!然後爸爸用力的擦響了他的打火機,咔嚓一下,打火機頭鑽出了一束火苗!爸爸拿着“火苗”蹭到了鞭炮的尾巴上,然後慢悠悠地地走開。那鞭炮尾巴便開始燃燒了,一點點化成了灰燼,嘭,一枚鞭炮從地上,一飛到了天上,就好似火箭升空一樣,就是這個火箭沒飛出多久就引燃爆炸了。空中開出了一朵美麗的牡丹,我們又驚又喜撫着耳朵瞪大眼睛一起目睹每一顆束炮爆的升空,鞭炮炸完之後都會像天女散花一樣,從天上掉下來一堆堆的碎星!不敢想象!就是這些碎星組成了那些鞭炮爆炸出的美麗的圖案!

桶裝鞭炮放完了,爸爸拿出了他的絕招,串裝鞭炮,與之前不同的是,爸爸點燃了鞭炮尾巴後,立刻就跑開了;我們看着他跑開的樣子,立刻也跑開了,那個火星燒到了鞭炮的尾巴,“噼裏啪啦!”那個鞭炮劇烈的爆炸了起來!霎時間,空中佈滿了火藥味,一個個碎星飛來飛去,好像是在下流星雨似的!經過一陣陣劇烈的爆響,鞭炮放完了,大家都回到牀上去睡覺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六點鐘,爸爸又要起來放鞭炮了,據他們説這是開門紅!

經過這一長段的經歷,我總算是瞭解了我們家鄉的過年習俗。以前因為太小,都是七八點鐘就睡着了,今年我卻見到了一個完整的除夕夜,看到了真正的年味,這一切真是美妙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2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説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家鄉的習俗作文3

我的家鄉有很多節日習俗,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慶祝方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如春節舞獅、舞龍、放鞭炮,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清明節祭祖、踏青……這些跟其他地方並無多大差別,而有幾個我要跟大家講講。

或許大家並沒有猜到了我的家鄉,沒關係。我覺得習俗必須是要與其他節日不同的性質,節日是大家都過的,而習俗代表的是一個羣體的習慣、風俗,是具有特殊性的。

社日是我的家鄉特殊節日之一它包括了春社和秋社,人們常常湊錢在社廟裏舉行祭神儀式,殺豬煮肉,就地分食,而吃不完的肉就帶回家供神。

牛王誕是個蠻有趣的節日。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傳説是牛王的誕辰,所以稱為牛王誕。而這一天村民們不能驅使牛去幹活,讓牛好好休息。還要在牛欄門口供奉牛,大人們則囑咐小孩們愛護耕牛。牛是一個多麼神聖而威嚴的動物啊!

鬼節聽起來就有些嚇人了(其實只是供奉祭靈),我打小就知道鬼節,它在農曆的七月十四,稱中元節(俗稱鬼節)。這天,民間家家户户都要殺雞買肉祭祖先,常常有些善良的村民會在三岔路口或山坡上供奉無家可歸的野鬼。這聽起來既有趣又膽顫不是嗎?

而“三月三”是屬於壯族人民的節日,但不身為壯族的大部分人在我們這個地區也和他們一樣過這個習俗。

説起我們“三月三”習俗的來歷,雖然我不是很瞭解,但我知道兩件事——一,“三月三”是指每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二,傳説它與王母娘娘舉行蟠桃會的日子相同,且又同盤古的誕辰時間一樣。雖然本質上他們沒有什麼關聯,但如此有意義的一天,活動當然多種多樣了。俗話説得好:最香不比五色飯,最美不過三月三!這五色飯即為五色糯米飯,裏面有紫、黃、黑、白、紅五種顏色的米飯,把他們蒸好舀出來時會散發古樸而醇香的氣味,五穀雜糧一般的味道,極吊人胃口。

三月三的雙人對歌也是極常見的,我們家鄉人有唱山歌的傳統,經過我的調查與生活經驗,我發現除了日常生活中、娛樂、勞作等自歌或對歌,還形成了歌圩(就是對歌的專門時間,村民常常會聚在一起對歌慶祝),他們唱的歌都是一些古樸的民謠,很具有年代感。

每到三月三,無論宅在家裏還是出街遊玩,都會時不時聽見敲鑼打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震耳欲聾。他們的鼓聲和銅鑼攪拌在一起有條不紊,還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前排的人們舞着獅頭,後面的人負責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家鄉的三月三熱鬧得像過某一盛大而隆重的節日一樣,它不像春節那樣更加熱鬧非凡、鞭炮齊鳴,反而只是小小地慶祝這個節日,常常過了三月三跟沒過並無多大差別。

家鄉的習俗讓遊子們都想回去,脱下繁忙的包袱,與他們最親愛的家人們一起慶祝,一起歡笑。

家鄉的習俗作文4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鄉,每個家鄉也有各不相同的節日習俗,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國慶、春節等……説到春節,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説:“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臘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根據每個人自己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物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麪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蔔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的。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裏,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為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碌。他們正準備着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過年時彰顯出辭舊迎新的喜氣洋洋。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迎春的一個禮節,各家都忙着打掃屋子。

轉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熱鬧,家家飄散着雞鴨魚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裝,門前貼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門前也貼着紅紅的對聯。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團年飯、看春節聯歡晚會什麼的。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會兒哪一家門外放個“蝴蝶仙子”,一隻小小的紙蝴蝶帶着銀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後落下;一會兒這家放一個“沖天炮”,火芯衝上天空,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個“銀色噴泉”,一點點銀色火芯從圓錐桶裏慢慢噴出,隨後越噴越多,越噴越高,短暫而美麗,如真的銀色噴泉一般,涓涓細流,絢麗多彩。到了深夜12點,還要放一大掛鞭炮,表示辭舊歲,迎新春。

七年級早上還要穿起新衣,放一掛大鞭。七年級斷然沒有除夕的熱鬧非凡,卻也不那麼平靜,大家都忙着去給長輩、親戚們拜年。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初四、初五……光景依如七年級,嶄新而又快樂。

元宵上市,又一個節日高潮到來了,元宵節條條大路,燈火通明,到處都是賣燈籠、放煙花的人們。各式各樣的花燈都很漂亮,有動物外形的,有五稜柱旋轉的,還有的邊旋轉邊發出優美歌聲,真是各具特色。

當然,元宵節這一天還要吃湯圓,這才能保證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內團團圓圓。

元宵節過罷,也同時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將真正開始。

一眨眼,昔日的美好時光已過去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忙碌起來,小孩子也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了。

這就是我家鄉最重要的習俗——春節,很熱鬧、和諧、美滿吧?請您有時間了也來我的家鄉做做客,和我們一起分享家鄉的幸福快樂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古老又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

四川人對農曆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户户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我的家鄉在四川省巴中市,我們巴中人和大部分川人一樣。

團圓,人情味是中國人最濃重的年味。因為重親情,重家庭,為了團團圓圓過大年,家家户户早早地就開始了準備。 通常在每年立冬後,家家户户殺年豬、醃香腸、臘肉,不單農村到處肥豬悲聲嘶叫,城裏也常見到又白又胖的大肥豬被開膛破肚的情形。

年豬殺好後,人們在燒柴灶的灶門上方,將鮮肉串繩從樑柱上懸垂下來,利用每次生火煮飯時伸出灶門的火舌和柴煙逐日熏製,直至色澤金黃,聞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響,令人饞涎欲滴。

進入臘月中旬,各家各户又開始推碾湯元粉,為大年七年級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徵甜甜蜜蜜、團團圓圓的紅糖湯圓做準備。團圓,正是人們做這麼多準備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團年飯。巴中地區“大年”新的四大主題:團圓

吉祥、富裕、歡樂。排第一位的就是團圓,在情感上,始終過着羣體生活的中國人,最美好的嚮往是人間的親情與和諧,人情味,也是我們“巴中人”最濃重的年味。 在我們四川巴中地區,新的習俗是:每年春節三十上午都是我們最忙的一天。大人、孩子都在家裏忙着打掃衞生、貼福、貼對聯.

春節三十晚上,大人們更忙得不亦樂乎,都又在在準備着豐盛的年夜飯。過了午夜十二點,每姓三輩內的人口都要聚集到輩分最高的長輩家裏一起吃年夜飯了。有時,也邀請鄰居的長者或孤寡的老人一起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一家人圍着桌子吃着飄香的魚,寓意年年有餘;有雞,表示年年積福多多。

吃完團圓飯還要守夜。到了午夜12點,煙花飛上了天空,祈求上蒼給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蒼保佑以後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到了凌晨1點,還要迎福,把好運都迎來 春節,真正指的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我們家鄉人俗稱“過大年”。

正月七年級早上要吃湯糰、臘肉、香腸等品類繁多、數量也多的醃臘品,一般是臘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過完年。

七年級至九年級白天“走人户”(串門),一般是看望年長、輩份高的親戚,要帶上雞、蛋、麪粉做的細條狀食品、酒、

葉子煙(煙葉)但如今已經改成了超市出售的香煙等如許的禮物。媳婦、姑爺回孃家,在農村比較遠的還要住幾天。 春節期間,另一個熱鬧的日子是“元宵節”,家鄉人早上吃完了“元宵”後,結隊去户外娛樂,鄉村裏有民俗的舞蹈,城鎮裏有舞龍等大型表演,晚上有“元宵燈節”。

正月十六是“登高節”,這天全家人帶着食品都到郊外的高山上去野餐一天,娛樂一天,這就意味着“大年”過完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6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嚐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説,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幹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着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户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後,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擀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製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裏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着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後,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七年級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説,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裏過年的習俗很有趣。在臘月二十九(除夕夜),我們一家大小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們的團圓飯可講究了:我們吃飯一定要有三大樣:魚、雞、肉。魚一定要蒸着吃,在魚上還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這樣象徵着財源滾滾來、年年有餘的好兆頭。雞一定是公雞。肉是臘肉,我們的臘肉不像四川那裏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這樣吃特別美味,特別有嚼頭。吃完飯後,我們就要進行守歲,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説説這一年經歷的酸甜苦辣。

在七年級的早晨,我們像爸爸媽媽請安(拜年)説些吉利的話,這樣可以獲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這樣象徵着大吉大利。然後我們會出門向別人拜年,別人會放鞭炮來迎接我們,這樣表示湖南人們的熱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們過春節是不是不跟你們一樣呢?你們想來我們湖南過春節嗎?

家鄉的習俗作文7

咱家鄉的習俗,最大、最熱鬧的自然非舉國同慶的除夕不可。

這大節日“派頭十足”,不只是從除夕早上開始準備,而早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就開始了。準備食材一:芝麻糕。首先,將芝麻倒入鍋中翻炒,等到“香氣四溢”,便可把花生、糯米、白糖、麥芽糖按一定比例放入鍋中,將它們進行“合體”後放置入模具,擠壓、拍平,再用刀加工成長條狀的糕餅,最後裝入袋子內,拿上一個放入嘴中細細咀嚼,不僅香脆可口,而且“純手工製作”包含着濃濃的年味。準備食材二:百變豆。看到這個名字,你會聯想到什麼?是超市裏的某種豆類零食?NO!NO!NO!這可是原汁原味的農村美食,想知道它怎樣“誕生”嗎?注意看:首先挑選上好的黃豆,幫它們“泡個澡”浸上一天一夜,直至它們喝飽水,緊接着給黃豆們來個“粉末性骨折”——磨豆子,將它們肚子裏的“渣”分離,留下汁兒——豆漿,加熱、撒葱花、倒醬油,喝上一口,淳淳豆得,回味無窮。當然百變豆不止會一種變身,只要在豆漿上滴上幾滴鹽滷,它便可以凝固,成功變身為豆腐。再變,把豆腐切成塊,放入油鍋炸,於是變身的又一個名字誕生了——油豆腐。

食材俱備,下面進入除夕前最後一項工程——謝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我們一家趕到鄉下老家,把吃飯的大桌子搬到屋外,擺上酒菜,酒都是自家釀的燒酒,菜也是“無公害純綠色”,自家做的豆腐、香甜的米飯、肉餡紅豆餡的年粽子、鮮活的鯉魚用紅紙包着,最後一道大菜——“雞叼葱”。燒元寶、放花炮,對過去一年的留戀盡顯其中……

“鐺鐺鐺”除夕的鐘聲敲響了。男女老少就開始忙活兒起來,婦女們成了“廚房中人”一會兒切些青菜,一會兒在鍋裏翻炒幾下,一會兒做幾個肉丸……當然她們並不是“孤軍奮戰”,老人們也會幫着買些菜、買些魚肉,有時還會在廚房裏搭把手……真是忙得不亦樂乎。相比與廚房內的繁忙,親密“接觸大自然”的孩子們可是悠閒多了,放會兒鞭炮,玩會兒遊戲,累了坐下來吃會零食,室外是孩子們的天地。

到了晚上,看着一碗碗“美味”,把孩子們的饞蟲都鈎出來了,可還是得忍住,得等拜了菩薩,一家人就可以上桌吃飯了。老人們説,不論菜的好壞,每種菜都要吃上一口。於是,我就一碗碗“品嚐”了——香脆的藕象徵着“路路通”,鮮美的魚象徵着“年年有餘”,細長的麪條象徵着“長壽” ……

吃完團圓飯,分壓歲錢、看春晚、放鞭炮等活動接踵而來。守歲讓整個城市晝夜不眠,鞭炮聲讓整個城市格外熱鬧……

除夕,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一個舉國同慶、中國人民海外華僑心連心的日子。

家鄉的習俗作文8

我的家鄉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城鎮,就坐落在一個羣山環抱的水島邊。這兒一年四季都是那樣風景如畫,而那濃郁的家鄉風味,也如一顆閃耀的星星,永遠亮着,亮在家鄉人的心中。

要提到我們這兒的名小吃,很多人都會脱口而出“臭豆腐”、”小籠包“什麼的,而我最鍾愛的小吃卻是家鄉的燒烤。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廣場上開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一架架四輪的小推車也出來了,一輛接着一輛,上面擺滿了早已用竹籤子串好的新鮮食物,遠遠望過去真是琳琅滿目,花花綠綠的樣子讓出來散步的人都驚喜無比。什麼骨肉相連、雞中翅、還有串得整整齊齊的藕片、茄子,看看那白色的藕片,洗得乾乾淨淨,在霓虹燈的照耀下反射出澄亮的光澤,讓人忍不住要咬一口。

我們這兒的燒烤,有點兒像人們口中所説的烤串一樣,而且種類豐富,還有一大好處是絕對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因為啊,這種專門做小燒烤的小推車都是經過嚴格考證的,每一種食物都是現取現串好的,全都分門別類規規整整地擺放在一個個瓷盤裏,絕對不作假;燒烤用的火爐子呢,也要經過換煤炭等複雜的工序。我最愛在盛夏的晚上,挽着姐姐的手走到廣場上來,找尋着我最熟悉的那個燒烤叔叔的影子。

啊,找到了,劉叔叔,他做燒烤這一行有十年了,絕對是不折不扣的老字號。誰知道,我們還沒靠近燒烤攤,那兒的燒烤師傅都笑呵呵地吆喝起來了:“小朋友,吃燒烤啊,來我們這兒,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包你吃得好!”“小朋友,阿姨這小攤才是最正宗的燒烤,麻辣鮮香,妙不可言哩!”我還是走向了劉叔叔的燒烤攤,挑了幾塊年糕、魔芋和雞翅,劉叔叔麻利地打開火爐子,隨着那藍色的小火苗跳着舞蹈,劉叔叔擺開大廚的架勢,一隻手嫻熟地翻着燒烤,另一隻手拿起一旁的好些塑料瓶,動作迅速地撒上鹽、味精、孜然、花椒粉等作料,再翻過另一面,上上下下地擺動起來,好不歡樂!瞧那燒烤上的一串串小年糕,白色的小臉兒被烤紅了,那嬌嫩的皮膚也變得皮開肉綻,那土豆呢,更像是搖搖晃晃地跳起了霹靂舞……幾分鐘過後,美味的燒烤出爐了,我和姐姐坐在河邊,一邊滿嘴流油地吃着帶勁的燒烤串兒,一邊欣賞河面的景色,那感覺真是勝似人間天堂!

説了熟悉的燒烤,再來瞅瞅我們家鄉的一絕——米線吧!

家鄉的米線雖然不如雲南的過橋米線那樣名揚海內外,但其製作的工序卻也是十分謹慎。就拿我們樓下那家老牌店來説吧,店面不大,專做早餐米線,裏面有好些個服務員,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忙活了,洗菜的洗菜,煮米線的煮米線,燒雞湯的燒雞湯……我曾觀察過,煮米線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則米線會斷裂,但也不能太小,不然就達不到那種技藝,總之,得用一種十分勁道的文火煮上十幾分鍾,然後出鍋,又進行一次烹煮,在裏面撒上葱花、牛肉,最後再淋上一瓢熱騰騰香噴噴的雞湯,米線就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後地品嚐着美味的米線,時不時地咂咂嘴吧,意猶未盡的樣子!

啊,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味,它樸實無華,卻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家鄉的習俗作文9

家鄉的春節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春節那般隆重,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歷時一個多月,但對於人們來説也是極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後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願。

我家的春節差不多就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時候,很少有人閒着無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換牀單,以便在新的一年中顯示出新的氣象。當然了,對聯、窗花、日曆是必不可少的,理應在前幾天完成,所以這裏我不做描述。

三十這天,重要性僅次於洗衣服的應該算是做年夜飯了,大人在一邊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們蹦蹦跳跳,想盡辦法幫個忙,卻總插不上手,只有乾着急罷了。年夜飯的品種照例是很豐盛的,依舊是雞鴨魚肉之類,但小孩子白天中無事時吃盡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這些珍奇,只好隨便選幾樣來一品好壞,往往遺下一大堆剩菜,讓勞動一番的大人們目瞪口呆。但無論如何大人們是不會惱的,因為剩菜剩飯此時此刻便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

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飯,隨後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桌上擺好糖果、水果和各類糕點,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氣洋洋,其中當屬孩子最歡喜,因為可以靠幾句甜言蜜語換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壓歲錢。如果你問他們明天的願望,應該就是多來點拜年的了。

除夕對於我來説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守歲這一着卻不是我能接受的,聽完倒計時的鐘聲,剛想閉上眼睛睡個好覺,窗外就“劈里啪啦”地響起了禮花聲,弄得人睡意全無,卻又筋疲力盡。

正月七年級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牀,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裏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七年級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裏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七年級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為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歎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春節迎着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歎!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提起我的家鄉,是一個大省,那就是齊魯大地山東。家鄉的風俗還真不少。

這裏只説説過年時的習俗吧,從臘月23開始就算過年了,到沒出正月還是年的説法。到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辭灶”的日子,人們稱之為“過小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餃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們開始貼春聯,請福字。

春節即農曆正月七年級,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辛亥革命後,改行公曆,這天被定為春節,以區別公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們仍習慣把它看作年節,俗稱“過年”、“過大年”。

舊俗春節從七年級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

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七年級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

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到了七年級早晨,孩子們都在忙着數着給誰拜年,能得到多少押歲錢。

七年級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臨沂則七年級忌掃地,忌動針錢,忌吃葷,最忌七年級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後,念吉語“歲歲(碎碎)平安”來破解。七年級煮餃子,破了不可説“破了”,要改説“掙(賺)了”。

春節的慶祝活動,從七年級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要擺貢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接連不斷地鳴放鞭炮,十分熱鬧。祭祀時,燒香叩頭,街坊鄰居也帶着香紙,到商人家祭祀財神,祝賀生意興隆,主人則以酒餚招待,表示感謝。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串親拜年的順序各地不一,春節串親,都要帶一些禮物。新婚女婿給岳父的禮物十分講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雞、魚。此外,香煙、糖塊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雞要帶兩隻,鯉魚要帶兩條,各色禮物,均要雙數,切忌單數。新婚夫婦串親一般都在雙日,意為成雙成對,大吉大利。

春節期間開展娛樂活動,在山東民間極為普遍。秧歌、龍燈、獅子舞、跑旱船、武術表演等形式多樣。柳琴、大鼓、評書等地方戲表演,有賣木璇玩具、賣花炮、賣花鼓、捏泥人、賣泥哨的,賣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蘆、芝麻棒的等諸種攤販。

我愛家鄉的習俗,更愛我的家鄉以及勤勞純樸的父老鄉親。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家鄉的春節與別地方不大一樣,無論貧富,都講究團圓,重視年夜飯,之後串門探親,隆重又隨意,沒有什麼條條框框。但在外的人都會回家過年,感受年味。

掛禮燈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掛禮燈了,禮燈其實就是紅燈籠。那些禮燈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紅紙,竹條織成籠狀就成了。做禮燈是有規定的,只得讓輩份最大的來做,我們這些小輩並不得參與。這是一種習俗,意味着來年紅紅火火。

放小炮

從掛禮燈這天開始,小孩兒們也開始放小炮兒了,這個時候不是放那種開年用的紅鞭炮,是放那種玩具小炮,炸起來“啪啪"響的那種。我們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種噴出來的小煙花,噴出來有一米來高,但持續不了多久,那“呲呲……”的聲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細語,孩子們都想投入到這美麗的對話中,享受這綻放的快樂。

年夜飯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點鐘每家每户都醒了。大人們要做的就是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每個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兒們早就把大紅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們今天不到別處去玩,在家裏守着。大人們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兒們也在一邊守到晚上。團圓飯對於每家來説都很重要,而中國人過年是必吃雞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雞烹好了,手撕雞,香菇燜雞,板栗燜鴨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團年飯,道着今年的總結和明年的計劃。這時無需什麼華麗的詞藻,就是平樸無奇的話也能嵌進心窩。大人和小孩們開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語裏都是愛,眼睛裏都是欣悦。

守歲

團圓年飯從七點吃到九點左右,算結束了。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喝茶聊天吃點心,其樂融融。之後的時間就是守歲了。伴着央視春晚的歡歌笑語,十一點後鞭炮聲一陣一陣噼裏啪啦地響着,這是送舊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規矩,誰家炮聲響,誰家來年旺。整個縣城充滿了鞭炮的爆響聲,瀰漫着火藥的香味。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來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煙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繽紛的禮花盛開在天空中,璀璨美麗。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傳遞着迎新的快樂氛圍。

零點以後,夜終於安靜下來,歡樂了一天的人們終於靜下來。有些老人們會一直坐守到凌晨兩三點,説這樣守歲,可以守財遠,守福運。

新年第一天,當人們打開房門,迎面撲來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氣息。走出去,看見地面上鋪滿了紅彤彤的絨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煙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紅地毯”,一種別樣的喜悦在心頭盪漾。

家鄉的除夕就是熱鬧,我不禁想起幾句話:千門萬户慶團圓,送舊迎新賀新年。誤把紅燈作紅臉,明年福運又當頭。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春節已成為一個家喻户曉的傳統節日了。春節,是熱鬧的象徵,是團圓的象徵。 我的家鄉在建西,這兒的春節習俗我最熟悉不過了。我們這的春節差不多在農曆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這一天,也就是小年。在這天裏,幾乎家家户户都在祭灶:在灶台上方的牆壁上貼上一張紅色的灶君畫像。還得把這一天買來的“灶糖”、“灶餅”和各種糕點放進盤子裏裝好,擺在畫像前。最後還要點上幾柱香,來接灶神爺來家裏吃東西。在民間,還有一個幽默的説法:如果灶神爺來了你加,並且吃了你家裏人供上的.物品,他就會一直住在你家的鍋灶裏。其實,這種説法也只不過是為了喻意着年年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祭灶過後,就開始打掃衞生,叫做“掃塵”。因為“塵”與“陳”為諧音,在新春來臨之前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這樣做是為了把一切窮運和晦氣統統都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套和窗簾。到處都洋溢着歡歡喜喜掃塵,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掃塵”過後,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為了讓家人們吃上一頓好的年夜飯,他們也不辭辛苦。

終於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開始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除此之外,人們還要貼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運”、“福氣”,把“福”字倒着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現在的“福”字貼,更是花樣繁多,有的還有在“福”字的周圍加上壽星、壽桃、龍鳳呈祥、五穀豐登和鯉魚躍龍門等等圖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鄉春節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過年時家家常吃餃子,餃子的形狀像元寶,過年時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過年時,人們

還吃年糕,因為“年糕”與“年高”為諧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和白銀,有“新年發財”意思。還有,過年人們都吃魚,有“年年有餘”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分外的熱鬧。一家人難得能團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開開心心,其樂融融的。

吃過了年夜飯,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過後,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來。現在,大多數人家都會在這一天晚上觀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後,大家才會放鞭炮,放煙火。這樣的鞭炮聲和煙花會一直到深夜。

新年過後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七年級。晚輩都要到長輩家裏去拜年,祝長輩們長壽安康。另外,長輩還要分別給晚輩們壓歲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有“平平安安過了一歲”的意思。這一天裏,同輩人如果見了面,也要説聲新年好。以示對對方的新年祝福。 家鄉的春節過得多麼熱鬧啊!這樣一個喜慶的節日,這樣一個古老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可見它對人們是多麼重要。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我的家鄉西樵流傳着這樣的説法:每到臘月初八,最早熬臘八粥的人家,福運將是最早來的,也是最旺的。我們也信,過年了,誰不想福運當頭?因此臘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户户鞭炮紛紛響起,一聲聲猶如擂鼓般響徹大地,震耳欲聾。這天的粥,非常香,香過了百花芬芳。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天起,年味就漸漸濃了,人們陸陸續續地開始購置年貨,宰豬殺羊,蒸糕燉肉,掃屋擦窗,裁剪新衣,為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準備着、置辦着……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不絕於耳的鞭炮聲響徹天空,過去的煩惱和悲傷被炸的灰飛煙滅,蕩然無存。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天得以團聚,天南地北趕回家的親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裏,談笑風生裏,飽含着快樂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飯飽之後,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繞在電視機前,欣賞着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不斷,甜蜜的聲浪瀰漫着整個夜空。

午夜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一朵朵煙花飛上天,像一顆顆流星散落天際,在深藍色的天幕映襯下顯得格外燦爛,格外美麗。勞累了一天的人們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後紛紛睡去,當他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仍然有煙花絡繹不絕的飛着,煙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

七年級不出門,據説是在家中守着“福”。大年七年級,人們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裏看着電視,包着餃子,團聚的甜蜜之情溢於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滿大街都是煙花爆竹的碎紙屑,家家門窗上都貼着紅紅的新對聯,處處都是吉言祥語,對生活的美好期望盡在其中。

到了正月八年級,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們都回來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親戚朋友,一句句温暖人心的祝福,整日迴響在耳邊。人們在一起吃飯、喝酒,進行着各種娛樂活動,親戚與相鄰們今天聚到這家,明天在那家,和樂相處。大家共敍離情別緒,開心的共話新年打算。這樣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春節最數熱鬧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們聚集到體育場上,參加元宵節民俗活動。燃孔明燈,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人們玩的不亦樂乎。這一天也會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紅包拆開,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銀行,另一部分,將會變成他們的零花錢。

“吃過是午飯,下田把活幹。”正月十五過後,隨着各種各樣的拜年活動陸續結束,這個年才算結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家又開始各忙各的,又陸陸續續為更美好的生活奔波着、忙碌着。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井然有序的日子裏,充滿了祥和喜慶的氣氛,人們幸福歡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哦!過年嘍!你猜我為什麼這麼高興,因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啊!原來是鞭炮啊!虛驚一場!終於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為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為什麼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後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現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當然,我的家鄉過年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餃子,餃子裏包硬幣,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裏幸運;還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變成了大富翁;還有吃團圓飯。

春節,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着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客家人的春節習俗_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

爸爸説,我們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過年的習俗。

過年的時候,老家村裏的鄉親會聚在一個廟堂裏,祈求新的一年裏眾人平安的話語。

在老家過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時候了。看着大家團聚在一起,就覺得很開心,大家在煙霧環繞的廟堂裏,聽着長輩們祈求平安的聲音,看着廟堂的昏暗光線,有種讓人昏昏欲睡的感覺。上完香後,準備放鞭炮的時候,我趕緊捂上耳朵,跟一羣小孩跑出廟堂,準備看放鞭炮。大人們把鞭炮鋪好後,大伯拿起火機,往點火線上一點,不一會,漫天都是一片紅紅的顏色,鞭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鞭炮放完後,一些膽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煙散了,就在其中尋覓沒有點完的鞭炮,拿着香觸碰了引線,也來不及看到底有沒有點着就跳開背過去,聽着後面一聲爆響,真是驚心動魄啊。

過年時去別人家串門總是很讓人高興的,叔公叔婆一個個叫着,紅包那個多呀,收的我那個心花怒放啊。

過年的放煙花也總是讓人興奮的,放一種叫沖天炮的煙花時只有我一個人把它們插在沙堆上玩,我一個人點火速度不夠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們一起點,但是他們都不敢,玩完煙花後他們還一個勁地誇我膽子大。

過年的飯菜豐盛得能讓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謂是山珍海味樣樣俱全呢,五彩繽紛,色香味俱全,在這裏呆上幾天,吃上幾天就胖了好幾圈。

關於客家過年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在這裏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