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節民俗作文精彩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3W

春節民俗作文精彩多篇

春節民俗作文 篇一

回到老家,心裏可高興了,春節民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與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悦,開心地忙碌着。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裏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與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説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與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説,説工作,説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説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隨着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與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是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説了!

這天,是七年級,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則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與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與紫芊各提着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裏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着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每個地方的春節民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們是不是也該讓我長長見識了呢?

春節民俗作文 篇二

“過年”是中國人經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為一年中所有節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各個地方過年的習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户户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家裏變得煥然一新;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到年三十(除夕),清晨時,在門口掛上紅紅的大燈籠,貼上新的對聯。主婦們便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説傷心事或吵鬧。將至新年的鐘聲,每家每户把掛着的衣服都摺好,免得日掛夜掛。然後趕着熬糖水,每條小巷都飄着糖水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點時,鞭炮聲逐漸響起,人們爭先恐後地去寺廟,看舞獅表演。每個小孩爭着摸龍頭,象徵在新的一年裏龍精虎馬。大人拿着美味佳餚,誠心拜祭廟裏的大王,託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個寺廟人山人海,擁擁擠擠,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七年級,不許掃去鞭炮紙。以免掃去財氣,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人們從外面掃到裏面,把財氣掃進屋來。我去衣櫃拿新衣服準備換上去拜年,因為新衣服肯定有線,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麼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為年七年級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去親戚家拜年時,要説一些吉利的話,千萬別説“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説出口來。正月八年級,人們買一條鯉魚,用來拜神後,就帶鯉魚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們放鞭炮迎接財神爺。正月十五,是春節最後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長壽麪。鬧元宵,吃元宵,骨肉團聚滿歡喜!

結尾:喜氣洋洋的春節,雖然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朵爭奇鬥豔的鮮花,心連心,開心度過一個有一個的春節。因為春節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

春節民俗作文 篇三

是誰帶來了美味可口的臘八粥讓我們大飽口福?是誰帶來了精彩絕倫的“春晚”讓我們手舞足蹈?又是誰帶來了那“噼裏啪啦”的鞭炮,讓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是你,熱熱鬧鬧的春節。

新年是從臘八粥的香味中開始的。早晨,我一起牀就被一股誘人的香氣勾住了腳步,咦?什麼味道這麼香?哦!今天是臘八節,奶奶在煮臘八粥呀!走進廚房,就看見了臘八粥正冒着熱氣,嫩嫩的山羊角,白白的豆腐,各色的豆子,紅紅的臘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在鍋中翻滾着,呻吟着……難道它們在開農業展覽會嗎?臘八粥的香味勾住了我的心,它們偏偏鑽進我的鼻子裏,鑽進我的心裏,讓我是口水直流啊,我怎能擋住它們的誘惑呢?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粥,狼吐虎咽,大口大口地吃着,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這臘八粥可真是人間美味呀!我一邊吃,一邊唸叨着:“過了臘八就是年啊。”

除夕真熱鬧!“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一個個鞭炮像一隻只小精靈,在空中打着旋兒,跳着舞兒,唱着歌兒,在地上撒着歡兒,跳着舞兒,“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那是在彈奏一曲新年的交響曲啊,這鞭炮聲把歡聲送進了我們的耳朵,更把歡樂送進我的心裏呀!在鞭炮聲中大家忙得是不可開交,時而貼着對聯,時而掛着燈籠,時而燒着年菜,時而……短信是新年的使者呀!一條條短信像一隻只小精靈飛進人們的手機裏,更飛進人們的心裏。讀着一條條祝福的短信,年的温馨擁抱了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讚歎:“短信真是開心果呀!”我情不自禁地為它點贊,送上五星級的好評。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起看“春晚”,“春晚”上那動聽的歌聲,精彩的舞蹈,妙趣橫生的小品,真是美輪美奐,看得我如痴如醉。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笑聲應和鞭炮聲,匯成新年的腳步聲。

大年七年級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街上空蕩蕩的,店鋪都關門了,地上全是紅紅的鞭炮紙。“閨女愛花,小子要炮。”我最喜歡的就是放鞭炮了,我拿着一隻“雙響炮”,用打火機一點,飛快地扔了出去,“啪啪”的聲音傳得很遠,我的笑聲像銀鈴一般迴盪在大街上。人們穿上新衣,帶着燦爛的笑容,興高采烈到親戚家去拜年,一進門就與錫格子茶撞了個滿懷,各色的糕點閃亮登場,紅紅的紅包遞過來,個個是胸口掛鑰匙——開心,人人樂得合不攏嘴,情不自禁發出一聲讚歎:過年真好呀!

過年像一隻天使,讓我當了一回土豪,收穫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真想時間凝聚在這一刻。

春節民俗作文 篇四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龍岡畲族鄉農村,有個不成文的鄉規民約,就是每逢新春佳節,必要大唱年戲,氣氛既熱鬧又喜慶。

我不太懂戲,但是喜歡看熱鬧。記不清從幾歲開始,爺爺就帶我去看戲,他總是讓我騎在他的肩膀上,讓我“站”得比大人還高,這樣就能夠清楚地看到戲台上的演員。當然,我不懂戲文,總是將眼光四處掃蕩,搜尋自己愛吃的炒花生和炒葵花籽,每次都樂此不疲。後來我漸漸長大,無法再坐在爺爺的肩膀上看戲,於是,每年我都從家裏搬條長凳,早早去戲場,為爺爺佔個好位置。在龍岡畲族鄉農村,誰家有喜事,就會安排唱年戲,整個村子就會立即歡騰起來。每當唱年戲時,親朋好友齊聚一堂,聽着本土的鄉音,本土的曲調,不亦樂乎。左鄰右舍也會拿着凳子去看戲,看戲時,村裏老人和小孩的位置最好,通常安排在戲台的正前方。

早些年,村裏生活單調,每逢唱戲是大事,村裏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戲台前。後來,有了電視、網絡,再加上村裏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戲台前不再有往年的熱鬧,唱戲的場次也有所減少。這幾年,隨着傳統年俗的迴歸,年戲的場次又多了起來。龍岡畲族鄉年戲的採茶戲很有名,分為單頭戲、三腳班戲和半班戲。唱腔和表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唱腔吸收了山歌小調的素材,表演歡快、詼諧風趣、載歌載舞、喜劇性強,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頗受羣眾喜愛。

在龍岡畲族鄉農村簡陋的戲台上,唱戲的演員都不是科班出身,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穿起戲服就能登台演戲。因為經常演出,所以不用提前排練,只要大家聚在一起,鑼鼓聲一響,就能演上十天半個月的。他們演的才子佳人、王侯將相,隨着鼓點來去穿梭,水袖如雲,走馬燈一樣,着實讓觀眾沉醉其中。

戲台上有戲,戲台下也有戲。典型的畲鄉年戲台前的畫面是這樣的:老人邊抽煙邊談論着戲裏的事,女人們嘰嘰喳喳地聊着一些趣事,小夥子們趁着看戲的機會搭訕喜歡的姑娘,小孩們就扯着大人衣角,要買這買那……猶記得,爺爺每次看戲都很投入,看到忘情處會跟着哼唱。隨着戲裏跌宕起伏的劇情發展,他的臉上也隨之顯現出喜怒哀樂來。高興時,哈哈大笑;悲傷時,默默無聲。彷彿把戲文的內容、情節全寫在了臉上。其實演戲也好,看戲也罷,都是為了感受那份熱熱鬧鬧的年味。

龍岡畲鄉年戲,一般從年前兩三天開始,一直到元宵節,歷時半個多月。過了元宵節,眾鄉親就得開始謀劃新一年的農業生產,並準備春耕了。這個時候,一年的年戲才正式宣告結束,這也意味着,“年”過完了。

春節民俗作文 篇五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陝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農曆的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陝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陝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温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户均短几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麪”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陝西不論關中、陝南、陝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裏人叫打掃衞生。家家房前屋後,窯裏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於於淨淨。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貼對聯和門神,屋裏掛上年畫。年終於來臨了。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燈高照(有的還在院子、田地墳頭燃起運火),燃放爆竹,達旦不眠,謂之守夜(歲)。否則一年都會變做或者不吉利。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在城裏全家團坐一起。擀麪皮的擀麪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剛結婚的新媳婦和女婿“回門”,蒸20個大禮饃,帶4包厚禮(糖、煙、酒、點心)看望父母,當日返回,不在孃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習俗。過年期間,各鄉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鼓,演戲唱曲,進行文藝和體育比賽,熱鬧非凡。

春節民俗作文 篇六

每逢新春佳節,我都會收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送的新年禮物。今年,我準備給他們一個驚喜,為他們每人送上一份我自己親手做的新年禮物。

街上買現成的禮物就顯得不夠有誠意,我要利用放假的時間,自己動手做精美的新年禮物。我用積攢的壓歲錢去玩美畫室報了寒假創意手工課,那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選要做的手工。經過仔細挑選,我準備送爺爺奶奶一對雙魚掛件,送爸爸瑞獸——獅頭掛件,給媽媽織一條暖和的圍巾。

寒假第二天下午,我就開始動工了。我先為爺爺奶奶做一對雙魚掛件。這種雙魚掛件不是大街小巷很常見的布製品,而是用一種特殊材料——粘土做的。我做的雙魚掛件,魚嘴巴是紅的,上面有綠色的條紋,魚身是灰的,眼睛旁邊的一圈是黃的,魚鰭、身體上都有很多裝飾物,最後還配了紅紅的中國結和流蘇,把魚打扮得喜氣洋洋、花枝招展的。雙魚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送給爺爺奶奶,祝他們年年有餘,健康長壽!

瑞獸——獅頭,傳説可旺財、保平安。我為爸爸準備的瑞獸掛件,是用超輕泥做的,綠色的皮膚,黃色的大鼻子,粉紅色的耳朵,炯炯有神的紫眼睛盯着前方,一張大嘴紅紅的,露出一口白牙,臉的邊緣還有黃色的像蝸牛殼一樣的裝飾,很喜慶。瑞獸掛件可以掛在車裏,希望爸爸每天開車平平安安。

開始織圍巾了,我織圍巾的方法很奇特,使用的工具不是毛線針,而是紙箱。紙箱還能織出圍巾?你們是不是覺得很好奇?那就看我變戲法吧!

首先,找一隻大的正方形紙箱,把上下部去掉,上面剪成“牙齒”形,每個“牙齒”的大小距離都相等,大約3釐米。我選了一團紅黑相間的毛線,把毛線頂端用膠布貼在紙箱上,選一個最近的“牙齒”,把毛線從內到外繞到“牙齒”上,就這樣繞一圈。等繞回起點後,把現在的線放在原來的上面,把下面的線越過上面的線,套在“牙齒”上,就一直重複這個動作,一圈又一圈。紙箱中就會慢慢堆積起織好的部分,還可以時不時提起它,看看長度。等織到合適的長度,就將線頭從套在“牙齒”外的線環穿過,然後將線環從“牙齒”上拉出,一直穿完所有的線環,一條圍巾就織成了。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加上流蘇和毛茸茸的球。怎麼樣,我厲害吧!不到兩小時就織好了一條紅紅火火的大圍巾。

經過5個下午的努力,我送給家人的新年禮物終於全部準備好了。我要在全家人一起團團圓圓吃年夜飯時拿出來,給他們一個驚喜,讓他們在愛的祝福聲中開開心心過一個幸福年。

新春送好禮,開心過大年。好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春節民俗作文 篇七

“噼裏啪啦!”窗外,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不絕於耳,唉,有啥辦法,誰叫今兒是大年七年級呀,一大早就消騰個不停。我迅速穿好衣服,敏捷的跳下了牀。爸媽早就起牀了,這不,在客廳裏忙的那是不亦樂乎。老媽提着噴壺挨個給花灑水,老爸則穿梭於客廳與卧室之間,氣喘吁吁搬着桌子。呼,又是一個忙碌的“年晨。”

我坐在沙發上似乎顯得與庸碌的家庭氣氛不怎麼協調,要不,來乾點活吧!説幹就幹,嗯……就從這地開始吧!我猛地站起身來,從衞生間裏拎起一把掃帚,又端起一隻簸箕,先將大門打開,把簸箕放在了門檻兒邊,然後彎下腰,緊拽住掃把柄,隨着兩手的擺動,身子也向我的後方慢慢退後。地上的垃圾(這都是本人昨晚守歲時留下的“人造垃圾”)還真不少,過不多久,那雜亂的小垃圾便堆成了一座矮矮的小山,望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樂得合不攏嘴,嘻嘻,待會兒爸爸媽媽知道後一定會誇我呢!想到這兒,我掃地的頻率又加快了許多,很快,簸箕裏就已鋪上了一層薄薄的小灰塵小垃圾。我抓着掃帚,興高采烈地拉着媽媽來看門檻兒邊簸箕裏的戰利品。我喜滋滋的把守在門邊,等着媽媽前來好好誇獎我一番,可我萬萬沒有想到……“天呀!”媽媽的一聲大叫把我從喜悦中拉回了現實,只見媽媽急忙把即將要倒在門外的簸箕連同裏面的垃圾又迅捷地搬回了家,又一把奪過我手中的掃把,踏出門外,將外面的垃圾一點點掃進家裏。我驚得目瞪口呆,真是奇了怪了,平時,我們都是把家裏的垃圾掃到外頭,而現在,媽媽卻將外面的垃圾掃進家裏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媽媽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放下掃把,語重心長地對我説:“我們這個地方大年七年級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掃地絕對不能從裏往外掃,要不然,就會把家裏的”財氣“、“如意”給掃出去了;所以呢,要從外往裏掃,這樣子也就可以把外面的財氣掃到我們家來了。”聽罷,我連忙拿起掃帚,將外面的“財氣”一股股聚往我家。

事後,我又在網上查到,其實,咱們江蘇地區呀,在春節期間也有好多禁忌呢:諸如大年七年級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等等。透過這些習俗,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我國古代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從這些***俗背後領略到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藴。

春節民俗作文 篇八

在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羣”,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羣”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羣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着,據説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着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麼温馨,多麼幸福。

在正月七年級,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户外。

正月九年級,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牀)之日。凡在七年級、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七年級早,八年級早,九年級困甲飽”,意思是九年級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九年級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九年級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在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在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在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並以普通物品祭敬。

在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在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以上就是我家鄉——福建的春節習俗。小夥伴,一起來,更精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