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節日習俗作文(共59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9篇《節日習俗作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節日習俗作文》相關的範文。

節日習俗作文(共59篇)

篇1:節日習俗作文

今天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做《北京的春節》。看着文章中那喜慶温馨的春節,我也不禁想起了不久前過年的景象。

我的家鄉在河南武陟,武陟過年最有特色的,就數祭灶和過元宵節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家鄉的特色風俗吧!

祭灶,就是我們所稱的“小年”,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説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督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春節中的命運交到灶王爺手中。所以,人們為了讓灶王爺在天上多説好話,便為灶神設香案、放鞭炮,併為灶王爺準備好上天的乾糧(灶糖和燒餅)。這就是第一大特色——祭灶。

第二大特色就數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在武陟,我們每年的元宵節都不掛花燈,而是在大街上舞龍、舞獅。這場景特別熱鬧,引得了很多觀眾:兩個人拿着一個“獅子”上躥下跳,前翻後滾,就像一隻真正的獅子在慶祝元宵節;舞龍則是一堆人拿着舞龍棒,把龍的形態舉止模仿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到了晚上,人們總是吃上幾個大湯圓,祈禱新的一年能圓圓滿滿。

這就是武陟過年的特色習俗,看了我的介紹,你是否心動了呢?如果心動了,那就請你快來我們武陟參觀吧!

【有關節日習俗作文九篇】

篇2:節日習俗作文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有許多習俗,拜年,守歲,貼對聯等等。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俗是掃塵。

每臨春節,家家户户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人們噴刷房子、清洗傢俱,拆洗被褥,被古人稱為“掃年”。

掃塵習俗起源於堯舜時代,從古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至今民間流行着“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諺語。

掃塵還流傳着一個傳説,掃塵習俗是是農民們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裏的農民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時多説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農民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將宅院裏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復一年,春節掃塵的民族風俗一代代延續流傳下來。

春節習俗的由來真有意思。

【關於節日習俗作文七篇】

篇3:節日習俗作文

在廣西西部,傳説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着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實用的節日習俗作文6篇】

篇4:節日習俗作文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粧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推薦】節日習俗作文七篇】

篇5:節日習俗作文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粧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關於節日習俗作文合集九篇】

篇6:節日習俗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個清明節,按照習俗,我們今早該去山上掃墓。

吃過早飯,背上鋤頭等一些工具,就和家人們上山掃墓去。

剛剛從家走時,我是熱血沸騰。可到了山腳,就已氣喘吁吁了。把鋤頭“扔”給媽媽,脱下外套,十分堅難得爬着山——其實這座山很矮。此時,早晨那温暖的太陽已變得毒辣。

終於到了山頂。穿過羊腸小道,就能來到墓地,可我在要穿過墓地時,被某種不知名的草給割傷了,流出鮮紅的血。就因為這點小傷,本該幹活的我被媽媽二話不説地拉到一棵大樹下,清理了塊空地,然後讓我坐下。

看看爸爸、媽媽、奶奶正灑着汗水地幹活,在看看樹下閒着沒事幹的我(我也想幫啊,可媽媽不讓),真是鮮明的對比呀。

終於,墓四周的野草都割完了。奶奶從籃子中拿出供品、紙錢、打火機、蠟燭,開始拜拜起來。

我拿出看家本領,跑到奶奶那幫忙。奶奶在墓碑前、土地公那和鄰居那擺上供品,插上蠟燭叫我去燒紙錢。煙把我薰得直咳嗽,於是我蹲在煙的反方向,拿了個樹枝,去挑紙錢,生怕哪沒燒到。

又過了會兒,奶奶將鞭炮放完了,收好了供品,準備回家。

臨走前,我還特地把灰堆裏的火星踩滅,吹滅蠟燭,去追已經走到前面的家人……

又過了一個清明,期待下一個。

【【實用】節日習俗作文合集五篇】

篇7:節日習俗作文

快過年了,家家户户都是忙的團團轉,因為春節的習俗很多,要準備的東西一樣都不能少。

先來説説煙花吧,春節必不可少的,聽大人們説,過年的時候放炮,不僅是為了好看,更主要的是去掉一年的晦氣,希望我們下一年有個好的開端,呵呵,我似懂非懂。

我們家早早就買來了這些東西,有長有短、有方有圓,看着那堆紅似火的鞭炮,真是惹人喜愛,禁不住就想伸手拿。一旁的母親趕緊提醒我:這東西可不是鬧着玩的啊,都是易燃物品,裏面全是炸藥,占上火就會爆炸,小孩子可不敢隨便拿着玩,大人放炮的時候你們在旁邊看着就行了。

可是母親我太想玩了,你就讓我玩一次嘛,或者給我一個小點的。

你這孩子,哪有女孩像你這樣愛玩炮呀,這樣吧,給你一盒“煙花棒”,用打火機點着,它就會呲出“點點星光”,你可以兩隻手拿兩個,來回轉圈,可漂亮了,這個是比較安全的,要不你試一下。

好啊好啊,我歡呼着照着母親的話做去了,還真是的,呲出的火星果然像天空一閃一閃的星星,好美!

放炮還有一個講究,就是時間問題:你平時不管什麼時候放都無所謂,但到了大年三十中午、晚上(也就是我們的除夕之夜)吃飯之前,還有天不亮起牀之後(我們通俗的説法就是起五更)是必須要放炮的,而且家家比誰的響亮,那可是很有面子的哦。

其實放炮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由其是小孩,總是想盡各種辦法,比如把炮放到一個破碗下面,或者放到小水溝裏,看炮把碗炸多高,看炮濺起的水花,都是挺有趣的事。

【【精華】節日習俗作文合集10篇】

篇8:節日習俗作文

同學們,你知道過春節有哪些習俗嗎?年前跟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過春節,加上從網上查看資料,我知道了一些春節的習俗,你想了解嗎?

在我老家的很多地方,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才結束。有一段歌謠是這樣唱的“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豬肉,二十七油漬漬,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熱黃酒,三十殺雞祭祖。”其實最主要的傳統習俗有這麼幾項:

祭灶王。臘月二十三也叫小年或祭灶節,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現在民間有的地方還在灶間設有“灶王爺”神位,也有的灶王爺神像直接貼在牆上。這天晚上,民間講究吃餃子,意思是“送行餃子迎風面”。

掃房子。迎新首先要除舊,也就是年終大掃除。掃房子的時候,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貼春聯:每到過年時,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春聯,俗稱“對子”,大都用紅紙書寫。一副副透着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倒貼福字: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着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守歲:也叫“熬百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大家終夜不眠,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壓歲錢: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因此,要合理使用壓歲錢,把它用在學習上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放爆竹:爆竹是春節中最具有過年味道的標誌,每當進了臘月,就能聽到各處不斷響起的爆竹聲,代表着春節已經來臨了。同時,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拜新年: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七年級起牀後,晚輩先在自己的家裏向長輩磕頭拜年,然後,由家中的長兄率領晚輩,去村裏其他人家向長輩磕頭拜年。從八年級開始,就要上門給親戚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距離,增進了親情。

篇9:節日習俗作文

廣州人過年有逛花街的習俗,所以年二十九我們全家人去天河體育中心逛花街。

一走進花市,遠遠地我就聞到了花的香味,花市裏人山人海,大家臉上帶着笑容,好多人都是滿載而歸的,有的抱着一大盆蝴蝶蘭,有的扛着一大棵桃花,還有的手上拿着一大束劍蘭。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拿着各種各樣的玩具。

花市分成了三個部分,一部分是賣花的,一部分是賣吃的,還有一部分是賣工藝品和玩具的。我們先逛了賣花的地方,這裏各種各樣的花,多得數不清。我看到劍一樣筆直挺立的挺立在花瓶裏,蝴蝶蘭遠看就像有好多蝴蝶在樹枝上飛舞,水仙花像一位白衣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難怪人們叫它水仙。這麼多花裏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菊花了,菊花的顏色豐富多彩,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它們的形態也各不相同,有的高高地挺立着,彷彿在炫耀自己的美貌;有的像準備照相一樣,爭先恐後地往前面擠;還有的羞答答地低垂着腦袋,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多在別人的後面。

逛累了我們就去買吃的,爸爸給我買了羊肉串,裏面放了孜然,好辣!我們還試了臭豆腐,可是這個臭豆腐不怎麼臭,我最喜歡的還是冰糖葫蘆,媽媽給我買了一串冰糖葫蘆,真的很好吃。

今天逛花市,我既看到了美麗的鮮花,又吃到了好吃的冰糖葫蘆,真是開心的一天。

篇10:節日習俗作文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多,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媽媽告訴我,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管他迷信不迷信!

篇11:節日習俗作文

我國地大物博,壯麗的山川有很多。登山是一項既好玩又可以鍛鍊身體的事情,就比如我登過的山雖然不多,但還是有一些的。每一座山都有着不同的景色和風景。

九月九日是一個登高望遠的節日,我喜歡這樣的節日。帶着對登山的期盼和美好的祝願,這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九九為重又叫重陽節是詩中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陽。

登山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登高。傳説山越高,氣就越清。登高是為了呼吸到山上的清氣。其實山上的空氣確實要比山下的清新。不過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山上樹木十分的茂密,以及人煙稀少。

在登高的那一天還要帶着茱萸。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像我家一樣。在重陽節這一天,全家一起去登山,還有插茱萸。登山是十分快樂的事。雖然在登的時候很累,但是等我們登上山頂遠眺時。內心會充滿了滿足,一身輕鬆。或許這時的我們真的能夠感受到清氣的存在。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一項秋曬的活動。這也是一道美景了。登山遠望,回憶過去,我喜歡這樣的重陽。

篇12:節日習俗作文

在中華傳統上,節日也包括在這兒裏面,中秋節就是其中之一。

中秋節,又稱月夕,八月節等等,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辦一些活動,如:猜燈謎會、走月、賞月、玩花燈、祭月、做燈籠、吃月餅……

説到中秋節,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神話故事,我想你們也應該知道,那就是《嫦娥奔月》。嫦娥非常的美麗和勇敢。她很想去天國,有一天她吃了仙丹後就飛到月亮上去了。

當然,在中秋節人們少不了吃月餅,大家歡聚在一起品嚐各種口味月餅,説説笑笑,開心極了。我國古代宋朝時期,月餅還有其它的雅稱,如:荷葉、金華、芙蓉等叫法。月餅真是由來已久啊!關於好吃的月餅,正如一位詩人詩句所描繪的那樣“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所以月餅的美味真是可想而知呢!

中秋節的美麗傳説和神話讓人神思,關於中秋節的優美詩句更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深情,如《水調歌頭》。這一天更是親人相聚團圓的時刻。中華傳統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啊!

【節日習俗作文(通用26篇)】

篇13:節日習俗作文

“月色登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天上地下星光燦爛,紅火而熱鬧。這是春節的壓軸“菜”——元宵。

皓月當空的夜晚,大街小巷到處燈火通明,不許間斷……

福建的元宵更是熱鬧非凡。

回到家,撲鼻而來的飯菜香直衝我的鼻端,“好香啊!”我們的口水已經“直流三千尺”了。媽媽和姑姑們忙着趕做“元宵菜”。奶奶、我和弟弟正在搓湯圓,奶奶拎着一個大鐵盆,裏面倒滿了厚墩墩的麪粉,加入自來水,不停的揉、捏、按搓……就像變魔術般,麪粉已經變成了一個白胖胖的“大雪球”,抓起一條放在左手腕處,右手揪出一小截,搓成一個小圓球,這就是所謂的“湯圓”了。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大鐵盤中整整齊齊地躺着一個個圓溜溜、白花花的湯圓,一眼望去,猶如一顆顆潔白無瑕的鵝卵石,好似散發着無盡的光芒……可仔細一瞧,有一個“異類”,它不是湯圓,而是一個“糖餅人”。轉頭一看,弟弟正咧着嘴,呲着牙偷樂着呢!“哈哈哈……”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大笑起來,笑聲在空中徘徊着,彷彿傳遍了每一個角落,使原本平淡的元宵節更增添幾分樂趣。

“噸噸噸”湯圓們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在水中游着,在鍋中蕩着……一點兒一點兒變透明,撒入些糖,一股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好像已經在口腔裏迴盪了……奶奶盛出一碗,卻沒給我們吃,而是徑直走向了鄰居家遞上這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兒,鄰居也遞上了一大碗芝麻湯圓,以表謝意。

夜色已晚,我們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着香噴噴的飯菜,和甜膩軟糯的湯圓心裏甭提多美了!望向窗外,處處懸燈結彩,燈籠漫天,有的是用彩紙糊成的;有的青銀色是玻璃的;有的通通是用珠子串成的……反正定會闔家團圓,處處都是一派温暖熱鬧的景象。

曳動心湖歡快的漣漪;敲一聲聲佳節的晚鐘;吃一個個美味的湯圓;懸掛一盞盞五彩荷燈。家鄉的元宵,讓我畢生難忘!

篇14:節日習俗作文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統的節日自然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常去郊外踏青、掃墓、祭拜祖先等等。

每到這一天,姐姐、哥哥和我跟着爸爸一起回到老家,然後隨着大人們去掃墓。大人們挑着祭品,我們小孩則邊走邊玩,一路上鳥語花香,笑語盈盈。突然,我們眼前一亮:前方有幾顆楊梅!我們連忙跑過去,一看,許多楊梅都已經成熟了!我們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楊梅吃,大人們則在一旁休息。吃飽後,我們覺得很開心你也可以投稿,走路也更加輕快了。

最好玩的是掃完墓後吃飯時,大人們找來一些樹枝做成筷子,用來夾糯米飯吃。另外,用來祭拜祖先的雞蛋、糖果、餅乾之類的,也都成為我們小孩的囊中之物。

清明節是我們祭拜祖先的節日。在懷念祖先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所以我喜歡清明節!

篇15:節日習俗作文

説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家鄉節日習俗作文。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快樂!

端午節習俗作文二: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為紀念這位為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粽子(葉包飯,飯夾棗),中學生作文《家鄉節日習俗作文》。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為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打開粽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眾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為“粽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泱泱大國,在這期間,有許多值得沿襲的傳統和文化。當然,我們的思維不能一成不變,要進行適當的篩選,適當的改進。但將它們統統淡忘是萬萬不可的,有人會説:我們每年也都在過端午節,不能算淡忘。這話聽起來不錯,可是仔細想想,我們除了在“過”端午節之外我們還做了些什麼,還因為節日有過什麼樣的心靈觸動嗎?節日總歸是要過去:庸庸碌碌,平平常常和往日一樣消磨一天的時間,只是食譜變換,增加了一道“粽子”,還要被挑三揀四。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也許人人都會在那天想起屈原的投江,但不知能有多少人真正為他投入江水時飛濺的愛國情緒所震動?我們正在腐化歷史的精髓,壓縮古人的情操,折斷傳統的翅膀。

反觀韓國,不論端午節的起源是非,先看看他們對傳統的尊敬:孔子所宣揚的禮儀在很久之前傳入韓國之後再也沒有中斷過,韓國人對禮儀的遵循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他們對孔子的崇敬也超過了中國人,我們只會死記硬背那論語,而韓國人早就將論語付諸於行動。在10年**期間,中國人批判孔子精神的年代,他們卻對者這為禮儀之父頂禮膜拜,也真正將孔子的精髓拜入信仰之中。我們辨證多年之後,才發現孔子精神需要取捨地保留,而黃海彼岸的國度卻將其日益完善。近年來韓流之風颳得國產電視劇站不住腳,從他們的電視劇中,很多中國人驚歎那裏的禮儀,要去學習,效仿,但那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創設的傳統啊!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批判端午節的歸屬呢?自己不珍惜傳統,把傳統的歸宿交給尊重崇敬它的民族真是理所應當。

引用一句論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在題目中寫下“我家鄉的…”就是想讓大家明白,傳統不能丟,不能全盤否定。因為,端午節永遠是我們家鄉的節日,是每個中國人懂得節日!

【節日習俗作文彙編八篇】

篇16:節日習俗作文

我家鄉的春節,大約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小年,其實是大年的彩排,人們都慌神似的搶購過年必備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鮮肉等。

到了除夕,春節的高潮便到了。街上忽然湧現了許多“小賣部”,專門賺小孩子的錢,他們有的賣玩具槍,賣棉花糖,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再我們這兒,這些都是新年的“特產”。

大年七年級,小孩和老人都會起得很早,小孩是起牀磕頭掙壓歲錢,老人呢,負責發放壓歲錢,可忙壞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了,蠻熱鬧的吧!

【【熱門】節日習俗作文合集5篇】

篇17:節日習俗作文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節一般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和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清明節的風俗,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

這就是清明節的起源和習俗

【【精品】節日習俗作文合集六篇】

篇18:節日習俗作文

放了寒假,離過年就不遠了。我很喜歡過年,到那天會和母親一起買好多好吃的邊看春節晚會邊吃,特別開心。春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日。許多的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進入臘月後,很快就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説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因此要祭灶。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市集”,“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臘月三十就是除夕了,要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還要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吃完年夜飯我最開心了,給姥姥姥爺拜完年,就發壓歲錢。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話新春,其樂融融!

【【精選】節日習俗作文合集六篇】

篇19:節日習俗作文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來我的家鄉,就可以看到重陽節正宗的民風民俗。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陽節,正是看老人、飲雄黃酒的節日,我們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雞打鳴、太陽出來時,我們迎來了重陽節,姥姥聽見公雞打鳴,便拿了幾根艾草掛在門頭上,還説:“艾草不上頭時,不能説話,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開始打掃房間了,隨後,又用了幾根艾草掃了掃屋裏的地板,我也學着姥姥拿了幾根艾草,姥姥邊掃邊念着俗語:“艾草掃一掃,螞蟻蚊蟲都往外跑。”

剛出了屋門,姥爺拿毛筆,在我頭上寫了一個“王”字,還説:“寫上這個,妖魔鬼怪都不敢騷擾你。”

臨近中午,是我們小孩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們挨家挨户串門,還可以要兩三塊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裏變得和春節一樣熱鬧,親朋好友都來家中聚餐,廚房裏也開始“叮叮噹噹”忙了起來,頓時,開始了一段交響樂:“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聲音此起彼伏。

吃飯時,客人們井然有序地坐着,飯也是琳琅滿目:有糖醋魚、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雞等,只見姥姥給媽媽夾菜,爸爸給姥爺倒酒,小孩子們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樂融融,這場面,如果你看了以後,你會覺得十分温暖。

太陽悄悄爬上了老棗樹,我坐在搖椅上,聽姥姥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陽光下,我就這樣乘着涼風,曬着太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精品】節日習俗作文合集5篇】

篇20:節日習俗作文

“乾杯,這是隨着爸爸高吭的聲音,大家都舉起了自己手中的酒杯,酒杯中盛着紅酒,白酒,黃酒,遠遠望去,就像五彩繽紛的花兒。也許你猜到了,這就是春節的習俗,吃年夜飯。

年夜飯還沒開始,爸爸媽媽就已經在餐廳準備了飲料和酒水,還有很多的菜,等着大家入座,過了一會兒,客人一個接着一個的進入了餐廳,坐到了座位上,我看到了老人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叔叔阿姨們也眉開眼笑,菜可好吃了,特別是我最喜歡的螃蟹和蝦,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抬起頭,我看見爸爸和媽媽正在給客人敬酒,他們還沒入座,等照顧好客人,他們才座下來一起吃,辛苦了,親愛的爸爸和媽媽,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真幸福!

【【熱門】節日習俗作文合集6篇】

篇21:節日習俗作文

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説有關的花樣。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説,一直流傳民間。

【【實用】節日習俗作文合集8篇】

篇22:節日習俗作文

每一年的七月十五都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從季節來看是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個節日在以前是個重要的日子。但到了現在,這個節日有了不同的意義。

中元節是豐收的節日,大家會為了慶賀豐收而祭天。慶祝,這是個歡樂至極的日子,忙碌了大半年的農民伯伯們都很高興,不管是莊稼,還是別的什麼東西都迎來了收穫。收穫以後有了充足的糧食,便是一件讓人十分歡樂的事情。

中元節這個節日在後來又有了不同的含義,又被叫作七月半,或稱鬼節。小的時候在這一天大人們才會出門去祭祀,還記得我被要求這一天不能夠出門要留在家裏面。當時我還很生氣,後來被爸爸嚇唬了,説外面有不好的東西會吃小孩子。

我就不敢,在這一天出門了。這一天在古時候是要佩戴一種叫做卻鬼丸的東西,傳説是用雄黃做的。佩戴也有講究,男左女右,這樣才會有效果。

當然在這一天還會放河燈,傳説是為找不到路的鬼魂指引道路。後來還有好多人在河燈上許願。中元節是一個特別的節日,既代表了豐收,又是一個祈願的日子。

篇23:節日習俗作文

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古國,它有着五千多年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了,每當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户户都非常忙碌。有的.人開始大掃除,裏裏外外打掃的乾乾淨淨。有的人家裏開始準備年貨,購買各式各樣的東西來迎接春節的到來。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還會相互之間敬酒,我會端起飲料杯對爺爺奶奶説:“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爺爺奶奶就會給我一個大大的紅包,然後大家歡聲笑語,高高興興一邊吃着年夜飯一邊看着春節年歡晚會。記得有次在老家吃年夜飯時還可以在院子裏放鞭炮,家裏所有的小孩都會在一起玩玩鬧鬧,很是開心。

七年級到了,早上媽媽會跟我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禮物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親戚家玩,大人還會帶着我們小孩去電影院看春節檔的電影,想想春節就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節日。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我要在20xx年向新的目標前進!

篇24:節日習俗作文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説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七年級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麪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説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説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精選節日習俗作文合集六篇】

篇25:節日習俗作文

元宵節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動,放許願燈、吃元宵,屬於這個節日的活動一結束,就表示過年也告一段落,大家要乖乖的工作和上學,期待明年新年的到來了。

我編了一個關於元宵節的傳説,大家聽聽看,我是不是很會説故事呢?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有一個地方,名叫元宵島的地方,他們跟我們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非常的愛吃湯圓,不管早、中、晚餐都要吃湯圓,有趣的是,那裏的湯圓都是飄在半空中,想吃多少都有,吃到你撐死為止。

有一天,有兩個小朋友阿元和阿宵,突然靈機一動,把要給國王的湯圓,拿去油炸,沒想到國王吃了後,居然説很好吃。

從今以後,人民都變成吃炸湯圓,並且紀念阿元和阿宵,所以把他們掛掉的那天取名為元宵。

你吃過炸湯圓嗎?試試看吧!那是阿元和阿宵發明的美食哦!

【【必備】節日習俗作文合集9篇】

篇26:節日習俗作文

放了寒假,離過年就不遠了。我很喜歡過年,到那天會和母親一起買好多好吃的邊看春節晚會邊吃,特別開心。春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日。許多的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進入臘月後,很快就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説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因此要祭灶。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市集”,“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臘月三十就是除夕了,要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還要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吃完年夜飯我最開心了,給姥姥姥爺拜完年,就發壓歲錢。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話新春,其樂融融!

【節日習俗作文合集七篇】

篇27:節日習俗作文

説到迎接過年,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農民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祀活動後,便正試迎接過年的準備了。每年從農曆臘月七號就到除夕的這段時間被農民稱作迎春日。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這個節日,在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比如:壓歲錢、拜年、貼春聯、年畫、守歲、爆竹等。

傳説壓歲錢有家長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可以有這些錢賄賂妖魔鬼怪或“年”,讓他們不再傷害小孩子。

【節日習俗作文合集十篇】

篇28:節日習俗作文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統的節日自然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常去郊外踏青、掃墓、祭拜祖先等等。

每到這一天,姐姐、哥哥和我跟着爸爸一起回到老家,然後隨着大人們去掃墓。大人們挑着祭品,我們小孩則邊走邊玩,一路上鳥語花香,笑語盈盈。突然,我們眼前一亮:前方有幾顆楊梅!我們連忙跑過去,一看,許多楊梅都已經成熟了!我們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楊梅吃,大人們則在一旁休息。吃飽後,我們覺得很開心你也可以投稿,走路也更加輕快了。

最好玩的是掃完墓後吃飯時,大人們找來一些樹枝做成筷子,用來夾糯米飯吃。另外,用來祭拜祖先的雞蛋、糖果、餅乾之類的,也都成為我們小孩的囊中之物。

清明節是我們祭拜祖先的節日。在懷念祖先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所以我喜歡清明節!

【節日習俗作文彙總六篇】

篇29:節日習俗作文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午節。“段”與“早”同義。又稱“小五”。五月是“正午”。而且因為中午是“陽辰”,所以五也稱“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五也叫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名稱,如:夏節、玉蘭節、少女節、天中節、地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看着奶奶,我覺得簡單的餃子幫不了我這個天才。我不學會了解自己。誰知道,當我真正去包的時候,我明白做粽子是一門手藝,要把它包得漂亮結實不容易。

第四天下午,我跟着媽媽學做粽子。媽媽拿了一塊粽子,用手一捲,粽葉就變成了空心的圓錐形。跟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片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是卷得不好,上下捲起來還是直筒。我看到了媽媽,指了指周圍。“左手捏住粽葉的一個角,右手卷起粽葉的另一個角,底部收緊,頂部放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捲起了粽葉。

接着,媽媽將筷子插入空心的錐形粽葉中,用勺子舀一些糯米,然後用筷子搖晃均勻,直到糯米被裹緊。我也把筷子插在粽葉裏,放好的糯米。但是晃動筷子的時候,要麼是粽葉斷了,要麼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説:“搖筷子的時候,輕一點,把粽子捏緊。你看——”媽媽一邊説一邊説。示範,我在聽和學習。哈哈!我包的粽子有點像。

最後一道工序是繫繩子。只見媽媽用雙手捏着粽葉,將繩子在粽子尖角上纏了兩圈。繩子繫好後,就裹上了一個漂亮的粽子。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粽子,開心極了。通過這次製作粽子,我學到了一個道理:要學一門手藝,就必須真誠、細心、持之以恆。

篇30:節日習俗作文

隨着現在網絡的普及,現在的微商,網購等購物方式越來越流行。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而有很過網店看中商機,在節日裏搞各種促銷活動,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然而很多的節日習俗漸漸的被大家忽略了。

春節可以説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了。但關於春節的習俗有很多都被大家忽略了。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可以從農曆臘月二十三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春節有很多習俗和講究。從臘月二十三就要開始忙了。要打掃房子,要把房子從裏到外打掃的乾乾淨淨,迎接新年的到來。還要準備年貨,貼春聯,剪窗花,貼福字等等。大年三十的那一晚也是最重要的一晚。那天晚上大家要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年夜飯也有很多講究,北方和南方的年夜飯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也是由於飲食飲食習慣的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讓在外奔波的家人能在這個時候團聚在一起,大家一起過年。吃完飯,大家要一起看春晚,包餃子,放鞭炮,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睡覺的時候,大人會把錢放在小孩的枕頭底下,這叫做壓歲錢。大年七年級早上要吃餃子。吃完餃子要去給親戚朋友拜年。過年的氣氛一直會持續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晚上還可以去看花燈。

所以説春節不僅僅是個節日,更似一種情懷,它使在家的人團聚完滿;使在外的遊子心念故鄉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春節都不應該失去他本身的魅力,它不是一種為了過節而存在的一個節日,它是經過悠久的流傳,刻苦的沉澱,一直散發着屬於它的魅力。可以説它是默默無聞,但卻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我們中國人的節日,有理由讓我們將它繼續傳承。更有理由讓它傳揚光大!

篇31:節日習俗作文

“隔牖望蒿艾,瞬息又端陽”。眨眼睛間,端午踏着歡快的步伐,隨着着艾葉草的芳香,板栗的淡甜,如期而至。

童年的端午,經常瀰漫着粽子的香氣。一到端午節那日,奶奶便會包粽子,我便遷來一張小凳子,挨在奶奶身邊。包粽子的葦葉是以家鄉採來的,泡了一夜的水,竟也有一股淺淺的萋萋味兒。剛出水出水的��米像極了一顆顆天然珍珠,在其中還混雜着一些綠豆紅豆。奶奶用來一張竹蓆往地面上一鋪,原材料往上一擺,就地坐下,便逐漸包粽子。包粽子可謂是奶奶的特長。但見她拿出三片葦葉,平面圖朝上,豎着疊起來,用手託着。然後勺一匙子��米,薄薄地鋪在葦葉正中間,然後擺上三朵烏亮發光的平菇,一片胖瘦兩色的五花肉,四顆黃橙橙的板栗,隨後再鋪平一層很厚的��米到頂。隨後,奶奶快速用左手的無名指把葦葉的兩側往正中間折,產生一個無底圓柱體,隨後把它放進腿上,用兩手把葦葉的兩邊往正中間折,最終用細竹竿往粽子上繞八九圈,隨後把首領往圈中一塞,另一個手接到去一拉,就把粽子扎牢了。過不上一會兒,竹蓆上就佔滿了粽子,像一個個昂頭挺胸的小戰士。奶奶把他們抱到灶房,擺進炒鍋裏蒸上二三十分�,熱騰騰的粽子就公佈了。

“端尖尖蘆粽溢芳香,隨處龍船競漿”。龍舟比賽,於童年的我而言也是一重中之重。你是否還記得鐘頭,聽聞住宅小區外的小溪裏有龍舟賽,奶奶馬上揹着我,飛奔到門口凝望。不願河邊已經是人潮人海,擠得密不透風,大家千辛萬苦總算擠到前面。但見江下排着五艘龍船。船首木船高高的高翹起來,是橙黃色的。船殼是豔麗的鮮紅色。每條船裏,衣着橘紅色救生設備服的隊友們雄糾糾氣昂昂地坐下來,攥着船漿,乘勢而上。“嗶!”伴隨着一陣清澈的哨聲響起,龍舟賽拉開帷幕。水面猛然熱熱鬧鬧,隊友們迅速而齊整地划着船漿,濺起一朵朵嫩白的海浪。岸邊的大家大聲地呼喊,為適用的艦隊加油鼓勵……“加油!”、“快衝!快撞線!”加油聲此起彼落。“衝!衝!衝!”年幼的因為我傻傻的地跟隨喊了起�恚�邊喊還邊揮動着小拳頭,惹得奶奶開懷大笑。

伴隨着傍晚的來臨,龍舟比賽告一段落。大家都喜氣洋洋地一散而去。但粽子的香飄,龍舟賽時的歡呼聲,仍時刻在我的心裏縈繞。

篇32:節日習俗作文

全國最熱鬧的節日要數春節了!每當這個時候全國各地的人民都要“門迎百福,户納千祥”,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可是家鄉也有許多與眾不同的春節習俗,如:廿二十五的“二十五日頭”;廿二十八的做紅團;正月八年級的“探亡日”;還有正月初五的“做大歲”。但其中最令人難忘的要數“做大歲”了。

看到這,你肯定要發問了――為什麼仙遊過節時要“做大歲”呢?那還得從戚繼光抗倭説起。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佔領興化,建立據點,四處燒殺掠搶。興化府城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時分被倭寇攻陷,並被佔據長達兩個月之久。興化城內被焚燬殆盡,死亡3萬餘人。倭賊滅絕人性的暴行震驚海內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於城內死屍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暫退平海。興化城的陷落驚動朝廷,這是自有倭患以來被攻陷的第一個府城。

嘉靖皇帝罷免了福建總兵遊震得,從浙東調回戚繼光為福建副總兵官,配合新任福建總兵俞大猷和廣東總兵劉顯會同剿倭。戚繼光多次來莆田抗倭,拯救百姓於水火。期間共佔領倭營60多座,殲滅敵兵4000多人。興化城得以光復。這時,逃亡山區的老百姓,才紛紛於二月八年級返回家裏。大家一方面掩埋親友的屍體,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園。這時,年節已過,人們只得在二月八年級那天互相探望之後,於二月初五重新過年團圓。為了紀念這個慘痛的教訓和緬懷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英勇事蹟,大家便把正月初五(莆田是初四)定為“做大歲”。

家鄉的“做大歲”跟除夕夜一樣隆重。街上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到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氛,鞭炮聲連綿不斷,好似一片片五彩繽紛的雪片,煙花焰火五彩繽紛,爭奇鬥豔,把節日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家家户户,其樂融融,親戚朋友都團聚一堂,酒酣耳樂後,談天説地,共享這難得的節日。最開心的是小孩子,玩爆竹;放煙花……滿街都是他們的身影,滿街都是他們的歡聲笑語。這不正是應了一句話“千門萬户笑過年,滿天煙花引鳳凰”嗎?這就是令我難忘的家鄉習俗――“做大歲”,它不僅具有濃厚的家鄉特色,還有十分悠久的歷史。

可隨着時間的漂移,家鄉“做大歲”等許多習俗卻逐漸被人淡忘了。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多加重視,繼續發揚這些獨特的節日習俗,讓這些習俗成為家鄉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篇33:節日習俗作文

清明節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都想死。牧童問餐廳在哪裏,指了指興化村。 ”

杜牧的《清明》總讓人想起清明時節的莊嚴氣氛和孤獨感。

四月的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植被恢復,按照古老的傳統習俗,清明節時,人們總是上山祭祖掃墓。這時候,人們會帶着酒、食物、水果、紙幣和元寶到墓地,然後進行一系列祭祀先人的工作。在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的家鄉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地區。每逢清明節,村裏每户掃墓的時間由家事負責人定,不一定在清明節那天。也許。受封建迷信和世俗主義的影響,有些人還會找當地算命先生選日子,希望未來能有好運與平安。這也是村裏風俗的嚴格形式,表現出對祖先的尊重。

選擇好日子後,家裏的女人會負責去市場購買祭祀所需的`物品,也會在家做飯做一些酒、肉、飯菜和糕點;然後他們會把所有的東西都分類到草籃裏,扛着一根杆子上山去墓地。男人們負責提着鋤頭、鏟子等勞動工具提前清理山體。

村裏的墓葬很舊,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有的墳墓甚至裂開了,還有黑乎乎的泥土和一些坑坑窪窪的地方。通常當他們到達墓地時,人們開始忙碌起來。在墓碑前的一小塊空地上,使用了草蓆。購買小碗米飯、葡萄酒、肉類、水果和糕點。只能倒出一半的酒。祭祀用品一般由女性負責整理,男性負責在祭品上貼上“福”字的紅貼。把它貼在墳墓和墓碑的每一面,並在周圍的樹枝上掛上彩紙。祭祀非常隆重。一切準備妥當後,會取出紙幣、元寶等祭品,放入祭祀用的香爐中。點燃燃燒,整座山都籠罩着濃濃的白煙。之後,大人小孩依次祭拜祖先三九次,最後放鞭炮。祭祀儀式在鞭炮聲中結束。

結束後,人們會找個涼爽的地方坐下休息,開始吃水果、糕點、聊天,聊一些家這裏的過往,心中的情感,還有彼此的真心。鄰居們還會互相贈送一些自制的甜點,晚餐時吃的、酒的、肉的都吃完了。

我喜歡家鄉的清明節。這時候,我總會想起上一代的先人,想起爺爺給我講的那些古老的故事,想起那段苦澀的家史。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總有一種特殊的心情,一種陌生的感覺,就像杜牧那句“清明下雨,行人慾死”的細雨,人們的思念,綿長而綿長。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祭祀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原始形式。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習俗。時至今日,清明節的習俗依然盛行。

篇34:節日習俗作文

在我國有許多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除夕、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因為春節有許多的習俗,這些習俗中有許多是我喜歡的。彼人最喜歡吃了,我只要一聽見吃,就眉飛色舞,我可是美食愛好者啊!哈哈!讓我來説説春節的一些習俗吧: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着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其中就有掃塵,接皇帝,吃年糕,千燈節,洗澡,割年肉,祭祖,貼門神,貼春聯,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年糕了,因為它有很高的含義:在春節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製作糕餅等食品,既可當禮品,也可用來款待到訪的親友。年糕(又稱黏糕)是一種象徵吉利的春節必備佳品。這種用糯米制成、帶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稱與“年高”諧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義。

嘿~~~真巧啊,昨天剛剛就是元宵節,説起這啊,我可知道,春節的傳統慶祝儀式長達15天,人們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向親戚朋友拜年。在慶祝元宵節之後,春節就告結束。元宵這一天,佛教徒與道教徒一般上是到廟裏許願。元宵是月圓之夜,使人聯想到愛情,這個節日對戀愛中的情侶特具意義。也正如這個説,我正好也與外婆一起去燒香拜佛,保佑平安。在那天我也許了一個願望,希望夢想成真。

也在春節的時候,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我們一家人一起聚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敍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所以在這裏我想對一些海外同胞門説:你們也要常回家看看啊,你們的父母也盼望着你們回家看看,吃一頓團圓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多好啊!!

春節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篇35:節日習俗作文

節日習俗作文

節日習俗作文(一)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

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衞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節日習俗作文(二)

端午節有一首兒歌,歌詞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為重五,很多習俗也與“五”有聯繫。用紅、黃、藍、白、黑這五種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代表長命百歲;家家户户吃五紅,一般有龍蝦、紅蘿蔔、紅莧菜、紅燒肉、紅燒魚。端午節家家户户的門上還要插:菖蒲、艾草和蒜頭,用來驅邪。

對了,端午節時每户人家都會包粽子。()他們包的粽子形態各異,有三個角的,有四個角的,還有長筒形的,非常好看!根據餡的不同,粽子還可以分為許多種,有肉粽子,豆沙粽子,紅棗粽子,花生粽子 ...... 我最愛吃的 , 就是肉粽子羅 , 味道美極了。

端午節最有趣的習俗要數賽龍舟了,為什麼要賽龍舟呢?噢,原來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説當屈原知道自己的國家要滅亡時痛不欲生,就跳進了長江。等別人知道時,便有許多老百姓賽着龍舟去把粽子撒在江裏,這樣江裏的魚蝦就不會吃屈原的遺體了。

你們瞧!這些就是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節日習俗作文(三)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説,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篇36:節日習俗作文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曆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説卻有兩種。: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裏,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髮,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裏,邪火就蔓延到哪裏。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裏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裏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説,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着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裏食用。

篇37:節日習俗作文

今天下午放學回來,我趕緊把作業寫完,等媽媽回家。媽媽一回到家,就興高采烈的説:“今天是重陽節!”我聽了,歪着腦袋想了想,説:“重陽節有什麼習俗呢?”媽媽説:“那我就講給你聽聽。”我點頭答應。

媽媽開始講,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我聽完了,覺得重陽節還不如改成老人節呢!這樣,中班的小朋友都能知道,10月12日是老人的節日。不過,我還是覺得重陽節説起來比較好聽!

篇38:節日習俗作文

關於節日習俗精選作文

節日習俗作文(一)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 ,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 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 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敍。

節日習俗作文200字(二)

小朋友們,過春節了,你家的習俗是什麼呢?我來介紹給你吧!

首先,早上5點就要起牀,那時候,我還在夢境當中呢,媽媽把我叫了起來,我草草的穿好新衣服,奶奶領着我、哥哥、妹妹去串親戚。

我們串了好多親戚,掙到了許多的壓歲錢,開心死了。

晚上,奶奶做了餃子,有肉餡兒的,素餡兒的,還有好多好多。叔叔拿來鞭炮,()爸爸掛上燈籠。一家人看着晚會,放着鞭炮,吃着年夜飯,多開心呀。

小朋友們,你家的習俗是什麼呢?

節日習俗作文200字(三)

我家鄉的春節,大約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小年,其實是大年的彩排,人們都慌神似的搶購過年必備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鮮肉等。

到了除夕,春節的高潮便到了。街上忽然湧現了許多“小賣部”,專門賺小孩子的錢,他們有的賣玩具槍,賣棉花糖,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再我們這兒,這些都是新年的“特產”。

大年七年級,小孩和老人都會起得很早,小孩是起牀磕頭掙壓歲錢,老人呢,負責發放壓歲錢,可忙壞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了,蠻熱鬧的吧!

節日習俗作文200字(四)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户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春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説好話祝福語。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春節。

節日習俗作文200字(五)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説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篇39:節日習俗作文

節日習俗作文

節日習俗作文300字(一)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那麼,人們過年一般幹什麼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習俗了。

在大城市裏,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潔自己的房子,貼對聯,購買年貨,然後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後,就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後,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户户的院裏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户户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户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七年級,城市和鄉村的人們,都帶着年貨,有的去廟裏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遊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節日習俗作文300字(二)

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裏和麪包餃子,這時候,家裏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裏人幸福,好運。比如説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着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我競爭的目標是我原來的職位——班長,原因是我很快樂我也要帶給同學們快樂,建立心中快樂星球!

節日習俗作文300字(三)

人們都知道,春節要放鞭炮,貼對聯。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傳説中有一個怪獸——年,常常在大年七年級來騷擾人們過春節,於是,村裏的人們就會到深山去躲避那個怪獸——年。

第二個春節到了,人們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擋住了跑往深山的人們,説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麼擋住年。”人們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來了。老爺爺從房間裏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塊紅布,就跑出了房間。

到了房門口,鞭炮霹靂啪啦地響,紅布在風中飄動,年頓時不敢往前走了,轉頭就跑。人們歡呼着跑下山,稱讚老爺爺很聰明。

哦!原來年怕聲音和紅色。所以,人們過年都要放鞭炮,貼對聯。

節日習俗作文300字(四)

春節習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己家鄉的,卻對外地的一竅不通。北京的習俗可是很有意思的哦……

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户,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篇40:節日習俗作文

我國有許多的節日,而不同的民族則有不同的節日。

在蒙古族,有一項歷史悠久的節日——那達慕節。“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悦之情。每年農曆六月初四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大型那達慕,摔跤選手為512名,駿馬300匹左右,會期7~10天。無論哪一個民族與宗教信仰的人,均可報名參加。它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遊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節有着久遠的歷史。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檢閲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舉行那達慕時,人們都高聲歡呼,歡迎英雄出場。熱鬧極了!人們都歡呼着:觀眾們大聲為選手打氣助威。這比賽不是比賽,而是各家的交流大會呀!

古代和近代的那達慕盛會都要進行男子“三藝”,摔跤、賽馬和射箭的競技賽。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大會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引人注意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點:按蒙古族傳統習俗,摔跤運動員不受地區、體重的限制,採用淘汰制,一跤就定勝負。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基本技巧演變出一百多個動作。可互捉對方肩膀,也可互相摟腰,還可以鑽入對方的腋下進攻,十分特別。

那達慕節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

篇41:節日習俗作文

今天,是5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自理節。自理節總共有三天,對我們這些不用擔心衣食住宿的孩子們來説,尤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來説,是一年中最苦的日子。

自理節那天,每個孩子(除了十二週歲以上,十六週歲以下。)都要體驗一次自己幹活、自理的生活,要自己去店裏賺錢,自己燒飯,自己洗衣。

當然,當天孩子們不用上學,那些店老闆必須收下孩子,讓他們工作,體驗生活,讓他們知道賺錢不容易,長大以後要靠自己,不要靠別人養活自己,不能每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不能不勞而獲。

當然,我大清早就起了牀,匆匆吃了早餐,快步走到我之前就預約好工作的麪包店裏。剛開始工作,當然並不那麼順利。

剛剛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門口就迎面走來了一位老太太,手提着一個菜籃子,滿臉笑容的説:“姑娘,今天是自理節,我一大清早就看到大街上那些孩子忙忙碌碌的身影呢!……對了,來一個奶油麪包!”説着,便從口袋裏掏出四塊錢。

我剛開始幹,有點緊張,不小心把奶油麪包拿成了奶黃麪包。

老太太看了看麪包,親切地説:“呵呵!那是奶黃包,我可是老顧客了,奶油包沒那麼軟!”

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了笑,輕聲説:“不好意思!”

漸漸地,顧客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忙。覺得時間好快呀!

不一會兒,時間無情地飛過,一眨眼,三天過去了。自理節也到了尾聲。

自理節讓我嚐到了生活的艱辛,也感受到了自理的快樂。

篇42:節日習俗作文

寒假回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當然是過年啦。過年可算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了。

我家在河南省,過了臘八就是年,回家的第一天走在街上,就能感受到一絲絲過年的味道,有些小店已經把紅紅火火的燈籠掛了出來。

看到家裏貼的窗花上已經落了薄薄的一層灰,就開始構想着今年要剪個什麼新花樣。再過兩天,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各家都要“送灶神”,為灶神擺上供品,燒香祭拜,每個人還要吃點粘牙的芝麻糖,為了讓灶神爺像嘴上抹了蜜一樣説好話。二十四掃房子,家家户户都要進行一場大掃除,把一年的灰塵黴運都掃走。家裏收拾乾淨了就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各種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大人們經常會炸一些果子,還有紅薯丸子,蘿蔔丸子,炸豆腐,炸帶魚、酥肉……小孩子站在鍋邊饞的流口水。二十九蒸饅頭,香噴噴的饅頭香氣瀰漫在整個房間裏,有豆餡饃、花捲饃、糖三角等等。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三十做一桌好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然後一起看春晚一起跨年,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睡一覺醒來後就更開心了,孩子們給長輩拜年,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孩子,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這兩個字諧音,所以孩子就可以平安度過一年。每逢春節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上,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在貼春聯的同時,還要在牆上、門上倒貼“福”字,表示“福到”,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節日活動也越來越豐富。

何止是春節,百姓一年到頭每天都在過節啊,天天都是快樂的!

篇43:節日習俗作文

中華民族有好多的傳統節日。在一年中,還有許多是國際節日,節日也是彩色的啊!聽偶慢慢道來。

節日:春節代表色:紅色

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過年的時候,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其樂融融的。街上掛着紅燈籠;貼着紅色的“福”字;孩不關男女老少,都穿着吉祥如意的紅色的衣服;鞭炮更是滿大街響個沒完沒了......你説説看,這樣的節日,不是紅色世界嗎?

節日:母親節代表色:橙色

橙色是給人以温暖的感覺。母親節到了,是否給媽媽帶來愛、帶來温暖呢?偶相信大家一定都送禮物給自己的母親了吧!母親節的夜晚,沒個房間的温暖都流出了窗外,橙色的母親節,温暖的母親節。

節日:國際勞動節代表色:綠色

勞動節是勞動人民的節日。勞動的人是有回報的。在我的腦海中,勞動人民就是農民,種了地,又收穫了綠色;勞動人民就是栽樹的人,每天栽一棵,一年就三百多棵,也是收穫了一篇綠,為大自然貢獻了綠。所以,我認為綠色的勞動節是沒錯的。

節日:國際兒童節代表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兒童節是偶們自己的節日,童言無際啊......想必人一生中最快樂的就是童年了,沒個人都曾經是個兒童擁有自己的童年,擁有童心,是啊!擁有童心的人不會老。在六一節那天,我們會窗自己喜歡的衣服,歡歌笑語,充滿了整個世界。我們都沉浸在快樂海洋中......兒童節就應該是五顏六色的、七彩繽紛的......

好了,就介紹着以上四個節日以及代表色吧!慢慢欣賞哦!希望大家暑假過得愉快!

篇44:節日習俗作文

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老家——資陽。

我一回到老家,就看見了四張大桌子上面擺了很多的吃的,有魚(年年有餘)、有雞(金雞報曉)等。老家裏我認識的人有姥爺、哥哥、姑媽、姑爹、大媽、大爸等,還有一些人我不認識。大家有的忙着擺碗筷,有的忙着切菜,有的忙着炒菜,而我們小孩就去燒火。每個人臉上都笑嘻嘻的,邊幹活邊擺起了龍門陣,老人擺老人的身體,中年人聊中年人的生意,小孩子鬧小孩子的遊戲。吃完了團年飯之後,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爸爸對我説:“來給你壓歲錢!你也可以找其他人要啊。”我連忙高興地回答:“好嘞!”於是我對大人們説:“恭喜發財,red packet拿來!”姑媽早有準備,給了我一個紅包。我打開一看,有200元錢!我又向姥爺要壓歲錢,姥爺給了我300元!其他認識或不認識的長輩都給了我壓歲錢。我正盤算着怎樣花,突然一個晴空霹靂打在我頭上,原來是媽媽叫我把錢交公。我本想反抗,可是勢單力薄,所以敗了陣來,乖乖地把錢交了公。

晚上,我們全部把事先買好的鞭炮拿出來放,我先拿了一袋足球炮,為了嚇唬別人,我把土挖了一個洞,把足球炮放了進去,就在大人們的後面點燃了導線。我飛快地閃開了。只聽“嘭”的一聲,“地雷”爆炸了。大人們被嚇了一跳。爸爸轉過身來,盯着我説:“你不可以在這裏放,要放到沒人的地方去!”於是,我和兄弟姐妹們又轉移陣地,去尋找新的歡聲笑語了。

今年的春節可真好,我一共拿到了一千元的壓歲錢,而且在老家玩得很開心,哦耶!

篇45:節日習俗作文

要過年了,今天我與爸爸一起也到街上去湊熱鬧。只見馬路上已經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了。

首先我們來到了賣衣服的攤商前,衣架上掛着許多五顏六色的漂亮衣服,老闆娘在使勁的吆喝。圍觀的人很多,買衣服的人也不少。大家都喜氣洋洋,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現在生活富裕了,大家的錢都捨得花了。要是我還沒有新衣服的話,也會買一套的。接着,我們來到了賣水果的攤位前。有蘋果、梨、橘子等水果,每樣水果都很新鮮,好像剛從樹上摘下來似的。大家挑都不挑,有買散裝的,有的一箱一箱的拿走。我從老闆開心的笑容裏看出:他今天的生意一定不錯,賺到好多錢了。

隨後我們來到了賣手機的促銷攤前。只見生意若顯冷清,兩個小姑娘低着頭,各自玩着自己的遊戲。有人來到她的桌旁,也沒有覺察。我想:這就是人們常説的“低頭族”吧!不過在推銷自己的產品時,有問必答,臉上始終充滿了微笑,讓人感覺也挺温暖的。接着我被“砰”的一聲吸引住了,一看,原來在爆爆米花,香氣撲鼻。車架上放着已經爆好了的爆米花,有玉米的,有大米的,形狀漂亮級了!大家你一袋我一袋一下子就把車架上的爆米花搶光了。本來我也想去買一袋,可是賣光了。在等的過程中,只聽爸爸説:“小爽,你很幸運,今天還能看到爆爆米花,這門手藝很少見了,幾乎要失傳了。”回來的路上,我也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貨,壓的車子也有點喘不過氣來。我想:隨着生活越來越美好,年貨越來越豐富,過年過的越來越有精神了。

篇46:節日習俗作文

我想設立一個顛倒節,因為有些孩子不知道爸爸媽媽的辛苦,還有些爸爸媽媽不知道孩子的難處。我央求爸爸媽媽和我明天模擬過這個節日,爸爸媽媽竟欣然答應了。

第二天早上,我還在睡夢中,手機鬧鈴就響了:“親愛的若琪,今天是顛倒節,你要扮演媽媽。若琪媽媽快起來做早餐吧!”沒辦法,我只好離開温暖的被窩兒起來做早飯給“孩子們”——爸爸媽媽吃。我洗洗切切大半天,炒菜油濺了一身,臉都弄花了,好不容易才把早飯做好。“啊!早飯真難做!”我抱怨道。

接下來,我要叫“女兒”和“兒子”起牀了。“快點起牀,寶貝們,早飯已經做好了。”我大聲地喊道。媽媽一下子就起牀了,爸爸卻不起。“只要他一聽到有他愛吃的,立馬起牀呢。”媽媽提醒道。我靈機一動説:“今天做了荷包雞蛋……”瞧,這招真管用,爸爸立即起牀了。吃完了飯,我還要洗碗、洗鍋……家務事真是忙也忙不完。

好不容易才忙完,剛坐下來,又看到“女兒”和“兒子”沒有寫作業,又要監督他們寫。他們寫完了語文作業剛要看電視放鬆一下,我連忙阻止,讓他們寫數學作業。爸爸寫着寫着看到了小包裝的雞腿,想吃個零食,我一把奪過來對他説:“一邊寫作業,一邊吃東西,這個習慣不好。”他只好苦着臉繼續寫作業。他們寫完了一項還有一項,漸漸地,開始變得不耐煩了。“不寫了,不寫了!”他們叫起來。

我生氣地對他們説:“知道我們小孩兒的辛苦了吧。”他們聽了説:“看來真的不容易!”

這時,我累急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説:“其實你們也不容易,我平時只看到你們休息並沒有看到你們有多忙。”

看,如果有這個節日,就可以讓家長和孩子更好地瞭解對方,多好哇!

篇47:節日習俗作文

象山石浦鎮是一個小漁村,在那兒最盛大的節日就是開漁節,也是人們最喜歡、最期待的日子,要是到了石浦沒能趕上參加開漁節,那就太可惜了。

開漁節這一天是農曆正月十三,傳説是海的生日,所以第一個活動就是—祭海。海是石浦人的朋友,他們在海邊從小長大在,自然對海有很深的情誼。大家都匯聚在沙灘上敲鑼打鼓,鎮上不論哪裏,到處都在放鞭炮,還有扭秧歌、唱歌等節目,大家都載歌載舞歡慶開漁節的到來,希望有個大豐收。

為了預祝來年有大豐收,人們還會將精緻的魚燈掛滿街,有些魚燈上還會有燈迷,各色各樣,五顏六色的魚燈掛在大街上,十分喜慶,也有人説:魚燈掛的越多,來年的豐收就越多,魚燈是石浦的特色經,它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開漁節,大家都十分開心,因為能捕魚了就有魚吃了。當然,開漁節怎麼少的了海上特技表演呢。表演各式各樣,但並不是平時的小表演,這“大表演”有很大的難度,像“海上飛人”等等節目是必不可少的表演。

還有一個習俗是“三月三、踏海灘”。這一習俗有很多説法,一個説法是不想讓出海打漁逝去的親人傷心,所以要開心去沙灘上玩耍;還有一個説法是農曆三月三左右氣温、地温會升高,所以要去沙灘拾螺。

開漁節必不可少,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開船儀式了。開船儀式中,會出現一條“巨大”的鯉魚,寓意是“鯉魚跳龍門”來年大豐收,此刻人們都會大聲歡呼開漁,所有的漁船都像殺敵一般迫不及待的出海去,看到這場面,我彷彿已經看到了豐收時漁船滿載而歸的場景,這場面十分壯觀、振撼!

開漁節象徵着魚的大豐收,船都出海了,大家為即將滿載而歸漁船而歡呼,十分熱鬧,開漁節就是這樣熱鬧、隆重、獨一無二的!

篇48:節日習俗作文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來我的家鄉,就可以看到重陽節正宗的民風民俗。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陽節,正是看老人、飲雄黃酒的節日,我們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雞打鳴、太陽出來時,我們迎來了重陽節,姥姥聽見公雞打鳴,便拿了幾根艾草掛在門頭上,還説:“艾草不上頭時,不能説話,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開始打掃房間了,隨後,又用了幾根艾草掃了掃屋裏的地板,我也學着姥姥拿了幾根艾草,姥姥邊掃邊念着俗語:“艾草掃一掃,螞蟻蚊蟲都往外跑。”

剛出了屋門,姥爺拿毛筆,在我頭上寫了一個“王”字,還説:“寫上這個,妖魔鬼怪都不敢騷擾你。”

臨近中午,是我們小孩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們挨家挨户串門,還可以要兩三塊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裏變得和春節一樣熱鬧,親朋好友都來家中聚餐,廚房裏也開始“叮叮噹噹”忙了起來,頓時,開始了一段交響樂:“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聲音此起彼伏。

吃飯時,客人們井然有序地坐着,飯也是琳琅滿目:有糖醋魚、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雞等,只見姥姥給媽媽夾菜,爸爸給姥爺倒酒,小孩子們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樂融融,這場面,如果你看了以後,你會覺得十分温暖。

太陽悄悄爬上了老棗樹,我坐在搖椅上,聽姥姥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陽光下,我就這樣乘着涼風,曬着太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篇49:節日習俗作文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下面讓我介紹一下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習俗。

據説,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民間傳説,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天之後,也就是在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下面讓我介紹一下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習俗。

據説,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到處洋溢着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其實吃豆腐渣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俗話説“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説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接下來的習俗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那就是發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篇50:節日習俗作文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的時間在歲首,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過春節的習俗。這些習俗伴隨着中國人走過一年又一年,其中有很多的習俗消亡了,也有很多新的習俗誕生了,在這樣的演變中形成了中國最具傳統特色的春節民俗文化。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到了這一天,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事兒當然是熬臘八粥、吃臘八粥。

相傳灶王每到臘月二十三日,騎馬上天向玉皇大帝報人家善惡。家家户户於二十三日更盡時,在院內立杆,懸掛天燈,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隱惡揚善之詞,嚴禁婦女主祭,婦女只能在內室掃除爐灶。祭完之後,將灶君神像揭下,與紙元寶等一併焚燒。每逢此日,鞭炮極多,俗稱過小年。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主食吃餃子,因為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説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四面八方傳出的爆竹聲,再夾雜着處處的説笑聲,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裏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

大年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一年大吉大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大年八年級,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墳上祭祖的習俗,祭祖要帶上豐盛的供品、紙錢、香鉑,並且還要帶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靈。九年級初四是走親戚的日子,這時路上到處都是走親戚的行人,很是熱鬧。

人們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户户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春節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村裏的大街小巷,這期間到處燈火輝煌,滿街歡聲笑語,熱鬧非凡,盛況空前,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

篇51:節日習俗作文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粽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着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巖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户户的陽台頂上都掛着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 穿着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緊接着,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説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閲到了民俗風情。

潑水節的傳説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曆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説卻有兩種。: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裏,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髮,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裏,邪火就蔓延到哪裏。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裏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裏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説,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着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裏食用。

篇52:節日習俗作文

春節習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己家鄉的,卻對外地的一竅不通。北京的習俗可是很有意思的哦……

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户,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篇53:節日習俗作文

今天是中秋節,為了弄清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中秋節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因為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因此,中秋節又被稱“月夕”。在中秋的晚上,人們仰望天空朗朗明月,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人們,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各地的中秋節習俗各有不同。最常見的中秋節習俗有親朋好友一起吃月餅、賞月、拜月。此外,中秋節還會有許多遊戲活動,如玩花燈、舞火龍等等。

篇54:節日習俗作文

今天月亮格外的圓,我才知道今天是中秋節,我叫上弟弟一起賞月,吃着香甜又酥脆的月餅。

我們邊看月亮邊吃着月餅,電視裏播放這首詩歌《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讓中秋的意義更濃了,我看着月亮,好像嫦娥在抱着那雪白的玉兔。

我吃着月餅,薄薄的一層皮裏透露出黃色的餡,你們一定想知道是什麼餡的吧!告訴你們吧,是蛋黃餡的月餅!我喜歡吃蛋黃的,更喜歡吃雞蛋!

月餅有蛋黃餡、豆沙餡、叉燒餡、芙蓉餡……蛋黃餡清香,豆沙餡甜,芙蓉餡甜。

我最喜歡吃月餅了,你們呢?

篇55:節日習俗作文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户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春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説好話祝福語。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春節。

篇56:節日習俗作文

快要過年了,我們全家人去外婆家吃團圓飯,大家説説笑笑,可開心了!

春節有很多習俗,如有貼對聯,我、媽媽和爸爸一起先把“禮花朵朵迎新歲”貼在右邊,再把“爆竹聲聲慶平安”貼在左邊,再把“喜迎新春”貼在上面,最後再把一個大大的“福”字貼在門中央,就大功告成了。

還有放煙花,把煙花點燃,隨着一聲聲的巨響,天空出現了不一樣的形狀,有像菊花、雪花、愛心……還會放出五顏六色的煙花,真好看!

我和爸爸、媽媽每年都會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很好看,我很喜歡。

過年的習俗還有很多,過年真好玩,我喜歡過年!

篇57:節日習俗作文

“乾杯,這是隨着爸爸高吭的聲音,大家都舉起了自己手中的酒杯,酒杯中盛着紅酒,白酒,黃酒,遠遠望去,就像五彩繽紛的花兒。也許你猜到了,這就是春節的習俗,吃年夜飯。

年夜飯還沒開始,爸爸媽媽就已經在餐廳準備了飲料和酒水,還有很多的菜,等着大家入座,過了一會兒,客人一個接着一個的進入了餐廳,坐到了座位上,我看到了老人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叔叔阿姨們也眉開眼笑,菜可好吃了,特別是我最喜歡的螃蟹和蝦,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抬起頭,我看見爸爸和媽媽正在給客人敬酒,他們還沒入座,等照顧好客人,他們才座下來一起吃,辛苦了,親愛的爸爸和媽媽,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真幸福!

篇58:節日習俗作文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隨着時間的變化,我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有一件事卻始終沒有變化,那就是——春節習俗。

説到煙花爆竹,各家各户可能都放過。每當過年,家家户户都買各式各樣的炮仗,在大年除夕開始放起,但是,燃放煙花爆竹也是有學問的。

傳説有種叫年的怪獸,每年除夕都出來吃人,人們都很害怕它。一次,年怪獸巧遇穿紅色衣服的人,又聽到有放炮聲,嚇得四處驚竄奔逃,人們知道年害怕什麼了。每年除夕都貼紅聯,放鞭炮,年怪獸就在也沒有來過。現在,每到春節,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春聯也叫“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為在春節時張貼,所以名叫春聯。春聯的源頭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人們就會把已經準備好的春聯貼在大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所以貼春聯就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大年七年級,我早早起來,穿上最帥的衣服,收拾的整整齊齊,就和爸爸媽媽出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我們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呵呵,給壓歲錢是我最高興的時候。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以前的拜年方式外,拜年又興起了電話拜年和短信拜年。

春節的習俗真是豐富有趣呀!

篇59:節日習俗作文

今年春節中,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三頓”。

第一頓:拜菩薩。臘月二十七晚上,我在奶奶家見到了“第一頓”。吃飯前,我發現桌上的菜和平常大不一樣,桌上放着一大塊肉,一大條魚,還有一隻留着幾根尾羽的大公雞?我感到很奇怪,就問:“爸爸,今天是什麼日子,為什麼菜都是整個兒的?”爸爸説:“今天要拜菩薩,為了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尊敬,所以菜要整個兒的。”我説:“哦,奶奶是希望菩薩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平安、快樂!是嗎?”爸爸笑着點了點頭。

第二頓:老祖宗“回來”了。今天傍晚,奶奶先在桌上擺上了菜,飯,酒、水果,然後點上蠟燭,還燒了香。奶奶在擺碗筷的時候,我發現了有一雙筷子是擺在左邊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去問爸爸。爸爸説:“因為你的外曾祖父是左撇子,所以這雙筷子要放在左邊。”

之後,奶奶在桌子旁邊放了兩個桶,把西屋裏的兩個麻袋拎在了旁邊,裏面都是用黃紙做的元寶。只見奶奶點起一張紅紙燒了起來,隨後把一個個元寶放進去燒。燒的元寶,有大有小。聽奶奶説元寶是給老祖宗們在天堂用的。小元寶呢,是他們的零花錢,大元寶呢,讓他們先收起來,用完了小元寶,再用大的去換。

第三頓:外公外婆來了。今天是大年二十九,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外公外婆也來了,他們的到來給過年增添了一份濃濃的喜慶之意。奶奶因為外婆來了,把菜做得更好吃了;媽媽因為外公外婆來了,手腳更加勤快了;我因為外公外婆來了,更懂禮貌了。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我又長大了一歲,這年夜飯裏飽含着親人之間濃濃的情誼和快樂……

Tags:節日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