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中秋節感想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1K

關於中秋節感想作文多篇

關於中秋節感想作文範文一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在外鄉的人們有時間都會趕回家和家人團聚。

吃過晚飯,我們就早早地來到陽台賞月。天空灰濛濛的,連月亮的影子也看不見,這時,媽媽正忙得不亦樂乎,終於把月餅、菱角和各種各樣的水果一一擺放在桌子上了。

“媽媽,你為什麼把它們放在這兒呢?”

媽媽笑容可掬地説道:“拜月亮啊。”

“拜月亮幹什麼呢?”我疑惑不解地撓着頭皮。

“你聽説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據説當年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傳開後,人們為了向美麗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每年的中秋節就會擺設香案拜月亮。”

“媽媽媽媽,快看,月亮出來了!”

拜完月亮,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別提多開心了!”

關於中秋節感想作文範文二

今年,我們全家回從化老家過中秋節。家鄉過中秋非常熱鬧。

爺爺奶奶知道我們回去,特別高興。他們買了許多過節的東西,月餅,花生,田螺,殺雞宰鵝,擺得滿桌都是。

中秋夜,家家户户吃完團圓飯之後,就準備好賞月。來到天台,我看見月亮圓圓的,像個大玉盤。遠處,每家每户在陽台上掛起了小燈籠,這是村子裏邊的亮堂堂。村裏的小孩不約而同地提着大大小小,怪模怪樣的燈籠穿街走巷,燈籠有:金魚形,蝴蝶形,小鳥形,小白兔形,等等各種各樣的燈籠,美麗極了。一個小白兔形的吸引了我。噢,原來這是課外書《小白兔姑娘記》中小白兔樣,真可愛。大家開心地笑着,玩着,燈籠跟着一閃一閃的跳動。我們大家都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中秋節是無比快樂的節日。

關於中秋節感想作文範文三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按照往年的慣例,我們和表姐、弟一家吃完飯都會聚在一起賞月。

據説今年是圓十五,月亮會又大又圓,而下一個圓十五就要等到20xx年了。所以我不能錯過今晚的月亮。

到了晚上,媽媽和奶奶在陽台上擺滿了我們愛吃的水果、月餅等賞月的食品。

不用我們的呼喚,月亮就早早的高掛在空中,遠遠望去月亮光芒四射,像一塊晶瑩剔透的白玉。皎潔的月光籠罩着大地,像給大地披上一層透明的銀裝,夜色迷人極了。隨着時間的轉移,月亮的周圍佈滿了雲海,雲煙縷縷另有一番景色。這時對面大廈的樓頂升起了一盞又大又亮的孔明燈,它從圓圓的月亮飄過為月亮增添了光芒,我靜靜的看着月亮,彷彿看到了美麗而孤獨的嫦娥和玉兔。

夜深了,我喜歡這皎潔而寧靜的夜晚,更喜歡中秋節的天倫之樂。

關於中秋節感想作文範文四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在心底埋藏許久的思念也如影隨形。俗話説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月圓之夜,總是能輕易勾起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出門在外打工的兒女思念遠在家鄉的父母,遠在家鄉的父母也思念在他鄉的子女。……不管是濃濃的相思,還是深深的想念。不管是思念親愛的父母,還是思念在遠方的親人,心底的思念都一樣濃,一樣的深切。

每到這個時候,高速公路上總是堵車,但這裏堵的不僅僅是車,更是對親人和家鄉的思念。當然還有一些在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們——軍人,他們無法回家。雖然心裏無比的思念家鄉的親人,但為了保衞祖國,他們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為祖國付出着。就像我們老家的張奶奶,她的兒子就是一名軍人,常年駐守着祖國的邊疆。張奶奶的兒子今天應該還是沒有回來,他家裏肯定還是一樣的冷冷清清。

中秋這天晚上天空沒有月亮,絲絲的小雨為這個秋夜增添了幾分涼意。家家户户的鞭炮聲起起伏伏,而隔壁張奶奶家卻和平常一樣安靜。我心想:“張奶奶現在一定很孤獨吧,要不然我拿一些月餅去看看她吧。”想着便拿了幾個五仁月餅走向了張奶奶家,沒想到剛到門口,就看到燈火通明,聽到裏面談笑聲一片。有許多鄰居都在張奶奶家!所有鄰居中其中笑的最開心的就是張奶奶。我把月餅遞給了張奶奶,張奶奶樂的,連連誇我是個好孩子。這可能是我第一次看見她笑的這麼開心了。

是啊,中秋佳節又有誰願意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度過呢?又有誰願意讓家人獨自過節呢?每個人都守護在家人身邊,而軍人守護的是祖國這個大家,想到這裏,我心裏滿滿都是對軍人叔叔的崇敬之情。

關於中秋節感想作文範文五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説,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