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作文尋根600字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07K

高一作文尋根600字

根是一株花草,一棵大樹汲取營養的渠道,是植株生長的基礎與根本,可以説,它在植物短短的一生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一作文尋根600字,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高一作文尋根600字1

春節的一天,我正在房間裏寫作業,聽見爺爺奶奶在外面吵,聲音還挺大,聲如洪鐘!

奶奶嚷道:“俺們漢中,自古就有‘小江南’的別稱咧。你看看,鬧災荒的時候,你們只能啃地瓜、吃雜糧,我們都還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魚就更不用説了。”我彷彿能想象出奶奶臉上自豪的神情。

爺爺幽幽地接話兒:“你那米,那時候,糠的,又硬、不香、不油,不好吃,還塞牙。這東西,我們山東人都不吃,面是細糧,米是粗糧。”

在一旁,來自正宗江南水鄉、“人間天堂”的媽媽説話了:“我們小時候的米,好像分兩季稻和三季稻,有的硬有的軟。現在的米一般都是雜交改良版,口味軟、糯。不過,江南特色的米還有粳米,也就是糯米,忒好吃!過年包粽子,做八寶飯,都很香。”

我在一旁瞎湊合,探出頭去大喊一聲:“耶,我最愛吃大肉粽了!還有糯米八寶鴨!”

“叮咚!”一聲響亮的門鈴聲傳來,是大伯。“喏,你的饅頭運來啦---”大伯在門口衝我嚷道。我趕緊跑去,掂掂那大饅頭,好傢伙,一個就有兩斤重!跟小臉盆那麼大。單手一託,沉甸甸的,我成了“託饅頭天王”。

爺爺在後面樂了:“呵呵,饅頭啊,還是咱山東的地道。這可是王哥莊的饅頭,用最土的柴火,最好的鐵鍋做的,可不像那些蒸汽鍋,批量生產。”

吃飯了。我坐在座位上,大嚷着:“我要我的饅頭!饅頭!饅頭!”奶奶很快端上來了熱騰騰的大饅頭。這時,它已被切成幾大塊。我抓上一塊就要往嘴裏送,奶奶趕緊攔住,説:“哎哎哎,怎麼一大塊往嘴裏送?你不怕把下巴吃脱臼啊?要掰開一塊一塊吃。”

這饅頭的皮兒十分的白淨,特別有韌性;它的底是被烤過的焦黃色的麪包的顏色,看起來就很香;饅頭非常之密實,撕下一塊,看得出一層一層的,往嘴裏送,哇!這味道!麥面之香,頃刻之間充滿了我的口腔。我不禁讚歎道:“真香!”爺爺又在一旁發話了:“我就説嘛,還是我們山東的面地道。”“哎呦呦,這又誇上了。還能光吃饅頭?”奶奶説,“夾菜,夾菜。”他們又爭開了,春節的飯桌上變得更熱鬧了。

説起南方的“饅頭”還有一個笑話。以前南方包子和饅頭不分,一概都是饅頭,就叫成“肉饅頭”,“菜饅頭”,“香菇饅頭”,“細沙饅頭”“,“實心饅頭”。北方人到南方來,一見菜牌上這麼多“饅頭”,一頭霧水。

我可管不了這麼多了,米也好面也好,只要是美食,一概接受,來者不拒!那濃濃的故鄉情結,深深的團圓年味,聚成全家人臉上盈盈的笑容。這個年,很温暖!

高一作文尋根600字2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這天我跟隨着文學院的老師們參加龍門曬家譜活動,沿家譜尋根,探尋姓氏文化的奧祕。

在富春檔案館,孫校長向我們講解了從吳國大帝孫權往下三代的譜系圖,我們還知道了譜系圖是歐陽修和蘇東坡發明的,主要是用來記載祖輩們傳下來的子孫後代的。然後,孫校長還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孫權的民間傳説故事。講完了孫氏譜系圖我們就在大廳裏尋找自己的姓氏,可惜,在大廳裏兜兜轉轉了半天也沒找到我的姓氏。

坐了十多分鐘的大巴後,我們來到了孫權故里—龍門古鎮。踏着卵石鋪成的小路,沿着白牆黑瓦,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座祠堂。祠堂的大門上還掛着一塊牌匾,上面寫着:孫氏祠堂,使整個祠堂看上去莊嚴肅穆,讓人不敢喧鬧。進入祠堂,只見主持曬譜儀式的孫老先生站在內廳裏等候多時。我們穿上了古代學子穿的漢朝服飾,和這古色古香的孫氏祠堂相呼應,彷彿穿越到了古代。我們在孫老先生的指導下,先拜了三拜,然後上香,接着對孫老先生鞠躬作揖,再用雙手接過他手裏藍色的孫氏家譜排成一隊來到廳外的一張供桌旁,把家譜整齊地擺放在桌上,最後一頁一頁地翻家譜,讓每一頁都曬到陽光,最後合上,讓它在陽光下曝曬。在翻家譜時,我也仔細地看了看,心中對民族姓氏文化不住地讚歎。

曬完了家譜,我們又在一旁的長桌長椅上畫扇面,不少同學還在討論應該怎麼畫。我們畫的扇面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點。最有趣的是,畫完扇面後還要給自己的畫作取一個主題,而我的主題是:日出東方。

伴隨着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有些人逐漸萌發了強烈的“尋根”和鄉土意識。而曬家譜能讓它真正從文化上記錄先祖智慧,拓啟心智,激勵他人。

高一作文尋根600字3

車窗上凝結着細細的窗花,彷彿在告訴我們新年要到了。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來到了外婆家的網紅村——東梓關。飛快地吃好晚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媽媽的手來到了這條有名的“網紅街”。

春節的農村是最美的,這裏也不例外。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歡聲笑語,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顏六色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態,有的像銀蛇狂舞,有的像孔雀開屏,還有的像綻放的花朵,他們把街道裝點得絢麗奪目,整個村莊真的可以説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走在這熱鬧非凡的街上,看着這川流不息的人,媽媽嘀咕道:“唉,真沒想到現在的家鄉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什麼變化?”我追問道。“比如以前洗衣洗菜都要走到富春江邊去,現在不想去就可以在家裏洗。”媽媽邊擺弄着地攤上的小首飾邊説“又比如説以前這裏的人都是地道的莊稼人,以種田為生,靠天吃飯,而現在很多人都開始做起了小本生意……唉,現在的生活是我們那時候根本想象不到的,這些都要感謝為我們國家做貢獻的人,他們讓科學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聽了媽媽的話,我若有所思,祖國的科技建設到底快到什麼程度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惑着我,第二天早上我帶上紙筆來到田間。根據外婆的描述以前這裏都是金黃的麥田,現在為了對外開放旅遊的需要,使一部分田地開發成了旅遊區。嗯,這也是個證據,我想着。

回到了外婆家,我又開始追問正在做麻球的外婆。而外婆對於家鄉的變化似乎知道的更多。她説,這些年,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大大提升,村裏的古建築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好多村裏人從老房子搬出來後,也如願以償地住進了讓人羨慕的杭派民居,以前要去買菜、趕集的話天不亮就要出發了,現在可就方便了,不僅村裏人自己開起了菜攤,想到鎮上去趕集,也隨時有公交車可搭乘。聽完了外婆的一番話,我似乎明白了科技建設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怎樣的作用。

吃完午飯我也沒閒着,來到了公交站這邊,我聽到了兩位老人的談話。一位爺爺説:“村裏的變化還真是大,以前也沒什麼人,日子過得也清閒,現在看看這街頭巷尾,燈紅柳綠,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還有位奶奶也説道:“可不是,現在的發展那叫一個快呀!像我們這一代的都不敢想象,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沒事到處逛逛,出門買東西,帶上手機就行,坐公交車老年卡一刷……”不知不覺站在那裏聽了好久好久。

晚上的網紅街更是燈火璀璨,枝頭掛滿了花色的霓彩,人們欣賞着夜景,品嚐着各種美食,我不禁對祖國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也對自己的未來多了一份憧憬,一份嚮往。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時時牢記我們的使命,發憤圖強、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將來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今年的新年,好暖……

高一作文尋根600字4

當我們離開杭州,路過寧紹平原,沿着山路途經平水,爸爸的家鄉王壇鎮就要到了。

“澗流沐浴峻山溪,隱嶺最憶千年陶”,當我遠遠望到這幅矗立在路兩旁的對聯,爸爸就急不可待的讓我們下車,打算帶着我們一起翻越古道,美其名曰讓我減肥,其實就是想讓我重温他從小走慣的山路。

爸爸帶我們翻越的是陶隱裏古道,它建於明清時期,全長約四公里,是古時紹興通往嵊州、新昌等地的交通要道。東漢道家祖師葛玄曾在此養生;元初詩人林景熙也曾讚歎此地“笑拂青蘿為隱君,千巖秋色此平分”;陸游祖父陸佃晚年也曾在此嶺上築樓著書。

山路綠樹成蔭,溪水涓涓,到達山頂之際,霧氣繚繞,我不禁吟出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山頂有一眼泉水,傳説是某位仙人,途經此地飲水而鑿,爸爸説喝了這裏的泉水,可以清眼明目,想到自己的近視眼,我趕緊喝了三大碗,還嚷着讓他們給我洗眼睛,把爸媽惹得哈哈大笑。

當我們順着古道到達小溪的下游,爸爸的家鄉—新聯古村已經展現在我面前,村莊山清水秀,恍如世外桃源。爸爸興致勃勃的給我們介紹着:這裏是傳聞埋有寶藏的尖囱洞,他從小就跟夥伴們翻遍了這裏的每處山,希望能找到寶藏;那裏是唐時禁錮軍犯的軍山底……看到爸爸那手舞足蹈的樣子,我感受到了老家悠久的歷史,也讓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豪。

新聯村以陶姓居多,春節的時候,爸爸帶我去看了我們陶氏的宗譜。原來,越地的陶氏系出江西古潯陽,陶淵明公的第三十一世孫,也就是我們陶隱裏的始祖幸三公,於元代至和年間遷徙至此,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我翻了族譜,發現太爺爺跟爺爺的宗譜排行字都是對的,那麼爸爸是和字輩,我就是厚字輩。原來我就是陶淵明的第五十二代孫!恍惚間,我彷彿在與五柳先生把酒話桑麻,我對老家的感情越發深厚了。

春節很快就結束了,我們告別了爺爺奶奶回杭。爸爸語重心長的跟我説:這次帶你尋根,是為了讓你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的祖先以及如今所處的年月,不負先人,不負時代!春節的尋根之旅讓我收穫滿滿!

高一作文尋根600字5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棗樹的根深紮在黝黑的泥土,我的鄉情常在鄉下的二層小樓徜徉,那麼文化的搖籃曲又在何處飄揚?

時光流轉,小小的我也曾為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忍俊不禁,小小的我也曾倚着自家前院的兩株棗樹,在時光的縫隙間觸摸到他寧為孺子牛的錚錚鐵骨。然而,光陰荏苒,魯迅先生包含血汗吶喊的文字卻也消失在中國小生的生命中。雖然魯迅先生以筆為刀槍,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愚昧民眾靈魂的審判,也許人們因而讀來心絞氣悶,但先生字字珠璣,句句真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文化不能沒有先生。

反觀當今社會,文化之樹凋零,風花雪月之風盛行。熒幕上紙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受人追捧,層出不窮的心靈雞湯在網上橫行,文化市場的繁榮僅僅是如泡沫般的假象。文化工作者大肆宣揚,他們海妖般迷人的歌聲引誘人們一個個跳入快餐文化的海洋。文化已成了被人娛樂的玩物,人們一個個地被趕上追逐潮流的路,然而文化也已不是那路旁可供心靈棲息的村,它已然成了夢中的海市蜃樓。

但路總是有的,而村卻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地走了一輩子路,到頭來還是沒找到那柳暗花明的村。這一生漂泊無依,豈不是悲哉哀哉。

老舍跳湖後,京味兒的嘮嗑還在茶館繼續,而當人們沉溺於快餐文化的深海時,誰還為當今的時代唱起文化的哀歌?是那些日更萬字的網絡小説家,還是那些追捧抄襲作品的影視工作者,又或者是大力支持文化尋根的他們?

他們捧起暑假靜僻處的四大名著,烹上一壺熱氣裊裊的香茗,燃上氤氲香氣的小爐,沉心於書中文字,忽喜忽悲,忽拍案而叫絕,忽蹙眉而深思。時間從他們的指尖流過,在靜謐的空間中徘徊,好似不曾離開過。靜默文化的美好在這裏低吟,小聲地為這淨土吟誦着讚美詩。

也許有人會對他們的皓首窮經冷嘲熱諷,那麼除了他們,又有誰願意成為那隻為了信仰而戰的牛虻?

誠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幾經沉浮,仍如崖上青松巍然屹立。古語有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文化之根仍藏於你我心中,於靜默處燃起星星希望之火。

Tags:尋根 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