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民間工藝品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9W

民間工藝品作文多篇

民間工藝品作文 篇一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 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藴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 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 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佈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我 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 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 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 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 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羣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 料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 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 製品就黴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黴 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已處於 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 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 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 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 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綵、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 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 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綵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 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 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紮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誌,作為女紅的必 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裏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 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民間工藝品作文 篇二

我們家的書架上,擺放着爸爸收藏的一些陶瓷工藝品,還有一些是我在幼兒園做的笨拙的陶瓷小玩意。看着這些,常常使我回想起我學陶藝的點點滴滴。

三歲那年開始,媽媽就給我報了幼兒園的`陶藝興趣班。印象中,有一堂課我的收穫最大。那一次老師讓我個人做一條魚,並且發揮想象給魚身上做一些裝飾。大家很快都做好了魚的形狀,我沒有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千篇一律地用牙籤在魚身上刻畫魚鱗,而是張開五指,在魚身上按下一個小手印。因為我的設計獨一無二,得到了老師的大力誇讚。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藝術要想得到觀賞者的讚歎,作者必須要想別人想不到的,不斷創新。這,或許就是藝術的真諦吧!

上國小後,我對陶藝的興趣不減,報名了陶藝班。但是這次老師對我們做各種動物、植物的要求是“要像”,為了把作品做得逼真,要不斷地觀察細節,不斷地把做得不像的作品毀掉重來。漸漸地,這種枯燥的模仿讓我興趣大減。但是老師説:“逼真的模仿是創作的基礎。”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我做出的作品越來越栩栩如生,自己看了也不由得喜歡。偶爾有一些奇思妙想,手裏做出來的東西也更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透過學陶藝,我明白了:踏踏實實打好基礎與不斷創新同樣重要,缺一不可,而且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做陶藝是這樣,做人更是這樣。

民間藝術作文 篇三

民間的藝術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中地方文化的提升,美麗、生動、有趣、新奇,為我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視覺上的衝擊,心靈上的震撼,情感上的熱愛。熱愛勞動人民,熱愛民間藝術。

我國的傳統文化很多,但我最喜歡剪紙這個民間藝術。

關於剪紙,有一個傳説:據説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四處作惡,只要是小孩遇到他,就會發燒生病,所以人人都很害怕。有一次他見到了一個賣 紅鞭炮的小孩,“年”被那個顏色和形狀嚇到了,轉身就跑掉了。後來大家聽説了這個事情,就爭先恐後地去買紅鞭炮,去嚇唬“年”。後來因為放鞭炮太吵,也不 美觀,於是慢慢地就轉變成了紅色的剪紙。

剪紙的樣式和題材都很豐富,有的渾厚、粗獷,有的秀麗、精巧;有單色剪紙,也有套色剪紙;有花木、有蟲鳥;有神話傳説、歷史故事,也有自然景觀。人 們經常剪貼蓮花和金魚,象徵“連年有餘”;剪貼喜鵲、梅花寓意“喜上眉梢”;還有用桃子象徵長壽,用鴛鴦象徵愛情。真是五彩繽紛,氣象萬千。

剪紙最講究的是構圖,你必須要先想好什麼東西放在哪個位置,以何種方式跟其他圖案相連接,然後才能開始動手剪。當然剪紙藝術也離不開靈活的雙手!

我曾經在二年級的美術課上學過簡單的剪紙技術,當然我們只能剪最簡單的窗花。首先我們把紙對摺了好幾次,因為這是剪出對稱圖形最關鍵的一步,摺好後再簡單剪幾個圖案,打開就是一幅很漂亮的窗花了。當然我希望能有機會再繼續學習,更上一層樓!

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是中國華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我們一定要盡力讓它好好傳承下去!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對剪紙最感興趣。我通過翻閲課外書、上網查資料,瞭解到許多關於它的知識。

民間工藝品作文 篇四

喜歡她,因為她讓我感受到了回憶的幸福。

——題記

她是一件景泰藍瓷器,是我們在北京買的紀念品。從來都是矜持的立在櫃子上。靜靜的,彷彿一點兒也不受外界的干擾,用三足靜而穩的立着,小巧卻又貴夫人的派頭。

我不能不説她很美。光滑的外表漆着深而亮的藍。金色的花朵連着金色的藤,金色的葉片印在上面,稜角亮亮的閃光,而不顯得生硬,遠遠地,那金色的光芒是那樣的惹眼,你可以聞到那花朵的清香……她的前面綴着一朵凋成的小花,層層疊疊的舒展着,也是金色的。

沿着那雕刻的稜輕輕打開,黑暗由一條細縫漸漸擴大,當光線反射到人的眼裏,清清楚楚的可以看到鏡子中的你自己。是的,她裏面鑲着一面鏡子,心如明鏡,心如明鏡,説的,該不是她吧?

喜歡她,看見了,去北京的舊時光也就一一翻過。

在那個店裏,台子上擺着那麼多的瓷器,一眼就看到了她,濃豔而不失純美,閃耀卻擁有平靜。也許,小小的她並不珍貴,甚至不值幾個錢,但我要珍惜,因為她展現的是那麼珍貴的時光——回憶,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呀!

手捧她,卻從那面鏡子裏看到了温存的那些日子,想起了我把她拿在手裏把玩,滿意而欣慰……

親愛的,你還放在櫃子上,可你藴藏的,是多麼美麗的時光呀!

一物,雖廉,有意義者,可珍藏哉!

介紹一件工藝品作文 篇五

在姥爺家的玻璃書櫥裏,擺了各種有意思的工藝品。一點點的小杯子和小茶壺、陶瓷工藝品……還有一個料景。

我對這個料景從小就很好奇。這料景是姥爺曾經的一個戰友送的,右面有許多動物:有熊貓,有猴子,有鹿,有仙鶴,還有一隻小鴿子。除了這些動物外,還有一些風景。它們都被一個玻璃罩子罩着。左邊有一個有紫又藍的假山,假山的頂上有一隻又紅又白的小鴿子。有一隻小猴子很好奇,爬到了山頂上,想“見見世面”。右邊有一棵樹,好像是松樹,每一根松針都做得這樣細,真讓人佩服!其他的動物各自分佈在別的地方:有兩隻仙鶴站在一起,還有一隻公鹿上去湊熱鬧;幾隻猴子在一旁嬉戲玩耍;三隻母鹿來你追我趕;一隻只有豌豆大的小熊貓在呆呆的看着它們。這些工藝品,最高的。也沒有我的小拇指高,但它們都栩栩如生,真是巧奪天工,獨具匠心!

這些東西用玻璃做的,當然也有一個“冒牌貨”。

這裏面有一個小鵝,是塑料的。它獨自在那,好像在吃東西。這個料景是媽媽小時候就有的,壞了好幾次,但姥娘都想方設法的補了起來。我小的時候一直不讓動,就使我更好奇了。現在終於長大了,姥爺給我拿出了這個小鵝玩。這個小鵝會動,你輕輕戳它一下,它就會左右的點頭“找東西吃”。

我抬起它來瞧了瞧,它的做工很簡單,用一根鐵絲把它與身子連在一起。這之間有很大的空隙,就可以使小鵝的脖子上下左右的搖晃。這可真是良苦用心!

工藝品有很多,盆碗茶壺的,各具特色。也有各種欣賞方式,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介紹一件工藝品作文 篇六

在我那整潔又幹淨的書桌旁,有一隻充滿魅力的“貝殼玉兔”。

這隻貝殼玉兔是我的知心好友。從遠處看,它那雪一般的絨毛披滿全身,黑寶石一樣的四爪嵌在玉兔的`絨毛上,這時你還以為是真正的玉兔下凡,跳到書桌旁,默默的看着你。從近處看,只見它的外套是用不計其數的小海螺殼做的,只有那三瓣嘴是用幾個大些的貝殼粘在那裏。前爪自然的握着,那看似水靈靈的眼睛,外圍有一圈淺黃色的眼圈,像是化上了淡粧,它若無其事的蹲在桌子上,像是和想我寒暄幾句。

去年去衡水湖遊玩時,在琳琅滿目的工藝品中我發現了這隻珍品,我發現它在一旁微笑的看着我,我當時只覺得他外表很美,就買下了它。

它不僅讓我的書桌增彩,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有一天,我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趴在書桌上埋頭落淚,當我抬頭擦眼淚時,看到了貝殼玉兔那温柔的眼神,它半張着嘴,好像在説:“一次失敗不算什麼,不要垂頭喪氣,要用樂觀的心態去生活。”看着它,我覺得心情好了很多。不過就是一次失利而已,爭取下次進步不就行了,振作精神,繼續努力!

雖然這只是件工藝品,但它卻有着無窮的魅力,它告訴我要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習,遇到困難,不要失去信心,要努力奮鬥,堅信只要付出,總會有回報。我喜歡我的貝殼玉兔,我喜歡他的魅力,我要讓它一直伴我左右。

民間工藝品作文 篇七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手工製品,如蘇州的刺繡,青島的草編,景德鎮的瓷器,黃山的硯台,沿海的貝類手工藝品海南的珊瑚製品,藏族的刀具等等。光是我們中國的,就有大約幾千種了,而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生動活潑而且非常可愛的一隻金蟾木雕。

他是我的一個朋友送給我的,是由高級技師純手工立體雕刻而成的不借助任何機械設備靈活的創作,更能體現出個人對藝術的追求和感悟,而且還是純手工立體雕圓,就是仿真實動物雕刻,形象逼真,生動可愛,做工精緻,新穎獨特,融藝術性和商品性於一體。

它的規格是,寬45cm,長36cm,厚18cm,它被用於商務禮品和節慶用品,朋友送給我的是一個金色的金蟾,發着微微金光,可漂亮了。

它主要是由仿紅木盒部椴木為主,他的兩眼微閉,周圍有七個小金元寶和八個金桐板吧,做工可精緻了,而且在他的嘴裏還含着一個金桐板,看起來大福大貴用俗話説就是太有錢了,還有他那渾身的皺痕 ,就簡直是一個真的金蟾並且還是有錢的那種。

當然,他是我最喜歡的手工藝品之一,它像一個渾身發光的小金塊,照着我的眼睛,但令我的眼睛無法從他身上移開,他那尖鋭的爪子使人不寒而慄,實在是令我喜歡之極,不愧為一隻金蟾。

這不僅是一個小小的蟾,他更是大福大貴的象徵,銅板上刻着恭喜發財,招財進寶,一帆風順,年年有餘,財源廣進的詞語,這些吉祥詞語想必令人人都無比嚮往,因為人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它不僅為一隻小小的蟾,更是一個具有珍貴意義的工藝品,他反映了我國中華雕刻技術的高超,為祖國增添一抹明亮的色彩。

民間藝術作文 篇八

過年了,大街小巷都熱熱鬧鬧的,讓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千古絕句,還讓我聯想到了有着深厚民族文化與藝術價值的年畫。

年畫,起源於中國古代秦漢時期,又稱“門神畫”。是把一些拜神祈福、民生寫真、花鳥山水等喜慶的東西,用刻板、印色等種種工序製做完成的。年畫的題材有很多,我所知道的著名的有《清河橋》、《假金牌》、《老鼠娶親》等。這些眾所周知的故事講述的都是中國古代極為喜慶的場面。這樣既裝飾美化了環境,又起到烘托節日氣氛表達美好祝福的作用!

今天,我特地來到了西湖博物館,體驗了年畫製作的全過程。我在很多套木板裏慢慢挑,細細選,最終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套《年年有餘》的木版上。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我先用刷子把顏料在木板突起的地方飛快地掃一遍,趁顏料沒幹之前,把紙拉直、扯平,再謹慎壓一下,一塊鮮豔的顏色就在紙上展現了。站在一旁的奶奶笑着説:“還真像個樣子呢!”等全部印好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張畫上有一個小孩抱着一條鯉魚,有着每年的糧食錢財都有多餘的美好寓意。可是我印出來的小孩已經達到了非人非鬼的最高境界!要知道慢工出細活,我國的一位年畫大師,製做一副自己原創的《農家樂》,光印製就用了四個月,從構思到完成共用了8年呢!真是不容易呀!

年畫,就是與年俗有關的版面,也是過年期間特有的民間藝術。它寄託着人們對新年的希望!如今年畫不會再有鼎盛年代了,但是這種獨特的藝術值得我們去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