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個人抗疫角度講中國抗疫故事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9W

以個人抗疫角度講中國抗疫故事作文多篇

感人中國抗疫作文精選 篇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時代擔當。不變的是,心中飽含對真理的信仰,鏗鏘的步伐才能堅定地邁向勝利的前方。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戮力同心、眾志成城,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迅速打響。一系列彰顯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速度的舉措,成功構建起一道阻止疾病國際傳播的有力防線,為各國抗擊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當前國內疫情防控總體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國為護佑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所探索的成功經驗,也為全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範例參考。

回首這段共同走過的日子,不由讓人感慨向好的形勢確實來之不易。同時,我們還要深刻認識到我國在抗擊疫情生動實踐中所彰顯出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堅持真理、捍衞真理的強大力量。

世衞組織專家評價我國採取的防疫措施“是可以複製的,但需要速度、資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氣。”這些創造性的舉措,並非憑空產生的,而是從實踐中來的,是從堅持真理中得來的。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對疫情複雜形勢的精準研判,我們又怎能果斷實施正確的疫情防控戰略策略,怎能迅速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防控格局,舉全國之力成功保衞湖北和武漢?如果沒有對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的治療策略的堅持,我們又怎能在對疾病疫情瞭解不足、尚拿不出西醫特效藥的情況下,成功實現科學精準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如果沒有方艙醫院的創舉和建設,我們又怎能在感染人數集中爆發的情況下,成功應收應收、應治救治,甚至做到讓牀等人?

堅持真理,是對黨性的基本檢驗。追求真理的過程,本身就是追求進步的過程。我們黨歷來強調要實事求是,要堅持真理。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無數共產黨人唱着《國際歌》,唱着“要為真理而鬥爭”“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奮不顧身、衝鋒陷陣。抗疫戰爭中湧現出了無數先進人物,他們身上發生的感人事蹟在心與心之間迴響,讓我們久久難忘。他們既是抗擊疫情的英雄,更是捍衞真理的勇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對待真理,我們要時刻保持尊重和求索的態度。弱小和無知從不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傲慢和偏見才是。在全球聯手抗疫過程中,我們看到個別國家的極少數政要和個別媒體借疫情大做文章、造謠生事,拋出不實信息,企圖扭曲中國防控疫情的努力和效果,對疫情污名化,對中國進行抹黑。與新冠肺炎疫情相比,這種思想或許危險得多。不過這些與人類社會文明格格不入的聲音,干擾不了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團結戰“疫”的主旋律,更阻擋不了中國戰“疫”的勝利。我們要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堅持真理、捍衞真理,邁着堅定的步伐在勝利大道上昂首前行!

在這次抗疫的過程中,我們舉全中心之力,把疫情防控科學知識普及和相關宣傳教育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同志深切地體會到,通過參與共同抗疫和宣傳工作,接觸到了許多人和事,思想受到了洗禮,能力得到了錘鍊和提升。作為人口宣傳教育事業的工作者,我們在抗擊疫情中進一步領悟到,認識真理、探索真理、傳播真理,把踐行真理貫穿於想問題、辦事情的全過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奏響時代最強音,幫助人民羣眾用真理這股足以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武裝好自己,才是我們為之奮鬥終身的宣教事業真正意義之所在。

不獲全勝,何談成功?當前,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容不得半點麻痺鬆懈,我們要繼續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直面問題,精準施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團結世界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與病魔戰鬥到底,共同迎來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感人中國抗疫作文精選 篇二

“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粧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用令人捧腹的動作讓讀者對吝嗇有了直觀又深刻的認識。同時,讀者更能從葛朗台言行中,讀出巴爾扎克對當時社會黑暗面的批判,以至於《歐也妮·葛朗台》被後世所認為對世界文學與人類進步產生巨大影響。

加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眾多諸如精忠報國、孔融讓梨、萬死不辭等歷史典故傳承至今。這些故事被人所熟讀,故事中所傳遞愛國敬業、謙虛禮讓、敢於犧牲等精神內涵更被當今中國人民發揚光大。不難看出,一個好故事能打破時間界限,跨越距離鴻溝,激起讀者共鳴,起到引導思想,實現進步的正面作用。

如今,全中國已打響全面抗擊“NCP”新冠肺炎的戰役,講好防疫過程中發生的好故事,便是堅決執行“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的重要指示,用好故事所具有的獨有“魔力”實現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激勵防疫各條戰線工作者奮勇向前,激發廣大人民羣眾戰勝疫情的必勝決心。

什麼是防疫好故事?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下防疫過程中湧現出眾多英雄事蹟,然而好故事並無固定的模板或標準,不過卻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要能拔雲見日,觸動人的內心。讓他們能在感動且振奮之餘,更善於思考,做到不盲目、不懼怕、不信謠,不僅始終堅信如今疫情攻堅戰是黑夜中那盞希望之燈,知曉有無數“逆行者”用犧牲奉獻在一線同病毒抗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負重前行,甚至燃燒生命鑄就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還能以故事中人物為榜樣,學習故事中的防疫知識以及技術,做到人人“盡職盡責”、“獨善其身”,從而以更加科學合理方式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讓創新宣傳方式成為特殊時期的“播音機”。找準了好故事,關鍵還要搭建起故事傳播的橋樑,才能發揮出好故事最大功效。針對當下大多數人居家在屋,便可以利用網絡、電視等新型傳播媒介為主,線下以標語、公開信等為輔,為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性別分類施策,做到因人制宜,勇於創新,用幹部羣眾愛聽、愛看、愛想的模式春風化雨,温暖他們的心。武漢火神山醫院整個10天建立過程,便採用當下青年人最易接受的直播模式,讓網友們當上了“雲監工”,看着“送灰宗”“小藍”“小黃”辛勤勞作,既打發了在家閒暇的無聊時間,更自豪於中國速度,理解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優勢。

繼續書寫中國防疫好故事。每一代人都有屬於每一代人的故事,更有書寫好這段故事的使命。面對這場疫情,無數中華兒女已成功“交卷”,他們是像鍾南山院士那樣的醫生,在防疫最一線毫不退縮的治病救人;他們是像黃漢明那樣的黨員幹部,為防疫工作鞠躬盡瘁,甚至是以生命為代價也在所不辭;他們是像袁兆文那樣的普通羣眾,用自己的力量為防疫工作作出貢獻。當下,每位中國人不光要聆聽好故事,更應拿“筆”從戎,以這些好故事為參照,書寫好自己的故事。從而讓更多地好故事以點帶面,匯聚信心、人心、民心並轉換為戰勝疫情不可阻擋的決心。

感人中國抗疫作文精選 篇三

“好消息,我媽媽明天出院了!”“我單位同事都説是今天聽到最好的消息,突然振奮了哈哈”。這是來自奮戰在基層“疫”線的幹部對話。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悦,無異於看到每天全國各地新增確診患者人數減少、治癒出院人數增加一樣。儘管素未謀面,但關鍵時刻,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就是手足相依的“骨肉親情”。一個人好,我們就會更好;你們都好,中國就會更好。

樂觀向上,就是我們抗擊疫情實實在在的戰鬥力。疫情是考題,考驗着黨員幹部的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工作作風,考驗着醫務工作者的使命職責、專業素養和擔當作為,更考驗着我們每一個人。中華民族是從艱難困苦中走過來的,具有不屈不撓、團結奮戰的光榮傳統。秉承這份強大的自信力,廣大黨員幹部和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成為火線上的衝鋒隊員和中流砥柱,開闢出一條“生命通道”和“勝利之路”。闊步行走的我們,要在同心同向中凝聚起“逆行而上”的堅定自信,不斷鞏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壓倒性態勢。

強化紅色引領,築牢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建設好、鞏固好、發展好社區防線的阻擊作用,關鍵在於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的旗幟引領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是否發揮充分。疫情發生以來,基層幹部放棄春節休假,宣傳聯防聯控措施、動態監測居民狀況、送菜送藥送醫就診。他們中也有家屬患病,可沒有大家、哪來小家,遠遠看上一眼或者一個電話就足夠了。正因為他們的樂觀堅強,“大家齒輪”牽動了“小家引擎”,我們看到大批社區居民志願者,參與宣傳、監測和運輸等防控工作,共同喊話“加油”,沒有一個人“真正隔離”。關鍵時刻,基層幹部們衝鋒在前就是樂觀,把向上的力量下沉到社區每個角落,用初心使命的光和熱,温暖人心、振奮人心、凝聚人心。

肩負白衣擔當,築牢疫情防控阻擊的最前線。疫情當前,白衣戰士只有一個信念,“到武漢去,到湖北去,到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去!”該衝鋒的時候就得衝鋒,容不得絲毫懈怠畏縮。84歲的鐘南山院士,展現老驥伏櫪的精神風貌;“媽媽去打怪獸了,馬上就回來”,戰場巾幗頂天立地;“等你回來,我們就結婚”,愛與幸福在戰場充盈,醫務人員用言行啟示與激勵我們:抗擊疫情,心強則行勁,心理防控也是一味重 要“良藥”。於是我們看到,方艙醫院裏“讀書哥”“跳舞姐”,無懼就是希望、堅持就是勝利。現在疫情防控正處於膠着對壘狀態,廣大醫務工作者一定要堅持下去,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發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和病人共同擊退“疫魔”。

吹響奮鬥號角,築牢疫情決戰決勝的人民線。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黨和政府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充分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措施成效,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不斷築牢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人民防線。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展開科研攻關,科普預防知識,為我們吃下“定心丸”;穿上厚重的、憋悶的防護服,同時間賽跑、與病魔鬥爭,醫務工作者守護我們的“生命線”;國家廣電總局組織公益展播活動,180部、共近小時的優秀節目凝聚抗“疫”正能量。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連降,治癒出院人數較快增長,我們要把負面情緒降下來,讓積極心態升上去,成為戰“疫”必勝,緊緊依靠的根本力量。

眾志成城,終將迎來春暖花開。哭泣的胡明醫生笑了,他的戰友,重症醫生痊癒即將歸隊;八旬老者、2歲兒童治癒出院;全國多地地標建築亮燈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只要心向陽光,再大風雨都會散去。疫情當前,我們要更加堅定自信、樂觀向上,萬眾一心、守望相助,不斷鞏固發展“壓倒性態勢”,必將實現“壓倒性勝利”。

講好抗疫故事弘揚中國精神 篇四

無論是戰疫還是戰貧,全體黨員幹部把保障人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排查、宣傳、監測、督導……形成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任何時期的宣傳工作都離不開媒體記者、編輯、播音員、通聯員、大平台等幾方合力協作,讓“做思想工作”和“做實際工作”真正實起來強起來。

紀錄片《見證》上線一天熱播破千萬,在無數次淚目時,我們更要思考現在應該做些什麼。結合國際國內抗疫時勢,由近到遠、由面到體、由靜到動,做好“後疫情時代”的宣傳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大愛之音,真正落實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目標任務。

由近到遠,用好賡續傳統“傳聲筒”。共抗疫情的集聚速度之快、組織力量之大,是中華兒女代際傳承在血脈聯繫中的優秀傳統和精神自信,是中華民族紅色基因中“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亙古不變的真理。要在宣傳主陣地上持續發力,藉助新聞發佈會、“兩微一端”各媒體平台,汲取紅色資源正能量,把握當下國內持續向好防控態勢,為政策部署、方案經驗吶喊鼓勁、宣傳造勢,推動構建積極向上、安全清朗的輿論環境。另外,要堅持守正創新,積極宣傳中國醫護人員和科學團隊在疫苗研發、中醫藥防病治療、臨牀診治、預防感染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共享“立足當下,着眼未來”的大國方案和經驗,向世界方向傳遞出、彰顯出大國温度和大國風範。

由面到體,鋪設中國故事“投影儀”。《見證》讓我們再次看到醫護人員、下沉幹部、普通羣眾志願者等在這場戰疫中匯聚的磅礴力量。要講好榜樣故事,把在醫療救治中的典型案例、先進人物挖掘出來,助力組織考察識別幹部,“火線”吸收黨員,從而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做到宣傳一個、激勵一片的示範帶動。要用好百姓宣講、喇叭“喊話”、“指尖”平台宣傳身邊人身邊事,弘揚愛國之情,激盪奮進之力,廣泛引起同情共鳴,在提升思想高度上積極實踐,把穩正確方向指導實踐。要真實刻畫鮮活生動的榜樣形象,落實一線防控政策傾向、福利待遇、工作補助、健康保障等關懷激勵,推動形成育德於心、實幹有得的價值導向,在“標杆”道德建設中汲取前行正能量。

由靜到動,設置社情民意“監測儀”。4餘名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愛崗敬業、義無反顧的逆行馳援為戰疫注入了強大動力,這種精神對我們而言,決不是靜態的,是具有磅礴凝聚力、向心力、推動力的。人民的利益從來都是我們黨決策部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社情民意、大事小情,能夠有效推動宣傳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温度。要深入基層一線宣傳落實《關於聚焦一線貫徹落實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措施的通知》,到羣眾身邊去,以民意來推動宣傳常態化,用民情來倒逼宣傳改革創新,站在力量最前沿匯聚正能量,做基層“扎得深”、民聲“聽得見”的服務者。同時要發揮宣傳監督作用,以醫療衞生機構主體“對象不精準、執行不嚴格、工作不規範、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為導向,悉心甄別數據信息,提高“謠言病毒”辨別力,延伸闢謠觸覺,藉助官方平台及時公開公示,迴應民生關切,維護好醫護人員的切身利益。

感人中國抗疫作文精選 篇五

一張照片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劉凱醫生在護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來,讓已經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老先生欣賞了一次久違的日落。

落日餘暉的身影中,老人安靜欣賞餘暉,醫生輕輕指向落日,彷彿向患者指明瞭希望的方向,平凡的場景,卻感人至深。在這場戰“疫”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人文關懷之光”閃耀在疫情一線,不斷驅散“陰霾”。

“人文關懷之光”閃耀疫情一線,驅散“陰霾之雲”。“始終把保證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最高位置”,一直是黨中央對這次疫情防控的最高要求。這場疫情阻擊戰中,黨旗飄飄,白衣逆行!凡人善舉更是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海,點燃了人文關懷之光。全國上下,愛心如潮……在重症監護室,在方艙醫院,在社區居民點,在抖音,在微博,隨處都可以看到温暖的善舉,看到所有人在為疫情做的努力和關懷。中國人民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閃耀出人性的光輝,處處體現人文關懷,體現社會和諧,體現人際融洽,體現大家庭的温暖。疫病無情,人有情;温暖之光,心映心。我們相信,當越來越多的人文之光閃耀在疫情一線,疫情“陰霾”之雲就會被驅散得越來越快。

“人文關懷之光”閃耀疫情一線,阻擊“焦慮之霧”。我們還清晰記得,不久前在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帶着大家一起跳八段錦、打太極拳、做呼吸操,新疆醫療隊的姑娘穿着笨重的防護服教起了“黑走馬”,不相識的病友們一起舞起了《火紅的薩日朗》,文體活動漸成方艙醫院病友們的日常,甚至上演了病區之間的“鬥舞”……研究表明,人在面臨突發性危機時,個體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某種焦慮情緒和恐慌心理,不同羣體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應激反應,因此人文關懷和心理幹必須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以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為前提,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情況,及時調整心理干預工作重點。我們也要結合不同羣體的特點,為受影響人羣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才能阻擊“焦慮之霧”。

“人文關懷之光”閃耀疫情一線,消弭“恐慌之黯”。面對疫情,積極樂觀的情緒、健康向上的心態,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盲目的恐慌甚至危害還要強過疫情本身。從個人層面來説,要保持理性平和,對疫情有科學認知,積極做好個人防護,不偏聽偏信、不盲從跟風、不信謠傳謠,堅定戰勝疫情信心。從社會層面來説,要涵養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我們要讓“人文關懷之光”閃耀疫情一線,就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充分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措施成效,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從而消弭“恐慌之黯”。

病毒無情,人間有情。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動員和激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讓人文之光熠熠生輝,驅散“陰霾之雲”,阻擊“焦慮之霧”,消弭“恐慌之黯”,從而以堅定的信心和有力的舉措奪取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勝!

中國鍾南山爺爺抗疫故事 篇六

提起鍾南山院士,很多60後、70後可能比較熟悉,他是我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為我國度過非典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84歲高齡的鐘院士依然衝在一線,在疫情面前臨危不亂,讓人們提到他的名字彷彿就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安心。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期間,鍾南山院士早在1月18日就給了“出門戴口罩,不要到處跑”的忠誠告誡,當晚趕赴武漢考察情況,之後針對人們關心的疫情問題加以解答,給處於慌亂中的人們以一副定心劑,以至於坊間廣為流傳“鍾南山不讓動,誰都不要動”的段子,可見鍾南山話語的重量。

鍾院士曾經説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希望在以鍾南山院士為首的醫護人員努力和全國人民的配合下,這次疫情早點被控制住,拐點早些出現,更少人感染,更多人康復。謝謝你,鍾南山!謝謝你,所有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

講抗疫故事心得體會 篇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精準施策鞏固擴大戰果,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7點要求。

1、堅決打好湖北和武漢保衞戰;

2、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

3、科學調配醫療力量和重要物資;

4、加快科技研發攻關;

5、擴大國際和地區合作;

6、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

7、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的安排部署上來,要保持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努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穩定企業生產經營,落實防疫措施,組織要素供給,保障防護物品,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狠抓工作任務統籌落實,堅定自覺落實主體責任,統籌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兩促進”。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任務更艱鉅,要求更嚴格,責任更重大,要持續深入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紮實做好疫情防控,織牢防線、阻斷疫情。要精準高效落實經濟發展任務,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好企業生產經營、農業春耕備耕、重點項目建設、推進脱貧攻堅、穩定社會就業,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中國鍾南山爺爺抗疫故事 篇八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從12月19日起開設專欄,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員的先進事蹟,用鮮活的事例講好改革開放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充分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成就,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社會致敬先鋒,見賢思齊,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匯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磅礴偉力,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這裏是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工作地。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席捲全球,這裏曾是戰場的前沿陣地。時年67歲的鐘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堅守的戰士。

,疫情來勢洶洶,廣州好幾家專門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這時,鍾南山帶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來。“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在他的指揮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這一經驗被世界衞生組織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有指導意義,後來成為通用的救治方案,鍾南山也成為“抗擊非典的功臣”。

“非典”過後,鍾南山依舊致力於呼吸系統疾病領域。他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眾普及衞生知識,推動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