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徵文【精品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1.5W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徵文【精品多篇】

全面小康理論活動徵文 篇一

推動鄉村振興 決勝全面小康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根據木桶理論,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脱貧攻堅,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中央着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戰略安排,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鄉村全面發展。

近年來,肥西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立足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堅持把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基本路徑,堅持把深化農村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堅持把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有力抓手,堅持把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推進鄉村治理和環境提升作為重要內容,努力打造全省城鄉統籌新典範,走出了一條具有肥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在2019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位。現代都市農業不斷壯大,全縣“一村一品”示範村累計達95個,創建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5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0萬畝,培育家庭農場4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9家,新型農業主體數量和規模穩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振興示範點和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有力推進,創建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12個,農村暢通工程村級道路項目全部完工。農村改革穩步推進,125個村完成“三變”改革,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較上年增長23.4%,村集體經濟達50萬元以上的強村12個。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076元、增長10.3%,增速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1.69,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全省首批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今年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重大考驗的關鍵之年。脱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要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就必須堅定不移地抓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順應農民新期盼,立足國情農情,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落到肥西“三農”工作實際,就是要用新理念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難題,創新機制運行,厚植髮展優勢,集聚新要素,激發新動能,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脱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優化產業佈局,大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民才能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農村才有生機和活力,鄉村振興才有強大的物質書包範文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為我們指明瞭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方向。肥西區位優越、農業產業基礎好,要加快花卉苗木、綠色稻米、蔬菜瓜果、經濟林果、蠶桑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以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為方向,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空間佈局,形成具有肥西特色的“一廊、三帶、五區、多園”現代農業產業新格局。(一廊:即江淮運河生態廊道;三帶:即沿合銅路、合安路、合六路高效設施農業產業帶;五區:即近郊都市服務型農業片區重點發展花卉、蔬菜瓜果等產業,西北產業融合發展型片區重點發展經濟林果、精品苗木等產業,中部休閒觀光型農業片區重點發展蠶桑、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等產業,西南特色高效型農業片區重點發展綠色稻米、經濟林果等產業,環巢湖生態循環型農業片區重點發展蔬菜瓜果、綠色稻米等產業;多園:即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園、“一村一品”特色精品園等。)要完善現代農業生產基礎。修編高標準農田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專項規劃,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項目、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持續提高農田排灌標準和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加強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和推廣,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強化園區示範帶動,啟動花崗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編制,完善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水、電、路、氣、網絡等基礎設施,多數量、高質量建設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要加快現代農業產業佈局,發展多種形式的現代高效農業。大力發展蔬菜瓜果、經果林產業,大力推廣稻漁、稻蝦等綠色高效種養模式,繼續辦好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加快建成全國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拓展提升蠶桑產業,努力打造合肥 “菜籃子”重要供應基地。大力推廣“電商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户”模式,積極推進與知名電商平台、電商品牌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實現農業由“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推進農業與文旅康養深度融合,推動休閒農業由零散發展向集羣佈局轉變,擴大蒿子粑粑節、瓜果採摘節、荷花節等活動影響力,着力把肥西打造成合肥都市圈乃至長三角地區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休閒農業“打卡地”。要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聯合體建設,完善“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合作社+農户”的利益共享機制。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向市場信息、冷藏保鮮、冷鏈運輸、加工營銷等全產業鏈拓展,着力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堅持生態支撐,大力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質量。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發展生態適宜型產業,傾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護好肥西鄉村綠色宜居的生態本底。要持續推進鄉村產業綠色化。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以生產投入品減量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質量安全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為主線,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強化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認證管理,實現認證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全覆蓋。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等綠色生態產業,鞏固畜禽養殖“兩區”劃定成果,積極發展綠色無污染養殖業,結合打贏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攻堅戰,大力推進漁業退漁減船轉產工作,持續實施“肥藥雙減”行動,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紮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壓實縣、鄉、村三級河長責任,確保全縣1731處河湖渠塘壩管護到位。以農村環境為抓手,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工程、垃圾處理工程,完善户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環衞一體化模式。

培育文明鄉風,大力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掘鄉村傳統文化底藴,引導農民樹立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不斷加強鄉村發展的精神支撐和道德引領。建設提升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加強縣級宣講總隊和鄉鎮(園區)志願宣講隊建設,定期深入村(社區)宣講巡講。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開展好文化服務下基層活動,開展“榜樣進校園”“思政微課堂”“思政星教師”等評選。落實好宗教管理“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依法加強農村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選取具有肥西特色的農村題材作品進行宣傳推廣,組織“電影下鄉”“電影進養老院”“戲曲進校園”“戲曲進鄉村”等活動。開展好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持續開展“文明村鎮”“道德模範”等基層文明創建活動,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夯實基層基礎,大力提升鄉村綜合治理能力。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鄉村治理事關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完善黨建引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要強化黨建引領,以基層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為抓手,着力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着力增強基層組織為民服務能力。要健全完善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全面推行村級事務公開制度,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現形式,大力推廣“村事民定”議事方式,充分發揮黨員、村民代表、致富能人、鄉賢、退休幹部等作用,確保羣眾對鄉村治理事項的知情權、話語權、參與權和決策權,構建農村治理體系的最大“同心圓”。要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完善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持續開展平安鄉村創建活動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堅持依法決策,促進依法治理,推進黨務公開、陽光村務、陽光司法,提升“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水平,着力消除基層“遇事找關係、辦事講人情、信官不信法、信權不信法”的現象。

拓寬致富渠道,大力提升鄉村羣眾民生福祉。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要落實各項創業扶持和補貼政策。深入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百村示範、千村提升”工程。分類推廣資源、資產、資金、資本、資質等五種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探索項目投入、物業租賃、飛地經營等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力爭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落實促進農民增收各項政策,加大綜合施策力度,努力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於GDP增速、快於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落實穩企穩就業、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等農民工就業政策,支持鄉鎮(園區)設立公益性崗位,促進農民工就業。要深化改革激發農村活力。紮實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工作,積極推進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省級試點,積極解決現代農業土地要素制約難題。做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礎,積極探索推進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充分調動農民羣眾的積極性。有序推動“三變”改革擴面、提質、增效,着力構建“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收益有分紅”的資源流轉經營機制,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提升農村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提升農村學校和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深化“控輟保學”行動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落實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保障、鄉村教師職稱評聘傾斜和住房保障等各項政策。提高農村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推進標準化鄉鎮衞生院建設,改造提升村衞生室,消除醫療服務空白點。穩步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落實鄉村醫生“縣管鄉用”“鄉聘村用”和應屆高校醫學畢業生應聘到鄉“院”村“室”工作的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做好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提高農村羣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經辦服務水平。提升鄉村養老服務水平,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做到鄉鎮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100%。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社會救助政策供給,不斷提高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風正一帆懸。鄉村振興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好中央及省、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堅定信心、鋭意進取,攻堅克難、奮發有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紮實有序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為落實“六穩”要求、完成“六保”任務提供有力支撐,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為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全面小康主題徵文 篇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對當前中國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進入新時代的論述,有助於從新的視角,深入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

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明確迴應黨對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這就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到時代的高度,並賦予其時代內涵加以認識。不僅如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加上“決勝”二字,本身就帶有衝刺的意思,帶有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投入到這場決戰中來,並且透視着我們黨的堅定信心,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在這樣的時刻,強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加突顯了它的重大意義。這在相當程度上回應了黨對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向世人表明,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所體現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可以説,自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後,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建設也都成效顯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接續努力和不懈奮鬥,實現路徑越來越清晰,內涵越來越豐富,目標越來越近,直至黨的十九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到最後決勝階段。所有這些,都足以表明,中國共產黨完全有理由: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由此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黨的十九大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現代化之間,在時間上緊密銜接,在各項事業發展上全面對接,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可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就發展而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無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有重大創新。黨的十八大在論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現代化建設的關係時,有這樣一段話:“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鉅,全黨同志一定要埋頭苦幹、頑強拼搏。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支持這些地區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現代化建設重繼續走在前列,為全國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明顯成績。因此,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近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這樣的表述,一方面説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處於決勝階段,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又適時地對國家現代化建設進行了新的部署,強調要乘勢而上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這是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的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需要全黨以更大的勇氣、更大的魄力、更有力的措施,全面貫徹和落實。

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依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着力解決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日益廣泛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判斷,對於深刻理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一是這個新的重大政治判斷是基於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基礎上作出的;二是這個新的重大政治判斷,更加突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發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區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總體發展水平的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方、一些區域、一些方面還有發展不足的問題,説明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

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着必須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因而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把握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既是堅持黨的根本宗旨所要求,同時又是依據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論斷,有針對性做好羣眾工作的實際需要;二是必須堅持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兩個問題。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是經濟等各方面的充分發展,同時也要求人的素質有極大的提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黨的十八大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角度強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則明確提出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和創新。同時,人的發展必然要求社會要有全面進步。否則,人的全面發展就要受到社會發展滯後的影響和制約。

“全面小康”理論徵文800字左右 篇三

全民小康,和諧中國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建國七十一年的風雨兼程,説不盡的坎坷滄桑。建國七十一年的風雲鉅變,道不完的偉業輝煌。

俗話説,要致富先修路。“以前坐大巴車走的是國道就是那種彎彎曲曲、高低不平的路每次下車總是暈暈乎乎的。這樣一趟,那可是要一天兩夜才能到達呢。”爸爸一邊開車一邊回憶道,眼底滿是落寞和滄桑。“那現在可就大不相同啦!”我趕緊説道。爸爸換成一種愉快的語氣説:“是啊,大不相同了。現在建了高速公路,又平又寬。”

我想:“那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有高速公路嗎?”媽媽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娓娓道來:“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是有高速路的,並且更快更便捷。”“這一切啊,都源自於祖國的迅速發展。”爸爸開着車,原本皺緊的眉毛突然舒展開來,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臉上出現了像是一個億萬富翁看到自己的豐厚財產的出現的濃烈的自豪感。

聽完爸爸和媽媽的解説,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路變了,變得越來越方便了。而高速路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而已,它展露的是整個國家的日新月異,我們可愛的中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鉅變。

西風幾時來,流年暗中換。71年前的新青年秉持着奮鬥精神,讓我們的華夏九州換了人間。當高樓取代了硝煙戰場,當喧嚷人潮洗去了槍炮不絕,當葱蘢的綠色覆蓋了曾經的鮮紅,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緩緩開啟。數十年間,中華兒女用智慧和毅力不斷創造着神話與傳奇,展現着中國魅力。奧運的吶喊聲餘音不絕,神舟入空遨遊於天際,一帶一路的絲線將綿延地更遠更長。

一個民族的復興少不集體的付出。當一批批00後昂首挺胸地站在寒風凜冽的邊防線上時,當一羣羣平均年齡不足35歲的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研發長征七號時,當一個個以年輕員工為主要羣體對象形成的研發公司成立時,都無一不在向國民和世界昭示着新時代青年的有為和擔當。幾千年來骨子裏養成的精細、刻苦,不服輸的鑽研的勁頭,從來就不曾消失或改變。前面是山,我們一點點挖;前面是海,我們一步步駕,縱使困難重重。

我們生活在繁榮的的中國,定不能辜負它。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讓中國夢不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創造一個“全民小康和諧中國”而努力奮鬥吧!

2020“全面小康”理論徵文議論文 篇四

全面小康的路上需走得更加穩健

2020年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千年追尋,圓夢今朝。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衝鋒號已經吹響,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深知現有脱貧成果來之不易,脱貧碩果離不開扶貧幹部和貧困户辛勤的汗水,更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在關鍵時刻,要繼續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扶志與扶智結合,要輸血更要造血,激發貧困家庭的內生動力。

未脱貧的貧困家庭,扶貧幹部要迎難而上,與其一同努努力、加把勁。越是在最後關頭,越是要如履薄冰,完成“小康路上一個不落”的莊嚴承諾。然而,脱貧只是起點,摘帽不是終點。已脱貧的貧困户、邊緣户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失業、患病、天災等,都可能導致返貧。脱貧攻堅的勝利,不僅僅是收入超過現行標準,“扶上馬送一程”,要讓他們在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紮實、穩健,具備抵禦各類返貧風險的保障。

全面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因地制宜,嚴查自身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不足之處,補齊扶貧民生短板,保障每個貧户家庭都能學有所教、居有所安、病有所醫。貧困户家庭以因病致貧者居多,貧困家庭用得最多也是醫療保障政策。扶貧幹部不妨多些耐心,把醫保政策給貧困户介紹清楚,多説一點、多説幾遍,讓貧困户少跑冤枉路。貧困地區的醫療工作者不妨問幾句,問看病的病人是不是貧困户,如果是的話,就讓其明晰就醫的流程,多些綠色通道、多些人文關懷,讓貧困户少花冤枉錢。僅靠扶貧幹部、醫療工作者也是不夠的,社會各界不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感,為減貧脱貧貢獻力量,共同補齊短板,每個奮鬥者的價值必將在脱貧攻堅中盡情展現。

堅實打牢脱貧攻堅基礎。不是脱貧摘帽,扶貧幹部就可以鬆口氣、歇歇腳,勝利在望未全功,仍需抓好黨支部建設,建強基層戰鬥堡壘,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集體經濟,增強脱貧地區和脱貧羣眾可持續發展能力,鞏固脱貧質效,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選好領頭雁,黨員做示範,基層黨支部每發揮一點戰鬥堡壘的作用,“貧困的堡壘”就會被攻克一點。村莊村民方便的生活離不開暢通的道路、硬化的廣場、明亮的路燈等,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是村莊發展、村民脱貧的基礎。集體經濟就是貧困家庭的“造血幹細胞”,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可以給特困的家庭“輸血”,還可以為提供就業崗位,實現貧困家庭的自身“造血”。農村脱貧基礎方方面面的牢固,村莊發展的步伐才能走得鏗鏘有力,貧困家庭的日子也必將更加紅火。

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扶貧幹部還需與村民一同以脱貧作為新奮鬥的起點,在全面小康路上,一鼓作氣、乘勝而上,以實幹篤定前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