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300字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800字多篇(實用【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3.07W

新版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300字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800字多篇(實用【多篇】

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正是由於這些先覺者的前赴後繼,篳路藍縷,“中國夢”才在新的時代葳蕤綻放,蓬勃生春。全面小康,必將不是夢想。這次漂亮的小編為您帶來了最新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300字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800字4篇(實用【精選5篇】,在大家參照的同時,也可以分享一下本站給您最好的朋友。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徵文 篇一

在3月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新生活需要我們倍加珍惜,新奮鬥激勵我們勇往直前。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針對實際情況的變化,接續推進全面脱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全面小康的基礎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

有壓力才有動力。貧困的帽子是壓力,更是攻堅的動力。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責任卻不能“摘”,要摘帽不能摘責任、摘帽不能摘政策、摘帽不能摘幫扶、摘帽不能摘監管,站在的奮鬥的起點勇往直前,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舉措讓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

鞏固脱貧成果,夯實全面小康制度的“成色”。能“摘帽”,那必然符合脱貧的相關指標,必然有先進的工作經驗。已經脱帽的貧困縣,要重點抓好增收致富長效機制建設和扶貧經驗總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長效機制是為了確保全面完成攻堅任務,經驗總結是為了推廣借鑑。目前,我們還有一定的貧困縣沒有脱貧摘帽,已經摘帽地區的經驗或許可以借鑑、完善,這有助於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要繼續鞏固發展脱貧成果,建立長效脱貧機制,加大對剩餘貧困人口的幫扶力度,確保全面完成攻堅任務,夯實全面小康制度的“成色”。

堅定理想信念,夯實全面小康思想的“成色”。摘帽不是最終目的,脱貧攻堅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絕不能因為摘帽了就有所放鬆,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弦要時刻繃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後部署了多次專題性黨內教育,讓黨員幹部不斷“回爐錘鍊”,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對已經摘掉貧困帽子的地區,更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斷強化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改善民生,讓人民羣眾過上幸福的生活,夯實全面小康思想的“成色”。

提升能力水平,夯實全面小康學習的“成色”。好學才能上進。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大興學習之風”。黨員幹部要帶頭學習,努力營造愛學習、善學習的良好氛圍,以不斷學習提升眼界和能力,推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脱貧摘帽是基礎,增收致富、幸福生活才是硬道理。脱貧只是擺脱貧困,我們的目的是要羣眾真正富起來,把我們的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實現這個目的,學習就是有效的手段。廣大黨員幹部要學政策、學經驗、學管理……以紮實的學習、過硬的能力夯實全面小康的“成色”。

強化廉潔自律,夯實全面小康擔當的“成色”。“為官避事平生恥”,黨員幹部如果沒有擔當,遇事就往後退,那怎麼能帶動其他人迎難而上呢?在前行的道路上,肯定會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我們用什麼來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竊以為忠誠、乾淨、擔當就是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法寶”。“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把對黨的領導幹部的要求凝練為忠誠乾淨擔當。沒有廉潔的堅守,沒有過硬的擔當,如何能在脱貧攻堅的戰爭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如何能讓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

帽子摘了,責任不能摘,還要擼起袖子,挽起褲腿加油幹,努力讓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作文 篇二

明確提出富國必須以富民為基礎、士同列為四民。富國之策。它把商。以後商鞅在秦國變法。道家這種經濟思想後來傳到西歐,主張農工商各業應任其自然發展、“文章”的工事,與西方古代的經濟思想比較,四民同列,易於牟利,卻佔統治地位。

以後,提出了各種見解或政策,除在重視農業生產。道家從自然哲學出發。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點、儒家,同時也指人類社會的道,

提出富國強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作為求利的前提,主張“上下俱富”,“義”是指人們行動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只是説對商賈的數量要有所限制,然後聽上”。

不僅如此,同樣,因而主張“禁末”: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經濟思想,私人不得保有多量財富,因此,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

全面小康主題徵文作文 篇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於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始終聚焦的戰略目標,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居於引領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發展並不均衡,區域、城鄉之間在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程度等方面差異巨大,生態文明建設、農村貧困人口脱貧等短板明顯。如何縮小差距、補齊短板,依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持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本在“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三個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一是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到了最關鍵一程。越是接近奮鬥目標,越要防範應對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必須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把各類風險隱患化解於小、消弭於早。二是堅決打好精準脱貧攻堅戰。精準脱貧是全面小康的根本標誌和底線任務,也是最難啃的骨頭。必須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夫、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全力打好脱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三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人民羣眾對環境問題高度關注,從“盼温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熱切期盼藍天綠水、清新空氣、優美環境。必須以最堅決的態度鐵腕治污,讓羣眾切實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效益,增強對發展的認同感。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也是最後衝刺期,3年時間雖短,但收官之戰十分重要。結合我們甲路鎮實際,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贏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勝利。

一是堅持生態優鎮戰略,加快綠色發展,構築生態環境新優勢。堅持規劃先行,嚴格執行我市生態功能區規劃,有序推進污水處理、環境衞生整治、生態環境修復等工程,嚴控秸稈焚燒、違法建房、農村“濫建亂葬”等行為,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處處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二是堅持旅遊重鎮戰略,加快項目推進,實現旅遊產業新突破。未來我鎮發展的重點是旅遊。發揮寧績高速青龍灣度假區交通主入口優勢,大力發展“道口”經濟,以集鎮拓展區為中心,規劃建設青龍灣度假區遊客接轉中心和旅遊商品集散市場,將旅遊項目作為招商引資重點,大力發展農村休閒旅遊,以點串線,以線連片,進一步打造青龍灣“湯口”、建成青龍灣“門户”,逐步將我鎮建設成為青龍灣度假區的“觀光驛站”和“休閒後花園”。

三是堅持經濟強鎮戰略,加快調整步伐,推動綜合實力新提升。研究制定產業發展綜合配套扶持政策,加快“調轉促”,支持鑫馬公司轉型升級、莊村礦業公司復工生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儲備一批市級重點項目,為我鎮未來發展積蓄能量。持續推動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快“)(飛地經濟”和“總部經濟”建設,積極發展新型業態,不斷優化我鎮產業結構,推動我鎮“三產結構合理、兩化深度融合”。

四是堅持和諧新鎮戰略,加快文明創建,構建和諧社會新風貌。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創新,加快教、科、文、衞等社會事業發展步伐,有序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提升農村保障水平,推動我鎮“社會和諧、幹羣融洽、人民幸福”。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讀後感 篇四

我常在電視、廣播中聽到“小康社會”,但我並不明白“小康社會”是什麼含義。讀完《全面小康我們來了》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了“小康社會”是指幸福美好的社會。小康社會之前的社會又是怎麼樣的呢?我還是不夠理解,因為我出生在蜜糖似的時代裏,物質豐富,生活應有盡有,我讓外婆和媽媽講述她們小時候的故事,通過三代人的童年故事讓我感受到祖國的發展變化,領悟到小康社會的深刻含義。

外婆的童年

我外婆出生在50年代,她小時候日子過得很苦,每天只有粗糧和鹹菜,並且有很多人因吃不飽而去啃硬梆梆的樹皮來充飢。外婆説穿的都是一個個補丁連一起的衣服,一到冬天,北風一吹,人就凍得渾身發抖。那個年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學的,就算上學也是在黑呼呼的小廟、倉庫裏借讀上課。那個年代沒有明亮的電燈!沒有美味的冰淇凌!沒有快捷的汽車!用電的東西就只有一種--手電筒,冰的東西也只有一種--雪,在坑坑窪窪的路上動的也就只有一種--自行車。

媽媽的童年

我媽媽出生在80年代,在我媽媽的年代比我外婆的要好很多了,吃飽飯已不是問題,並且每週都能吃到香噴噴的紅燒肉了。穿的方面,穿得暖已不是問題,不過要想穿上新衣服,得等到過年的時候。在那個年代,基本每個人都能上學,有亮堂的教室上課,但是隻能是兩個人一張桌子的,用的是粉筆寫字,擦的時候粉塵飛的到處都是,這可苦壞了常坐在前排的媽媽。媽媽滿分作文網小時候雖然有了冰棍,而且只是把糖水冰起來,並不好吃,也不能常吃,因為還是有點貴。每家每户基本都裝上了電燈,在媽媽國小時家裏也有了能放《西遊記》的電視機,不過是黑白的。在那時和遠方的親戚、朋友聯繫基本都是靠寫信,因為手機還沒發明,電話機一般人買不起。

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21世紀的10年代,在當今,物質豐富,科學技術發達,吃住行已完全沒有問題,按大人説的,現在不是説要吃飽,而是要吃好要吃出健康!出行方面還是比如前進步,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小轎車,不想開車的可以選擇地鐵、高鐵,想健康出行的還可以選擇共享單車,隨借隨還,方便又低碳!家裏有各種各樣的電器,冰箱、洗衣機、彩電……關鍵還是能遠程控制的智能家居!

三代人的童年折射着祖國一點一滴的變化,體現出了社會的進步,這也正是祖國從弱小到強大、從貧窮到富裕帶來的變化。我們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邁着踏實、堅定的步伐去奮鬥,去拼搏,所以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應該好好學習,掌握最先進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努力實現中國科技的偉大創新;此外,要強身體狀體,在國家有需要的任何時刻,有足夠強健的體魄,隨時能夠紮根精密實驗室,或走上抗洪大堤,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這樣我們祖國將會一天比一天成熟、堅強,一年比一年更繁榮、輝煌。而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擁有比我們更美好的童年!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徵文 篇五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我多次在文章中表達出對“情懷”的倚重,有情懷才有真情,用真力下真功取真效。當然,情懷不是“萬能補丁”,也不是“一個筐”。既要仰望星空還要腳踏實地,情懷還要融入創造性思維、創新性辦法,還要植根脱貧戰場,體現在啃硬骨頭的實踐之中,才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我看來,重度貧困猶如太行山裏的石頭山,想漫山青綠、樹木成林是難的。難的問題要解決,就要從思想、方法、行動“跟我上”,精讀共產黨員網身邊的榜樣《從61歲到96歲 她在太行山種下20萬棵樹》,不斷汲取脱貧攻堅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欲讓石山覆綠裝,須堅韌不拔之志。在新思想、新觀念沒有形成之前,舊思想、舊觀念不會“安靜”走開。河南省淇縣黃洞鄉魚泉村地處太行山脈,山石峭立、少土漏水,自古“種草草不長、栽樹難乘涼”,1984年,作為老烈屬、老黨員、村婦女主任,時年61歲的靳月英決心在石頭山上種樹。“太行石板巖,山石橫着長,自古不長樹,栽樹能栽得活?”這件事,家裏人困惑不解,外面人背裏嘲諷,都擋不住一顆向荒山進軍的心,“山外的樹真多,可家鄉是禿的,太行還是荒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正是這份對家鄉深沉的愛,正是這份勞動人民自古以來戰天鬥地、“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雄心和愚公移山的意志,激發了靳月英內裏的犟牛勁兒、摽勁兒,讓花甲之年的她和滿眼的石頭山“槓上了”。在如今脱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們也需要這份“不破樓蘭誓不還”的勁頭,需要這份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志氣,咬定精準脱貧不放鬆,一釘一鉚夯下去,做到“真脱貧脱真貧”,在脱貧攻堅戰中激昂青春的旋律,唱響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恢弘樂章。

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幹”中來。新辦法時常是“油滑”得很,不會不請自至。不經“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艱難跋涉,怎會有“驀然回首”的滿腔喜悦?老辦法換不來成功的保障,那就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扛钁頭,挎籮筐,揣着乾糧上山了”,靳月英以苦幹實幹為依託,以能幹巧幹為翅膀,揣着夢想邁向實踐取真經。“靳月英樹坑”歷經一番“寒徹骨”,即使到今天,機械發達,太行山上種樹還是她的“老太太標準”、她的魚鱗坑,她“靳大娘的方法最管用”。實踐出真知,今天的我們,也要轉換思路,發揚戰疫好經驗,用好“中西醫結合”這個好法子,植根本地脱貧工作實際,給傳統農業注入現代科技,給傳統產業融入互聯網思維;把各級託底政策用足用好,給“老年人、患病者、殘疾者”及早、充分提供託底保障;綜合運用扶貧小額信貸、產業扶貧項目、公益服務崗位等,體現微創新、妙心思;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點對點”“一對一”,扶貧和扶智扶志相結合,切實把重度貧困户攙起來、扶起來,“扶上馬、送一程”;傳遞真心善意,用好“回頭看”和考評機制,確保重度貧困之路“一去永不復返”。

究竟“是騾子是馬”?咱們“事”上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事”就是實事求是的“事”。創新創造唯有經風沐雨的實踐、有力有為的行動過關了,才叫“是”。靳月英幹成了前人未乾成的事,打破了太行山上無法植樹的舊認知,帶動太行山綠化工程全面鋪開,徹底改變了過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狀況,極大改善了當地自然環境,“當年3%的綠化率,提高到今天的36.6%,山區更高達60%以上”,綠色太行正以嶄新姿態行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今天,我們尤其要發揚這種“愈是艱險愈向前”的可貴精神,誓要拔重度貧困之根、植全面小康之樹,在脱貧攻堅的實踐中,把準建檔立卡貧困户之脈,開好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之方,下足祛除沉痾、強身健體之藥,不畏難不惜力、不掉勁不泄氣,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篤定態度,以百姓心為心的大愛情懷,幫扶重度貧困户定時按方用藥,科學用藥、精準施治,堅決拔除重度貧困之根,徹底甩掉這頂盤桓在“現有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551萬貧困人口”頭上的“窮”帽子,帶領人們邁入全面小康,奔向鄉村振興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