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ta改變了我徵文3000字作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4.3K

ta改變了我徵文3000字作文

ta改變了我徵文3000字篇一

2019年,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為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提供了重要途徑。全市黨員領導幹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2年的發展史,深刻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這段論述,深刻揭示了認真學好黨史、新中國史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四個自信”、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聯繫。我們知道,學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義;用史,方續榮光。歷史是一個座標。一個政黨如果不善於從歷史中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不可能成為順應歷史潮流自覺的政黨。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如果不善於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在工作決策時往往都是短視的。試想,一個黨員領導幹部連本黨的歷史都不甚瞭解,怎麼能正確地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決策未來呢?

任何政黨的產生和發展,都需要文化的維繫和引領。黨員領導幹部執政能力的培育是以先進文化為基礎。黨在100年的奮鬥中,積累、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為靈魂,以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為核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主題,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精髓,以優良傳統和作風為集中體現,以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為本質特徵的黨史文化。作為推進時代發展重要因素的黨史文化,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實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可見以史為鑑對於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是多麼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忘歷史,是一個政黨必須銘記的使命。一部黨史、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繼承中華文明5000多年優良傳統,堅持和弘揚近代以來170多年形成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歷史;是黨領導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的歷史;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歷史;是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永保先進性純潔性的歷史。這些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

黨員領導幹部只有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才能瞭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苦難輝煌的歷程,明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才能更好地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並加以執行貫徹;只有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才能更好地總結黨的經驗和教訓,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執政能力;只有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才能提高政治、思想和文化修養,擬定正確的文化方略;只有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才能深刻認識到黨的偉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可以説,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

縱觀中國共產黨100年的風雨歷程,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鬥,這是黨史、新中國史的主題和主線。由此,我們清楚地看到,在黨的歷史發展不同時期,黨的先進性始終是貫穿黨的建設的一條紅線。

戰爭年代,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為:始終站在革命鬥爭的第一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直至革命鬥爭的最後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時期,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為:忘我的革命幹勁,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十九大精神,以昂揚的鬥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率先示範,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在黨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諸多的精神財富。例如,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聯精神,新中國成立後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以及改革開放時期的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同時也留下了豐厚的歷史積澱。正確與失誤相伴,成功與失敗共存,經驗與教訓相交等。這些成為黨員領導幹部在前進征程中的奮進曲和警示錄。

重温黨的歷史就會發現,中國共產黨領導、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為什麼只能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什麼只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馬克思主義又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為什麼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在前進,社會在發展。黨100年的歷史昭示: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不斷地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才能不斷開拓出前進的道路。

黨員領導幹部應怎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簡單地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了解過程。瞭解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現在整個過程的基本脈絡。二是要關注變化。瞭解黨不斷成長、日趨成熟和從中獲得的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教訓以及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顯著特點、優良傳統和可貴品質。三是要聚焦重點。選取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和人物進行分析。比如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和改革開放前後的重大變化。四是要了解黨在各時期出台方針政策的背景。即為了解決什麼問題,針對什麼情況,制定了哪些方針,採取了哪些方法。五是要站穩立場。通俗地講,就是堅持“黨史姓黨”的原則。此外,要熟知哈爾濱地方黨組織建立和發展的情況,即1923年10月“中共哈爾濱組”建立後至今的情況,重點學習《中共哈爾濱歷史》第一、第二卷等黨史著作。

總之,無論怎樣學習、學習什麼,都應該做到兩個“牢記”。一是要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始終不忘黨的最終目標。對於共產黨人來説,就是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為將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二是要牢記歷史經驗。黨史、新中國史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樑的鮮活教材,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於黨的歷史之中。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懷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對待和學習,深刻領會,用心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對我們黨昨天的歷史有深切的瞭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現實工作,承擔起明天新的使命。”當前,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以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為重點,把黨史教育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的講話和中央關於“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精神,與市直機關工委和市委組織部、宣傳部、黨校等有關部門協調溝通,制定長遠規劃,組織有效培訓。利用多種途徑,採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充分展示黨史、新中國史的發展歷程,加大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和宣傳力度,特別是要把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作為全市黨員領導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培訓教育基地,掀起全市性的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熱潮。充分發揮史志工作資政育人的作用,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

全市黨員領導幹部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最基本的黨性要求,作為新時代自覺的歷史使命。通過深入學習,不斷獲得精神鼓舞,昇華思想境界,磨礪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歷史重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保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通過深入學習,學會運用歷史的思維和眼光,審視歷史與現實,聯通曆史與文化,不斷深化對黨的執政規律的認識,提高執政水平;通過深入學習,更好地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和視察黑龍江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通過深入學習,更加緊密地圍繞市委中心工作,不斷解放思想,轉變工作作風,打造好營商環境,向經濟建設中心聚焦發力,以產業項目建設攻堅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步伐而努力奮鬥。

ta改變了我徵文3000字篇二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能夠深化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對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刻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作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並一以貫之地體現在黨的全部奮鬥史、新中國的建設史之中。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黨的初心和使命源於救亡圖存。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鴉片戰爭以來,由於被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170多年前的中華民族面臨着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雖然許多仁人志士不斷奮起抗爭,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與革命都宣告失敗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並走上了以革命挽救國家、解放人民的道路。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邏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百折不撓、浴血奮戰,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迎難而上、艱苦奮鬥,團結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歷史。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近現代社會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講清楚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二、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學習體悟黨史、新中國史,是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必然要求。重視從自己的歷史中學習,善於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毛澤東同志在1927年召開的黨的八七會議上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學習研究黨史。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形成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石。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胡喬木同志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對黨史學習教育發揮了重要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形成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歷史上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結論,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重點回答了繼續前進要舉什麼旗、走什麼道路的問題。對依據該決議精神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當代中國叢書》等的學習研討,使人們加深了對黨和國家的歷史認識,為黨的基本路線的確立提供了支撐。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專題部署黨史工作,要求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經驗,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素質和能力。2012年,黨的十八大向全黨發出“學習黨的歷史”的號召。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不斷髮展壯大的歷史。新中國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政權機關如何貫徹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何組織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外交、國防等各項事業的建設,如何進行機構改革和提高自身效率,以及各族人民如何團結友愛、奉獻創造的歷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史、新中國史經驗和規律的全面總結和概括,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懂弄通這一重要思想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藴、創新發展。

三、切實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為恆心,續寫共產黨人使命擔當新華章的重要途徑。

一是體悟“初心”,自覺“看齊”。黨的初心和使命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具體而生動地呈現在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展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在革命鬥爭時期,成千上萬的革命先輩捨生取義,踐行了“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忠誠,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戰爭的奇蹟。在和平建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盧永根等為代表的科學家,雷鋒、孟泰、王繼才、郭明義等許許多多普通的優秀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黨員本色。廣大黨員幹部只有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發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才能在新時代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是運用歷史思維,增強歷史擔當。歷史思維,就是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歷史視野觀察和認識事物,從歷史分析中總結歷史經驗,獲得歷史智慧與啟示,把握歷史發展方向與趨勢。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在那麼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述往事,思來者。”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裏來、往哪裏走”“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等基本問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

三是始終不忘初心使命,砥礪奮鬥。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中國共產黨人最重要最現實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因此,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從中汲取豐富營養與不竭動力,接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需要千百萬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用實幹托起中國夢。

ta改變了我徵文3000字篇三

學習黨的歷史 汲取智慧力量

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是否珍惜黨的歷史,善不善於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衡量各級黨員幹部政治上成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濟源早在1924年就有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27年建立了黨組織。歷經各個時期,黨團結帶領廣大愚公兒女用忠誠和熱血譜寫了內藴豐厚的地方黨史教科書。學習黨史,重在傳承。我們要在學習黨的歷史中傳承革命前輩鑄就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奮發有為,砥礪前行。

一、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就是一種強健的精神、一種博大的情懷和開闊的境界、一種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昂揚鬥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在長征途中,工農紅軍沒有正常補給,靠挖野菜、吃樹皮走完了兩萬五千裏的壯麗歷程,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若沒有執着的精神、超常的毅力和天將降大任的激情,轟轟烈烈的壯舉就無從談起。在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裏,濟源人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有12300多名優秀子弟踴躍參軍,有1800多名將士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革命前輩們面對流血犧牲,正氣凜然、義無反顧;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鐵心向黨;面對利益得失,坦蕩無私、顧全大局。他們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邁氣魄,生動詮釋了為國為民不惜犧牲生命的高尚思想品格和崇高共產主義信仰。

學習感悟黨的歷史,就會發現,真正的光榮和高尚,最終還是屬於那些為人民的事業而忘我奮鬥、無私奉獻的人。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我們要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恪守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和執着。我們要勤於學習,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思想,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和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我們要聯繫實際,用黨的意識和黨員意識堅持黨性鍛鍊,經得住各種艱難險阻的鍛鍊和考驗;我們要立足本職,用德才俱佳的現實表現,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強化公僕意識

公僕意識是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強調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對於黨羣關係,毛澤東同志曾經有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黨羣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羣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後取得革命的勝利,就是絕大多數的共產黨人把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冷暖和人民的利益都放在了首位,這種境界體現了極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在和平建設年代,焦裕祿、任長霞、吳金印等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心中想着羣眾,唯獨沒有他自己”,撲下身子,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得到了羣眾的擁護,樹立了一座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能不能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是否具有公僕意識的試金石。我們要樹立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念,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刻把羣眾的冷暖放在心頭,認真思考和解決與羣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要常懷為民之心,真正為羣眾利益着想,真正為羣眾排憂解難,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解決羣眾之所需。在我們所有的情感中,要把對人民羣眾的感情放在最高位置,打牢心繫羣眾這個結,迸發出為人民服務的強大力量。

三、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提升履職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考察時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説是‘進京趕考’。七十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説,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提出的“進京趕考”的命題,是一個關於提升執政能力和執政本領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的論斷,意味深長。在革命戰爭年代,濟源的革命先輩憑着融入血脈的愚公移山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為我們履職盡責樹立了鮮活的榜樣。無論他們的生活條件多麼惡劣,無論自身傷勢有多嚴重,無論被捕中受到什麼樣的折磨,無論是否失去黨組織的聯繫,他們都能克服種.種困難,依然頑強鬥爭;無論在革命的高潮還是在革命的低潮時期,他們都矢志不渝,堅韌不拔,一往無前。

以借鑑之心學習黨的歷史,可以提升我們的戰略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能力、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我們要善於學習借鑑歷史經驗,善於跳出濟源看濟源,從而把握髮展大勢、找準發展規律,以全新的精神開創工作新局面。我們要奮勇爭先,加快發展,以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精神狀態,緊緊圍繞“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總目標,以超前的工作思路和一流的工作業績,創造出更多的“濟源經驗”、“濟源模式”、“濟源現象”。我們要毫不懈怠,樹立“趕考”意識,面對人民的期盼和羣眾的要求,自覺拉高標杆、提升標準,主動向全省、全國的先進水平看齊,逢先必爭、逢優必創,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保持艱苦奮鬥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曆程中,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集中體現和生動寫照,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戰勝艱難困苦、奪取勝利的強大動力。千千萬萬的革命先輩,都是艱苦奮鬥的光輝典範。美國記者斯諾就曾把延安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黨和軍隊領導人身上體現出來的艱苦奮鬥精神,形象地比喻為“東方魔力”和“興國之光”。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當年從重慶國統區來到延安,他從毛澤東等領導人粗茶淡飯的生活細節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中,看到中國的希望。濟源人民素有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上世紀5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濟源人民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廣泛開展了“百庫、千井、萬窖、十萬(畝)梯田、十萬(畝)林”的蟒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受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譚震林和國家水土保持委員會的高度讚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引沁濟蟒工程,組織了王屋山、天壇山和鰲背山三座高山水庫及配套渠系建設。進入新世紀以來,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濟源人民昂首闊步,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當前,加快發展是我們的根本任務,掃除奢靡之風、提振艱苦奮鬥之氣尤為必要、緊迫。對照革命前輩的功績,我們要牢記“兩個務必”,更應沒有排場可講,沒有闊氣可比,沒有奢華可享。我們必須倍加堅持勤儉節約、昂揚向上、奮發進取,倍加保持艱苦奮鬥、長期奮鬥、不懈奮鬥,通過為羣眾辦實事、讓幹部受教育、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形成黨羣齊心除奢靡、凝神聚力促發展的良好政治環境,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變為美好的現實。

五、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勇於擔當重任

敢於擔責,是共產黨人最鮮明的特質。從黨成立的那天起,共產黨人就義無反顧地把抵禦列強欺凌、解放勞苦大眾、復興中華民族的重擔扛在了肩上。他們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拳拳赤子之心,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智慧、力量,甚至生命。在濟源黨的歷史中,也不乏勇於擔當的事例:黨繼新慷慨就義,薛子中血染玄台,三百壯士戰濟城……他們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他們一個個那麼年輕,有的本過着優裕的生活,卻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為什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國家民族興旺,為天下蒼生造福,生命亦可拋棄,這樣的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法寶,也是贏得羣眾依賴和支持的基石。

實現“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不懼犧牲、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我們要勇挑重擔,切實擔起崗位職責,面對發展中土地、環境、能耗、勞動力、人才、資金、體制機制等諸多瓶頸制約,主動作為,敢於作為,解決難題,走出困境。我們要敢於負責,面對複雜形勢,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要發揚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實現自身價值。我們要善於創新,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在思想觀念、方式方法、機制體制上實現創新,特別是面對黨的__屆__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更要敢想敢改,下決心破除禁錮我們思維、束縛我們手腳、制約我們發展的陳舊觀念,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視野謀劃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

ta改變了我徵文3000字篇四

初心如磐向未來——寫在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之際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在繼往開來的歷史性時刻,中國共產黨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重温百年奮鬥的恢弘史詩,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奮鬥偉力,接續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以史為鑑,重温百年波瀾壯闊史詩

貴州,紅色的土地。

1935年1月,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在此召開,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重温寶貴精神財富,發出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的號召——

“要結合即將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從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中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政治自覺和深沉的歷史自覺,高度重視對黨的歷史的總結運用,把學習黨史提高到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

2013年6月25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週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無論是考察革命紀念地,還是出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這為全黨認真總結黨的歷史、科學對待黨的歷史、重視學習黨的歷史、善於運用黨的歷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追尋革命原點,傾聽歷史迴響——

“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説,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温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

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追尋革命火種,賡續紅色血脈。

行程萬里,初心如一。

從延安寶塔山下的革命舊址,到太行深處的革命根據地;從於都河畔的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到大別山中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從甘肅高台的西路軍紀念碑,到北京香山的革命紀念地……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回到歷史的現場,傾聽歷史的深切迴響,闡釋歷史對今天的深刻啟迪。

緬懷前輩楷模,傳承紅色基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誕辰的座談會,緬懷他們為黨和人民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勛,激勵全黨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崇高風範,堅定不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獄中寫下《清貧》的方同志、“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以“潛績”默默奉獻人民的谷文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述革命英烈、先進黨員的故事,以一個個鮮明的黨史人物座標,繪製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不斷用黨史這本“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教育人、啟迪人、感化人、鼓舞人。

回顧奮鬥歷程,堅定歷史自信——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闡發五四運動的里程碑意義,揭示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創造開天闢地偉業的歷史必然;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重温世所驚歎的偉大遠征,總結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發出走好今天的長征路的偉大號召;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講述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的雄壯史詩,彰顯雄赳赳、氣昂昂奮勇前進的決心意志;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回顧中國共產黨推動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縱論40年實踐的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

……

向歷史尋經驗,向歷史求規律,向歷史探未來。

穿越百年風雨,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一堂堂深刻的“黨史課”,揭示歷史背後的道理邏輯,引領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以學為基,傳承黨內教育優良傳統

2021年1月1日,位於上海市中心的南昌路100弄2號裏熱鬧了起來。“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和“《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迎來了新年首批參觀者。

100多年前,這個石庫門老弄堂裏,進步青年熱烈討論、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黨的早期組織誕生,中國革命的火種燃起。如今,一批又一批遊人到此瞻仰,駐足流連,既為重温黨史,也為放眼明天、奮鬥前行。

這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地黨員幹部積極學習黨史、參與黨史教育的一個縮影。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自身歷史的總結和學習,並以此為動力不斷將黨的事業推向前進。

進入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這一優良傳統,在黨內的多次集中教育中得到進一步傳承和發揚。

2016年7月,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如火如荼開展之時,中央組織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以《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出版為契機,組織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和青少年學習黨史、銘記黨史,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在2020年初召開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其中就有“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的要求。

每一次向歷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禮。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集中教育接續開展,成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

從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在一次次集中“補鈣”“加油”中,不斷擦亮先鋒本色。

以建黨百年為契機,面向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必將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更加堅定的信仰力量、豐富的理論滋養和前進的勇氣信念。

向史而新,接續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百年風雲激盪,既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史詩,也是一首豪情壯志的讚歌。歷史鐫刻着奮鬥的輝煌,也指示着未來的方向。

述往思來,堅守為國為民初心——

1921年,中國革命的航船從南湖揚帆起航。

為還原那段崢嶸歲月,浙江嘉興學院一批青年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初心》,以中共一大的真實史料記載為主要情景,通過人物塑造和劇情設置,再現“紅船精神”的時代魅力。

“一大代表們視天下為己任、堅定信念化險為夷的一幕幕深深刻在腦海中,讓我心潮澎湃。我想讓自己靠近黨一點,去感受她的魅力,進而成為她的一份子。”青年學子王丹璐參演期間被共產黨人真摯深沉的情懷所感動。

自2017年首演以來,三年間,幾屆學生演《初心》、學黨史,團隊中先後共有200多人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浸潤、洗禮、傳播……一出話劇也是一次黨史的生動宣講。

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正是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帶領中國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行力量,讓初心融入血脈、把使命扛在肩頭,新時代共產黨人的信念將更加堅定。

繼往開來,鼓舞攻堅克難勇氣——

福建省長汀縣中復村的紅軍橋上,廊橋柱子上的一道刻痕依稀可見。50多歲的“紅色講解員”鐘鳴對南來北往的遊人深情講述:這道刻痕,是紅軍招兵的最低門檻,即一支長槍加一柄刺刀的長度,大約一米五。這樣,可以確保新兵背起槍、走上戰場。

面對生命的等高線,閩西子弟向死而生,毅然完成自己對生命的選擇。有關記載顯示,僅參加長征的福建人民子弟兵有近3萬人。

“從來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幸福,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鐘鳴説,“長征精神是軍魂、黨魂和國魂,鼓舞我們不畏懼艱難險阻,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部黨史,就是一部不斷戰勝困難、創造奇蹟的歷史。

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攻堅,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行力量,無論風吹浪打、果敢勇毅前行,新時代共產黨人的鬥志將更加昂揚。

鑑往知來,錘鍊過硬本領作風——

滹沱河畔,太行深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西柏坡鎮北莊村全體黨員的一封回信引發熱烈反響。70多年前,這個靜謐的小村落曾是全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1949年3月,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時刻,毛澤東同志在這裏向全黨提出了振聾發聵的“兩個務必”。從此,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

今年53歲的陳國平,曾長期擔任西柏坡鎮樑家溝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帶領鄉親們脱貧致富,過上紅火的日子。

“西柏坡是咱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陳國平説,“現在脱貧小康了,我們還要時刻牢記‘兩個務必’,始終保持同羣眾的血肉聯繫,繼續答好新的趕考路上的‘考卷’。”

黨的歷史,也是黨不斷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的歷史。百年之間,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而本色不改的祕訣,就是始終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推進改天換地的社會革命。

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以全面從嚴治黨擎起朗朗乾坤,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本領、作風將更加過硬。

百年華章鑄輝煌,嶄新偉業已開啟。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百年大黨温故知新再出發,以昂揚的姿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必將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

ta改變了我徵文3000字篇五

用正確歷史觀看百年黨史

2021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歷史觀問題,不僅關係到如何看待歷史,而且涉及如何立足現實、擘畫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學史、治史、用史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博大精深,涵蓋黨史國史、中華民族史、世界史各個領域,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我們樹立正確歷史觀提供了思想指南和根本遵循。述往思來,向史而新。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這樣一個重要歷史節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牢固樹立正確歷史觀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於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砥礪奮進的光輝歷程、輝煌業績和寶貴經驗,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吸收營養,走向未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彙。中華民族強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毛澤東同志説過,他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許許多多重要講話總是從歷史講起,引述歷史、分析歷史、總結歷史,從歷史的大視野經略現實、謀劃未來,體現了深遠的歷史眼光、深邃的歷史思維和深厚的歷史情懷。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不僅鐫刻着奮鬥的輝煌,而且指示着未來的方向。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説,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温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鬥,勠力拼搏,一仗連着一仗打,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幹,戰勝了前進道路上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挑戰,不但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而且深刻影響了世界的面貌。回顧和重温黨的光輝歷史,不但讓我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而且讓我們對當代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充滿必勝信念。

黨的歷史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歷史充滿無窮智慧,提供重要啟迪。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曾長期居於世界各民族發展前列。但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割地賠款,山河破碎。為了實現國家獨立、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尋求。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但止步於此,無力向前完成歷史的任務。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為飽經蹂躪的中國開闢了光明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奮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建黨的開天闢地,到領導人民改天換地,到領航中國翻天覆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充分表明,黨的領導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什麼力量強加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學習黨的歷史是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通過對歷史的學習研究,可以引領廣大人民觀古今、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史,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是如何克服不同風險挑戰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藴含着豐富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豐厚養分和重要支撐,學習這樣一部歷史讓我們從靈魂深處厚植愛黨愛國情懷,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他強調,要通過回顧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特別是通過重温我們黨領導人民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提高我們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增強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自覺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淵源有自,它的根深深地紮在我們黨的歷史探索中。根本固而枝葉茂,泉源壯而流派長,我們對黨的歷史把握得越科學越透徹,就越能以堅強的政治定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越走越寬廣。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的一系列重要論斷,為我們牢固樹立正確歷史觀,更加科學、準確、深刻地研究和闡釋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指明瞭理論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歷史細節浩如煙海,歷史脈絡盤根錯節。要做到“不畏浮雲遮望眼”,就必須運用唯物辯證法和科學的歷史思維,把握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否則,就會陷於歷史細節的汪洋大海,見孤木以為森林、拾魚目以為珠璣,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毛澤東同志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要研究哪些是過去的成功和勝利,哪些是失敗,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走過的歷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充滿着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揭示和宣傳黨在長期奮鬥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這是黨史研究須臾不可背離的中軸線和定盤星,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我們黨的百年發展史,真正做到用黨史來教育人、啟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

黨的歷史是一部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為什麼人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問題。是否堅持人民立場,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風雨不改的初心。2019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回顧黨的歷史,為什麼我們黨在那麼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腥風血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着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就是為人民奮鬥、為人民奉獻的歷史。2021年新年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一重大成果,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胼手胝足、攻堅克難取得的輝煌業績,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在我們黨的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風雨同舟,安危共擔,眾志成城,氣勢恢宏地向全世界展現了黨領導下人民聚合的磅礴偉力。

黨的歷史是一部始終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習近平總書記統攬黨的百年發展史,以宏大的歷史感指出:“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從救亡圖存到復興逐夢,中國共產黨人永不止步,永不停歇。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這三大歷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既有一以貫之的主線和歷史使命,又前後相繼,不斷為歷史增添新的內容,一步比一步更接近我們的夢想。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重要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中國共產黨始終奔跑在民族復興的最前列,以堅定的政治勇氣和高超的治國理政智慧,帶領着全民族向着偉大復興的壯麗山巔健步登攀。

黨的歷史是一部始終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不僅致力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且以廣闊的世界眼光和胸襟氣度,嚮往世界大同,謀求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推動建設一個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早在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曾指出,“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談到:“衡量我們是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使我們自己發展起來,實現四個現代化,而且要能夠隨着自己的發展,對人類做更多的貢獻。”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面對當今世界日益複雜多變的局面,習近平總書記以大黨大國領袖的戰略眼光和廣闊胸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新秩序,引領經濟全球化正確走向。這些重要思想,既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第一大黨、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又為世界思想寶庫增添了新的智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以正確的歷史觀瞭解和把握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才能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確保黨和國家事業根基永固、優勢永存、先進永葆、血脈永續。

學習研究黨的歷史要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黨史研究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活動中揭示社會運動規律的科學。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必須是科學的,不是主觀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加,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受到衝擊,世界正進入動盪變革期。習近平總書記直面世界歷史的重大變化,深刻提出要探索歷史規律,順應歷史潮流,把握髮展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大歷史觀,帶領全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並及時把成功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民族特色。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只有把握歷史規律,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推動時代,引領時代。向歷史尋經驗,向歷史求規律,向歷史探未來,這將保障中國巨輪始終行駛在正確的航路上,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黨的歷史不能遺忘,遺忘就是背叛。“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一個拋棄或者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中國共產黨人既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決不數典忘祖、妄自菲薄。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記歷史,尤其是不能忘記我們黨的歷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事實勝於雄辯。中國近代以來從苦難走向輝煌、從沉淪走向復興的不平凡歷程,一再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明正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們深入瞭解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就不難發現,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一些人通過各種論調貶低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説到底,其真實目的是妄圖否定黨的領導。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

堅持正確歷史觀,必須旗幟鮮明批判歷史虛無主義謬論。歷史虛無主義以所謂“重新評價”為名,或者歪曲近現代中國革命歷史、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或者否定、抹黑黨的領袖人物和英雄模範,或者割裂黨的歷史,極盡攻擊、醜化、污衊之能事。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史研究是千秋之事,容不得半點“虛無”、“戲説”、“惡搞”。蘇共下台、蘇聯解體,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任由歷史虛無主義蔓延擴散、毒害人民。歷史虛無主義的慣用手法,無非是用歷史的支流、片段、表面現象和細枝末節,來否定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看似有理,實則荒謬;看似揭示了所謂歷史真相,實則掩蓋了歷史真實;看似要説出什麼真理,實則歪曲了正確的歷史認知。對歷史虛無主義謬論,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它從來不是什麼學術問題、理論問題,而是包裹着學術理論外衣的政治問題。我們不能坐視旁觀,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的重要論述,樹立正確歷史觀,深入揭示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本質。一方面,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讓歷史説話,用史實發言,用令人信服的高質量研究成果消除歷史虛無主義影響,讓歷史的天空日月昭昭、乾坤朗朗。另一方面,面對錯誤言論,不能做和平紳士,不要愛惜自己的羽毛,要敢於發聲、勇於亮劍,做敢於鬥爭、敢於擔當的鬥士。

Tags:Ta 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