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全面小康主題徵文作文【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69W

2023全面小康主題徵文作文【多篇】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徵文 篇一

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5日由新華社受權發佈。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全文共5個部分,包括: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17年來,中央一號文件的發佈都是人民羣眾,特別是農民朋友們所熱切盼望的,因為一號文件始終聚焦“三農”,在新的一年裏給農村工作指明瞭方向。文件指出,脱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已經脱貧,現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階段。要堅持精準扶貧,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脱貧。

如期脱貧,措施要精準。扶貧工作,從一開始就要在“精準”上下功夫。至於精準識別,已經成為“過去式”了,但是,在脱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剩下的都是些“硬骨頭”,就更需要在“扶貧措施”上力求精準。一號文件中強調的“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狠抓政策落實”,就是要求“瞄準”問題,進行“精準”施策。比如,目前為止還存在交通不暢的偏遠山區,就要儘快實施交通等設施的建設;對缺少產業支撐的地區,就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通過這樣的“瞄準”“射擊”,最後的“堡壘”才能被攻克。

如期脱貧,力量要壯大。一號文件指出,“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黨”。唯有在黨組織領導下的扶貧隊伍,才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在這場脱貧攻堅戰中,需要在黨的集中領導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壯大扶貧隊伍。從以往的扶貧方式來講,在一些地方還顯得單一。也就是説有關扶貧資金還是國家財政承擔得多。其實,各民營企業、慈善組織、社會組織等都是扶貧工作的中堅力量。讓這些企業、組織充分加入到扶貧攻堅中來,力量就大了。據悉,在全國不少的地方,都已經把相關的企業、集團調動起來,加入到了扶貧工作中。力量壯大了,實力就增強了,扶貧工作就更有底氣。

如期脱貧,體制要保障。扶貧工作要真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就要堅決杜絕“被脱貧”,特別是攻堅拔寨期間的“被脱貧”。這就要求,在改善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還要重視體制建設,健全教育、醫保、大病救助、殘疾人、貧困兒童以及環境保護等一系列保障。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衞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等要全部納入體制保障中國。唯有把體制保障和脱貧攻堅融為一體,才能讓脱貧攻堅真正解決百姓疾苦,取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央一號文件是今年“三農”工作的指路明燈,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重中之重,唯有在深入領會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精準“對標”,精準“補短”,在“實幹”中努力,才能實現既定目標。因此,一號文件也是對基層工作的激勵與鞭策,唯有大膽創新、精準施策、壯大力量、保障體制,才能凝心聚力,讓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透過這沉甸甸的一號文件,眼前展開的是全面小康下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徵文 篇二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我多次在文章中表達出對“情懷”的倚重,有情懷才有真情,用真力下真功取真效。當然,情懷不是“萬能補丁”,也不是“一個筐”。既要仰望星空還要腳踏實地,情懷還要融入創造性思維、創新性辦法,還要植根脱貧戰場,體現在啃硬骨頭的實踐之中,才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我看來,重度貧困猶如太行山裏的石頭山,想漫山青綠、樹木成林是難的。難的問題要解決,就要從思想、方法、行動“跟我上”,精讀共產黨員網身邊的榜樣《從61歲到96歲 她在太行山種下20萬棵樹》,不斷汲取脱貧攻堅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欲讓石山覆綠裝,須堅韌不拔之志。在新思想、新觀念沒有形成之前,舊思想、舊觀念不會“安靜”走開。河南省淇縣黃洞鄉魚泉村地處太行山脈,山石峭立、少土漏水,自古“種草草不長、栽樹難乘涼”,1984年,作為老烈屬、老黨員、村婦女主任,時年61歲的靳月英決心在石頭山上種樹。“太行石板巖,山石橫着長,自古不長樹,栽樹能栽得活?”這件事,家裏人困惑不解,外面人背裏嘲諷,都擋不住一顆向荒山進軍的心,“山外的樹真多,可家鄉是禿的,太行還是荒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正是這份對家鄉深沉的愛,正是這份勞動人民自古以來戰天鬥地、“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雄心和愚公移山的意志,激發了靳月英內裏的犟牛勁兒、摽勁兒,讓花甲之年的她和滿眼的石頭山“槓上了”。在如今脱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們也需要這份“不破樓蘭誓不還”的勁頭,需要這份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志氣,咬定精準脱貧不放鬆,一釘一鉚夯下去,做到“真脱貧脱真貧”,在脱貧攻堅戰中激昂青春的旋律,唱響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恢弘樂章。

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幹”中來。新辦法時常是“油滑”得很,不會不請自至。不經“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艱難跋涉,怎會有“驀然回首”的滿腔喜悦?老辦法換不來成功的保障,那就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扛钁頭,挎籮筐,揣着乾糧上山了”,靳月英以苦幹實幹為依託,以能幹巧幹為翅膀,揣着夢想邁向實踐取真經。“靳月英樹坑”歷經一番“寒徹骨”,即使到今天,機械發達,太行山上種樹還是她的“老太太標準”、她的魚鱗坑,她“靳大娘的方法最管用”。實踐出真知,今天的我們,也要轉換思路,發揚戰疫好經驗,用好“中西醫結合”這個好法子,植根本地脱貧工作實際,給傳統農業注入現代科技,給傳統產業融入互聯網思維;把各級託底政策用足用好,給“老年人、患病者、殘疾者”及早、充分提供託底保障;綜合運用扶貧小額信貸、產業扶貧項目、公益服務崗位等,體現微創新、妙心思;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點對點”“一對一”,扶貧和扶智扶志相結合,切實把重度貧困户攙起來、扶起來,“扶上馬、送一程”;傳遞真心善意,用好“回頭看”和考評機制,確保重度貧困之路“一去永不復返”。

究竟“是騾子是馬”?咱們“事”上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事”就是實事求是的“事”。創新創造唯有經風沐雨的實踐、有力有為的行動過關了,才叫“是”。靳月英幹成了前人未乾成的事,打破了太行山上無法植樹的舊認知,帶動太行山綠化工程全面鋪開,徹底改變了過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狀況,極大改善了當地自然環境,“當年3%的綠化率,提高到今天的36.6%,山區更高達60%以上”,綠色太行正以嶄新姿態行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今天,我們尤其要發揚這種“愈是艱險愈向前”的可貴精神,誓要拔重度貧困之根、植全面小康之樹,在脱貧攻堅的實踐中,把準建檔立卡貧困户之脈,開好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之方,下足祛除沉痾、強身健體之藥,不畏難不惜力、不掉勁不泄氣,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篤定態度,以百姓心為心的大愛情懷,幫扶重度貧困户定時按方用藥,科學用藥、精準施治,堅決拔除重度貧困之根,徹底甩掉這頂盤桓在“現有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551萬貧困人口”頭上的“窮”帽子,帶領人們邁入全面小康,奔向鄉村振興的美好明天。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徵文 篇三

2020年,註定不平凡。舉世矚目的脱貧攻堅進入“最後一公里”,又逢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這一場抗疫救援將深深地銘刻在國人心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民抗“疫”中體現出的那種空前的“中國精神”意義之深遠、作用之長久是不言而喻的。今天,我們的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又向世界各國伸出了援助之手,將這份“大愛”傳遞。疫情終將過去,但是在這場救援活動中所展現出來的抗疫精神,將持續成為“為人民服務”偉大事業中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

抗疫精神是崇高的愛國情懷。歌德説:“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都採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無數的黨員幹部、無數的醫務工作者、無數的青年志願者們,正是具有了濃濃的愛國之情,才會毫不猶豫地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甚至千里迢迢、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到湖北,與受難的同胞們攜手並肩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難”,身上總會有使不完的勁。這樣崇高的愛國情懷,將凝聚起磅礴的奮鬥力量。

抗疫精神是永續的愛心傳遞。俗話説,“大災有大愛”,正是那一顆顆滾燙的“愛心”,温暖了武漢以及其他地區受難同胞的身體和心靈,構建起一條條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再大的困難,在“愛”的面前都是那樣得不堪一擊。這種絕對無私的“愛”,將在以後的日子裏永續傳遞為“團結奮鬥,互幫互助”的愛心接力鏈條,從而推進各項工作的進程。

抗疫精神是無私的奉獻品質。古人就崇尚“心底無私”,但只有在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這種“無私”才會得以體現。君不見,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無論官兵還是農民、學生,無論百姓還是領導幹部,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無私奉獻”的深刻內涵,凝聚成無堅不摧的精神利器,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竭力戰鬥。同時,全國各地的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紛紛捐錢捐物,不計較個人得失。“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無私”的品質唯此時凸顯。

抗疫精神是高昂的人生激情。在大災面前,部分同胞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絕望。的確,在疫情的肆虐下,面對生命的危險,真能坦然面對的,十中又有幾何?此時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種激情,一種高昂的人生激情。夏衍在《種子的力》中説“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量就要顯現。”這就好比疫情中的同胞,十分需要鼓起生活的勇氣,堅強地面對重重困難,飽蘸人生激情去書寫災難後的新篇章。因此,在整個抗疫中,相互之間的精神鼓勵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災難終將遠去,抗疫精神永存!我們當繼承和弘揚抗疫精神,熱愛祖國、傳遞愛心、無私奉獻,並以高昂的、樂觀的精神風貌,投入到脱貧攻堅以及各項工作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我們更需要針對扶貧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聚焦目標任務和精準要求,進一步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落實,確保按質按量完成脱貧摘帽任務。這就需要大家凝心聚力,將抗疫中那股子勁頭轉移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軌道上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懈奮鬥!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讀後感 篇四

我常在電視、廣播中聽到“小康社會”,但我並不明白“小康社會”是什麼含義。讀完《全面小康我們來了》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了“小康社會”是指幸福美好的社會。小康社會之前的社會又是怎麼樣的呢?我還是不夠理解,因為我出生在蜜糖似的時代裏,物質豐富,生活應有盡有,我讓外婆和媽媽講述她們小時候的故事,通過三代人的童年故事讓我感受到祖國的發展變化,領悟到小康社會的深刻含義。

外婆的童年

我外婆出生在50年代,她小時候日子過得很苦,每天只有粗糧和鹹菜,並且有很多人因吃不飽而去啃硬梆梆的樹皮來充飢。外婆説穿的都是一個個補丁連一起的衣服,一到冬天,北風一吹,人就凍得渾身發抖。那個年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學的,就算上學也是在黑呼呼的小廟、倉庫裏借讀上課。那個年代沒有明亮的電燈!沒有美味的冰淇凌!沒有快捷的汽車!用電的東西就只有一種--手電筒,冰的東西也只有一種--雪,在坑坑窪窪的路上動的也就只有一種--自行車。

媽媽的童年

我媽媽出生在80年代,在我媽媽的年代比我外婆的要好很多了,吃飽飯已不是問題,並且每週都能吃到香噴噴的紅燒肉了。穿的方面,穿得暖已不是問題,不過要想穿上新衣服,得等到過年的時候。在那個年代,基本每個人都能上學,有亮堂的教室上課,但是隻能是兩個人一張桌子的,用的是粉筆寫字,擦的時候粉塵飛的到處都是,這可苦壞了常坐在前排的媽媽。媽媽滿分作文網小時候雖然有了冰棍,而且只是把糖水冰起來,並不好吃,也不能常吃,因為還是有點貴。每家每户基本都裝上了電燈,在媽媽國小時家裏也有了能放《西遊記》的電視機,不過是黑白的。在那時和遠方的親戚、朋友聯繫基本都是靠寫信,因為手機還沒發明,電話機一般人買不起。

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21世紀的10年代,在當今,物質豐富,科學技術發達,吃住行已完全沒有問題,按大人説的,現在不是説要吃飽,而是要吃好要吃出健康!出行方面還是比如前進步,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小轎車,不想開車的可以選擇地鐵、高鐵,想健康出行的還可以選擇共享單車,隨借隨還,方便又低碳!家裏有各種各樣的電器,冰箱、洗衣機、彩電……關鍵還是能遠程控制的智能家居!

三代人的童年折射着祖國一點一滴的變化,體現出了社會的進步,這也正是祖國從弱小到強大、從貧窮到富裕帶來的變化。我們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邁着踏實、堅定的步伐去奮鬥,去拼搏,所以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應該好好學習,掌握最先進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努力實現中國科技的偉大創新;此外,要強身體狀體,在國家有需要的任何時刻,有足夠強健的體魄,隨時能夠紮根精密實驗室,或走上抗洪大堤,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這樣我們祖國將會一天比一天成熟、堅強,一年比一年更繁榮、輝煌。而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擁有比我們更美好的童年!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作文 篇五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温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可以説達到了豐衣足食,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精神生活不斷充實。一心奔小康的我們在不停的奔跑着,讓家庭的每個人過的更好一點,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多一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這一目標一定能實現,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這是黨的十八大向全國人民的承諾,到那時,我已是而立之年了,我心目中的小康社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是均衡教育發展。

不再讓孩子被迫擇校,教育應該有重點院校,重點專業,對可能成為高端人才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這樣的教育思路無可厚非,而我們現在應着力解決好的是重點院校與一般院校的`關係,師資水平和教育能力。讓更多的家長放心,不管哪個學校,受到的教育水平是一樣的,學到的知識多少是一樣的,教育環境是差不多的,同時,家長更應該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從小培養孩子的品格,從而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品格教育與學術教育的結合,如果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好,未來所有的家長都會減輕不少的壓力。

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是國民文明出行,交通不再擁堵。

我縣交通已經成為詬病,越是重點路段,交通就越堵,尤其是節假日,隨地停車,無證駕駛,橫穿馬路……已經屢見不鮮。在我眼中,首先應該提高國民的文明出行意識,“中國式過馬路”已讓我們付出了血的代價,並很好地教育了我們,也讓我們看到了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其次是應該更加規範交通網絡,適當的拓寬馬路,方便行車,加大交通管制力度和規範審查。讓每個國民平平安安出行,快快樂樂回家。

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是空氣越來越好,污染越來越少。

保護生態是現代社會正在逐步追求的目標,單純物質和精神的小康社會是不完整的、不完善的,我們也更加需要帶有舒適環境的小康社會,碧水藍天,白雲朵朵,燦爛的陽光下的小康社會,才能讓人活得舒心,稱心,每個人都應從自我做起,愛護身邊的環境,這樣我們的小康社會才能透出清晰的氣息,才能迸出更多的活力。

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是養老有社保,大病有醫保。

上學難,就醫難,我們這一代人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養老機構和醫療結構的條件和服務應該逐步跟上來,滿足更多老年人的需要,更要在合理的條件下設立更多的民間養老機構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併合理化、制度化、規範化管理起來,作為中老人生活的強有力的支撐,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動,既可以不給兒女增加過大的生活負擔,還可以讓老年人鍛鍊身體,增加老年人之間的相互溝通,享受晚年。

到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8年,形勢逼人,任務緊迫,讓我們凝聚起奮進的力量,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更加自信地邁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作文 篇六

我國人口眾多,脱貧攻堅力度之大,範圍之廣,世所罕見,是人類歷的一次偉大任務。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知道,目前,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_萬,貧困發生率降至_%,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脱貧攻堅以來,9300多萬貧困人口脱貧,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剩下的全部都是難中之難的貧困地區。因此,要啃好這批“硬骨頭”,打好脱貧攻堅的“收官戰”,就必須牢牢把握精準要義,鞏固和拓展產業就業扶貧,實現對點對人的扶貧脱貧。

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現在是最關鍵的一年,凡重要的會議、時間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都不忘對脱貧攻堅作出佈局、指導,這就要求黨員幹部們堅定信心,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鋭出戰、攻堅克難,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脱貧不但要看數量更注重質量。找準發展路子,聚焦貧困户穩定脱貧,走出持續多彩為民路,創辦農家樂,鼓勵農村人進行農業種植、育苗圃,大力發展農村旅遊文化體系,讓農村成為亮點,把農業和旅遊兩手抓,實現兩者融會貫通的優勢,實現農民收入資金持續增長。

拒絕扶貧虛假信息,落實脱貧成果。扶貧幹部們要腳踏實地,拒絕形式主義和官場腐敗之風,讓脱貧工作落實到實處,讓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扶貧政策所帶來的美好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感。同時扶貧幹部也要認識到,產業扶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但也不能放鬆,怎麼樣把產業做好做實,要着力增強內生動力,實現脱貧摘帽不鬆勁的作風。

加大扶貧人才培養,讓教育深入貧困地區。鄉村教育一直是人民羣眾心裏掛念的事,要堅決加大農村支教人才的培養,大力出台支教政策對相關人才進行支持,讓支教人才為發展和諧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盡一分力,關注留守兒童的培養,要把扶貧工作往深裏做、往實裏做。

穩固脱貧成果,健全脱貧體系。促進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花大力氣培育產業,增強“造血能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讓一個產業形成一個優勢,帶動貧困户致富,落實後續,一定要做到脱貧後“四不摘”,確保扶貧工作長期有效機制防止返貧。

讓我們團結一致,一鼓作氣,決勝脱貧攻堅戰!

全面小康我們來了作文 篇七

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腐敗不堪,外國列強乘虛而入,向我們地大物博的土地伸出了魔爪,廣大勞動人民,飽受災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痛苦不堪。但炎黃子孫,團結一心,不懼艱險,奮起抵抗,將列強趕出了中國大地。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人們心中有理想有信念,渡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改革開放,給偉大祖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國人奮鬥不息,只因心中有夢---實現全面小康。

以前食物匱乏,因為營養不良,人們面黃肌瘦,體力不支,被稱為“東亞病夫”。現在,物品豐富了,在超市裏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食品,想吃什麼就買什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了,而是想方設法鍛鍊身體減肥了!

聽爺爺奶奶説,以前人們一年四季沒幾件換洗的衣服,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兄弟姐妹大的穿了小的穿。現在我們衣櫥裏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式各樣,不僅要舒服,而且要時尚,款式新穎。

以前,人們住在泥土磚瓦房裏,冬天冷夏天熱。現在,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農民也免費住進了舊村改造的寬敞明亮的新房裏。在家裏,不用出門,打開電視,便可知曉天下事;不用柴火燒飯,改用環保的天然氣了;打開空調,冬暖夏涼……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電腦、手機等科技產品也已普及,基本取代了信件、電報等通信工具。現在手機上各種社交軟件十分便捷,連上wifi,不需花錢,就可向遠方的親朋好友發送多姿多彩的信息。連老爺爺老奶奶都會視頻聊天了!

交通工具也有巨大的變化。以前人們出門,基本靠“11”路,自己解決。現在,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各種交通工具,應有盡有。連大街上都有免費的公共自行車。做上高鐵,不用半天就到北京。背上揹包,帶上銀行卡,乘上火車、飛機,就能到世界各地遊玩。

厲害了,我的國!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時代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新一代的手中,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我們的國家變的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心懷中國夢,全面奔小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