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不斷探索社會主義思想彙報

欄目: 思想彙報 / 發佈於: / 人氣:1.02W

目錄

不斷探索社會主義思想彙報
第一篇:縣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彙報第二篇:縣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彙報第三篇:思想彙報(社會主義新農村)第四篇:思想彙報(社會主義新農村)第五篇:思想彙報: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縣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彙報

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

大力推進山區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

——***縣落實市委要求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彙報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生態小康新村建設部署和高烽書記“漢昌要提升户辦工程經驗,實現生態小康新村建設新突破”的要求,在鞏固户辦工程基本模式基礎上,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優化

村容村風村貌、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水平入手,深入實踐,與時俱進,初步探索形成了“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的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路子。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一、基 本 內 容

“六個一” “三配套”的户辦工程模式是我縣近幾年來在總結過去庭園經濟成功作法基礎上,通過不斷探索和總結出的農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模式,迎來了省委、省政府2014年9月農建會和2014年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計劃高層專家論壇、四川省扶貧辦主任會議在我縣召開,“漢昌經驗”在全省和中國西部廣泛推廣,並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生態小康新村”建設的新要求,我們在堅持其基本模式不變的前提下,堅持以建設生態經濟園為重點,以改善農民人居環境為核心,以循環經濟為紐帶,以生態家園為目標,對“户辦工程”內容進行了進一步規範和提升,並大力開展“三村建設連片”探索實踐,使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更加鮮明和富有特色:

1、規範提升“六個一” “三配套”內容。“六個一”規範為:每户建成一個年穩定收入3000元以上的生態經濟園,一口年產氣400方以上的沼氣池,一個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機壓或電提衞生井,一條連接幹道的硬化生態路,一套衞生舒適的生態農居。在“六個一”基礎上將原總結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三配套”規範提升為生態家園建設“三配套”:一是園、圈、氣生態循環建設配套。以沼氣池為紐帶,一頭連經濟園,一頭連畜禽圈舍,園中飼草、桔杆和經濟作物下腳料飼養畜禽,畜禽糞便入沼氣池產氣,同時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入經濟園,從而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生態循環鏈條。二是退、改、調生態產業發展配套。“退”就是大力實行退耕還林、人工造林、天然林管護,改善生態環境;“改”就是將退出來的耕地、非耕地和農居周圍的坡台地、墳竹地、雞啄地進行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增加可用土地面積和提升地力;“調”就是利用改後的耕地圍繞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從而達到以退促調、以改促調、以調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優化。三是生態庭園經濟與庭院文化建設配套。生態庭園基礎建設就是抓“六個一”建設,重點是對農居進行“四改”(改廁、改圈、改廚、改外觀形象或建新房),鼓勵農民在房前屋後種樹養花,“美化、淨化、綠化”人居環境;庭院文化建設重點是“五有”生態家庭文化細胞建設:有電視、有電話、有文化匾聯、有圖書角、有科技明白人,從而實現獨具特色的生態庭園經濟和庭園文化配套。

2、實施“户辦工程”建家。即以“六個一” “三配套”為主要內容的户辦工程,大力建設一家一户、一庭一院的生態家園。其中,在過去户辦工程的基礎上,着力新提升三個特色:一是突出循環經濟與生態環境建設。以沼氣為紐帶,全面推廣“豬—沼—果”、“豬—沼—菜”、“豬—沼—藥”生態經濟園模式,大力推廣畜牧業適度規模養殖和沼氣節能技術,擴大經濟園建設規模,注重庭園生態保護和生態綠化,不斷推進圍繞庭院的生態循環圈內各環節的有機鏈接。二是進一步突出生態農居的地方文化特色。即引導農民不搞巨大投資、相互攀比建特色不鮮明的大洋樓,而是注重體現原生態和川北農居建築風貌,重點在提升居住質量上下功夫。三是由過去重點注重“六個一”中的個體建設整合為建設和諧的生態家園整體形象。對生態農居建設由縣建設局設計了8套新圖紙全縣推廣,儘量形成一村一貌、一線一特色。在生態經濟園和連户通院道路建設上,不再是各自為陣,而是統一規範,突出產業支柱和區域特色。

3、開展“三村”建設連片。户辦工程生態家園,是組成山區生態小康新農村的單元細胞,為實現由點到片建設新農村,我們開展了“三村”建設。一是綠色產業富村,實現庭園經濟向農業產業化基地跨越。為改變生態家園户辦工程中經濟園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種植模式,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將各類經濟園串聯成相對連片的產業化基地,使千萬個“小庭園”組連成能對接市場的產業化“大基地”;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進培植業主和大户,按照規範化、標準化、特色化要求發展產業化經營;同時,圍繞豬、兔、果、蠶培育加工型龍頭企業,依靠二三產業帶一產業的城鄉產業統籌發展,有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文明創建興村,實現文明家庭向文明新村擴展。其主要是由縣文明委牽頭、相關部門配合,開展以户為單位的“五户十星”(遵紀守法户、科技致富户、庭院文化户、五好家庭户、户辦工程達標户)創評活動,以村為單位建標美村道公路、新型合作醫療衞

生站、幼兒園、村級組織活動室、“三農”信息服務點的五項公益建設創建活動,努力推進由分散的生態家園文明户不斷向文明新村擴展,凡是生態家園文明户達到80並完成五項公益建設的村可申報文明新村,由縣文明委每年評選一次,兩年一複查。三是村民自治管村,實現政府行政管理為主向村民民主管理為主轉變。民主管村主要通過四途徑實現:公推競爭直選村幹部,

實現民主選人;村民代表監管村務,實現民主理財;制定村規民約治理歪風,實現民主育人;實行一事一議辦公益事業,實現民主決策。

二、初 步 成 效

今年以來,我們在户辦工程基礎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小康新村的要求,大力推行“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模式,使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正在我縣加速建設。今年,全縣新增生態家園户辦工程户1.2萬户,累計達到6萬户,佔全縣農户的31;啟動新村建設102個,基本成形的新村49個;成片的生態小康新村村組面佔全縣的16。今年11月,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天增專程來我縣調研,對我縣的這一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路子給予了充分肯定。其主要成效有:

1、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農村生產健康發展。緊緊圍繞肉食品、罐頭果蔬、絲綢毛紡織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獼猴桃、生豬、毛兔、蠶桑、漢昌梨等產業化基地,全縣今年新建生態經濟園4.1萬畝,累計達35萬畝。今年新建早熟梨基地5000畝、品改雪梨6200畝;新植獼猴桃、蠶桑分別為1.1萬畝、1.24萬畝;今年已出欄生豬115萬頭,同比增長11萬頭;存欄毛兔380萬隻,我縣今年被列為國家級育肥豬標準化生產基地縣。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今年新引進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3家、壯大龍頭企業3家、改制龍頭企業2家、引進和培育流通型龍頭企業4家。建成國家級百強專業協會1個,省級百強專業協會5個。我縣被中國農學會授予全國生態庭園經濟高效產業專業示範縣,成為國家紅陽獼猴桃原產地域保護基地縣,綠色農產品商品轉化率達到70以上。

2、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通過生態小康新村建設,建成的經濟園可實現年收入6億多元,户平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實施生態小康新村的家庭人均純收入達2600-3400多元,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00-1400多元,今年農村居民存款餘額達31億元,比年初增加5.4億元。由於收入逐年大幅增加,促進了農民物質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精神生活也日益豐富。目前,全縣達到“五有”標準的農户佔50以上,比去年新增11個百分點;100的鄉鎮、94的村實現了電視光纖聯網,60的農户通有線電視,100的村、38的户通電話;讓農家人望而卻步的寬帶網、電腦也悄然進入農家,成為農民賺錢的“好幫手”。

3、農村人居條件極大改善,人與自然日趨和諧。今年新建沼氣池6400口,累計達到11.5萬口,70的農户用上了沼氣;新建防旱池2500口、衞生井4200眼,分別累計達到5.4萬口、14萬眼以上,紅層找水打井7100口(春節前完成1萬口),90以上的農户用上了放心水;新改擴建生態農居1.4萬套,累計達到9.8萬套,人居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積極引導農户對農居進行綠化配套,建設房前屋後花園,“房在綠中座,人在花中行”的獨特景觀隨處可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農村公益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全縣新改造標美村道路370公里,累計達到1870公里,村村建有合作醫療衞生站,建農村“三農”服務點600多處,86的農户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38個村(組)被授予縣級以上衞生村(組)稱號。生態漢昌建設加速推進,漢昌被列入全省唯一一個農村環保行動計劃縣,“漢昌國家級生態示範縣”今年6月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目前正在準備迎接國家驗收;陵江鎮被評為全國生態環境優美示範鎮,元壩鎮等5個鎮評為四川省環境優美鄉鎮試點鎮。

4、農民思想觀念極大轉變,鄉風民俗日益文明。生態小康新村建設在給農民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更促進了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和良好鄉風民俗的形成。一是農民市場意識、商品意識明顯增強。過去由政府引導建生態家園轉向自覺投資建設,在專業大户和農村能人帶動下,農民走出農村小天地,主動對接大市場。全縣常年在外營銷人員達1.6萬多人。二是農民科技意識、質量效益觀念明顯增強。積極學習推廣農業實用技術,科技致富在農村成為新時尚,全縣70的農户户均有一個科技明白人。三是文明意識、誠信意識明顯增強。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漸入農村,農村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蔚然成風,農村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創建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縣農村達到“五好家庭”的農户達7.8萬户,“十星級”文明户達到5萬户,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達200個(國家級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12個、市級文明村28個)。漢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經驗在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上交流發言,漢昌生態庭院文化今年入圍國家文化部“文化創新獎”,我縣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縣。四是法制意識、民主意識明顯增強。隨着普法教育廣泛深入開展,農民法治觀念、法律素質和自主決策、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識進一步提高,農村治安明顯好轉,每萬人發案率僅為萬分之一。漢昌“四五”普法經驗在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會上交流發言,全縣100的村創建成了市級村民自治模範村,今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村民自治示範縣,並列為全省30個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工作試點縣。

三、推 進 方 式

生態小康新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不斷探索和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工作方法。

1、核心: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創新推進。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一屆接着一屆幹,形成如今生態小康新村建設模式,先後經歷了四步跨越:一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圍繞房前屋後大種小藥園、小果園、小養殖、小桑園、小魚塘,形成了庭院經濟,主要解決農民温飽問題;二是9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由庭院經濟走向庭園經濟,主要建經濟園解決商品經濟增收問題;三是黨的十六大後,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農村政治文明協調發展,探索形成了“六個一” “三配套”為主要內容的户辦工程模式;四是今年市第五次黨代會後,按照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廣元和推進農業產業化要求,又進一步探索形成了“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的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路子,全面探索和推進經濟、文化、生態和政治文明和諧發展。每一步跨越都充分遵循當時發展形勢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並努力實現高烽書記要求的“提升新內涵、打造新亮點、實現新突破”。

2、關鍵:堅持“户辦為主、政府幫扶”,有效解決投入機制。通過採取政府補助引導建、轉變產權自覺建、庭院評星激勵建、村規民約要求建、能人示範帶動建等辦法,建立了以羣眾投入為主體、項目投入為補助、財政投入為導向、信貸投入為基礎、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形成了“政府引導投入——市場效益回報——農户自覺投入”的良性循環。一是明晰產權自主建。對原集體的荒山、場園、水利工程等經營權公開拍賣,引導買主自覺進行綠化、改造,實施塘庫、場園民營化,並將拍賣的收益用於補助農户進行新農村建設,激發農民自我創業熱情。三年來全縣共拍賣山坪塘2143口、場園207個,不僅使所拍賣的山坪塘、場園得到改造,而且將收益的800萬元又通過補助農户發展户辦工程等9100多處。二是能人示範帶動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加快土地經營權的流轉,着力培育規模經營土地的專業大户及加工業大户、營銷大户,通過大户帶動農民投入新農村建設。全縣共培育業主1000餘人,其中100畝以上的大户業主53家,綜合開發利用土地和水面7萬餘畝,直接帶動農户4萬餘户。三是政府扶持引導建。一方面,政府加大統一規劃和宣傳教育力度,動員人民羣眾自力更生幹。另一方面,用好用活上級各類項目與財政資金以獎代補,輔之以機關幹部幫扶、税費減免、用地優惠等措施,支持農民進行新農村建設。政府每投入1元可帶動農户自主投入10元以上,今年來,全縣各類項目打捆和縣鄉財政投入2100萬元,帶動全縣農户自我投入資金近2.1億元,投勞近960萬個。四是村規民約要求建。把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分解成可以量化的具體指標,由村民自主決策,民主管理,討論制定村規民約,要求農户自覺搞好新農村建設。同時,大力宣傳生態經濟致富能手和典型示範村組,以點帶面,有力地輻射和推動新農村建設。

3、重點:實施“百村萬户新村建設計劃”,不斷擴大新村覆蓋面。為加快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步伐,我縣大力實施了“百村萬户新村建設計劃”,即全縣啟動新村建設100個,每年完成三分之一以上的組,每年建成户辦工程生態家園1萬户以上,通過6—7年的努力,全縣80的農户基本建成“户辦工程生態家園”,50的村組達到生態小康新農村標準。一是堅持政府規劃引導。實行“三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技術,確保建設質量;實行“三優先”,即先規劃後建設,先國道沿線後農村腹地;先物質後精神,實現交通道路聯成網,水利灌溉聯到地,綠化美化聯庭院,骨幹產業聯成片,學校醫療聯農户,活動陣地聯村民。二是嚴格新村建設“三不”要求。即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義、花架子,不負債搞水泥路,突出“巴山農居”特色,切實增強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實效。三是瞄準目標穩步推進。按照“百村萬户新村建設計劃”的部署,全縣每年每個鄉鎮重點打造1-2個村,每個村重點打造20户以上,縣級部門聯掛抓好1個以上的組,確保全縣每年1萬户以上達到或基本達到生態小康新村建設標準。

4、保障:健全四項保障機制,形成新村建設合力。堅持統籌黨建與經濟發展,力求在漢昌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的組織保障上有新突破。一是實施“一把手”承諾上崗,強化鄉村幹部責任。對鄉鎮、村“一把手”將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作為任期承諾主要目標,承諾一年一檢查,凡完不成承諾目標的,則按程序降職或改任非領導職務。實施這項改革以來,有2個鄉鎮、6個村“一把手”因此被免職或降職使用。二是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改變過去按行政區劃設置基層黨組織的習慣模式,大膽嘗試和推行“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從而增強了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全縣已在產業鏈上建黨小組485個,得到了四川省委領導充分肯定。三是實施“五個一”辦實事親民工程,增強黨組織帶動作用。大力開展“五個一”(即縣級幹部掛包一個新村,一個部門對口幫建一個新村,副科級以上幹部在農村培養一個科技明白人、聯建一個生態家園示範户、幫扶一個貧困户)親民工程,通過這一舉措,全縣培養了2萬多名科技明白人,200多項公益事業有人牽頭抓,近1000户貧困户得到資助,改善了黨羣、政羣、幹羣關係。四是建立扶貧幫扶制度,解決弱勢羣體生活困難。針對農村貧困户、五保户、缺勞户建設生態小康新農村投入不足的實際,我們採取黨員幹部、縣屬部門結隊幫扶和項目資金適當傾斜的辦法,支持和引導他們積極建設家園。全縣縣屬部門和副科級以上幹部共幫扶貧困户2160户,幫扶資金和捐物折資480多萬元,有效推動了生態小康新農村平衡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我縣“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建設新農村的探索和實踐,符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市第五次黨代會要求,已被廣大人民羣眾接受,可以説從一定意義上講生態小康新村已成為漢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目前正形成星火燎原之勢。我們一定堅定信心,持之以恆地抓下去;一定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針對貧困山區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勞動力外出後留守家園人口老齡化嚴重、貧困地區投入困難等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和技術培訓、認真研究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加強村民自治力度,不斷擴大“户辦工程”和“三村建設”覆蓋面,千方百計加快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第二篇:縣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彙報

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

大力推進山區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

——***縣落實市委要求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彙報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生態小康新村建設部署和高烽書記“漢昌要提升户辦工程經驗,實現生態小康新村建設新突破”的要求,在鞏固户辦工程基本模式基礎上,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優化村容村風村貌、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水平入手,深入實踐,與時俱進,初步探索形成了“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的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路子。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 本 內 容

“六個一”+“三配套”的户辦工程模式是我縣近幾年來在總結過去庭園經濟成功作法基礎上,通過不斷探索和總結出的農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模式,迎來了省委、省政府2014年9月農建會和2014年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計劃高層專家論壇、四川省扶貧辦主任會議在我縣召開,“漢昌經驗”在全省和中國西部廣泛推廣,並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生態小康新村”建設的新要求,我們在堅持其基本模式不變的前提下,堅持以建設生態經濟園為重點,以改善農民人居環境為核心,以循環經濟為紐帶,以生態家園為目標,對“户辦工程”內容進行了進一步規範和提升,並大力開展“三村建設連片”探索實踐,使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更加鮮明和富有特色:

1、規範提升“六個一”+“三配套”內容。“六個一”規範為:每户建成一個年穩定收入3000元以上的生態經濟園,一口年產氣400方以上的沼氣池,一個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機壓或電提衞生井,一條連接幹道的硬化生態路,一套衞生舒適的生態農居。在“六個一”基礎上將原總結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三配套”規範提升為生態家園建設“三配套”:一是園、圈、氣生態循環建設配套。以沼氣池為紐帶,一頭連經濟園,一頭連畜禽圈舍,園中飼草、桔杆和經濟作物下腳料飼養畜禽,畜禽糞便入沼氣池產氣,同時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入經濟園,從而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生態循環鏈條。二是退、改、調生態產業發展配套。“退”就是大力實行退耕還林、人工造林、天然林管護,改善生態環境;“改”就是將退出來的耕地、非耕地和農居周圍的坡台地、墳竹地、雞啄地進行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增加可用土地面積和提升地力;“調”就是利用改後的耕地圍繞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從而達到以退促調、以改促調、以調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優化。三是生態庭園經濟與庭院文化建設配套。生態庭園基礎建設就是抓“六個一”建設,重點是對農居進行“四改”(改廁、改圈、改廚、改外觀形象或建新房),鼓勵農民在房前屋後種樹養花,“美化、淨化、綠化”人居環境;庭院文化建設重點是“五有”生態家庭文化細胞建設:有電視、有電話、有文化匾聯、有圖書角、有科技明白人,從而實現獨具特色的生態庭園經濟和庭園文化配套。

2、實施“户辦工程”建家。即以“六個一”+“三配套”為主要內容的户辦工程,大力建設一家一户、一庭一院的生態家園。其中,在過去户辦工程的基礎上,着力新提升三個特色:一是突出循環經濟與生態環境建設。以沼氣為紐帶,全面推廣“豬—沼—果”、“豬—沼—菜”、“豬—沼—藥”生態經濟園模式,大力推廣畜牧業適度規模養殖和沼氣節能技術,擴大經濟園建設規模,注重庭園生態保護和生態綠化,不斷推進圍繞庭院的生態循環圈內各環節的有機鏈接。二是進一步突出生態農居的地方文化特色。即引導農民不搞巨大投資、相互攀比建特色不鮮明的大洋樓,而是注重體現原生態和川北農居建築風貌,重點在提升居住質量上下功夫。三是由過去重點注重“六個一”中的個體建設整合為建設和諧的生態家園整體形象。對生態農居建設由縣建設局設計了8套新圖紙全縣推廣,儘量形成一村一貌、一線一特色。在生態經濟園和連户通院道路建設上,不再是各自為陣,而是統一規範,突出產業支柱和區域特色。

3、開展“三村”建設連片。户辦工程生態家園,是組成山區生態小康新農村的單元細胞,為實現由點到片建設新農村,我們開展了“三村”建設。一是綠色產業富村,實現庭園經濟向農業產業化基地跨越。為改變生態家園户辦工程中經濟園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種植模式,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將各類經濟園串聯成相對連片的產業化基地,使千萬個“小庭園”組連成能對接市場的產業化“大基地”;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進培植業主和大户,按照規範化、標準化、特色化要求發展產業化經營;同時,圍繞豬、兔、果、蠶培育加工型龍頭企業,依靠二三產業帶一產業的城鄉產業統籌發展,有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文明創建興村,實現文明家庭向文明新村擴展。其主要是由縣文明委牽頭、相關部門配合,開展以户為單位的“五户十星”(遵紀守法户、科技致富户、庭院文化户、五好家庭户、户辦工程達標户)創評活動,以村為單位建標美村道公路、新型合作醫療衞生站、幼兒園、村級組織活動室、“三農”信息服務點的五項公益建設創建活動,努力推進由分散的生態家園文明户不斷向文明新村擴展,凡是生態家園文明户達到80%並完成五項公益建設的村可申報文明新村,由縣文明委每年評選一次,兩年一複查。三是村民自治管村,實現政府行政管理為主向村民民主管理為主轉變。民主管村主要通過四途徑實現:公推競爭直選村幹部,實現民主選人;村民代表監管村務,實現民主理財;制定村規民約治理歪風,實現民主育人;實行一事一議辦公益事業,實現民主

決策。

二、初 步 成 效

今年以來,我們在户辦工程基礎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小康新村的要求,大力推行“户辦工程建家,三村建設連片”模式,使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正在我縣加速建設。今年,全縣新增生態家園户辦工程户1.2萬户,累計達到6萬户,佔全縣農户的31%;啟動新村建設102個,基本成形的新村49個;成片的生態小康新村村組面佔全縣的16%。今年11月,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天增專程來我縣調研,對我縣的這一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路子給予了充分肯定。其主要成效有:

1、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農村生產健康發展。緊緊圍繞肉食品、罐頭果蔬、絲綢毛紡織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獼猴桃、生豬、毛兔、蠶桑、漢昌梨等產業化基地,全縣今年新建生態經濟園4.1萬畝,累計達35萬畝。今年新建早熟梨基地5000畝、品改雪梨6200畝;新植獼猴桃、蠶桑分別為1.1萬畝、1.24萬畝;今年已出欄生豬115萬頭,同比增長11萬頭;存欄毛兔380萬隻,我縣今年被列為國家級育肥豬標準化生產基地縣。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今年新引進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3家、壯大龍頭企業3家、改制龍頭企業2家、引進和培育流通型龍頭企業4家。建成國家級百強專業協會1個,省級百強專業協會5個。我縣被中國農學會授予全國生態庭園經濟高效產業專業示範縣,成為國家紅陽獼猴桃原產地域保護基地縣,綠色農產品商品轉化率達到70%以上。

2、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通過生態小康新村建設,建成的經濟園可實現年收入6億多元,户平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實施生態小康新村的家庭人均純收入達2600-3400多元,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00-1400多元,今年農村居民存款餘額達31億元,比年初增加5.4億元。由於收入逐年大幅增加,促進了農民物質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精神生活也日益豐富。目前,全縣達到“五有”標準的農户佔50%以上,比去年新增11個百分點;100%的鄉鎮、94%的村實現了電視光纖聯網,60%的農户通有線電視,100%的村、38%的户通電話;讓農家人望而卻步的寬帶網、電腦也悄然進入農家,成為農民賺錢的“好幫手”。

3、農村人居條件極大改善,人與自然日趨和諧。今年新建沼氣池6400口,累計達到11.5萬口,70%的農户用上了沼氣;新建防旱池2500口、衞生井4200眼,分別累計達到5.4萬口、14萬眼以上,紅層找水打井7100口(春節前完成1萬口),90%以上的農户用上了放心水;新改擴建生態農居1.4萬套,累計達到9.8萬套,人居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積極引導農户對農居進行綠化配套,建設房前屋後花園,“房在綠中座,人在花中行”的獨特景觀隨處可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農村公益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全縣新改造標美村道路370公里,累計達到1870公里,村村建有合作醫療衞生站,建農村“三農”服務點600多處,86%的農户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38個村(組)被授予縣級以上衞生村(組)稱號。生態漢昌建設加速推進,漢昌被列入全省唯一一個農村環保行動計劃縣,“漢昌國家級生態示範縣”今年6月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目前正在準備迎接國家驗收;陵江鎮被評為全國生態環境優美示範鎮,元壩鎮等5個鎮評為四川省環境優美鄉鎮試點鎮。

4、農民思想觀念極大轉變,鄉風民俗日益文明。生態小康新村建設在給農民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更促進了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和良好鄉風民俗的形成。一是農民市場意識、商品意識明顯增強。過去由政府引導建生態家園轉向自覺投資建設,在專業大户和農村能人帶動下,農民走出農村小天地,主動對接大市場。全縣常年在外營銷人員達1.6萬多人。二是農民科技意識、質量效益觀念明顯增強。積極學習推廣農業實用技術,科技致富在農村成為新時尚,全縣70%的農户户均有一個科技明白人。三是文明意識、誠信意識明顯增強。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漸入農村,農村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蔚然成風,農村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創建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縣農村達到“五好家庭”的農户達7.8萬户,“十星級”文明户達到5萬户,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達200個(國家級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12個、市級文明村28個)。漢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經驗在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上交流發言,漢昌生態庭院文化今年入圍國家文化部“文化創新獎”,我縣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縣。四是法制意識、民主意識明顯增強。隨着普法教育廣泛深入開展,農民法治觀念、法律素質和自主決策、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識進一步提高,農村治安明顯好轉,每萬人發案率僅為萬分之一。漢昌“四五”普法經驗在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會上交流發言,全縣100%的村創建成了市級村民自治模範村,今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村民自治示範縣,並列為全省30個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工作試點縣。

三、推 進 方 式

生態小康新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不斷探索和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工作方法。

1、核心: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創新推進。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一屆接着一屆幹,形成如今生態小康新村建設模式,先後經歷了四步跨越:一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圍繞房前屋後大種小藥園、小果園、小養殖、小桑園、小魚塘,形成了庭院經濟,主要解決農民温飽問題;二是9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由庭院經濟走向庭

第三篇:思想彙報(社會主義新農村)

思想彙報

最近參加了一個叫做美新路誌願者組織,參加了裏面的一個項目——《大朋友》。它要求我們志願者每個月寫信給一個事先配對好的貧困地區的同性小朋友,並且至少堅持一年,在學習和生活上陪伴他們成長。

做這個事情並不是僅僅是出於愛心,也是對於自己在共產主義事業道路上的學習和鼓勵,讓自己更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好,把共產主義精神發揮得更好。

參加培訓時,知道了那裏的孩子對於知識的渴望,以及他們的條件困難。我也從老志願者那裏瞭解到有些家長甚至孩子還未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依舊任務打工比上學來的更加的有利,而甚至有很多女孩子在本該求學、奮鬥的好年齡就嫁人生小孩持家。於是好多青少年的命運又再次得陷入了盲目。

突然間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個故事,一個人問羊村裏的牧羊童,“你放羊幹什麼?”“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生娃。”“生娃後呢?”“讓他放羊。”

中國有太多的地方還沒有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於是讓孩子也重蹈文盲無知的道路,只能靠勞動力辛苦一輩子。而我們國家在很多領域卻依舊研究缺少人才,有人説我們國家現在不缺乏勞動力,卻嚴重缺乏人才。

而我們黨在此方面也一直努力着,在我們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繼續人才的時候,我們黨和國家提出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

科教興國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當前,以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世界第三次革命——科技革命正逐步變成世界的主流,由科技帶來的經濟發展也已經成為了現在經濟的發展趨勢。科學進步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實力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誌。科學技術正在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深刻地變化。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一條漫長和艱難的路。首先,我們必須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科技和經濟的結合。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優化教育結構,改革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使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我們要深刻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除去現在的教育體制的弊端,借鑑其他國家教育體制優越的地方,揚長避短,避免只看分數的教育現狀,形成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第二、我們要增強自我的創新能力。我們在有選擇的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我們也要抓緊增強自我的創新能力,是中國不僅是製造大國,還是創造大國。我們要獎勵人才的創新,並且加強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面對科技經濟的挑戰,我們要迅速構建以國立科研機構和教學科研型大學為核心的知識創新系統、以企業和科研機構為核心的技術創新系統、以高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為主的知識傳播系統、以企業和社會為主體的知識應用系統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第三、我們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在建設二十一世紀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我們要儘快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養、選拔、交流和使用的機制,形成有利於優秀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脱穎而出的環境。我們要積極引進國外人才,以及號召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者以其他適當方式為祖國效力。而對於國內,要重視從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者中培養選拔科技人才及各類專業技術能手。國民素

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我們要加強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少年文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實施全面素質教育,以適應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要。

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同時,我們也要同時實施人才強國的戰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國以才興、業以才旺。人才強國戰略正是黨和國家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任務和時代挑戰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第一、我們要加快推進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一批自主創新的領軍人物和中青年高級專家。第二,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第三,鼓勵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進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級專門人才工作。第四,在全社會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氣。

而現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地區的人特別是貧困偏遠或西部地區的農民還不瞭解科技、人才、知識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還有很多地方還存在着極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女孩的任務就是嫁人,女子無才便是德。甚至有些地方覺得即使不用交學費,打工還是比上學來得划算。所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我們要加大宣傳使大家意識到人才的優越性。在戰略的實施中,我們還要以人為本、統籌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如今,這兩個戰略的實施都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為了實現我國現階段的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在做好自身,提高自己的同時,也要培養自己在創新方面的能力。從今以後,我不僅要關注國家在這方面的實施情況及相關政策,還要儘自己所能幫助那些渴望知識卻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孩子。希望這些中國的花朵將來能夠盡情地綻放。

第四篇:思想彙報(社會主義新農村)

思想彙報

今年的國慶,我和同學一起出去遊玩,我們避開了北京的旅遊高峯,選擇了去河北省的野三坡百里峽。雖説那是個旅遊勝地,但還應該算是農村。去了以後,發現它比河北的其他一些農村要好一些,很多人家都靠農家樂致了富。我和同學也選擇住在農家院裏面,那裏的老闆和其他村民都很熱情。當我要走的時候,我卻有些惆悵,一是捨不得這個有着淳樸民風的村子,二是我有些想念自己的家鄉了。

我的家鄉是在浙江省的一個小鎮裏,那裏同樣有着淳樸的民風,有着好客的村民,有着和諧的環境。想起來我們國家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想,我們家和百里峽等農村也正朝着這個目標奔去吧。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我知道,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村離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有一些地方已經有了一些成效。對於其他農村地方的建設我並不是很瞭解,可我曾經對家鄉進行過社會實踐調查,瞭解到了我的家鄉關於新農村的建設的一些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我的家鄉緊跟國家的政策,實現合作醫療,替大家解決了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二、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農村公路建設、體育健身場地、器材的建設。這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也有了休閒的場所,大家的身體也變得更加的健康。三、農村教育問題。家鄉多建了一些幼兒園,對於中國小也聘請了很多優秀的教師,讓小孩和學生得到了更早更好的教育。

但是要把像我的家鄉那樣的農村甚至是更貧困落後地方的農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有許多困難,我們還有積極做好很多方面。而經過上網查閲,我總結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致要做好的幾個基礎方面。

(一)建設新農村,加快經濟發展是基礎。只有經濟快速發展,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加快經濟發展應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增加農民收入是檢驗新農村建設成效的核心指標。應通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高效、集約、規模農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等,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不斷增加農民務工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切實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

(二)建設新農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是重點。建設新農村,就必須全面改變農村髒、亂、差的舊風貌,徹底改變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農村城市化,努力為農民羣眾創造一個佈局優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綠化、路燈亮化、衞生潔化的良好環境。

(三)建設新農村,應把科學規劃放在首位。制定規劃應立足當前、把握長遠、統籌安排,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眾的意見與建議,尊重科學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按照方便農民、發展農村產業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農民居住區、產業發展區以及發展教育、文化、衞生等社會事業。尤其要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民風民俗、文化歷史、地理特點等,把土地、水系、清潔能源、集中居住區規劃好,並搞好年度建設規劃與中長期規劃的銜接。規劃制定以後,應分清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紮實推進。

(四) 建設新農村,應以為農民羣眾辦實事為抓手。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長期的戰略任務。當前,應從農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一是進一步解決交通問題。農村道路建設應以方便農民進出、有利農村發展為出發點。二是搞好環境整治。三是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大公共財政對新型合作醫療的補貼力度,

加快鄉鎮衞生院的建設與改造,逐步完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四是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着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提高農民的技能。

(五)建設新農村,應以促進民主公平為基礎。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尊重農民意願,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完善民主議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農民羣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

(六)建設新農村,應以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素質和能力為依託。建設新農村,關鍵是要有好的帶頭人。基層黨員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努力成為勤勞致富的標兵、服務羣眾的先鋒、廉潔奉公的表率。應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切實加強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通過開展教育和培訓,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有技術、懂管理、會經營的基層領導骨幹,讓他們引領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

(七)建設新農村,應以提高農民素質為目的,努力培育"四有"農民。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建立健全農村低保、養老保險、新型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困有所助、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要紮實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樹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娛樂方式和符合時代特色的親情鄰里關係。同時,積極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崇尚科學,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

最後,我相信,經過農民的努力,政府的工作,還有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加入到新農村建設中,我的家鄉及所有其它農村區域會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第五篇:思想彙報: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敬愛的黨組織:

黃教授是一名知名的教授,從他循序漸進的授課中,我們清楚地知道:每一個黨員是要了解從靈魂深處理解這個實質的。為了説明這個問題,黃教授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説明,特別分析了蘇聯解體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堅持真正的科學社會主義而是追求滲透了西方價值觀的更人性的社會主義。

無獨有偶,2014年,戈爾巴喬夫在接受《獨立報》採訪時這樣説:“我們的未來是一個趨同的社會,具有趨同性的價值基礎”。其意説的是不要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進行選擇”,而是社會本身將會朝着“趨同性的社會發展”。事件的當事人和學者的看法是驚人的相似,那就是模糊了社會主義的性質是蘇聯解體的最根本的原因。戈爾巴喬夫的“取長補短、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趨同論混淆了“兩個主義”的本質區別,不是馬克思宣揚的“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現在所講的“社會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因為中國是在**了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的統治後建立的由無產階級奪去了政權的國家,不是“體制內改革”。各國由於歷史條件的不一樣因而奪取政權的方式不一樣,但要不要“政權”,要不要“共產黨的領導”才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和其它的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的區別。放棄這個前提就不是“科學社會主義”,國家就能被顛覆,共產黨*大業就會被斷送。

而在“科學社會主義”教育下的共產黨員有着金子一般的美好品質。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是這樣形容自己(本站)的幸福觀的:“不管在什麼地方工作,我一直被一種理想激發和鼓舞着,那就是,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讓人民羣眾的幸福多些再多些,讓好日子來的快些再快些。”“國之命,在人心”,鐵打的人民流水的官,民心、民意、民權才是最可靠的“約束性指標”。以人為本就是一位中國共產黨員的信念,這樣的認識難道不比戈爾巴喬夫的“更人性的”社會主義更實在?

科學的社會主義讓人充滿力量富有激情能激發人艱苦奮鬥。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重慶首創“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重慶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經濟也有了較大的起色。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而每個預備黨員只有從靈魂上接受這個認識才是基本具備了共產黨**員的基本素質。

彙報人:好範文

與以上範文相關的文章:

思想彙報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彙報

思想彙報: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思想彙報: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思想彙報:譜寫中國社會主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