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工程地質實習日誌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8W

第一篇:工程地質實習日誌

工程地質實習日誌

工程地質實習日誌2

這是我們實習的第二天,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又來到了同一個地方。正當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問這個地方還還什麼價值時,新的考驗進這樣降臨了。於第一天相比,大家似乎多了些穩重和專業的神氣。

到了這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對邊坡進行更進一步用羅盤和皮尺測量並按照比例素描畫圖。

1. 邊坡里路基寬度較遠時不用保護,此處為頁巖層理,層理髮育相當好,但很薄、

含碳量高,因而對風化很敏感,易變為煤礦。

2. 而與之相對應的砂巖耐風化能力更強,且為最堅固的硅質膠結(其中:膠結的種

類有:硅質膠結、泥質膠結、鈣質膠結和鐵質膠結)

3. 裂隙分為構造裂隙和原生裂隙,而在構造裂隙中又有張拉裂隙和剪切裂隙(x型)

之分。

民房的一側我們觀察到明顯的滑坡

1. 沒有長期的磨練,巖石稜角清晰,上部顆粒細,下部顆粒粗

2. 這裏的滑坡屬於甭基層,形成時間久而穩定,土質強度高,像這樣的邊坡可以挖

高一些,依照坡率修台階由於行走,同時種草可防止雨水沖刷

3. 巖漿流過的地方不易形成穩定的擋牆。砌擋牆可以將破碎的巖石連接。

4. 擋牆是靠自身重量防止山體傾斜,一般高度為7-8m

5. 牆上的孔是用來將牆體內部的地下積聚水排出,孔間距一般為1.5m

6. 隧道與鐵道之間的擋牆不易建得過高

隨後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上到後面的一個小山腰上,這個山包明顯巖層結構不夠穩定。

1. 後期經過風化、日曬雨淋等條件,強度低、容易垮塌因而平緩。

2. 形成於石炭紀 在奧陶紀時期以灰巖為主,北京地區巖石高度能達到40-50米,質

地清純,絕大部分由caco3組成,因而易被水溶蝕形成溶洞

接着我們又上到山包上觀察共軛x型解理。它是由剪切形成的併成對出現,在角分線上45受力最大。下面是簡圖

今天的最後一個實習點在妙峯山附近的2號隧道。這裏是典型的礫巖構造。

1. 礫巖強度高,是混凝土的重要組成成分。

2. 觀察三好有:磨圓好與不好、分選好不好、膠結好不好。其中判斷磨圓可從經過

長期搬運、流水沖刷識別

3. 這座山屬於奧陶期灰巖巨厚層,歷史上有水流過,有河牀覆蓋形成 有明顯的背斜

向斜。

4. 山上還有大大小小的溶洞,溶洞的形成與地下水的水位相關。

5. 下圖看到的是2號隧道的洞口兩端。一側洞頂是橢圓而另一側則是平行的。這是

由山的走向所決定的。從這個小細節我們也能體會到工程都應該結合實際地形環境和地質條件。

結束這一天的實習之前,我們幾個人又在附近轉了轉,周圍有很多週末從市區來到永定河邊休閒的市民,他們閒逸的在河邊玩鬧交談,一片和諧的景象。總之,一切道路橋樑交通工程都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好更方便,它的前提、最關鍵的就是安全,安全是一切的保障。我想日後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我會將安全放在首位 ?

第二篇: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時間:2014.3.22/2014.4.20

實習地點:浙江自然博物館/瑤琳仙境/分水江電站 實習內容和要求

1 三大類巖石的肉眼鑑定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1.1認識礦物的形態和重要的物理性質,掌握最常見礦物的重要鑑定特徵。

1.2 觀察鑑定(1)自然元素類:石墨;(2)硫化物類: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3)鹵化物類:螢石;(4)氧化物及氫氧化物類: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石英;(5)含氧鹽類: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雲母、正長石、斜長石、高嶺石、方解石、白雲石、石膏、磷灰石、石榴子石等。

1.3 認識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和主要礦物成分特徵。

1.4 掌握巖石的肉眼鑑定方法,觀察巖漿巖標本:花崗巖、流紋巖、輝長巖、閃長巖;觀察沉積巖標本:礫巖、砂巖、泥巖、頁巖、石灰巖、白雲巖、磷灰巖;觀察變質巖標本:千枚巖、片巖、片麻巖、大理巖、石英巖。

2 地質圖的閲讀和分析 (參考教材實驗)

2.1 學會閲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2.2 掌握各種巖層產狀、接觸關係及其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

2.3 掌握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巖漿巖體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

3 瑤琳仙境溶洞參觀

3.1 觀察巖溶形態特徵。

3.2 瞭解巖溶形成原因及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

4 理論聯繫實際——大壩的選址原則

4.1 瞭解大壩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其所處的地質構造情況

4.2 分析大壩選址原則

一、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前身是西湖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1984年獨立建制,該館面積近8000平方米,是中國創辦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以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標本收藏、研究、展示為主要業務活動的省級博物館。新館建築規模2萬餘平方米,是浙江“五大百億”工程之一。

我們在浙江自然博物館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巖石,也根據旁邊的標識認識了一些巖石,比如石膏、水晶等等,並且用肉眼鑑定法觀察了這些巖石。

此外,我們還參觀了關於地球起源的展館以及關於地球生物的展館,通過此參觀,我們不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實習機會,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與娛樂相結合的機會。

二、瑤琳仙境

瑤林仙境以其神奇的地勢地貌和瑰麗多姿的鐘乳石景,吸引着全

世界各國旅遊愛好者的目光。它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華東沿海中部亞熱帶濕潤區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喀斯特又稱巖溶。通常指巖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為特徵的地區。是地下水對可溶性塊狀石灰巖溶蝕的結果。

促使喀斯特發育的條件是:

1、地表附近有節理髮育的緻密石灰巖;

2、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環通暢。

巖溶作用是緩變作用,對建設工程的主要危害是巖溶區形成地下溶洞、上覆土體中形成土洞造成巖溶塌陷對建築物造成破壞,此外,在隧洞施工中碰到巖溶管道,管道內有地下徑流會發生湧水及地下泥石流。巖溶區表層土體往往是紅粘土,具弱膨脹性,會造成淺基礎建築變形。巖溶區工程建設基礎設計是關鍵,合理的基礎方案可避免巖溶作用造成的災害。

距地質部門測定,在二億七千萬年以前,瑤琳地區曾是一片淺海(在該地區山上的巖石中,仍可看見淺海中的海生動物蜒蝌、蜿石蟲、海貝等的化石),經過華力西、喜馬拉雅山等多次造山活動,形成了現在的地貌形態。

而瑤琳又具有形成溶洞的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可溶解的巖石--石灰巖;二是可透水的裂縫,它具有延生和次生之分,地質學上分別稱為層理和節理斷層(原生是石灰巖在海水沉積過程中形成的層狀裂

隙,次生的是由巖石經過地質構造運動而造成的裂開和風化、日曬、雨淋,巖石熱脹冷縮、動植物的破壞等);三是流動的水。這種含碳酸的水遇到堅硬的石灰巖就象一把“利鑿”記不休止地雕刻着,把毫無遜色的巖石變成現在如此嬌豔的麗石。據歷史記載,早在宋朝,詩人柯約齋就把此洞比作是仙境,清朝光緒十二年桐廬知縣楊保彝(把這個洞)提名為“瑤琳仙境”,現在這個地方清朝乾隆時期桐廬縣誌上也有記載,傳説是神仙遊樂之所。當中酷似大象和獅子的“獅象迎賓”、壯麗十足的“三十三重天”、優雅壯觀的“富春山水”、霸氣十足的“玉柱擎天”,還有美麗奇妙的“紫竹林”,在燈光的照耀下,真是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在老師的講解下,我們參觀了全三個洞廳,其美妙之處,難以言喻,也學到了不少關於溶洞的知識。

三、分水江電站

分水江三級水電站工程位於桐廬縣瑤琳鎮境內,工程以發電為主,結合改善環境。整個工程由擋水建築物、電站等建築物組成。本階段擬對上、中、下三個壩址進行方案比較,其中中壩址為推薦壩址,上、下壩址為比較壩址。上壩址位於瑤琳鎮洪石村;中壩址位於瑤琳鎮洪石村下游,距上壩址約350m;下壩址位於瑤琳鎮潘家附近,距上壩址約1.5km。擬建攔河壩壩型為橡膠壩,壩頂高程24.5m,正常蓄水位16.0m,庫容90萬m3。電站裝機容量為12mw。

測區屬亞熱帶,氣候温暖,雨量充沛。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和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孔隙水。

基巖裂隙水的富集、運移、排泄主要受構造控制,常常沿構造帶或構造結合部位形成地下水富水區,而其它部位富水性較差。

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主要由石炭系和二疊系的中厚層、塊狀灰巖形成喀斯特含水系統,根據地貌形態分為裸露型和覆蓋型,由於本區喀斯特地貌較為發育,局部喀斯特發育部位賦水條件較好,地下水相對富集。

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孔隙水主要賦存於全新統和更新統沖積、衝洪積、坡積等多種成因形成的堆積物中,地下水類型以潛水為主,富水性因土層顆粒組成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在大壩選址上,要考慮庫址,壩址以及修建水庫後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慮地質條件下,重點要考慮兩個因素:

第一:區域內必須有一個可供儲水的盆地或窪地,這種地形的等高線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

第二:大壩應建在等高線近於閉合地段以及峽谷最窄處,以減少工程量,節省投資,確保大壩安全。

基於時間有限,郭老師的丈夫在大巴上就花了很長時間給我們講解了關於分水江電站的一些知識,在我們經過分水江電站的時候還教我們辨識了旁邊的巖石。在分水江電站的時候,老師們還教我們學會了怎麼閲讀和分析地質地址圖,讓我們收穫良多。

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和室內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緻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説,本次實習不輕鬆,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麼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閲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老師也更辛苦,帶着我們走這麼遠,還細心給我們講解,真誠感謝郭老師!

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習者,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餘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於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瞭解更加深刻!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會嚴格以所學理論為指導,保證工程的質量安全,爭做一個合格的土木工程師!

第三篇:工程地質實習心得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

為了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課外實踐研討相結合,在2014年11月5日至2014年11月7日,我跟隨我們工程地質的授課老師周德泉教授進行了為其三天的工程地質野外實習。

這三天,我們橋樑一班和二班60餘名同學在周教授的帶領下先後走過了南郊公園湘江西岸,遠眺毛主席雕像近觀泥質礫巖,領略着湘江長沙段的地質歷史演變。 而後攀爬了河西的嶽麓山巔,其間經正門·雲麓宮·鳥語林·黃興墓·白鶴泉·愛晚亭,瞭解了產狀三要素的傾向走向傾角的含義,知曉了沉積層、斷層面的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類。而第三天下起的濛濛細雨也沒能阻擋我們尋找探求的腳步,和着雨聲我們走遍了動物園和石燕湖的沿線,看遍了單斜構造向斜構造的沉積巖風情。最後我們還參觀了剛剛建成的湖南地質博物館新館,感受着展覽大廳的眾多巖石帶給我們的震撼。

從老師的講解中我知道了長沙的地質演變歷史,也懂得了湘江這一河流的地質作用對周邊的影響。但在這之前,我對工程地質的理解僅限於書本上那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可以説,真正是在實習的時候才終於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掌握理解並且運用起來。由此可見,真知出於實踐。而我們的課程實習也是多麼有必要開展的。

這次的實習,除開知識的掌握熟悉,我還從老師那學會了一種儀器的使用方法,並依據老師的分析形成了一種看到節點後的思考規律。

儀器是羅盤,我們這次的實習主要是用它來測量巖層的產狀:傾

向走向和傾角。三種要素的(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測量都是通過所測角度來表示的。一開始我一直沒搞清楚哪種是定住圓柱形水泡,哪種是定圓形的水泡,而讀數時讀哪根也沒分清,另外測量不同的東西羅盤放置的位置也是不一樣的。和同學爭論,詢問老師,最後在車開走之前終於把它的使用搞清了。測傾向是垂直測量面豎着放,測走向也是垂直測量面只是是橫着放,而傾角特殊一點,需要把羅盤那個盒子上下面保持90度然後把上部貼着測量面來進行測量。在這裏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個小技巧,當測量面不平的時候還可以把實習日記貼在測量面上保持面的水平。就這樣,到實習最後,我已經能熟練的使用羅盤進行測定了。

而那種面對對象便能開始進行一系列分析則始於老師的認真介紹,從實習日記的記錄中,我發現老師每次講解一個點,都會分析那個點的植被以及巖層的分佈情況,還有巖層的巖性,構造,巖層和邊坡的產狀中的傾向走向,並且通過分析巖層和邊坡的走向或傾向關係來判斷該處的穩定性,如果是走向或者傾向是相同的,那麼顯然該處事極不穩定的,而如果兩者的走向或傾向是斜交關係,則證明了該處巖層穩定,適合開挖。於是每看到一個點,我便會沿着巖層的分佈、巖性、構造、產狀和穩定性來依次進行分析。這樣,對地質知識的研究就顯得更為透徹了。

這次難得的實習,在學到很多東西的同時,也暴露了我很多不足。如對課本知識的無印象,體現在老師在講解中蹦出的好多名詞我竟然都寫錯甚至不知道寫。如砂質礫巖中的“砂”字我從頭到尾就寫成了“沙”字,到後來寫實習報告查閲書本時才發現了其中的錯誤。還有

“上層潛水”就一直沒反映過來那個潛字如何寫。另外一反面也有課本知識的不連貫還有對日常生活常見的地質現象無觀察。丁字鎮處出產着長沙極少的巖漿巖作為一個望城人的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平時生活實在缺少留心觀察。這些以後都要多加註意才好!

另外關於實習,我也有一點自己的小想法。第一,我覺得實習的地點選擇過於狹義,可能是都在長沙市內沒有出去看看的原因吧。長沙的地質方面可以説還是相對匱乏的,巖石三大類中只有沉積巖和巖漿巖,而且我們實習所看到幾乎大部分都是沉積巖,隧道專業的同學還去了丁字灣研究花崗巖,我們橋樑專業的視野卻只停留在了長沙市區的沉積巖。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去大圍山這些地方甚至走得更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是當代大學生該有的追求不是嗎?第二,我覺得實習的時間是不是能稍微長一些,經過實踐,我們發現了野外實習確實比單純的課程教學要更能讓人有寬度和廣度的吸納知識,也能激起相當一部分同學對地質的興趣。如此,實習時間延長更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課程的推廣不是嗎?

我堅信着,知行合一,定會把學習的境界推到圓滿。這次的實習,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真心的希望能在多來幾次。。。。。。以後的日子,我也會更好的學習地質,因為,我發現,學習地質,原來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第四篇:工程地質實習計劃

工程地質實習計劃與要求 1.實習內容和要求

1.1 三大類巖石的肉眼鑑定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1.1.1認識礦物的形態和重要的物理性質,掌握最常見礦物的重要鑑定特徵。

1.1.2 觀察鑑定(1)自然元素類:石墨;(2)硫化物類: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3)鹵化物類:螢石;(4)氧化物及氫氧化物類: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石英;(5)含氧鹽類: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雲母、正長石、斜長石、高嶺石、方解石、白雲石、石膏、磷灰石、石榴子石等。

1.1.3 認識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和主要礦物成分特徵。

1.1.4 掌握巖石的肉眼鑑定方法,觀察巖漿巖標本:花崗巖、流紋巖、輝長巖、閃長巖;觀察沉積巖標本:礫巖、砂巖、泥巖、頁巖、石灰巖、白雲巖、磷灰巖;觀察變質巖標本:千枚巖、片巖、片麻巖、大理巖、石英巖。

1.2 地質圖的閲讀和分析 (參考教材實驗)

1.2.1 學會閲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1.2.2 掌握各種巖層產狀、接觸關係及其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

1.2.3 掌握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巖漿巖體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

1.3 地質羅盤儀的使用及巖層產狀測定

1.3.1 觀察地質羅盤的構造。

1.3.2 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巖層產狀要素。

1.4 理論聯繫實際——大壩的選址原則

1.4.1 瞭解大壩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其所處的地質構造情況

1.4.2 分析大壩選址原則

2. 實習分組

由老師和各班班長、團支書和學習委員組成實習領導組,各班班長、團支書和學習委員為各班之總負責;每班分6個小組,每小組5~6人,小組長負責本組。

3.實習日程安排(第5周,即2014.3.22~23兩天)

(1)3.21日中午12點30分,在土力學試驗室,實習分組和總動員,實習任務佈置。介紹羅盤儀的使用方法,用羅盤儀量測斜面的產狀。

(2)3.22日參觀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掌握巖石礦物的肉眼鑑定方法;瞭解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變關係,瞭解博物館其他部分。(上午參觀,下午回來寫實習日記1篇。)

(3)3月23日早上8點出發,驅車前往桐廬分水江水庫。沿途查看地形地貌,瞭解水庫上下游工程地質條件,並找一典型斷面測量巖層產狀,觀察其構造類型,理論聯繫分析大壩選址原則。中午12點左右返回學校。

(4)3月23日下午回來整理、編寫實習總結。

(5)第12週上交實習報告和期終論文,過期不候。

4.實習報告的編寫

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一種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力求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切忌照抄書本。

每一位同學應獨立完成1份學生實習報告,每組1份實習日記。實習報告書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學號、姓名、寫作日期、概況、實習報告。報告書中文字要書寫工整(要求手寫)。

實習日記包括:(1)實習時間、地點、天氣、小組成員、實習的任務、目的和要求等。

(2)記載主要的實習過程和實習內容。(3)着重談實習心得及實習體會、感想和建議。

實習報告不同於實習日記。實習報告開頭應有實習題目名稱、實習時間、實習地點,實習的任務和目的。報告內容應分節撰寫,應包括實習內容、方法、測量數據及數據的整理,並對某個專門問題進行論述,要理論聯繫實際,力求嚴謹、專業術語準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有理有據。

5.實習紀律與要求

(1) 必須服從統一安排和指揮,遵守實習紀律,外出實習時,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不得單獨行動,保證手機開通,及時與班長、組長聯絡;

(2) 按時完成實習任務書所規定的實習項目;

(3) 野外實習中,要吃苦耐勞,特別是注意安全;

(4) 遵守實習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

(5) 實習時,要求攜帶筆、本子,進行現場記錄,有條件的,可攜帶照相機進行實地拍照。每個同學都要動手,動腦,認真觀察。

(6)各小組長負責本組組員乘車,組長、團支書、學委協助班長、老師清點人數,有情況及時電話聯繫。

6. 成績評定標準

最終的實習成績是在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習報告完成質量等幾方面因素的基礎上評定給出,其中的因素權重如下:學習態度×30%+野外技能×30%+實習報告×40%=100%。

學習態度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此次實習的態度是否端正,野外出勤情況,學習的認真程度,野外記錄質量,是否遵守實習隊的相關紀律等。

野外技能主要考察學生在野外觀察地質現象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現場提問的回答情況,野外實習工具的操作技能,是否具有獨立開展野外地質研究工作的潛質等。

實習報告質量主要考慮概念或觀點是否正確、報告主線是否清晰、層次結構是否分明、論證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內容是否詳實、是否做到圖文並茂、附圖是否符合規範、專業術語是否運用得當,文筆是否通順流暢、是否具有相應的文字編輯功底等。

實習最終成績分五級評定:

(1)及格:不遲到早退,不缺勤,實習時要作現場記錄(可帶照相機),實習過程要動手,動腦,認真觀察,基本完成佈置的實習任務,按時上交獨立完成的、合格的實習報告。完成1篇實習日記和1篇實習報告。

(2)中等:除滿足及格標準外,實習目的明確,態度較端正,善於觀察,獨立思考;實習日記較詳細,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實習報告內容齊全,質量較好。至少完成1篇實習日記和1篇實習報告。

(3)良好:除滿足中等標準外,實習態度端正,積極參與實習;獨立完成2篇實習日記和1篇實習報告;實習日記詳細,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實習報告分章節編寫,書寫工整,文字表達流暢,測量數據正確,質量良好。

(4)優秀:除滿足上面各條外,實習態度非常端正,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獨立完成2篇實習日記和1篇實習報告;實習日記很詳細,有自己獨到的心得體會;實習報告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圖文並茂,分析有理有據,質量好,有新意。

7. 實習成績的確定

結合實習期間的考勤、考核和實習報告,參考班長、團支書和學委的意見,由老師確定實習成績。

第五篇:工程地質實習日記

很多事只有親身體會了才能知道,就象這次實習,除了受到很多苦之外,還學到很多在學校沒有學到的東西。

首先,我深刻的認識到,很多人在實習走之前就把這次實習當作一次公費旅行的態度是科學的。經過實踐證明,我們的實習確實是一次旅行。

我們先到了克旗,在克旗參觀了克什克騰地質博物館,在解説員的耐心講解下,我們瞭解到了很多地質方面的知識,雖然現在那些知識已經忘光了。然後又去了巴林草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的草原風情,老師同學們為了銘記這一無限光榮的時刻,紛紛拍照留念,照片的背景會向他們的親朋好友證明他們曾到過廣闊無邊的草原,照片上他們豐富的面部表情會向人們透露,他們在草原上的心情是開心愉快的。

草原上盡了興,大家高高興興的坐上大客,前往奈曼

在奈曼我們參觀了奈曼王府,然後用掉一天的時間去採點畫圖

其次,經過這次實習讓我認識了一座漂亮的城市——承德。在奈曼完成任務我們就直接到了承德。在承德我們去了避暑山莊,避暑山莊的門票貴得不像樣,但是免車費免住宿的到一趟河北,不去一趟避暑山莊更不像樣,所以大家都去了。照樣每到一處大家拍照留念以供回味炫耀。

最後,我們途經大山草原,見到了各式各樣的地貌,有助於我們瞭解和掌握土地的分佈形態,與我們專業息息相關。

結論:實習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的機會,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路上要注意不斷提高和充實自己。一路上收穫頗豐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