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黨員進社區民情日記

欄目: 民情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47W

目錄

黨員進社區民情日記
第一篇:黨員教師民情日記第二篇: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第三篇:走訪慰問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第四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第五篇:民情日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黨員教師民情日記

給留守孩子多點愛

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向前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和經濟的迅猛發展,外出務工的人數與日俱增,留守兒童一族日益龐大,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作為貧困縣的現狀,更是如此??

2014年11月13日 晴 星期三

為了給本次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以班級為單位,瞭解我班現有16名留守孩子,從在校表現來看,這些留守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現令師生稱讚,但“留守孩子”的整體狀況令人堪憂,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為:

不思進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缺乏關愛,性格內向、自卑;兒童自律能力差,紀律散漫,上網吧;作為獨生子女,是祖輩的掌上明珠,可呼風喚雨??

面對如此的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怎麼辦?

2014年11月29日 晴 星期五

要獲取更具體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必須和這些留守孩子談談心,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掌握必要信息,為我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證。

今晚我利用晚自習第三節時間,同這些孩子召開了一次座談會。瞭解到王婷同學的父母、哥哥在深圳打工,哥哥同媽媽在一起打工,父親卻在另外的廠裏做事,家裏只有七十多歲的爺爺無人照料。父母、哥哥很少回家,只是偶爾打個電話。但年邁的爺爺經常生病,王婷同學不得不經常請假回家照顧爺爺。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王婷同學自尊心較強,也很自卑,還有一定的攀比心。在校總體表現還可以,就是在上課時經常走神,學習動力不足,目標也不明確。我經常鼓勵她要好好學習,和同學們多比比成績,或者跟老師談談心裏的想法,想爸爸媽媽就打電話,通過交談,她也

開始重拾學習的自信,在專業的背誦中有較大的進步。

夜深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對這樣的孩子,作為教師,的確需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我常常思考:“留守孩子”僅僅需要物質上的填補嗎?答案是肯定的:不。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心靈的關愛。

2014年12月18日 晴 星期三

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瞭解“留守孩子”監護人的意見和建議,我常常利用空餘時間,給留守孩子的父母進行多次電話家訪。針對“留守孩子”問題,家長們多數也感覺很無奈,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拋老棄幼。家長們認為,孩子交給學校,就希望學校全權照顧孩子的學習及做人的道理。他們認為自己是個打工者,既沒有教育的時間和距離,也缺乏教育的能力,所以對學校是寄予了一切。他們心裏認為,終年沒能陪伴孩子,總覺心裏有愧,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能滿足孩子的,就一定滿足,尤其是金錢的滿足。有家長透露,每個月給孩子的費用達1400元。這樣的家庭教育必然使部分“留守學生”形成了不思進取,自由散漫的壞習慣,養成從小花錢如流水,造成壞習慣。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監護人管不上,這樣就造成留守孩子紀律散漫,不聽老師的話,説謊,上網吧,做些違法亂紀的事。尤其是高中女生,心裏感覺孤獨,無處傾訴,漸漸走向了“早戀”的道路。

聽着一個個家長的深情囑託,我心情沉重。作為家庭,他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壓力,作為學校,我們如何幫助他們,讓他們在為社會創造財富又能解決温飽問題的同時,又沒有後顧之憂。

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關愛學生。老師,只有用愛的行為和舉止,才會叩響留守孩子心靈深處的琴絃,才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才會使留守孩子懂得和接受老師的教誨,只有讓愛紮根於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也只有這樣做,才能為家長們解除後顧之憂。

第二篇:黨員幹部民情日記

黨員幹部“進農家、下基層”民情日記

2014年5月21日星期六小雨 早上8點,我帶領機關11名同志,從縣城出發,前往鹽井鎮長溝村的“萬名黨員進農家,千名幹部下基層”活動聯繫點。此行目的,主要是瞭解農民兄弟的所思、所憂、所盼。

經過幾小時崎嶇山路的顛簸,我們抵達了長溝村。在村總支兩委班子成員和羣眾代表參加的座談會上,樑龍翠支書介紹了長溝村目前的基本情況。聽了他們的情況介紹,我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到格外高興。我對村總支兩委班子同志説,這次縣委在全縣開展的“萬名黨員進農家,千名幹部下基層”活動意義重大,通過“送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切實為羣眾辦好事、實事。

在村委會聽完情況介紹後,雖然天空依舊下着小雨,但我還是決定去走訪幾户農户,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也送去黨和政府以及全局幹部職工的温暖和關懷。

首先到了梯子村民小組農户楊美彬家。楊美彬房屋等家居設施簡陋。楊美彬不在家,我問他的妻子目前家裏情況怎麼樣,她 1

告訴我,家裏主要靠丈夫在外打工補貼家用,今年由於天旱包穀秧都長得不好,可能今年要減產了,等下雨了多栽些紅苕代替包穀餵豬才是辦法。她還滿懷激情地説,現在黨的政策好了,國家有救濟的時候,對我家都很關照。我跟她講,現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農村養老保險也快啟動了,到時年滿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錢都不用交就可以直接領取養老補貼了,在一問一答的瞭解後,他表示將來等這項工作開始了,他一定及時來參保。

從楊美彬家出來,我們又先後來到吳明貴、吳明芳、毛定貴、蔣運發等羣眾家中進行走訪慰問。

返回的途中,我不斷地思考:當地基礎條件差,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是農村經濟發展不快的重要原因;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特別是交通運輸、水利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解決農民就業、養老等現實問題,相關制度還要逐步完善。我堅信:隨着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創先爭優活動的進一步深入,廣大農村面貌會越來越好,廣大農民一定會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三篇:走訪慰問黨員幹部民情日記

走訪慰問黨員幹部民情日記

水務局黨委書記張克忠

2014年7月1日星期日晴

早上8點,我帶領幾名同志,從縣城出發,前往“聯村聯户”聯繫點大馬營鄉城南村。此行目的,主要是走訪慰問黨員幹部,瞭解農民兄弟的所思、所憂、所盼。

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大馬營鄉城南村。在村黨支部“慶祝建黨91週年”的座談會上,村兩委班子成員分別介紹了基本情況,並和新老黨員重温入黨誓詞。聽了他們的介紹,我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到格外高興。對參會的黨員幹部説,這次縣委在全縣開展的“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意義重大,通過“送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切實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做你們致富的參謀和助手。

在座談會上,與基層黨員幹部敞開心扉的交談,面對面的溝通,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全面及時的掌握了羣眾所思所盼,所求所急,同時徵求了幫扶建的雙孢菇大棚、葡萄大棚意見建議,黨員幹部表示積極參與建設、管理,幫助貧困户脱貧致富,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村委座談會後,我決定去看看那些貧困農户,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送去黨和政府以及全局幹部職工的温暖和關懷。我跟村委會的兩名幹部步行前往石文榮家中,在交 1

談中不一會就到了農户石文榮家。石文榮的房子是前幾年前新蓋的,雖説是磚木結構,但還沒有吊頂,家裏設施簡陋,我問石文榮的母親家裏情況怎麼樣,她告訴我,石文榮今年已50歲了,連個家都沒成,患有肺氣腫、氣管淡,長期服藥。家裏收入來源主要靠3畝多地,平時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再加上我七十多歲的老母……。她還告訴我,黨的政策好,村上都給辦了低保,對我家很照顧,聽村上的幹部説你們幫助建大棚,讓我們這些老弱病殘者在家門前掙錢,共產黨好啊!面對眼前這位樸實、善良而又堅強的農村老奶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面對病魔折磨的兒子,她始終不離不棄,既要照顧兒子,又要操持家務,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擔,承受了多少艱難和痛苦啊!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她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女性的勤勞和善良。在離開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要繼續關注石文榮一家,定期回訪,幫助他家解決實際問題,讓她看到希望。

第四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

民情 日 記

水竹中心校餘正燕

當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不可避免地盡不了家長監護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特殊羣體。這一特殊羣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劉順香是八年級年級學生水竹鄉雙旋村,一個文靜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於她的文靜,以至於她在上課時也極少發言,有時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麼。本學期來每次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時完成。而且,最近書寫越來越慢,成績也越來越差。針對這個情況,我和班主任決定對她進行一次家訪,希望能夠聯合家長的力量一起幫助取得進步。

二、處理和解決

還沒去家訪,剛跟劉順香説了一下,沒想到她的眼淚就掉下來了。看來,她也知道自己自從他爸爸去世後,她學習中的現況,摸清她心裏的想法,對症下藥,針對她的一些特殊情況,媽媽要多關心她,多和她交流談心,老師也要如此。讓她感受家庭和學校的温暖。放學後我們來到水竹想把村劉順香家,她媽媽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發上。看見我們來家訪,晃晃悠悠的站起來給我們讓座。一進家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張黑白照片,簡單的傢俱,一張四方桌,幾張椅子,一台很舊的電視可以算是值錢的家當了吧。

剛一坐下,還未開口,這位母親的眼眶便紅了,劉順香媽媽向我們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況:她們本是三口之(轉載需註明來源)家,雖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年前張燕的爸爸得病,經過兩次手術,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十幾天前再次發作,離開了她們母女,離開了這個家。她由於過度憂傷和疲勞,也患病多日。孩子請親戚朋友照顧,看了她的回家作業,也發現了她作業馬虎、學習也不夠理想。常常還發現她夜間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劉順香學的速度慢、厭學有着複雜的原因,要幫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愛心。讓她時時處處感到同學、老師在愛她,關心她!瞭解她的所想,關心她的情緒,多一個擁抱,多一個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強調她作業做得夠不夠好,不是需要她一開始就要成為最優秀的孩子。她是在該得到理解的時候沒有得到理解,是在該擁有老師關愛時沒有得到關愛,是在她該得到家長幫助時沒有得到幫助。這時作為老師我決定重新出發,從心出發,慢加等待,愛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溝通,讓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訪回來,我馬上向街道網格領導反映此事,併為這個家庭申請了低保,讓她們感受政府的關懷,在經濟上儘可能幫助她們。

並讓她幫老師發作業,讓她與最能關心同學的孩子做同桌,讓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誠的發現她的優點,及時表揚;真誠看見缺點,及時指正;對她不責備,對她不發怒。以人為本,以人的身心素質為本,這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對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輕視的,否則,就無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從心靈關注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心靈具有可塑性,同時也是一顆脆弱的心靈,一顆向上的心靈,一顆善於學習的心靈。所以教育的效果,並不在於教育內容本身的正確與否,而主要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是否貼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實際。

三、感想

在這樣走訪的過程中,獲知羣眾心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正在成為 “為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的載體,並在逐步成為常態。走進學生家庭,就帶去了政府的關懷、學校的重視、老師的關愛,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學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學生心裏的浪花。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於腳下的距離。網格走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第五篇:民情日記

村裏植樹日記2014年5月8日晴 今天村裏準備栽樹,我們沒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們早早地起了牀,就直奔集合地點。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討論着植樹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樹是簡單還是困難,有的在討論我們會植什麼樹,有的在滔滔不絕地傳授着植樹的技巧。看着農舍裏跑出來的雞鴨,還有路旁開得爛漫卻有幾分孤芳自賞的意味的杏花,異常地激動,空氣中洋溢着興奮與躁動的因子。

組長劉進帶着我們直奔樹苗,幾個人就扶起了一株樹幹最粗的,最健壯的樹苗,繼而為它找個“安身之所”去了。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選,選中了其中一個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個人扶住樹苗,其他組員則一個拿鏟子,一個拿鋤頭,開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時看似簡單的剷土掩埋,根埋得不夠深,不夠紮實,我們又一次拿起鏟子動土,並把坑挖得更深,讓這棵樹以後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壯成長。日上三竿,太陽的光輝灑遍了上坡,我們逐漸感到了疲勞,紛紛脱掉了外套,可是把這棵樹種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誰也沒有選擇到山上去休息,都盡己所能地為把它打造為將來長的最好的樹做着貢獻。

一個半小時後,在我們反覆填土,反覆夯實基礎下,這樹總算是順利栽好,我們站在坡上俯視,覺得它真是眾多樹中最挺拔,最強壯的一棵,雖然別的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戰績,可是我們依然自豪地認為我們的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長為參天大樹的。我們是既要數量又要質量,高興之餘我們又抬起了一棵樹苗準備在植一棵,這次可比上次有經驗多了,也順利多了,沒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這可雖然顯得不如上一樣強壯,小小的樹架中彷彿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們一改剛開始植樹的煩惱,密佈汗水的臉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顆樹的種植消耗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轉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綠油油的整齊的一排排楊樹,挺立在村主幹道兩側,將來為村裏的人們乘涼,嬉戲,讓村裏有了生氣,我相信它們一定能在這温暖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本網推薦相關文章: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