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多篇

欄目: 民情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1.47W

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多篇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你會寫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嗎?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歡迎閲讀!

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1

又迎來了中秋節,依我們這兒的習俗,我我們會買許多食品供拜月亮。

晚上,媽媽整理好供拜的食品,拿出月餅邊吃邊賞月,我這吃貨早已躍躍欲試。我看着月亮從雲霧中露出半邊臉,是一個靦腆的小姑娘。月亮緩緩移動,雲霧遮住了月亮,頓時覺得天空空虛起來,心裏很是沉悶,片刻,月亮出現了,彷彿是回去梳粧的小姑娘,更皎潔,更明亮。

我一時興起,説要比誰説得多有關月亮的詩,我沉思片刻,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姐姐當然不甘示弱,對答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強中自有強中手,爸爸一連説出了三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新月如家人,出海初弄色;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媽媽見局勢不妙,自然奮勇迎敵,説:“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一旁的我無心聽他們的答句,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可讓我想出來啦,便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爸爸媽媽都笑了,定是想不到這次對詩我和姐兩竟是如此“詞彙豐富”。這次賞月,可讓我大開眼界啊!

我們賞月對詩,必然少不了猜謎咯。“我來説題,你們猜謎。”姐姐興致勃勃地説。我們一齊同意。“一心向上,打一字”,“這我知道,有上有心,就是忐了。”我連忙應答。“野火燒不盡,打一字,”這可難倒我了,姐姐衝我看,豎起大拇指,拇指又往下立。哎,誰叫我技不如人呢?這題白白讓人了,媽媽説:“燒的是草,還存着一些,那是薦。”姐姐笑了笑,説:“媽你好厲害,接下來是,猜成語。”姐姐專挑我不懂的,一旁的我喃喃自語。爸爸對這平時還不怎麼研究,還是媽媽搶答了:“舉重比賽嘛,當然要斤斤計較了。”

今年的中秋節還真是有趣啊!

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2

是否每個人都能和家人吃這頓團團圓圓的飯呢?我看不一定,有許多不平凡的崗位還需要我們平凡的人。當我們正在家裏與家人團團圓圓吃着晚飯時,他們卻還要在崗位上工作。這便是他們的奉獻精神,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記得在去年中秋節的時候,那天晚上,我剛吃完飯,爸爸説:“我們去哪裏玩一玩吧”我説:“隨便吧。”在一旁的弟弟便要吵得要去秋水廣場,爸爸説:“那就去秋水廣場吧”來到廣場附近,拿真是人擠人啊!我心想:“還不如待在家呢!”沒辦法,來都來了。我們一行人,走着,擠着好不容易到中心廣場,咦?人呢?我向後一看,怎麼轉眼就不見了啊?唉!這麼多人去那找啊?我四周尋覓着,突然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朋友坐在一邊,想哭卻又哭不出來似的,我便跑了過去,對他説:“小朋友,怎麼啦?”他説:“我和爸爸走丟了。”一聽這話,唉,我們還真是一樣,我便陪着她坐在一旁等,拿小朋友説:“呢有手機嗎?我知道我爸爸的電話。”我説:“我沒有”剛説完,那小朋友就哭了,唉,沒辦法。我對他説:“別哭了,我帶你去傍邊的超市去打吧。”

我牽着他又擠進了人羣,往超市方向擠去,他好像因為和他爸爸媽媽走丟了,手拉的特別的緊,終於,我們氣喘吁吁的到了公用電話亭,於是他報了電話號碼,我打了過去:“喂”,對方傳來了非常急切的聲音,我便説:“你好,你的孩子走丟了,現在你快到對面的超市來找他”那邊傳來了喜出往外的聲音“謝謝,你啊,謝謝”。

隨即,他父母便把他帶走了,還對我連聲道謝,後面,我也打了電話給老爸。

唉,你看,雖然費了一番周折,但還是算做了一件好事吧。心裏還蠻開心的。

這時便又想起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這時好像又似乎感悟到了另一番感覺。

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3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温、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4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快到了,人們興高采烈的,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中國傳統節日。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來到爺爺奶奶家時,哇!有二奶奶、二爺爺、三奶奶、三爺爺、老太等人。奶奶見我來了,就喜開顏笑地對我説:“丹丹,你來了呀!你喜歡吃什麼呢?我叫你爺爺給你去買的!”我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對奶奶説:“隨便,無所謂的”奶奶便開始追問在起來,説:“世界上可沒有隨便啊?”“奶奶,我真的隨便吃什麼的,只要是你們給我買的,就是我喜歡吃的!嘻嘻,我先去看電視了!”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愛——紅燒鴨!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説了起來,我悄悄地走進了廚房,準備偷吃。媽媽見了,也在我後面觀察我的舉動。當我快要接近時,“住手!你這個小饞貓。”我嚇了一大跳,趕緊準備溜出去,可奶奶擋在門口,我心裏暗暗的想:俗話説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怎麼就這麼的笨啊!我眼含着淚花,對大人們説,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們才放過我的。爸爸和爺爺開始忙着把斗香點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滿水果,月餅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兒不識月,呼作白雲盤”的詩句,心裏頗也能感觸到些詩人當時的一點心境。

“開飯了,開飯了!”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樣子。幾分鐘後,桌上一半的飯菜已被我和弟弟消滅了。爸爸他們都有點被我們的舉動驚呆了的。

我拿着椅子坐在月光下,看着那天空燃放的禮花:紅的、藍的、紫的……

一會兒是“五彩蘑菇雲”向上升騰,一會兒又見晶瑩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撲來。

我看了入了迷,彷彿都身臨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揮之不去。

慶祝中秋節的國中日記5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限,他鄉皓月也多情!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説: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所以我和媽媽一起到陽台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它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後來,媽媽讓我們進屋,一進門,哇!桌子上擺滿了豐盛了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説:“媽媽,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嚐嘗哦!”“是嗎?”媽媽笑眯眯地説,“好吃就多吃點,不過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來一起吃。”

等來等去,大伯還是不回來。媽媽已經打過三、四個電話了,可他總是説“過一會就回來”、“馬上就到”……七點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終於來了,我大喊一聲:“吃飯了!”便狼吞虎嚥起來。不一會,紅燒螃蟹、豬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魚……就都不見了。

晚飯後不久,我們全家就坐到了陽台上。吃着月餅,聽媽媽唸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沒有吃月餅?”看着那圓圓的皎潔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