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快樂的端午節日記【精品多篇】

欄目: 民情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1.2W

快樂的端午節日記【精品多篇】

端午節日記 篇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都所熟悉的是屈原投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碰到屈原,便投下糯米糰給魚吃的故事。以及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而今天,正是端午節。

今天早晨,就被一道耀眼的光芒所照亮。早上醒來後先去洗澡,順便把幾日的悶燥洗去。因為知道今天是端午節,所以一直在催促父親別忘了買粽子。但看到父親昨日疲憊的眼神下透露着些許的興奮,就知道父親早已把買粽子的事情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裏。彷彿,在一位常年辛勤勞動的`成年人心目中,過節就像我們玩遊戲一樣。雖然常年過節但依舊想着過好每一個節日。

等恍恍惚惚的早晨漸漸消退後,太陽也馬上升到了最高點。窗外人聲沸騰,各種雜音也衝了上來,鳥兒們在空中歡呼雀躍,不時發出幾聲婉轉的“歌聲”。:“砰——”一聲落地,我也騎上自行車滑下緩坡,出小區了。這時的陽光也真是“可愛”,暖暖的傾灑在每位路行者的身上,頓時令心情大好。父親今天買了很多粽子,也有我最喜歡吃的黑米粽子。嫩綠的兩層竹葉緊緊地包裹着三角形的粽子,一根紅繩系在竹葉外面。忍不住讓人拿來品嚐一個。輕輕地剝開竹葉,黑米粽子便在中間的竹葉上出現了。咬一口,依然還很黏,並且温温的。我很滿足的嚐了兩個粽子,其中一個還帶着濃郁甜味的蜜棗。

中午,母親還帶我觀看了一個燕子窩。一個牢固的小窩被搭建在房檐上,窩裏還有兩隻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和一隻剛剛會飛的燕子。看來是老燕子還沒有回巢,在外辛勤的搜捕小蟲子餵給這幾隻燕子。但也有不好的一點,就是地上全是鳥屎。我在飯店裏依舊吃了幾個粽子。以及父母為我們而炒的孜然羊肉和買的雞爪和鴨脖。飯後,我們都吃的很飽。

下午,我也在我的小屋裏睡了一會。然後繼續寫我的語文作業。終於,我在五點之前寫完了所有的作業。那時,光線馬上就要落山,落日的餘暉最後在“看”一眼我的房間,悲哀的隱去了……

我的端午節也終要過去。但這一天,也非常讓我滿意!

端午節日記 篇二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今天,我跟爸爸一起樂不可支的去西溪濕地觀看划龍舟競賽。

當咱們走到深潭口時發明有隻碩大的龍舟“矗立”在岸邊。只見“那龍”都長着兩顆像乒乓球似的大眼睛、一排“閃耀着兇光的尖牙”和“尖利的龍角”,身上的龍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在深潭口那裏很早已是人隱士海,我好不輕易才擠進了擁擠的人羣中,找了個一席之地。跟着三聲鞭炮響比賽開端了,登時,觀眾席上人聲鼎沸,熱烈不凡,我掂起腳向東望去,遠處“活動員”們划着龍舟如很多兇悍的飛龍擦水而過,緩緩的飛龍變成了“一條綵帶”橫貫水面;響徹雲霄的吶喊聲攙雜着震耳欲聾的“雷鼓”聲和着雷鳴般的銅鑼聲構成了一道音牆直逼觀眾席。龍舟越來越近,我終於看清了綵帶的真面目:原來是一艘艘掛滿五豔六顏色旗的龍舟,一個個穿白色衣服、黃色衣服、紅色衣服的“運發動”們拿着槳隨着鼓點的節奏飛快划着。只見他們滿頭大汗,一顆顆黃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臉頰上流淌了下來,他們“爆出青筋”的手使勁的用金光閃閃的“龍鰭”劃開繁重的水花,如同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大蕩地飛馳而來。

觀眾席上忽然發出了歡喜的笑聲,“這是怎麼回事呀,人們怎麼都在鬨堂大笑呢?”我定睛一看本來是一隻龍舟“表演了一個側翻動作”讓船員們都變成了“落湯雞”但他們的臉上仍是露出了殘暴的笑顏,惹得觀眾們都哈哈大笑。

我喜歡端午節的風俗,但我更愛好習俗中的賽龍舟運動呀!

端午節的日記 篇三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説:“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説:“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五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説,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為這一個粽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一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驗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 篇四

又到端午了,又是粽子飄香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故鄉的龍舟賽。 記憶裏,端午節是故鄉最盛大的節日,甚至蓋過春節。每年的這一天,故鄉都要進行龍舟比賽,故鄉的土話叫做“劃龍船”。“四月二十八,龍船下水劃;五月初五,龍船天天有。”這句故鄉的口頭禪,從老人到小孩,沒有一個人會忘記,因為世世代代已經傳唱了上千年。

中午,吃過母親蒸好的粽子和餈粑,我就和夥伴們一起來到河岸上看龍舟比賽。平日清冷的河岸上,這一天總是人山人海,路上仍有許多衣着花花綠綠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擁來。河裏,遊弋着幾條龍舟,稱之為紅龍、黃龍、白龍和烏龍。每條船上,坐着二十名橈手。那橈手清一色光頭、光膀子,都只着一條或藍或青的短褲,黑黝黝的脊背在陽光下閃亮,很是威風。

一聲炮響,鼓聲雷動,橈手們一聲吶喊,有力的雙手開始揮動木槳,水花四射,龍舟有如脱弦之箭,在河中飛馳。此時,沿河兩岸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喧譁聲,鞭炮聲,喝彩聲,響徹雲霄,與龍舟上橈手們的吶喊聲相互呼應,岸上河中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這時候,我和夥伴們拼命為自己所青睞的黃龍狂喊“加油”,嗓子喊啞了也在所不惜。 不久,勝負出來了,就有人抬着兩筐包子去慰勞得勝的那一條龍舟,那些英雄們晃動着光頭,一口吞下一個包子,然後將剩下的全部倒進河裏,任它隨水漂流。 接下來,就是更加精彩的拔河和搶鴨子了。拔河時,一根粗繩連接兩條龍舟,雙方奮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動。水上拔河比陸上拔河複雜,除力量競爭外,還有技巧。搶鴨子時,有專人往河裏投活鴨,鴨子一入水,早有人撲通躍入河中,或餓虎撲食,或出其不意,良久,從河面上冒出一個濕淋淋的腦袋,手裏拽着一隻活蹦亂跳的鴨子。每到這時,岸上的人或狂呼亂叫,或手舞足蹈,或捶胸頓足,還有人不顧一切地下河助威……

今天聽説端午節也要舉行龍舟賽,心裏又泛起一絲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

端午節日記 篇五

又逢端午——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一天,在祖國的每個地方都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相傳,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了尋找他,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此後,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這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據説,比賽時,岸上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江裏萬箭齊發,百舸爭流,龍舟全體隊員配合着船頭的鼓點,齊心合力,奮力搖漿向前。最先到達終點的當然就是勝利者啦。想象一下,都覺得賽龍舟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到現場去觀看比賽,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上龍舟與其它船隊較量一番呢。

包粽子也和屈原有關,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爺爺都會買來粽葉、糯米、蜜棗和各種各樣的豆子,把糯米和豆子洗淨泡好,爺爺把粽葉平平地鋪在桌子上,將一邊輕輕捲成漏斗狀,在下面放上一層米和豆、再放三、二顆棗進去,然後用米和豆蓋好,用粽葉把口包住後用馬連草繩把粽子捆住。包出的粽子稜稜角角,十分耐看。我在一邊看着爺爺流暢的動作,真是佩服極了,也想學學這門手藝呢。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為了驅邪避惡,家家都灑掃庭除,懸掛艾草。姥姥在這個時候也會到集市上買回艾草,放置在門後、牀下,新鮮的艾葉會散發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很好聞呢。雖然這樣做有些迷信的嫌疑,但是那是姥姥美好的心願,她希望我們一家人都能身體健康,幸福地生活,我們怎麼能拒絕她這樣衷心的祝願呢?

又逢端午了,不管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渡過,我都希望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裏,所有的人都能實現心裏的願望。

端午節日記 篇六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