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4W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一

看了《讀懂孩子》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家長和老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以獨道的觀點,發現了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學校圖書室每期不斷增加,我們的知識不斷提高。我通過看了《讀懂孩子》一書後,本書代序共80種,特別在第33種《如何讓孩子由“苦學”變為“樂學”?》這一種中,使我深深會到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已的子女成龍,走正道,都為孩子設計的人生之路就是讀書—考試—名校—好飯碗,家長勸孩子學習的常用語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中國還有一句家喻户曉的格言,也在勸人“苦學”。這句話的意思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然苦作舟”,還有“錢在高巖,不苦不來”,“先苦後甜”等等都強調要用“苦”。但這些話都是學習要付出的,好的成績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這些都沒錯,但是,過分的勸人“苦學”恰好忽視了另一方面,學習並不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學習是一個人的求知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一點進步都是怏樂的。孔子在2500

多年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樂之者”。可是在我國全面推向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老師還是抓“應試教育”,家長要求自已的孩子成績好,這些都是勸人“苦學”的之多,勸人“樂學”的之少。如我們教師寫學生的評語,用得最多的話是“該生刻苦學習”,沒有老師評價學生“該生能快樂學習”,

我們作為一名老師,又作為一名家長,我們怎樣從孩子由“苦學”變為“樂學”?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為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開心學習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二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幾乎都是帶着被愛和祝福的真心而誕生的,但現實的教育環境的限制或壓抑,讓很多父母無法為孩子塑造一個優質有序的生活環境,讓很多父母無法將自己的愛意和祝福真誠地表達給孩子。

在現實的失衡和缺愛的教養環境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很多孩子出現了問題,各種各樣已經被看到或被忽略的問題。這時候我們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嗎?我們經常講孩子的問題一定也是家庭的問題,但究竟是哪裏的問題,我們未必清楚,或許你也需要讀一讀周鼎文先生的《讀懂孩子》。

在《讀懂孩子》中,周鼎文提醒每個家庭或孩子需要面對3重需要,而幾乎所有的問題發生都源於這3重需要之間的衝突延伸,也就是個人需要的“愛與歸屬”,系統需要的“平衡與完整”,道性需求的“道德與昇華”。從這3個需求出發,還總結出人生命發展所需要遵守的“五大法則”,幫助我們從家庭中驗證這個運行法則的規律。

我們要讀懂孩子,不僅要讀懂孩子表面上的獨特個性,更要去看到孩子的性情背後的系列緣由。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法”,主要是通過梳理整個家族的人際關係和重大事件,讓我們看清每個人需要正視的傷痛,這和我們所講的“原生家庭追溯”有些相似,但這個概念擴大到整個家族的審視,去療愈整個家族系統的失衡,而不是單個家庭或孩子的傷口。

周鼎文的《讀懂孩子》中,更核心的一點便是“理解孩子的愛和歸屬感”, 所有問題的發生,幾乎都是因為孩子無法在家庭環境中找到愛和歸屬感的正確來源。這一核心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在行為上出現厭學,離家出走等反應,可能導致孩子在情緒上出現自閉症,多動症等表象,可能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欺凌,軟弱等現象,還有可能導致孩子某些生理疾病的發生。

要理解孩子的問題,就要面對孩子的愛和歸屬感的鏈接斷裂的現實,通過“系統排列法”去家族中尋找鏈接斷裂的原因,並引導家人之間修補自己的傷口,修復的過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參與,而是與事件有關的全體人員的集體安撫。

如何去讀懂孩子呢?大概就是去理解孩子對家庭深深的愛,擁抱孩子的問題來源的歸屬感,去修復孩子與家人之間斷裂的情感鏈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面對孩子的問題,更重要是去探索父母自身的情感鏈接是否完整,審視整個家族的問題所在。

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哪怕長大遠離,依舊受到家庭的歸屬感所影響,這就是家庭的最美的意義,是父母與孩子的隱形牽絆。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三

以前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説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藴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説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為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説話”、“有話可説”,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説話”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為了學生&qu()ot;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四

在新學期開學之初,我有幸學習了蕭斌臣老師的文章《讀懂孩子》,我深深感受到擁有無私與忘我的精神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説“教育,是一門科學。孩子們是一本本有趣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着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以童心愛心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蕭斌臣老師讓我知道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她還説:“讀懂孩子這本書,是一個教師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儘管真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但只要你有一顆愛心,下功夫鑽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多觀察、多瞭解,就能讀懂、讀好、讀透孩子這本書,就能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但是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學習後產生的`隨想如長河中舀起的幾瓢水,其實書中的思想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最後,我想説,這篇文章是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與震撼。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她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我能學會做一名會思索的幸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