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篇1

我家兒子還算是聽話聰明的,但是偶爾也會有丟三落四的毛病。我和孩子媽媽以前也多次責備,甚至氣極了也打過,但都無濟於事。後來,耐着性子和孩子一起找,一起進步,終於改掉了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

當孩子的東西找不到了,家長先不要着急去罵,去責備。而是先要陪着孩子不斷地尋找,尋找的時候,要分區域找,不要東一頭,西一頭地找,否則永遠也找不到,而且還越找越生氣。

在尋找東西的過程中,不斷地給孩子頭口講,丟東西是一件非常不好的習慣,你看現在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你自己有多着急。因此,平時要把自己的東西管理好,什麼東西該放在什麼地方,心中要有數。

後來,媽媽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讓兒子寫備忘錄,把自己的什麼事,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都寫在一個小本本上。這樣,即使是忘記了,查一下備忘錄,就能想起來。

以前都是和我媽媽幫助兒子整理東西的,導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東西放在哪裏。甚至有時候他自己説自己放在某處的東西,經我們收拾後,他就找不到了。我和媽媽終於意識到,是應該讓兒子自己收拾他的東西的時候了。這樣他放在什麼地方,自己自然是清楚的。

早晨上學,孩子找不到東西是非常頭痛的。因此,我和媽媽也不斷地強迫他在睡覺前,一定要檢查好自己的東西,把第二天該用的東西,都準備到書包裏,並重複檢查是不是都準備得當。

慢慢地,我家兒子養成了各種檢查東西的好習慣,目前來看,丟三落四的毛病也逐漸消失了。甚至他還能幫助媽媽記住好些東西,幫助媽媽整理一些東西。對於兒子的這種進步,我和媽媽由衷表示開心,並針對兒子的進步,給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時,還給予了象徵性的物質獎勵。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篇2

説來慚愧,周圍朋友很早就推薦景老師的講座,一直都沒機會去學習,感恩學校組織的這次學習,今天有幸聽到景老師的《讀懂孩子,培育良好家風》,收益頗多。

父母總是怪孩子不聽話,但我們真的理解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動機嗎?他是想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這就需要我們學習如何讀懂孩子。做父母從來就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事情,真的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教育只要開始就不算晚,正如景老師所説,我們該慶幸我們的孩子還處於錯誤的初級階段,一切都還來的及。和孩子發生衝突,我們要顧及孩子的感受,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就會避免過激的行為發生,同時我們更要反省自己,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在反省,也在嘗試怎樣從可怕的大老虎變成孩子眼中温順的小白兔,真的希望一切還來的及。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喜歡科胡特的這句名言,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他們以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去迴應孩子需求的'能力。

真正的“為你好”。

看着小寶貝們一張張笑臉,彷彿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時代,不同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有了壓力,有了責任,有了面對社會的各種爾虞我詐,多想他們永遠都這樣天真爛漫,無憂無慮。

昨天,有幸聽了景老師的課,猛然發現我和孩子的距離是那麼的遠,本以為我已經全力以赴,誰曾想我還不夠格,沒有真正瞭解孩子所需,沒有真正體會孩子所感。看着孩子滿臉質疑的眼神,也從不當回事,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就是好的......陪伴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橋樑,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次旅行。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不能只是發火懲罰,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平和地幫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夠強大,才能接納並且引導孩子去承擔後果。

兒女若是風箏,父母便是線;兒女若是箭,父母就是弓。適當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為你好”。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篇3

父母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學校有學校教育的原則,學校對國小生進行教育不能沒有節制,同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不一樣的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是指導父母在家裏正確的行為規範,為使父母能夠適應現代化的教育要求,父母教育要遵循以下教育原則:

(一)父母教育要循序漸進

家庭教育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國小生成長具有特殊的情況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父母根據國小生不同階段的特點,適時對國小生進行合適的家庭教育,不要急於求成,否則不能達到自己預想的目標。

(二)父母教育要協調統一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在於,父母之間的文化、性別、個人素養差異,父母對孩子教育要進行實時溝通,在各個方面保持一致性,使得國小生的身心,行為習慣和思想教育都能按照統一的要求向前發展。因此,在家庭教育教育中,要避免出現極端化教育模式,家庭成員要互相溝通減少矛盾發生,家庭教育要不斷配合,來彌補家庭教育過程中的不足環節,父母與孩子要經常溝通協調,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要與孩子相互尊重,父母要知曉孩子的心裏歷程,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思想與父母教育步調一致,最終使國小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父母教育要以人為本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很多父母由於生活原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瞭解孩子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價值觀等等,在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父母要靜下心來、俯下身來與孩子溝通交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有目的的確定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所選教育內容以及所採用的教育方法,進行教育活動。採用激勵機制教育模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家庭教育中養成自主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國小生個人的事情,也不是父母雙方可以獨立完成的任務,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父母教育是不能忽視的重要要素,父母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將有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家庭要與學校,社會教育相結合,步調一致,認認真真做好教育工作,父母要提高對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認識,培養國小生核心素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會讓學生終生受益。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篇4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觸,大概意思是教育孩子,有先易後難,有先難後易,你總要選擇一個。提醒家長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要在讀書的最初階段培養好各方面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到了國中出現了學習問題,再着急上火已經來不及了。文中用一個例子——乖巧的女兒國小時沒有關注學習,到了中學學習吃力卻很無奈,家長着急,孩子自己也着急。然後作者着重講了一下如何培養孩子一回家就寫作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好習慣。

這裏我非常認同作者的觀點,先難後易,在孩子成長的最初階段去幫助他養成好習慣,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無往不勝,漸漸地,家庭教育就能變得簡單而流暢。但是我也發現了一個漏洞。作者在需要養成的習慣中,注重的是生活習慣,自覺作業的習慣等,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好習慣。而正是這個好習慣決定了今後孩子的學業能否漸漸變得輕鬆自如。

先舉個栗子。那是我教過一個學生,當時是六年級了,很多孩子抱怨作業多,功課壓力大,而她成績優異,學起來輕鬆自如。她上學從來都是輕裝上陣,從未見她背過像龜殼一般的書包。她的課本作業本全都放在學校的櫃子裏,作業統統在學校完成,即使哪天有沒有完成的作業,也都是少量的,放學回家時小書包裏只有一兩本書和一個水壺,輕鬆愉快好像是去郊遊。課外班呢,只有一個英語班。在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寫出了一本書《M之女》,情節曲折,故事美好,扣人心絃。並非自費出書,而是正式出版,每年她都能收到出版社給的版權費。或許你會説這個孩子是天才吧,錯了,並沒有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她的父母是愛讀書的人,她幸運地生在了一個書香家庭。據媽媽介紹,在她幼年的時候,經常看到爸爸媽媽伏案讀書、寫作,在她的幼年記憶中,讀書這個舉動已經深入骨髓,成為了家常便飯一樣正常的事情。她也有幸成長為了一個愛讀書的孩子。閲讀給她帶來的優勢絕對不僅僅表現在寫作出書上,更讓很多家長羨慕的是,到了國中,當然是高手如雲的重點中學,她仍然名列前某,輕輕鬆鬆拿下年級第二名的佳績。不僅學習上輕鬆,她做人方面也非常成功,在班裏是相當受歡迎的人物,幽默風趣,口才了得,經常能用語言化解一些小爭執;對人性有深度思考和認識,但對每個人都平和坦誠,從不會得罪任何人,即使是很極品的同學。所以她朋友很多。

這是真實案例。目前她一邊讀書一邊還在創作新的作品。或許這位小才女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只能被看做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我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教過的這類學生中並非少見。是否出書先不説,但是讀書習慣好,愛讀書會讀書的孩子,學習都是非常輕鬆自在,為人處事都駕輕就熟,很少有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尤其是到了國小高年級和國中以後,更加凸顯出了這種能力在孩子身上留下的深深烙印。

那到底是什麼讓他們那麼受到上帝的寵愛?

我覺得是閲讀習慣為他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門。讓他們的心在閲讀中得到滋養和潤澤,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和坦蕩。

他們通過閲讀培養了很好的學習能力,比如專注,專注地讀一本書,多遍地讀一本書,多本地讀一個作者的作品。在閲讀的同時,預測、分析、思考、評價、比較、聯繫、論證、得出結論、形成思想……這種學習能力不是任何老師能教會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閲讀中不斷自然而然地習得的。這種學習能力必然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當中去,影響巨大。

在孩子上學的最初幾年,家長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孩子培養ta的母語閲讀習慣,只有母語閲讀跟上了,母語學好了,其他的各個學科才能跟隨之齊頭並進,並讓孩子的頭腦呈現獨立思考、善於分析等優良狀態。記得笑來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英語學習遇到了瓶頸無法突破,不要再從英語上找原因,到別處找一找鑰匙,就會發現:原來本身ta的母語就沒學好嘛,英語怎麼可能精進呢。確實如此。母語的習得水平直接影響着英語、數學等等各科學習的習得水平。而母語的表達能力更加直接影響到其他各科,甚至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以後的各種表現。

在孩子讀書最初的幾年,想要培養他們的閲讀習慣確實不容易。因為這個年齡是愛玩的年齡,是喜歡熱鬧的年齡,讓他沉靜下來,陷入書本描寫的世界,不經歷一番苦心孤詣怎麼行呢。但是這份苦心千萬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讓孩子領會到的只應該是讀書的快樂與成就感。苦心,由家長來承擔就好了。先難後易,時間不會虧欠用心的家長。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篇5

膝下的孩子已過六歲,是我們生命中至親至愛的六小齡童。從他呱呱墜地,到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到走進幼兒園快樂成長,這一路的風雨攜行,讓我們對“父母”這個字眼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古語説的好“要知父母恩,懷中抱兒孫”。是呀,養育好自己的子女,讓他們茁壯健康的成長,是我們的職責與義務,更是愛的傳遞。在西開保育院老師的精心呵護與幫助下,在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長,內心的激動帶來了精神的愉悦,讓我們盡情享受着成長的快樂,收穫着久違幸福。伴隨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與認識,與大家分享共勉。

一.培養習慣,感受進步

人常説“播種習慣,收穫性格”。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將來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伴隨孩子的成長,日常生活的行為我們逐漸加以規範。如言談舉止、行動坐卧,洗臉洗腳等。教育引導孩子,讓勞動成為我們生活的伴侶。

進入大班,孩子開始要寫作業了,我們覺得孩子寫作業很正常,沒什麼特別的,但是通過一週的觀察,我們幾近蹦貴。看到孩子握筆姿勢不規範,寫作業不專心,寫作業時間過長,且有厭倦作業的情緒,我們都很着急,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呀!於是我們主動與曹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瞭解到了孩子剛開始寫作業的心裏特點、應對策略及具體的指導方法。於是每天放學我們全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我們給孩子講學習的重要性,寫作業的必要性。鞏固握筆的方法、坐姿等,邊鼓勵邊要求,與孩子一起參與寫作業活動,孩子心情放鬆了,幼小的心靈透射出了自信,逐漸有了做作業的意識,有了把作業做完做好的想法。自去年九月到現在,孩子每天回家能認真完成當天的作業,作為父母,我們就主動陪伴在孩子旁邊看書學習,遇到問題能全家一起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於不良行為及時要求,及時糾正,漸漸的營造了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在這個氛圍的感染下,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喜歡學習了,兩次學業水平測試進步也很明顯,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莫大的鼓舞。

養成習慣是個過程,允許犯錯,敢於面對,及時糾正,不斷完善。家庭學習中,我們始終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其中,對於孩子點滴的進步我們都會及時給予鼓勵表揚與認可,家庭的互動式學習的開展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責任,是義務、是自己的使命,是自己終身要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快樂。用我們的身體力行,影響孩子,激勵着孩子。

二.體驗生活,豐富情趣

忙碌的生活佔據了我們太多的時間,為了能調節疲憊的身心,放鬆心情,開闊視野。特別能給孩子多一些成長的空間與時間。我們結合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利用業餘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家裏,我們一起玩玩具,模擬動畫片中的人物進行情景表演,如扮演奧特曼,鎧甲勇士,光頭強等;一起組織家庭歌友會,我彈鋼琴兒子唱歌,一起錄製家庭視頻短片;一起組織外出參加野外遊玩等。去年冬天我給兒子承諾一起坐動車的事一直沒實現,心裏挺愧疚。於是在一個週六的早上我和兒子兩人驅車到北客站,坐上了去華山北的動車。火車以時速三百公里的速度飛馳在渭北原野,兒子很興奮。當時那節車廂只有我們兩個人,開心的場面令我們陶醉。我也很高興,一是因為我答應兒子的事終於兑現了;二是我們都是第一次坐動車,感覺很激動,很刺激。不到半個小時就到達華山北,原想直接返回,可我發現兒子游興正濃,不想打消他的興致。於是臨時決定登華山。我們乘坐新開的纜車,約摸二十多分鐘到達了華山的西峯,頓時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説實話,很震撼。藍天白玉,松柏矗立,皚皚白雪,人頭攢動。我緊緊拉住兒子的手,小心翼翼的一步步登高前行,兒子趁我不注意抓起路邊的積雪猛的向我打來,見我被雪球砸中,得意的詭笑使他直不起腰,我釋然了,這就是孩子天性的釋放,我們整天蝸居於城市,宅在家裏,忙碌的身影,積壓的情緒,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原來我們還可以如此的開心快樂,久違的感動縈繞在華山之巔……

其實開心與快樂就在身邊,關鍵看我們如何把握,所以給孩子豐富的生活也是在豐富我們的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是給我們積累老時回憶的素材,用我們的行動創造多彩的生活,用默默的堅持積累多姿的人生。

三.家校共育,幸福學生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主陣地,是孩子成長,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所突顯出的規範、條理、科學已然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同時,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能清晰的感受到貴校管理的科學化,工作的規範化,育人的人性化。作為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鞏固延續與拓展,同時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提升。如何能更好的配合學校教育,完美的整和教育資源是我們積極思考並探索的問題。準確點説,家園共育能帶來孩子全面的進步。這點我們一直都不敢馬虎,經常利用業餘時間瞭解家庭教育的理念,科學育兒的方法,通過讀書,上網等形式學習相關知識,拓展教育視野,認真閲讀西開保育院校報,瞭解幼兒園的發展方向,關注育人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作為家長,與老師溝通是我們家長的常規工作。平時通過電話,信息,校訪等形式加強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積極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導工作,不給學校添麻煩,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上學期間,我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親子體驗活動,家長會,文藝表演,節日慶典,運動會等,及時給孩子們製作活動視頻,努力讓自己成為孩子中的一員,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孩子樹立榜樣,增強孩子生活的信心,感受他們成長的快樂,享受他們進步的幸福,給孩子人生的童年留下難忘的回憶。

最近總喜歡聽一首歌曲《時間都去哪了》,那樸實動情的歌詞吸引着我,那感慨且略帶傷感的旋律直插心底,觸碰着自己靈魂深處最脆弱的那快地方,感情的思緒隨着歌曲的起伏徘徊縈繞。頃刻間才暮然回首,隨即感歎時間的匆忙,歲月的流逝,在匆忙中告慰我們逝去的青春。讓我們乘着歌聲的翅膀,彼此肩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把愛播撒到孩子的心田,用智慧點亮孩子前進的方向;用行動感召孩子幼稚的靈魂;用堅持孕育孩子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