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抗擊疫情發揚鬥爭精神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7W

抗擊疫情發揚鬥爭精神心得體會(多篇)

抗擊疫情發揚鬥爭精神心得體會 篇一

鬥爭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黨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近期舉行的多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反覆提到“鬥爭精神”,有着深刻的時代內涵和深遠的戰略考量。如何發揚“鬥爭精神”,提升鬥爭本領,是對我們新時代黨員提出的迫切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分享幾點體會:

一是發揚鬥爭精神,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鬥爭精神不是逞強好勝,而是在事關國家前途命運問題上的堅定不移,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利益上敢於針鋒相對,是在講紀律講規矩上敢於較真,是在面對工作難題上敢於碰硬。只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堅守原則,在挑戰面前不退縮,在壓力面前不妥協。

二是發揚鬥爭精神,要直面困難敢擔當。當前,我們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面臨的新風險新挑戰日益增多,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肯定充滿艱難險阻,我們必須摒棄過舒坦日子的想法,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鬥爭的自覺和膽魄。對於我們來説,發揚鬥爭精神,就是要居安思危,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面對困難不繞道、不推諉,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不逃避、不畏懼,敢於挺身而出。

三是發揚鬥爭精神,要提升本領善作為。發揚鬥爭精神,不是空有一腔熱情,魯莽行事、草率作為,而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善使巧勁,達成目標。鬥爭能不能取勝,最終要靠本領來説話。我們要克服本領“恐慌”,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在工作實踐中增長膽識和才幹,練就真功夫、硬本領,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做到會作為、善作為,圓滿出色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古人云:“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當。”敢於鬥爭、勇於擔當,是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杜絕“鴕鳥心態”,勇於自我鬥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拋棄得過且過、因循守舊思想,與時俱進,勇於探索和創新,堅持高標嚴要求,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無愧於黨和人民的重託。

抗擊疫情發揚鬥爭精神心得體會 篇二

鬥爭絕非庸俗地為私利而鬥,而是直面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不斷攻堅克難,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培養鬥爭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鬥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始終保持鬥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科學把握新時代的鬥爭精神,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

增強鬥爭意識。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之所以要增強鬥爭意識,從根本上説是由客觀世界存在的矛盾、鬥爭決定的。沒有鬥爭意識,就不可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之所以屢遭挫折,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一些黨的領導人缺乏鬥爭意識,沒有正確認識黨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主動迴避甚至放棄鬥爭。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提出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鬥爭意識、永葆鬥爭精神。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今天所説的鬥爭不是那種“內鬥”“亂鬥”“瞎鬥”,而是強調在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比如,打好三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都需要廣大黨員、幹部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因此,我們所説的鬥爭絕非庸俗地為私利而鬥,而是直面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以動真碰硬、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狀態,以闖關奪隘、善作善成的意志品質,不斷攻堅克難,各種難題。只有增強鬥爭意識、永葆鬥爭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堅定鬥爭信心。堅定鬥爭信心是發揚鬥爭精神的必然要求。只有堅定鬥爭信心,才能知難不懼、剛強不屈、堅韌不拔、鍥而不捨。5000多年中華文明孕育發展於鬥爭之中,中國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改革開放的成就都是靠鬥爭拼出來、幹出來的。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日趨複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見與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我們尤其要堅定鬥爭信心,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人民羣眾根本利益、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等方面旗幟鮮明進行鬥爭,防範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的重大風險,通過偉大斗爭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提高鬥爭藝術。發揚鬥爭精神絕不是逞強好勝、爭勇鬥狠,也不是盲目衝動、不講變通,而是在堅持原則、堅定立場的基礎上因時因勢採取最為有效的行動,以達成既定的目標使命。鬥爭是一門藝術,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要講究方法、策略和藝術。領導幹部既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兩撥千斤、借力發力、借勢謀勢的軟辦法。只有提高鬥爭藝術,始終堅持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有機統一,才能更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