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多篇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篇1

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文昌航天發射場視察時強調,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場,是我國深空探測的重要橋頭堡,在我國航天體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堅持面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面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強化使命擔當,勇於創新突破,全面提升現代化航天發射能力,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仰望“星辰大海”,腳踏發射實地。我們不能忘卻純淨的初心、團結的力量和崇高的精神,要揚“一流”鴻鵠之志,逐九天攬月之夢。

揚“一流”鴻鵠之志,逐九天攬月之夢,莫忘“安全帽下曬黑臉”的純淨初心。唯有堅守最初的心,方能走最遠的路。從長七、長五首飛,天問、嫦五問天,到執行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發射任務,再到今年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建造任務,天舟四號、五號貨運飛船和問天、夢天實驗艙將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文昌航天發射場能夠一路踏着星辰走來、面向未來,在於她從未忘卻過自己的初心使命。文昌航天發射場雖然獨具“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射向寬、安全性好”等優勢,但其發展前進道路上也潛藏着超強颱風惡劣氣候、工作條件艱苦等艱難險阻。曾幾何時,“天天汗水濕衣裳,地源國小住板房。安全帽下曬黑臉,電動車上業務忙”,這就是發射場裏勞動和工作的生動寫照。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們不能忘記初心使命。

揚“一流”鴻鵠之志,逐九天攬月之夢,莫忘“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力量。曾幾何時,許多村民得知文昌航天發射場將落户家鄉,激動地説:“這是國家大事,也是我們老百姓的大事,希望我們家鄉能儘快變成發射場,讓‘嫦娥’‘天宮’從這裏升空。”村民們為了支援發射場建設,把學校樓房捐給發射場建設指揮部,後來航天人在發射場附近建起了航天國小。當發射場上的火箭轟隆聲與校園裏的琅琅讀書聲交織在一起時,無數航天報國夢就從這裏起航騰飛了。村民們説:“只有祖國強大了,我們才能挺直腰桿。你們火箭能打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昂多高!”沒有村民們對航天事業的大力支持,航天發射場無以建成;沒有全國人民對航天人逐夢太空的支持,航天強國無以建成。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們不能忘記團結的力量。

揚“一流”鴻鵠之志,逐九天攬月之夢,莫忘“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崇高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文昌航天發射場時強調,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都是支撐文昌航天發射場航天人追夢奮鬥、創造奇蹟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們腳下看似踏着星光,實則步步向着高峯和險峯攀登,用腳步丈量着星空探索的長征路。“為了任務不惜一切、為了任務義無反顧”,這是發射場全體科技人員的戰鬥口號;“越是艱險越向前”,這是發射場先鋒者們的昂揚奮鬥姿態。揚“一流”之志,逐九天之夢,我們要大力弘揚這樣的崇高精神。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篇2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一下子牽動着億萬人民的心,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那些奮筆寫下“請站書”的醫護工作者;開建火神山醫院的施工人員;用愛搭建橋樑,日夜馳援運送物資的駕駛員……他們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

節目中,一個個白衣天使堅守崗位,用血肉之軀盡一份綿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軀與疫情賽跑。無數的“追光者”們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做出無怨無悔的選擇。他們把對人民的愛,對祖國的愛放在心底,用一個個鮮紅而又堅定的手印,表達着火熱的擔當與承諾;他們用最愛的身影,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破樓蘭終不還。戰疫情、穩發展,羣策羣力、守望相助,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顯而易見。作為學生的我們,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機會,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規劃,今後的接力棒就交給我們吧,我們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是我們每個人的終生使命。中國一定會越來越好!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篇3

又來到了每年的九月___日開學日,我早早的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着____播出《思政第一課》,思政第一課是每年都會給開學的同學們準備的文化大餐,會邀請當年度的熱點人物來到台前介紹親歷的事件,來為同學們上課,學生朋友們能夠在《思政第一課》中學到很多,增長很多知識。

隨着時針一分一秒地走着,馬上就來到了《思政第一課》的播出時分。

今年的《思政第一課》主題是:___。圍繞這個主題,____請來了很多位嘉賓,每位嘉賓帶來的故事與知識都特別精彩,《思政第一課》節目的編排和舞台也設計得很好,運用了很多的聲光電元素,看得我整個人都入迷了。

?思政第一課》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學季專題節目,在這個電視課堂上,學生朋友們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增強了我們作為一名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台上的嘉賓將中國故事講述着,台下的學生朋友們也被感動着,激勵着,驕傲着。每個學生朋友的愛國情愫也自然而然地迸發着。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學生,我們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書讀好,讀深,讀精,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更好的待人處事,也要記得個人的努力往往與時代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生在新時代下,擁有着前所未有的好條件,面對着前所未有的好機遇,我們作為學生,自然也更要乘風破浪,披荊斬棘,追求更美好的人生,為新時代的發展建功立業。

時代需要我們,我們就要上!我們就是中國,中國就是我們,我們什麼樣子,未來的中國就是什麼樣子。只有我們每一個學生朋友把《思政第一課》中的囑託放在心上,將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未來的人生乃至未來的中國才會越來越美好。學生朋友們就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象徵着蓬勃向上的新未來!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篇4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裏拿着鐮刀,身邊放着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裏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着勸返,説:“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裏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大學聯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篇5

奧運之父顧拜旦曾説過:“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鬥,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和更落落大方。這是我們國際奧委會的指導思想。”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索契看望參加第三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時曾説:“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

中國以文明大國身份謙和而體面站立在世界人民面前,拼搏奮鬥、自強不息這是奧運精神與中國精神的完美契合。站立在奧運的賽場上我們沒有在金牌崇拜裏迷失,不以金牌的多少論英雄,更多得是去享受它所帶給我們的魅力、激情和快樂。

賽場內,有杜麗、孫楊首日失金的遺憾、有張夢雪奪金的從容淡定;更有新晉的“網紅”泳壇諧星傅園慧“我已經很滿意了”的自我的肯定和灑脱。以平常心面對成敗,這是運動員展現出的大國風範。

賽場外,我們為奧運健兒鼓勁吶喊,期待捷報頻傳,但我們更加期待他們為世界展示中國拼搏向上的競技風采,帶給一場場運動美的視覺盛宴。無論成敗,我們都將最熱烈的掌聲和最衷心的讚美聲獻給拼搏的健兒。這是數億中國人展現的大國風範。

奧運的征程還在繼續,享受奧運精神,展現大國風範的理念將繼續並永遠在每個國人心中沸騰、燃燒。

學思政的心得體會篇6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着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説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鈎。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裏。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髮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裏;她通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裏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着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