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文明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36K

關於文明的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文明的心得體會篇1

現代社會,人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網絡,衣食住行也都與網絡發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這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大家用手點一點手機就可以知道天下事,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最新鮮的蔬菜水果,品嚐到全國的美食,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進行交談,網絡之便利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同身受。

但是,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不文明的現象,部分人員甚至利用網絡開展違法犯罪行為,這極大的危害了網絡運行的正常秩序,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

對於網絡不文明行為,引導很重要。一方面要加強對於青少年的引導。青少年尚處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期,辨別能力較弱,對於很多事務都不能正確進行分辨。青少年接觸網絡之後容易出現瀏覽不文明信息,甚至發生網絡違法犯罪等行為。因此要注意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引導,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提升青年人自身的文明素養,提升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廣闊的人生視野,在面對外界誘惑的時候,能夠自我約束,正確面對網絡與現實生活的差距,能夠將計算機網絡當成輔助自身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變成網絡的奴隸。

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於全體網民的正確引導。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同時也是網絡大國、網民大國,“觸網”人數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要想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必須加強對全體網民的正確引導。使廣大網民在面對網絡上出現的暴力等不文明行為時能夠提升辨別能力,自覺遠離不文明行為的侵擾。

法律法規也不應該缺位,對於違反網絡法律法規等的現象,要切實加強制裁和約束。網絡安全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於網上行為的.規範,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行為堅決進行打擊,確保網絡安全運行,守護網上綠色空間,保護人民羣眾的合法權益。比如有關部門開展的網絡空間2021年“清朗”系列行動,就規範了我國的網絡秩序和網絡環境。同時,針對羣眾反映較多的網絡安全問題,要開展集中整治,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堅決予以查處,徹底淨化網絡空間生態環境,守護人民羣眾的用網安全。對於可能危害人民羣眾、網民切身利益的網上謠言、電信詐騙、網絡竊密、個人隱私侵犯、網上語言暴力、網絡黃賭毒等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保護人民羣眾的網絡合法權益。

健康、綠色的網絡文化可以為人民羣眾更美好的生活提供助力。要不斷在線上、線下的網絡空間推廣健康、綠色的網絡文化,使網絡真正成為人們從事生產、生活、學習、交往的有益工具,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讓網絡更文明,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只有每個人都做到文明“觸網”、文明用網,堅決同不文明網絡行為和現象劃清界限,遵守《文明上網自律公約》,承擔起每個人的社會責任,才能為社會、公眾、全體人民羣眾的網絡權益貢獻一份力量。

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前,我國網絡文明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開展中,相信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將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網絡文明空間。

關於文明的心得體會篇2

我在陵西南社區居委會擔任書記,是社區的班長,負責社區的全面工作,我們陵西南社區東到陵西街、西到京廣鐵路、北靠邯鋼路、南鄰渚河路,轄區約有1866户,6158人,24個家屬院,48棟樓,2個封閉式家屬院,7個市、區屬單位,經濟狀況一般。社區黨員185人,

今年以來,我在社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在區委、區政府以及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切實加強三個文明建設,以創建“和諧”社區為奮鬥目標,發揮社區黨組織和社區黨員的作用,立足社區,造福社區百姓、改善小區環境、幫扶特困家庭、關心弱勢羣體、安置下崗失業人員、活躍社區文化,千方百計為居民營造舒心、穩定、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經過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社區居民的支持,社區根據實際情況,開動腦筋,大膽創新,圍繞社區居民的需要以服務為中心,以活動為主線,生動活潑地開展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在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我始終圍繞“實、新、活”三個方面把社區精神文明工作做深、做活、做細,在提升社區居民素質和社區整體形象上,加大了社區建設力度。“實”就是紮實,紮實開展好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

一方面,在社區幹部中開展了“五個一”活動,要求社區幹部每人每週為社區提一個合理化建議、為居民做一件好事,同時,在社區幹部中開展了微笑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温馨服務,通過這些措施提高了社區幹部的責任感和強化了為民服務意識,受到了辦事居民的一致認可;另一方面,以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原則,整合社區資源,充分利用社區市民文明學校和社區宣傳陣地,定期組織社區居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駐區單位職工的業務培訓,共培訓70餘次,在孤寡老人中建立了“空巢老人俱樂部”使他們有了自己的家、在居民之間還不斷開展了“八情服務”活動,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兄妹關係等八個方面的家庭和鄰居之間的比賽,在年底,社區還要對十佳文明家庭進行了評比活動,以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團結和互幫互助,小區的整體和諧。

再一方面,社區建設從抓好樓院的建設入手,為居民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社區先從成型樓院抓起,對17號院的衞生、小廣告安排了專人管理,協調單位對樓道燈和小區燈進行了維修,使居民夜間行走方便。加強了空中花園的管理力度,充實了業主委員會班子,以自治管理,保證了小區的衞生保潔和生活秩序,今年,小區特別加強了小區治安力度,設立了內外24小時值班制度,並把小區更換成了電動門,更加保證了小區的安全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居民的認可。

“實”就是要基礎工作紮實,為了推動小區的發展,我社區在“實”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創新,“新”突出表現在創新載體。社區在原有的單親俱樂部、心理健康互動夏令營等活動的基礎上。組織了“迎奧運書畫筆會”活動、同時社區又先後建立了關心下崗職工生活的“巧娘進社區”工作室、以加大精神文明宣傳力度為主的社區知識宣傳長廊,每月更換一次,有時是社區安排專人書寫,有時是居民自高奮勇主動協辦,內容不限,以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區內容為主。

社區以這種居民喜愛的黑板報形式吸引着“社區的板報專家”既為居民帶來了樂趣,又使居民學到了知識。同時,社區還積極創新搭建溝通居民、融洽關係、予教寓樂的活動平台。社區結合下崗職工情況,在社區掛牌啟動了社區陽關就業驛站,在社區驛站的指導和幫助下,使30餘户居民得到了稱心的工作。社區根據老年人的書畫特長,在社區成立了社區“125”書畫之約書畫廣場,吸引了社區廣大書畫老少愛好者。每次活動,他們就聚到一起互相交流學習,使他們走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有不認識到認識,有陌生到熟悉,感情在逐漸加深。社區還經常不斷結合重要節日和上級的工作要求,開展形式簡單的座談會,如黨員“八榮八恥”座談會、重陽節座談會、迎“七一”座談會、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座談會等十幾次的座談,通過座談,交流思想,提高認識,得到了社區舉辦活動的教育目的。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載體不但“新”而且要“活”起來。“活”主要體現在,社區活動多、形式靈活的多樣性。

在今年,社區把搞活動出亮點作為社區的工作突破口、拿手戲。社區班子始終堅持出亮點樹形象,特別是社區精神文明工作,圍繞如何提高社區居民的思想素質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着落點。從居民的思想教育、融洽家庭和鄰里關係、教育子女、安全教育、幫扶弱示羣體、心理教育等方面開展了八情服務、“125”書畫廣場、就業驛站、危情自救、等十幾項活動,活動形式、內容不受限制,有些在活動室、有些在小區內、有些在居民家、有些到社區外,根據活動內容和居民的收益程度決定活動形式,有些採取宣傳單的形式,有些採取居民動手參與的形式,有些採取居民觀看提建議的形式等,以保證社區居民從活動中得到樂趣,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精神文明為目的。

在今年,我圍繞社區的主題工作,通過搞活動,創亮點,塑形象,把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升到了一個高度,但在某些方面與其他同志比較,與社區居民生活、工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大膽地創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規律,在今後的工作中,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再上一個新台階。和諧社區的建設工作會有一個質的快速飛躍。

關於文明的心得體會篇3

傳遞網絡正能量,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共創美好新時代。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技術正在真切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互聯網+醫療健康”、在線掛號、掃碼點菜等隨處可見。但是,一些不法現象混雜其中:流量造假、網絡暴力攻擊、強制收集用户個人生物信息等現象常為人們所熱議。此外,一些網絡新技術也存在着不小漏洞,比如用照片就能“攻破”豐巢人臉識別系統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管、懲罰力度刻不容緩。只有這樣才能為傳遞網絡正能量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更好地共創美好新時代。

傳遞網絡正能量,需要互聯網企業擔當起社會責任,共創美好新時代。互聯網進入中國25年來,無數互聯網企業抓住時機發展起來,在這樣的新時代中,僅有優質內容和優良生態是遠遠不夠的。是否能傳遞網絡正能量、擔當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共創美好的網絡新時代,已經成為互聯網企業新的追求目標。美好的互聯網新時代,需要每一家互聯網企業參與進來。只有如此,才能擔當起放大正能量、助推社會進步、傳遞主流價值觀的時代重任。

傳遞網絡正能量,共創美好新時代,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羣眾加入進來。互聯網時代,眾聲喧譁,每個人接收的信息流都數量巨大。開放、互助的平台上,需要網絡正能量滋潤網友的心田。平台積極引導,及時推送社會熱點正能量,加大宣傳力度;對於出現的謠言,應及時由權威專家、部門發佈闢謠稿件,與平台聯動處理。擔當起互聯時代所賦予我們的時代重任,讓網絡正能量能及時到達網絡一線。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應用互聯網,邁向美好的明天。

網絡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互聯時代,網絡對現實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傳遞網絡正能量,讓網民們感受到社會正能量,學習到時代精神,從此輻射到現實生活,帶動周圍的親朋一起加入進共創美好新時代的征程中。這離不開政府、企業、媒體平台已經每一個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擔當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信息化是中華民族千載難逢的良機,致力於傳遞網絡正能量,將會為新時代的中國帶來一個更高、更好的起點。

關於文明的心得體會篇4

為提高學生禮儀的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我中隊在本學期開展了“文明伴我行,禮儀伴我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具體是:

開展“我身邊的禮儀”故事比賽,“校園競開文明花”演講比賽,“畫身邊的文明禮儀”等活動。

利用國旗下講話、週會、中隊會等時間,對學生深入開展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大力推進文明禮儀。

通過活動,我想談幾點體會:

1、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那會影響到學生,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

2、建立文明監督小隊,各小隊要認真實施監督任務。

3、在學生中開展“做文明學生,做合格小公民”。比一比,誰能在校勤學識禮、關心同學、尊師愛校,遇到師長要問好、行鞠躬禮,同學之間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做一個好學生;能在家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愛惜東西、自覺做家務勞動,做一個好孩子;能在社會敬老愛幼、愛護公物、遵守交通規則、遵紀守法。

4、結合每週的升旗儀式,我們把它作為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的一次莊重而嚴肅的教育活動。在升旗儀式過程中,開展看誰站最筆直、行禮最標準、歌聲最嘹亮的比賽,我們應該把愛國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禮儀養成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既莊嚴實在、又有教育效果。

5、把樹立典型與帶動全面結合起來。

我們要弘揚先進,樹立典型。定期開展評比“文明小標兵”、“文明好學生”、“雛鷹爭章評比”活動,每月評比一次。表揚先進,鼓勵後進。

6、把學校與家庭結合起來。

學生的禮儀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應該經常和家長取得聯繫,和他們多交流,爭取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教育好學生。鼓勵學生爭當文明小標兵,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要最大限度地落實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相配合,使學校的禮儀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

相信,通過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學生勤學、知禮,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會進一步養成,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

關於文明的心得體會篇5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