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2W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多篇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範文篇1

改革開放40週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中國重温歷史,展望未來的特別之年.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偉大實踐。

回顧改革開放這一偉大革命帶來的成就,中國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便是最有説服力的答卷,其中每個家庭所經歷的改變更是其中的縮影。它所積累的寶貴經驗,讓後人不斷從中汲取智慧,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四十年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着變化,作為一個80後,是看着黑白電視長大的一代人。那時候有電視的都沒幾户人家,我記得那時我家有個14寸的黑白電視機,家裏每天都圍滿了人。《黑貓警長》,《舒克與貝塔》對於80後的我們來説,就是一種幸福了。想想如今的變化那真是天翻地覆。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能深刻體會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各種進步和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值得自豪,但絕對不是自滿的理由,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改革開放快速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出,為此,我們實施精準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重生態文明,着力解決不平衡的問題。同時處理醫療問題、居住問題等,全面保障人民生活。其次,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黨風廉政建設刻不容緩。只有解決好這些矛盾與問題,才能使我們的發展更全面,更公平,更充分,才能不忘初心,繼往開來,讓社會發展更上一個台階!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範文篇2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打開塵封幾十年的國門,作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4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鋭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40年;是波瀾壯闊、激情澎湃、創意萬千、日新月異的40年;是給中國帶來歷史性鉅變、令世界為之驚歎的40年;是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40年。

改革是有目標和方向的。符合中國實際的、能夠解決中國發展問題、能保障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們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一句話,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就能保障中國長期發展、長期穩定。

中國經過短短几十年發展,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民生活實現由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積極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打破單一公有制經濟格局,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生深刻變化;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利用外資成效顯著;科技教育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不斷髮展;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成效顯著;人民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國融入世界主流文明,鎖定中國發展道路。

40年來,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展開,逐步深化。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循序打開,全方位推進。這場歷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使社會主義制度在除弊創新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廣水人們迎着改革的春風、邁着矯捷的步伐,讓我們的廣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水市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產業三大優勢,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工業富市、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和可持續發展五大戰略,壯大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造紙包裝、冶煉鑄造、新型建材、醫藥化工六大產業,突出城鎮建設、生態建設、公共服務建設三大重點,努力推進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使gdp大幅度上升。

應山、廣水、十里以及城郊四個街道辦事處都得到大幅改善。濱河公園,印台山公園,中山廣場、應山生態公園、一河兩岸等標誌性娛樂休閒場所建設成功完成。交通趨向日常化,建設趨於規範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應山國際現代城、濱河休閒公寓、御錦名城、翡翠山湖等一躍而起,城市擴建速度大幅度提高,一座現代化城市慢慢浮現在人們眼前。城鄉道路更加完善,形成巨大的經濟網。電路已經全部普及,網路也在廣泛使用。鎮與鎮之間經濟交流越來越密切,百姓的文化活動也越來越廣泛。以城市建成區為核心的旅遊集散中心和徐家河省級旅遊度假區、高貴寺三潭省級風景名勝區、中華山生態休閒旅遊區、東溝瀑布觀光旅遊區、吳店十里畫廊旅遊區的建設已基本完成,大大改善了廣水地區特色風景,提高地方人文精神。

不僅如此,廣水還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景區景觀開發,改造旅遊景區交通設施,加快中華山旅遊公路及徐家河旅遊航運碼頭建設,加強旅遊營銷和宣傳,大力開發旅遊商品,着力保護旅遊資源,不斷規範旅遊管理,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使廣水市在成為華中地區重要的生態旅遊、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旅遊等綜合性旅遊區的路上前進了一大步。廣水捲煙產品檔次再度提高,大大增加了經濟總收入。多種優惠政策,大力鼓勵、支持以農業經濟等為特色的龍頭企業建設,中小企業發展得到扶持,企業得到更快發展。以彩印、鋼鐵等為中心的龍頭企業飛速發展,也帶動更多副產品企業的發展。辦公集中化,極大提高辦事效率,使得人們對政府管理公開化、透明化,更加具有可信度,對政府也更有信心,提高了政府的職責權能。混混天團銷聲匿跡,治安前景一片光明。

改革是中國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改革開放,是黨領導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性創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膽探索等等,構成了我們的改革精神、時代精神,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於我們的營養,創造性地推動中國發展。40年來,我們在世界這個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國航線,駕駛着我們這艘不斷成長的“中國號”鉅艦,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40年的實踐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這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我相信,隨着改革開放繼續深入,廣水市會更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會更加安康,幸福!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範文篇3

如今, 改革開放之風吹遍了大江南北, 也吹到了的的家鄉。我們沐浴在改革開放春風中,享受着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幸福。聽父母説他們上學的時候交通很不方便,步行要二十分鐘,從來都是自己走,而我們現在學校有校車管接管送,交通出行非常便利。我記得我們那時的學校非常簡陋,更沒有微機室、圖書室、體育館這樣的硬件設施。家用電器就更不用説了象彩電, 冰箱, 電腦, 微波爐, 電話那時連想都不敢想。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吃飯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食品、蔬菜,肉、禽、蛋、奶類已經極大的豐富,人們已經不再追求吃的飽,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更安全,穿衣已經擺脱了綠、藍、灰,從趨同、一致變為追求舒適與彰揚自我個性的服裝,我們表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網絡、電腦已經進入到尋常百姓家,目前通過網絡我們就可以完成相關信息的查閲和搜索,可以看網絡視頻,玩網絡遊戲,在虛擬的世界裏幾乎可以完成許多現實世界的事情,網上購物,網上訂餐,訂房,定旅遊線路。社交軟件的出現使我們每個人成為一個信息發佈源,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心靈感悟,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感覺那麼的遙遠,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的;相信我們通過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會進一步的完善與提高。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現代化, 對此, 我心中充滿希望, 我們中國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國家會越來越強盛。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範文篇4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心中也充滿了無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回首過去,我們40年的風雨歷程,歲路途艱辛,但是碩果累累。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羣眾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國科技也飛速發展,製造業正由“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改革從城市到農村、從東部到西部、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展開,逐步深化。使中國社會發生全方位的歷史性轉變。

繼往開來,中國的發展永不止步,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問題進行頂層設計,狠抓改革落實,一往無前,今年也是黨的十九大開局之年,十九大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中國也踏上了新的歷史征程。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同樣也是黨的根本宗旨所在,是黨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改革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更多次強調,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作為基層組工幹部,我們更要全力踐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時代旗幟,是中國人民最為自信和自豪的偉大創舉。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範文篇5

改革開放的歷程已經走過了三十年。三十年來,中國從城市到鄉村,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的騰飛,生活條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

今天,乘着改革的東風,我們的嫦娥工程和月球探測又取得了輝煌成果。十七大的召開,更振奮了我們的精神,給我們明確了新的目標和方向,給我們指出了新時期的任務和前進的航線,給了我們新的奮鬥熱情和精神食糧。他使我們的工作有源可求,有本可依,有軌可循。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在學習了胡錦濤在十七大上的報告後,回顧歷史,更加自豪;展望未來壯志凌雲。

十七大精神強調要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主義建設。胡錦濤説: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弘揚十七大精神,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在胡錦濤報告激勵下的由衷的心聲。為了能切實地響應胡書記以教育為本,響應政府領導和教委領導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實處的號召,我時時處處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以八榮八恥為行為準則,立足現在,放眼未來,恪盡職守地耕耘在國小教學工作這片淨土上。

一、立足本職,探索創新

對於教育,十七大主張改革,主張素質教育,以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石。

這一點對少先隊教育提出了一個新層次的要求。為了能抓住時間,引導學生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提高國民素質做出一點貢獻,我響應十七大的號召,嚴格遵循素質教育的路線,積極主動地探討教育教學的改革之路。面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德育教育與實踐生活聯繫起來,教會學生從生活中感悟知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以薰陶學生們的人文情敢和道德情操。

每當激情澎湃的國歌響起,我的眼前就會映出一面鮮豔奪目的中國共產黨黨旗——鐮刀、斧頭交相輝映,正是這面旗幟,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走過了八十七年的風雨歷程,從嘉興南湖的煙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義的第一聲槍響,從遵義會議的力挽狂瀾,到陝北窯洞的運籌帷幄,從天安門城樓的彩旗飄揚,到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正是這支堅強的政黨,順應時代潮流,一步步引領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和輝煌。共產黨員,作為共產黨的肌體細胞和行為主體,直接傳遞了黨的聲音和形象。在5,12抗震救災中,從不顧自己安危,大聲喊請大家趕快出去的王理效,到為10多個受災羣眾的嬰兒哺乳的警察媽媽蔣曉娟,從失去了7個親人卻堅持工作的護士長黃瓊,到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着4個學生的譚千秋,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員的優良品質,是他們的壯舉把鮮紅的黨旗映得如此光彩奪目。我藉此機會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因為,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由於獨生子女的慣性,許多學生髮現不到生活的美,經常處於抱怨的情緒中:什麼父母對自己照顧不周,什麼遇到的困難太多,什麼生活對自己不公啦等等念頭常常佔據他們的頭腦,同學之間的友情更是少之又少,這一點很不利於他們各方面素質的發展。

因此,我通過中隊活動教育少先隊員應該在災難來臨時,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少年兒童送上愛心,送去信心。同時,請隊員講述上網查找有關老師捨己救人,向媽媽一樣哺育嬰兒的警察阿姨的故事,這一來,學生們都動手進行查找並大受感染,若有所思。趁熱打鐵,在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感動地流下了淚水。在討論的時候,大家暢所欲言,羣情激昂,不少的學生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張慧慧同學動情地説:人,不能索求太多,要知道感恩生活,感恩父母,奉獻愛心,這才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的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同學們通過討論都覺得自己其實很幸福。這一活動給了我很深的啟迪:十七大倡導的教學改革和現代化教學就是好。我真為自己能為學生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而高興。

二、愛崗敬業,為人師表

愛,是教育的前提;愛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教師要努力做到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人民教師對學生的愛均勻地灑向每位學生的心田。這是我從改革開放、十七大精神中得到的啟示。

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教師,才能潛心鑽研業務,樂於從教,勤奮工作,不斷創新,取得成績。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在本職崗位上樹立起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真正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探索新世紀、新時代的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掌握過硬的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因此,在常規教學中,要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切忌填鴨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真正做到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不斷促進教學工作登上新的台階。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我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範,為人師表,自覺抵制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做一個廉潔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無論在什麼場合,是否有學生在場,是否與學生交談,都要時刻不忘自己的教師身份,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切實做到嚴以律已,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動學生、帶動學生,共創良好學習氛圍。不僅如此,作為教師還要時時刻刻注重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表裏如一,言行一致,堅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體現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見利忘義,迷失方向,出現為教不廉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玷污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只有這樣,才能用一個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師形象去影響學生,薰陶學生,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進而促進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拳拳學子情,痴痴育人心僅憑我這半尺筆頭,寫不盡我一個普通教育者的心願,卻表達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心聲。

不管怎麼説,不管做什麼,我都時時刻刻地記着我是一名教師,我要遵循十七大精神,為我們祖國的人力資源儘自己一名教師的微薄之力。因為我知道,要當好一名教師,最根本的就是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天職,我知道,我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忘我,選擇了無私,選擇了奉獻,所以,我無怨無悔。

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我們的社會變得更有活力,人們的行為也在隨着社會的發展發生着變化。現在每個人都更加渴望成功,渴望與眾不同,這一切反應出來的也許就是我們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而這正是一個社會不斷進步的永動力。從個人層面上來講,我的感覺就是,改革開放,引入新的體制,激發了人的積極性,增加了人們對成功的渴望,從而推進了整個社會以更快的腳步在前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加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為改革開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眸昨日,祖國成就輝煌,展望明天,我們豪情滿懷。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致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具體工作,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以實際行動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為黨旗增光添彩,為創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弘揚十七大精神,共同描繪我們偉大祖國的燦爛明天吧!

改革與開放心得體會範文篇6

改革開放,是指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出生於1979年8月,算是全程見證了國家、社會改革開放的變化,以及改革開放對我和家人的影響。

我出生在南京市區,是家中獨子,父親是工人,母親是國營商店的營業員,在當時屬於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我隨父母和爺爺、奶奶、叔叔一家住在新街口管家橋的一座四合院內,我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國家搞建設,我家住的房子被拆遷。管家橋原來只是一條小巷子,後來慢慢拓寬,終於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我的大家庭也分開到各地過渡安置去了。

我上中學時,外資、港資大量湧入中國大陸,強力帶動了中國的經濟,在改變國人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豐富着人們的文化生活。當時電視上充斥着日本的動畫片,錄像廳裏放着港台的電影,大街上掛滿了港台明星的海報。經濟發展的同時,很多國有企業在改革的洪流中不適應發展的要求漸漸衰落了。我的父母所在單位的效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每況愈下,我也遇到了是讀職業學校早點出來工作還是讀高中上大學的現實問題。後來家裏的一位長輩鼓勵了我,建議我讀建築專業。他本身從事建築行業,認為中國將來的基礎建設活幹不完,肯定不缺工作機會。在他的鼓勵下,我報考了南京建工學院,後來被調劑到了測繪專業。畢業後,我從事測繪外業工作。在幾年的外業工作中,我感到傳統的測繪工作強度大,附加值低,而建庫、gis開發的效益更高,這也促使我考入南京師範大學gis專業進行更高一層次的學習。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步走對了,現在上級的要求和單位自身的發展,無不是要在技術創新上做文章。

縱觀改革開放這些年,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由一元化變的多元化。在這場變革的大潮中,個人想要發展,或者僅僅不被淘汰,就得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的母親珠算速度很快,寫的一手好字,在營業員的崗位上工作能力很強。可是她所在單位沒有順應改革開放的大潮,她的能力也無從發揮。而我們江蘇省測繪工程院近年來開展的項目,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從“多規合一”到“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無不是緊扣時代發展的脈絡。相信在新的時代,面對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們這些測繪工作者一定能排除萬難,向着新的目標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