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成長營心得優質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W

教師成長營心得優質多篇

教師成長營心得篇1

從01年畢業至今,先後在講壇上走過了七年光景,這七年既短暫又漫長,那裏邊既有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忙,也有自我的艱辛努力。回顧自我走過的教學之路,歡樂與辛酸同行,收穫與遺憾同在。我有幾點成長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時刻堅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應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鍊自我,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我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我的缺陷,都有自我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教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此刻回顧自我的成長曆程,我覺得自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源於感恩,是在感恩中靜心學習,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社會。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説,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所以,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我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我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活力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麼?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善?反思的深度,決定着教學所能到達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經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能夠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能夠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我的教育教學供給鮮活的案例。

四、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於自我的班級管理方法

毛澤東説:“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班級管理講究藝術,要多動腦筋,研究孩子的需求。從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上動腦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氣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師要構成自我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堅持下去,成為制度。在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研究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善於培養幼兒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於寓教育於管理之中,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為教育機會。總之,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有一個進取向上的良好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歡樂地成長,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營造健康向上、個性張揚的班團體。

五、有承擔才有成長

除了做好本職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顧好領導安排的工作。這個學期我接管電教工作,我覺得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鍊的平台,雖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可是我每次都很虛心的像杭舒虹教師請教。對於新來的幾位教師上傳新聞、建立自我的工作室、備課的格式與要求等等,我也是進取的指引,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經常到班級裏查看電腦的安全性,提醒教師注意維護自我班級的電腦,儘量不要瀏覽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網站。總之,我會盡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領導安排給我的這份工作。

六、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學習的差異。要想把孩子都到達統一標準是不可能,也就是説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統一的眼光看不一樣的孩子是不對的。要用不一樣的尺子來量孩子,發現孩子與與眾不一樣的長處。千萬不要用一把尺子來量所有的孩子,那樣你滿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賢者才七十二。愛因斯坦國小呆頭呆腦,學校開除;黑格爾大學畢業,輔導員的評價:“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長哲學”。沒有想到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黑格爾成為哲學大師。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我們怎能憑孩子的一時表現,確定他的一生呢?!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自我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我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應當成為自我需要時時温習的功課。以上是我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一點做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教師批評指正。

“教師人生”要求教師不再把教育僅僅當作一門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我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

“教師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靈動。

“教師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我,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

當然,“教師人生”還需要職責,需要體驗教育的歡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師之服飾:不修邊幅,不貼合教師的形象要求;不懂禮儀,不合教師的職業規範。

吊帶衫、露臍裝也許性感動人,但應遠離學校和教室;黃頭髮、雞冠發嫵媚可人,但應當移開教師的頭上。

教師之語言: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曼妙、細膩、唯美、豪邁;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仁愛。

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於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的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之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有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與提高。壞習慣必須要改,好習慣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終究有一天也會歸入壞習慣的行列,因為“不變”本身未必就是好習慣。

教師成長營心得篇2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

而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學生普遍存在“聽説作文,如見猛獸”的心態。每一位語文教師也是談起習作教學有太多的疑惑和心酸。我們明明一心想要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最後結果往往不能得償所願。是方法不得當?是平時閲讀活動沒有開展好?還是沒有上好一節節習作指導課?

基於所有語文教師同樣的教學困惑,今年下半年在進修學校趙雲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全縣開展了以“習作指導課”為主題的磨課班培訓。我們趙營鄉全體青年語文教師也在在楊詠志老師和姚金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以“習作指導課”為主題的專業培訓。目前緊張而充實的習作培訓已經結束,可我們對於習作教學的研磨學習才真正開始。

這期培訓楊老師和姚老師先是組織大家花費將近半個月的時間去研讀教材、教師用書和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然後針對自己所教年級的八個單元的習作進行概括和總結,這個過程是重新解讀教材的過程。我們整日與教材做伴,卻從未深入解讀過,裏面很多的知識結構我們沒有很好的領會到。

接着我們針對楊老師選定的一個單元設計自己的習作教學過程。我們五年級要求設計的第八單元的習作。説實話,我一直想要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一直忽略了習作指導課上40分鐘所帶來的巨大效益。然後是觀課議課,教學反思,課堂實錄,培訓總結。

培訓過程緊張忙碌,有條不紊,也收穫頗豐。每一次習作設計修改的過程就是自己用心去完善課堂的過程,每次錄完課堂實錄靜下來觀看的過程也是剖析問題的過程,每次總結反思的過程也是將零碎收穫上升為經驗總結的過程。

通過這次以“習作”為主題的青年教師培訓,我從心底重視習作指導課堂40分鐘。本着尊重課堂、尊重學生的角度,我們如果願意在40分鐘裏與孩子們一起徜徉在讀、説、寫的文學海洋裏,那麼學生也會在精心澆灌中茁壯成長。

同時,教師在習作指導課上應讓學生充分重視習作提示,認真閲讀習作要求。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學生在平時的考試寫作中也會認真閲讀卷子上的作文要求,不至於出現偏題、跑題、審題不清的情況。

在習作選材時,儘量引導學生多留意觀察生活,善於發現和表達,讓生活中每一件事、物、人經過文字的打磨都能成為我們作文中熠熠發亮的珍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方法,善思考,還需要有閲讀的積累。閲讀本身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每一位語文教師自己首先要做一個愛閲讀、善閲讀的人,引導着孩子們在閲讀寫作的詩意長廊中盡情徜徉。

培訓雖已結束,思考從未停歇。成長,一直在路上。

教師成長營心得篇3

通過此次師德師風培訓,我對教師職業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深感自己在教書育人方面還做得不是很好,此次培訓我深深理解了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説,教師是除家長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尤其是住校學生,遠離父母家人,在學校視教師為最親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所以,教師的師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一個教師只有具有良好的師德,才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所以,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師德師風,則是一個學校的立身之本。

師德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教師經常與學生在一起,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的態度、對社會的看法,甚至其言行舉止等,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身為教師,我們要時刻規範自我的行為舉止,為人表率。如上課時要衣冠整潔,精神飽滿,不可將個人絲毫的不良情緒表現在課堂上。更不可在課堂上發牢騷,抱怨學校或貶損其他教師。否則,不僅僅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自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知識的缺乏能夠後天彌補,但一個人的道德觀、世界觀一旦行成,就很難再改變。所以,教師的職責絕不是僅僅是講幾節課。

師德也是認真對待工作的前提,沒有良好的師德,就不會有對事業的職責心,就不可能對工作兢兢業業。只有視教書育人為自我的神聖職責,視學生為自我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態度,飽滿的工作熱情,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學生作業時,對每份作業都認真批改。這樣雖然辛苦些,但能夠準確瞭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夠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教學是否存在什麼問題,再有針對性的改善。學生見教師如此認真,自然也會認真學習,從而激發其學習的進取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時刻想着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企業的口號是“向8小時要效益”,而我們的一節課才45分鐘,對學生來説是極其寶貴的,所以我授課的原則是“向45分鐘要效果”,盡力使課堂學習效果最大化。當然,這就需要在課前認真備課,還要在課外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對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正如一位老教師所説“工夫到了,教學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師就是要傳道、解惑,對學生和同事在教學上不能有絲毫地保留。對於自己寫的教案、收集的資料等,都毫無保留地供給學生和同事,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同時別人的提高也是促進自我不斷努力學習的動力,正如美國曆史學家杜蘭特所説“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我無知的過程”。

樹立良好的師風需要每個教師的努力,都要從自身做起,培養良好的師德。希望能借此次培訓,“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使自我的德能更上一層,使我們的學校辦得更好。

教師成長營心得篇4

最近有幸閲讀了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學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撰寫的一本書《怎樣做國小教師》,受益匪淺、感慨頗深。每位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及學習能力也不同,因而對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倘若教師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學,實施題海戰術,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學習個性,久而久之,學生只會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卻不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讀了陳鶴琴先生的《怎樣做國小教師》,本人再次意識到關注學習個性,因材施教對於國小階段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教師應如同春風一般,讓每位學生都沐浴其中,又伸展自如。在關注全體學生學習共性的同時,還要考慮和關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個性及差異,提出分層次的問題,由易到難,呈現有梯度的教學過程,由複習鞏固舊知向引入新知轉變,佈置可選擇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能力完成相應的作業,實施個性化評價,如good、great、cool、wonderful、excellent等,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個性,實施因材施教,才能讓每位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充滿愛心的職業,只有真正走近、關愛學生,學會蹲下身子看學生,才能真實地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差異。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習個性,實施因材施教,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通過課內外的示範與觀察,及時調整教學結構,以學案定教案,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相長。一個理想的教師,第一要有健全的體格,良好的心境;第二要有愛護兒童的心腸,認識小孩的個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態度,要能多方採取新的教材與教法。對於一切,要假定它是錯的,然後用證明的方法,找出對的地方,那才是真對。一個教師,他整天的跟學生生活在一塊,一言一語,一舉一動,無形之中,學生都受着莫大的影響。所以有人説,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行為習慣、學養人格,都可以在學生們的行為上反映出來。因此,一個教師如果希望學生有好的表現,自己一定先要有好的表現。

作為一個老師,都應時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才有可能及時糾正錯誤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也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教育殿堂,成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教師應當以負責任的態度,帶着愛心去實踐因材施教,為那些在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有效的援助,做到有教無類,實現教育的公平。《怎樣做國小教師》精選陳鶴琴現代教育學説中關於國小教育的理論學説, 文字簡明,內容詳細,道理深刻。由於結合了陳鶴琴先生多年的教育經驗、研究所得,文中所例舉的大量的教學實例,為國小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提供參考,今後還值得細細研讀。

教師成長營心得篇5

假期漫長,但過得極為充實,因為有書香相伴。在驕陽和音樂的伴奏中我讀完了《發現教師成長密碼》。

這本書圍繞教師成長的關鍵詞進行展開,分享如何促進教師成長,發現教師成長的密碼,讀後,它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啟迪。這是一位課改名師的成長箴言,一份教育幸福的完整解決方案。他聚焦教師專業成長,通過案例和教育敍事系統梳理了教師成長的原則、規律、路徑和方法,以深入淺出的筆法,結合教師工作實際,涵蓋教師專業成長各個領域,嘗試解碼教師專業成長,啟迪教師立足教育的田野,收穫師者的幸福,譜寫不一樣的教育人生。

台灣詩人商禽説過:“我們用手行走,用腳思考。”作為基層的教師讓我們具有教育家的理性的確並非易事,但是,我們卻擁有教育家難以擁有的一線教學實踐。對於教育的理解和領悟,更多的來自身體立行,來自於實踐。對於我們來説,切身的經歷,體驗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以後工作的歷程中我們想要成就卓越的密碼就是“寫”,寫是自我與心靈的對話;寫是大腦智慧的外化;寫是人生從此岸向彼岸的泅渡;寫是生活晶體的析出。教師的寫就是寫隨筆,寫反思。寫隨筆不僅僅是練筆,也不僅僅是“心靈的對話”,隨筆還是啟智的功能。關於隨筆,錢理羣先生是這樣説的“隨筆是從心底裏湧出來的。它所要述説的,是刻骨銘心的個體生存體驗,是隻屬於自己的個人話語”只要堅持寫下去筆下一定可以生花。

讀後的我認為人生有三求:一求快樂;二求幸福;三求成功。如果你想快樂,就一定要選擇“喜歡”;如果你想幸福,就一定要選“熱愛”;如果你想成功,就一定要選“痴迷”。“喜歡”、“熱愛”、“痴迷”是最崇高的自私。這就是成長密碼。

教師成長營心得篇6

從事教師職業十多年就會產生教師職業的倦怠,怎樣走出職業倦怠,突破高原期,實現第二次成長呢?聆聽了專家名師的講座,讓我茅塞頓開,對未來又充滿了期待和嚮往。現將幾點收穫體會總結如下:

一、要讀書。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僅僅能恪守職責、有崇高的事業心已經不夠了,時代呼喚具有更多專業特長的專家型的優秀教師。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教師要以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基礎,具有專門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歷史使命就無法完成。

近幾年來,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相關研究和探討中,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倡導教師行為行動研究者、教師成為解放性行動研究者,主張教師從被動地專業發展向主動地進行其教學行為內涵上的專業化轉化。教師的專業化更加註重教師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教學行為內涵和品質上的表現,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的加強也更需要教師主體的自我認識、自我更新,以求勝任研究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角色。如果沒有教師個體自覺主動地通過讀書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經驗反思,以及自身素質完善,就無法真正達到教師教育和培訓的預期目的,也很難實現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教師要做一名哲學的思考者。帶着問題去思考教育;帶着嘗試去解決問題;帶着反思去總結問題;帶着結論去驗證問題。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訓為特點的在崗培訓已經成為國際教師教育的趨勢,其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一種有關教育教學的個人的思考內省,它是教師自我更新發展意識的體現,也是教師自主改革的體現。教師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過程。過去的教師處在被研究的地位,現在教師要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把自己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既可以在備課時思考是否遇到什麼困惑,是否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估計是否合理,是否為學生創設了實際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能否聯繫社會實際生活,實現知識與態度相統一,過程與方法相統一,即課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思考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參與的熱情與程度如何,師生或生生互動是否積極有效,課上是否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課上的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等,即課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課之後思考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有哪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或有什麼困惑,課堂上的一些事件對日後的教學有何意義等,即課後反思。反思本身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於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相關的反思工作,就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理性色彩,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三、要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教育科研。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科學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上來。這是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師應積極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獲取自身專業化發展,實現自身生命價值。可以這樣講,沒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沒有科研意識的教師是沒有生命力的機械的教師。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教學即研究,一旦教師樹立了這樣的理念,那麼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研究中發生,在研究中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必然是帶來觀念的改革。

課題是開展教育科研的載體,也是開展科研的方向。課題從哪裏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有心人,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課題確立之後,我們就要從教學的現實出發,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借鑑最新的理論成果去開展課題研究。即 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這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本進程。這一進程是一個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辨交織的探究過程:科研取得了成績固然需要我們去思考,從而發掘規律;而研究失敗了,或者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更需要我們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另外, 教育敍事研究也是當前備受專家推崇和教師認可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所謂教育敍事就是記敍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故事。教育敍事研究是一種事實性、情境性、過程性的研究,基於真實的教育教學實踐生活,能追憶、提升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

教師既是課程的消費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應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實踐;不同的學生也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育,這也需要教師具備較濃的科研意識;還有,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能力提高和專業情意的發展,都離不開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師使自己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教書匠型向專家型轉化的孵化器。通過研究,我們才能轉變教育思想,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到那時就會發現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