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分享旅遊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38K

分享旅遊心得體會

旅遊的動機是多元的,但文化才是旅遊的核心和靈魂。多出去旅遊,多見識各個地方的人文地理,增長自己的見識,旅遊過後可以寫一些心得體會來記錄旅遊的過程,那麼旅遊心得體會應該怎麼寫呢?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旅遊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閲。

旅遊心得體會1

今天,陽光明媚,是去閘波旅遊的好日子。在去閘波的路途中,導遊給車上的遊客講了一些關於閘波的知識。

到了下午的兩三點,我們就去閘波里最出名的地方,大角灣沙灘,我們換好了泳衣,就迫不及待的跑去沙灘。一下水,我就感覺到冷冰冰的,軟綿綿的沙子讓我恐懼萬分。我和媽媽小心翼翼地走向前,突然一個浪猛地向我們撲來,在那種情況下,我沒有屏住氣,反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把海水也吸了進去。我走到沙灘的最高處,遠遠的望着大海,一個個海浪向人們撲去,波濤洶湧,就像古代人説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啊!這次的旅遊真使我戀戀不捨,難以忘懷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漂亮的地方!

旅遊心得體會2

首先感謝公司給予外出考察的這次機會,其實這次外出是我的第一次旅行,外出前心裏很激動,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跟這麼多的同事一起出去真的很開心。

浙江省是一個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城市,聽導遊介紹中國有很多地方都在開發旅遊,但是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就只有浙江一個。我聽了就在想是怎樣的一個城市能以旅遊產業為龍頭產業…當大巴車進到市區時人越來越多,西湖馬上就要到了。導遊是個上海人,在他講解景點的時候我學到了很多,尤其重要的是耐心。西湖處在杭州的中心,由於門票是免費制所以人非常多。有關杭州的旅遊紀念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旅遊手冊、杭州紙傘、t恤、帽子、絲巾、手絹等等,每一樣都很有紀念意義。杭州作為一個旅遊大省,其旅遊相關的衍生行業真的很是值得借鑑與學習。

其次還考察了瓷器製造廠,期間,瓷器製造廠的專業人員還給我們講述了瓷器燒製的全過程。上海雙年展我一直都在關注,網上的照片總是不能滿足太多的要求,這次有機會看到真的很榮幸。這次展覽的作品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邱志傑的裝置作品,無論是構思還是製作方面都是非常考究的。其次就是場館的講解員,她們非常耐心地講解每一個作品對遊客提出的問題也是很耐心的回答,從這一點上深知他們付出的心血。

看完整個展覽發現,相比之下無論從知識還有耐心方面自己需要彌補的東西還有很多。晚上我們觀看了世博會展館,當那麼多的場館擺在你眼前時真的很激動。我仔細的觀看了尼泊爾館的文化歷史,中國館的磅礴氣勢,這次的上海世博會參觀真的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五天的外出考察學習不知不覺中已經結束了,這次的考察活動真的使我受益匪淺,再次感謝公司能給我們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

旅遊心得體會3

關於這次公司組織的旅遊學習活動,重要的是在體現出集團對職工關懷的基礎上,如何把團隊精神融入到活動中,營造全體員工團結凝聚、活躍、奮進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借鑑其它景區一些優點,來彌補我景區的還存在的不足之處。

上午十點半左右到達第一站“呀諾達”,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位於三亞市郊35公里處,整體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周邊是123平方公里的生態恢復保護區。到員工班車抵達第一站時,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兩條長長的水泥路,中間一個石頭刻着呀諾達的logo,在水泥路行駛3分鐘左右,到達景區停車場,停車場面積大約在600平方米左右,只是普通的沙石路,並無經過精心修建,但一下車便可見到有內導向我們走來,這點倒讓我們覺得親切,當時那位內導伸出右手其中的食指與中指,對我們喊着:“呀諾達!”在後來看到他們同事與同事之間見面都會以這種方式打招呼的時候,才得知這是他們的招牌動作。

進入景區,看到一些用植物修剪出來的企業logo、呀諾達的招牌動作等園林設計,第一感覺是綠化是咱們景區需要借鑑的。我們進入了該景區的大門時,導遊給每人發了一張代表他團隊的貼紙,是作為遊客走失團隊後一個非常有效的找尋標誌。景區內的公共衞生間是一個景區的窗口,我第一站就去了衞生間,門口兩邊有噴泉,垃圾筒做的也十分具有藝術氣息,四周則伴有淡淡清香。徑直走進去,廁位大概在十多個左右,洗手盆採用的是感應水龍頭,倒也是另一番別緻的風景。出了衞生間一路跟着導遊,進入呀諾達遊客中心,裏面寬敞開闊得倒是有點像來到一個五星級酒店的大廳的味道,低頭一看甚至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地面乾淨無任何雜物。待驗票完導遊則帶着我們上了一輛班車,有點類似於公交車,這點我倒是認為沒有我們公園的親近大自然。車輛行駛幾分鐘後,則有明顯暈車跡象。下車後跟隨導遊一路走馬觀花,期間看到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植物,並無其它。一些硬件設備的確做到較為到位,一路匆匆走完,印象並不深刻。

離開呀諾達,到達第二站——檳榔谷。大家肚子已經餓到不行,於是大家就跟隨着帶隊經理去了檳榔谷的自助餐廳,飯菜種類齊全,不過好像大家都對其中的野菜較為感興趣,一個個吃的不亦樂乎!

進入檳榔谷,第一眼就被景區大門吸引住了眼球,大氣且有特色,驗完票後一位導遊朝我們走來,內導的服裝做的十分具有民族氣息,腰間一個小小的垃圾簍,一下了就拉近了我們與他的距離。跟隨導遊一路向裏走,則完全帶入了一種少數民族小鄉村和一個“活體”博物館的感覺。隨處可見到的小茅屋,各種各樣的黎族織錦,繡面紋身的阿婆織着我半天都看不懂的織布,隨處透露着少數民族文化氣息。走到他們的演藝台,找到位臵坐下來後,聽説這裏演藝節目也是檳榔谷的一大特色,待節目開始下起了一場大雨,倒是給看節目的遊客帶來了更一種感覺,看完之後仍意猶未盡……

通過這次旅遊學習體驗,不僅能夠讓員工從緊張的工作中得到緩解,更讓我們初步瞭解了我景區需要借鑑其它景區的地方。

旅遊心得體會4

俗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不斷的走出去,多看多聽多想多學,才可以得到自身的發展。特別是對於成長期的天成農業公司員工來説,外出學習,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很有必要。

在尹總助的帶領下,我們一行5人前往藥王谷和花舞人間參觀學習。現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分享該大家,希望共同交流學習!

一、標杆企業概況:

(一)、藥王谷

藥王谷旅遊度假區是我國第一個以中醫藥養生為主題的山地觀光旅遊度假區,屬於觀光農業及其延伸的第三產業的大範疇。所在區域盛產中藥材,山林遍生百年藥樹,相傳中華醫藥始祖歧伯(據史考歧伯乃四川綿陽人)和藥王孫思邈都曾長住此山採藥治病,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藥王菩薩的習俗,藥王谷因此得名。

(二)、花舞人間

花舞人間是一個及商務娛樂於一體,都市現代化的匠心獨運與鄉村自然天成的美麗完美協調的“都市農業”景觀。它走以農業、科研、旅遊發展相結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都市農業發展之路,併成為集試驗示範、生產經營、科普旅遊、觀光健身、休閒娛樂、生態環保等功能於一體的都市農業主題公園,以充分展示現代農業實用的功能、科學的內涵和美麗的身姿。

二、參觀心得:

(一)值得學習處:

1.主題宣明,各有千秋。

藥王谷以中藥材養生為特色,主推當地特色——辛夷花節。產品涉及文化旅遊、景觀旅遊、養生旅遊三大主線。花舞人間”以低碳生活為主題,主推杜鵑花。

2.注重人文關懷,細節嚴謹。

3.因地制宜,以當地文化、自然風光優勢為基礎,運用藝術手法,突出本地特色,引起共鳴,吸引眼球。

藥王谷山地藥材種類豐富,將藥、藥花和藥文化相輔相襯,自然美觀;花舞人間以景觀花海、大面積林木、草坪等鄉土資源為特色,在不增加經費情況下,形成極具震撼力景觀效果。

4.選址特點:藥王谷離城市遠,以清幽制勝,花舞人間主打“都市農業”,位於城鄉交接處,交通便利。

(二)引以為戒處:

1.推廣力度不夠。

藥王谷知名度略顯不足,還要尋求新方式,比如新媒體,打響知名度;

2.遊客消費處欠缺。

藥王谷和花舞人間立足在讓遊客注重視覺效果,切身體會,而缺乏特色紀念品留戀。可以適當增加一些。

3.文化內涵需要進一步挖掘,仍有潛力。

我們公司也可以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大力挖掘自身特色,找到自己特色,比如舉辦開心農場、純天然果蔬之類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其他企業發展模式及優勢為榜樣,再結合自身特點,可以思考出一條符合我們的企業的發展之路;以別人遇到的問題、困難,總結的經驗教訓為借鑑,可以讓我們的企業,在發展的初始階段少走彎路,快速成長!

旅遊心得體會5

4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參加了為期5天的鄉村休閒旅遊研討班專題學習,整個研討採用集中授課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習與互動交流相結合等形式,既重視理性知識、又重視感性強化。五天的學習,使我對發展鄉村休閒旅遊這一新興朝陽產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又進一步拓展了思路,可謂收穫頗豐,啟示頗多。

五天的培訓學習雖然短暫,但學習的內容卻非常豐富,信息量非常大,針對性非常強,本着求思求索求用的求學態度,本人全力用心地投入整個培訓學習,得到了很多的收穫:一是增加了知識,拓寬了視野。通過幾位資深教授的生動講解,使我對鄉村休閒旅遊的本質內涵、目標定位、發展模式以及新農村建設與之關係等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二是增長了見識,增強了信心。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先後對長興城山溝桃源山莊、水口鄉顧渚村、柯城七裏鄉黃土嶺村的農家樂休閒旅遊業進行了實地考察,特別是感受了黃土嶺村的農家樂發展歷程,徹底打消了我對偏遠鄉鎮發展農家樂的疑慮,進一步形成了對發展本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共識,堅定了發展信心。三是借鑑了經驗,拓寬了思路。在學習和考察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引發了我對本鎮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深層次思考,進一步創新了理念;學到了很多關於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先進經驗和實際可操作的辦法措施,明確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通過此次學習培訓,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所考察之地的鄉村休閒旅遊業的繁榮發展,使我耳目一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審時度勢,把握先機,先行一步,謀劃發展好今後我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成為了當前我鎮黨委、政府亟需研究的重大課題。結合培訓學習,本人就探索我鎮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作了幾點思考:

一、現狀分析:

黃沙腰地處烏溪江源頭,是西部的綠色生態屏障,有着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而且素有“野人“傳説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就坐落於此,可謂佔據了“青山、綠水、好空氣”的獨特優勢;保存良好的百年徽式古建築羣——李家大屋和李氏宗祠,為黃沙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藴;還有民間“天師舞”、東塢花燈、剪紙藝術等民俗文化和民俗物品收集較全的民俗館,黃沙腰烤薯、臘肉、高山茶、高山雲霧梨等特色農產品以及豐富的農耕文明等資源。這些資源基礎,都為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目前制約我鎮鄉村休閒旅遊發展的唯一因素就是交通,從遂昌出發到黃沙腰(中巴車)還長達2.5小時,小車為2小時,而且道路彎多嶺高坡長,因為交通條件的落後,現階段而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不強。但是隨着遂江公路項目一期工程的確定,將打破長期制約西部發展的第一“瓶頸”,徹底改變西部鄉鎮的交通環境。交通的全面改善,可實現黃沙腰旅遊的全面開發,並與江山江郎山風景區和湖山温泉度假區相呼應,到時黃沙腰區塊完全有理由成為遂昌大旅遊中的腹地,也必將迎來我鎮鄉村休閒旅遊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使得遂昌的旅遊線路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如果交通問題一旦得以解決,通過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這一平台引領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才能根本上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升級,實現農民真正意義上的轉業增收,實現農村經濟結構模式質的轉變。

二、發展我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初步構想:

我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發展思路為:把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作為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第一切入點來抓,重點依託我鎮自然生態、田園景觀、人文建築、民俗風情以及特色農業生產活動,探索“吃在農家、住在農家、遊在農家、樂在農家”為核心的“農家樂”鄉村休閒旅遊,走出一條“以農為本、農中有旅、以旅促農、強農興旅”的新路子。通過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帶動,促進自然稟賦、地方人文特色的有效結合,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地保護,村容村貌優美舒適,農民素質顯著提高;同時通過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帶動走出傳統農業、擺脱傳統農業,使之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真正惠及農民。為此,下步在全盤籌劃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的過程中,重點圍繞“推進四項舉措,抓好四個結合”的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辦出特色。

1、推進四項舉措。

一是規劃先行,合理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和“先發展、後規範,先服務、後管理”的要求,把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規劃放到全鎮整體發展的大系統去思考定位,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把自身原有的條件塑造成亮點、賣點,把自然、人文、社會三大資源組合起來,做好編制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建設的重點放在具體的鄉村旅遊點上,明確本地資源結構、優勢、特色、重點開發項目、相關配套、環境保護等等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預測、描繪,然後按長、中、近期分步實施。把有條件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規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然後積極指導和引導具有一定基礎和特色的村(點)開展農家樂休閒旅遊,在規劃引導、項目引導、政策引導的基礎上,做好結合和創新的文章。依託九龍山的生態資源和李家大屋的古建築文化,着重在黃沙腰村和楊茂源村探索一批農家樂示範點,以點帶面,然後輻射全鎮。

二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認真研究《遂昌縣鄉村旅遊總體規劃》,建立鄉村休閒旅遊發展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把興辦鄉村休閒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切實加強對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工作的領導。

三是引導宣傳,形成合力。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對於我鎮農民而言,還是個陌生而全新的產業,他們還沒意識到這一旅遊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改善農村面貌等方面帶來的實惠和好處。因此,正確的引導和廣泛的宣傳尤為重要。一方面通過信息欄、標語、座談、組織實地參觀等形式進行宣傳引導,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參與性和主體意識,積極培養領軍人物。另一方面積極挖掘資源文化特色,加強對外宣傳推介,擴大影響,積極營造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的軟環境。

四是整合資源,重點扶持。研究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扶持政策,將幹部幫扶資金、欠發達奔小康扶貧資金、政府財力等資金進行整合,重點傾斜。鼓勵有條件積極性高的村或農民進行農家樂休閒旅遊開發,對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的重點企業給予大力扶持,以此拉動村、企業、農民投資旅遊業的積極性,促進加快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發展。

2、抓好四個結合。

一是把加大生態建設步伐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這個強大推進器,立足於環境保護與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堅持建設與整治並重,保護與節約並舉,突出原生態自然環境特色。探索生態公益林建設及管理新機制,嚴格林木限伐,進一步做好封山育林和植樹造林工作,加強林政管理,積極發展庭院林業,開展生態文明村、生態文明户和生態文明建設標兵等創建活動,促進鄉風文明;全面開展生態宣傳,弘揚生態文化,增強農民對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大力推廣應用沼氣、太陽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全力引導農民形成良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觀念;深化綠色殯葬,減少青山墓地。以此規劃、保護和利用好我鎮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發展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保障。

二是把推進農業產業化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圍繞竹、茶、高山蔬菜、烤薯等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現由單一的種植結構向綜合農業轉變,延長產業鏈,全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實現農業資源向旅遊資源的轉化。培育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的組織化、規模化和商品化程度。做大做強以東塢為中心的高山生態茶葉基地和以大洞源為中心的高山蔬菜示範基地,做精做深特色農產品烤薯的系列化、多樣化加工,為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提供產業支撐,同時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為今後集觀光、採摘、參與農事為一體的農家樂旅遊打下基礎。

三是把村莊整治、示範村創建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在實施村莊整治、示範村創建時,着重把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的所需元素與之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在整治“髒、亂、差”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強化整合,重點傾斜,佈局好建設好重點村房屋、道路、水、電、通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把農家樂休閒旅遊的特色、功能得以體現,儘量突出差異性,堅持個性化發展,以呈現“古、俗、土、淳、秀等特點。這樣不但可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莊面貌和品質,還可以通過改善設施條件達到築巢引鳳的效果,進一步拓展旅遊的休閒和體驗功能。

四是把挖掘特色民俗文化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民俗文化是鄉村休閒旅遊的靈魂和精髓,着力在提高鄉村休閒旅遊文化品位上下工夫,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田園文化、飲食文化等特色文化。保護和利用好黃沙腰村古建築羣,進一步挖掘其文化內涵;加大對民俗館的管理,提升其檔次水平;傳承保護好“天師舞”、剪紙、花燈等民間非物質遺產,同時將這些文化項目揉合到農家樂休閒旅遊中去,突出文化特色的參與性、娛樂性、互動性,做到進入一個村莊,就能瞭解一方風情,感受一份愉悦,體驗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