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微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9W

微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微紀錄片心得體會篇1

?港珠澳大橋》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安裝過程為敍述主線,展示了大橋項目涉及地質、水文、環境、防風以及滿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複雜的建設難題,將大橋主體工程橋、人工島、隧道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大橋的建設者孤島築夢、奮戰七年的崢嶸歲月載入了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史冊,舉世矚目的大國工程閃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橋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蹟,這份奇蹟的創造離不開每一位勞動者夜以繼日的付出及精誠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畫”,在大海深處“穿針”,我們的工程師順境不驕,逆境不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海上搭積木,海底穿針線,為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 滴水不漏。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到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持之以恆。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就就驕傲自滿,不求上進。要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對於每一件小事,都要認真對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養自己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毅力和韌勁,幹一行愛一行,保持對於職業的敬畏心和忠誠度,做一個工作中的好工匠。作為工程師,我會以工匠精神為榜樣,紮紮實實一步步走,精益求精,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微紀錄片心得體會篇2

我們常説,安全第一。因此我們要從小細節入手,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認真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還要注意安全的隱患。古人云:“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也就是説,禍患往往是來源被我們忽視的小細節中,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在安全這件事請上,更要做好每一步。

何為安全第一?就是要我們時刻保持着警惕性,防患於然,水滴石穿不就是這樣的道理。安全是個積累的過程,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改進,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防患於未然。對於的安全制度以及安全的知識,我們都要學會靈活採用,把安全防患意識放到最大化,會防止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俗話説安全第一,就是要時刻警惕,克服僥倖和麻痺。唐代詩人杜荀鶴有《涇溪》一首“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説有沉淪。”,大概是説人們總是在看到明顯危險時很是小心,多了一份謹慎,而在看着安全的環境時就放鬆了警惕,行事不忘初心,反而大意失了荊州。

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人對於安全的意識卻還是不到位,面對新的挑戰,我們一定要做到最好去,遵紀守法,提高防患意識,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才是我們該做事情,樹立安全至上,砥礪前行,為安全生產提供最鞏固、最強大的保障。

微紀錄片心得體會篇3

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青海考察時強調,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紀錄片《我住江之頭》聚焦對於中華民族有着生態、文明雙重標本意義的三江源,比較完整地揭示了青藏高原獨特的生態鏈,並通過優美流暢的鏡頭,記錄了三江源人與自然,尤其是人與野生動物之間和諧相處、共存共榮的生動故事,反映了高原各族羣眾秉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尊重自然,呵護生命,愛護家園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蹟,向世人展示了青藏高原腹地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靈境界之美。

微紀錄片心得體會篇4

上週三下午第三節課,張老師給我們講了《防溺水主題班會》。當夏天到來時,許多會游泳的人會繼續游泳。也許這就是人生的`終點。我們知道,每天有20多人溺水,其中90%會游泳。

游泳是兒童夏季運動之一,也是男生的特長。可以説,有些人的噩夢開始行動了。老師説,不能去不懂水的湖泊,不能去不規則的游泳池,會發生安全事故!然而,一些男孩拒絕聽從指令,堅持前進,導致了悲慘的結局。

暴風雨來臨時,不要在街上盲目行走。沒有洪水的時候,看看路邊的井蓋。如果有些地方沒有井蓋,立即叫維修工人及時維修。發生洪水時,注意你的腳。有一個孕婦,她在逛街的時候,雨下得很大,還被淹了,但她還是往前走,徒步掉進了下水道,幾天後才被發現。可憐的傢伙,一具屍體兩條命!一些孩子為了躲避炎熱,在游泳池裏呆了很長時間。有的孩子游得太久,筋疲力盡,突然在水裏得了急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病,死了也沒人會知道。

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氣管吸入大量水分,阻礙呼吸,或頭暈等。溺水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嘴脣和指甲發青、嘴脣、鼻子和嘴巴有泡沫,嚴重者會出現昏迷或心臟驟停。餓了,太飽了,累了,不能在水裏游泳。

同學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健康,不要迷茫,不僅傷害了自己,也讓父母沉浸在悲痛之中。

微紀錄片心得體會篇5

我在很早之前就聽説過樑思成林徽因這兩個名字,只知是民國時代的知識分子,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我感覺這8天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而且8集紀錄片《樑思成·林徽因》畫面素美,配音女音清麗男聲富有磁性。裏面最有感染力的畫面是樑先生等營造學社繪製的中國古建築的圖樣。

先來説説我最喜歡的第三集佛光,這裏的佛光指的是五台山佛光寺,這是我國唐朝木構建築的可能唯一孤本,但在樑思成林徽因到來之前,佛光寺只是蝙蝠和臭蟲棲身之地。這集主要講述了從1932年到1937年僅六年間,中國營造學社社員的足跡遍及河北、山西、陝西等地,留下了一套研究中國建築的科學完備的稀世珍寶,以及1937年7月,樑思成林徽因迎來了他們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一刻,他們發現了夢寐以求的唐代木構建築——五台山佛光寺。我最喜歡這集紀錄片的原因是第三集既沒有第四集的悽慘,也沒有第六集的輝煌。而且在林徽因的一生中,這也是一段最快樂的時光。親情、友誼、思索、創作一切都在她的筆下盛開。同時也是在這一階段,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費正清夫婦走進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命運也開始了逆轉。

印象最深的是第八集古城,古都北京——無以倫比的都市傑作,在“把首都建設成生產城市”的總綱領指導下,妨礙這一目標的一切事物,都面臨去留存廢的抉擇。視頻中講述了很多很多,例如倫敦,巴黎都在革命勝利後早早的拆除了自己的城牆,而樑思成想留住這世界上已經倖存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最後傑作,樑先生認為故宮和城牆是一個整體,1951年4月在《新觀察》上,樑思成撰文:北京,無與倫比的都市傑作。1952年1月,林徽因在《新觀察》開設“我們的首都”專欄,並且向新中國詳細介紹北京——這個千年古城的價值。在保護北京古城的方案受挫後梁思成又開始思考建築物的民族形式問題,後續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可以説為尋回知識的尊嚴、歷史的尊嚴、美的尊嚴,樑思成林徽因付出了何其昂貴的代價!

關於建築,樑思成奠基了中國的建築學,寫了《中國建築史》,他一生致力於研究和解讀了李誡的《營造法式》。林徽因思想活躍,主意多;但構思畫圖,樑思成是高手,他畫線,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沒那本事。他們倆事業上琴瑟和鳴!他們將自己的兒子命名為“從誡”來表達對李誡的崇拜之情以及對建築事業的熱愛。

當我看完《樑思成林徽因》紀錄片的時候,心中感慨:這是我看過的中國自己拍得最美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