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脱貧攻堅心得體會優質作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脱貧攻堅心得體會優質作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脱貧攻堅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需要基層黨組織引領科學發展,凝聚人心,聚集力量,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打贏脱貧攻堅戰。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脱貧攻堅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閲。

脱貧攻堅心得體會1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國扶貧已經進入需要“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在不到6年的時間裏,還有7000多萬人口需要脱貧,這意味着每年要減貧1000多萬人。他們所處的多是底子薄弱、條件惡劣的集中連片貧困區,在“減貧效應”遞減態勢下,如期完成脱貧任務仍是嚴峻的歷史考題。

目標任務明確之後,執行力就是根本。要積極把任務分解落實到行動上,變成推動發展的務實舉措,不斷給廣大貧困羣眾帶來福祉。

扶貧執行力的最好體現和最終檢驗,就是要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見到扶貧實效。層層落實好各級部門的領導責任,完善精準到村、到户的對口工作機制,針對各地不同的致貧原因摸清家底,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以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保證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也是執行力的內在要求。要加強執行檢查,決不允許打折扣、摻水分,防止扶貧對象認定造假。要通過有效的監督檢查,防止扶貧款項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污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温暖及時送給貧困羣眾。

打贏脱貧攻堅戰,既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要緊緊依靠廣大羣眾,積極發揚公僕本色,狠幹苦幹,推動貧困地區取得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績,帶領廣大羣眾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脱貧攻堅心得體會2

在當前這場必須打贏的脱貧攻堅戰中,如果説上級政策是牽引力,外部幫扶是推動力,那麼,貧困羣眾自身的脱貧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脱貧,首先就是靠着堅定的脱貧意志、滴水穿石的韌勁。無數地區的脱貧經驗證明:擺脱貧困,首要的意義不是擺脱物質上的貧困,而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解決好頭腦中的貧困,才可能實現“弱鳥先飛”“至窮致富”。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最後7000多萬“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個“硬骨頭”,當務之急,正是先要除掉“頭腦貧困”這個障礙。特別是,“等靠要”的觀望心態、依賴心理和功利思想,當前還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窮志短、不思進取。有的貧困户,上級給他建了大棚,他還等着政府買種子買機械、供肥料供技術,連換個草簾都指望政府幹。一位鄉鎮幹部曾説,每當發一些救災、救助物品,就會有一些羣眾相互“攀比”,出現爭窮比窮、“躺着當低保户”的現象。

比如觀念落後、被動依賴。有貧困縣的領導,把爭取到“貧困縣”帽子當作榮譽和政績,到處炫耀,甚至在政府網站上發佈“特大喜訊”。戴上“貧困縣”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來幾億元甚至更高的財政轉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貧”,只等“救助”,怎能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儘快摘帽?

又如思路閉塞、方法單一。一些幹部缺乏深入調研內容'>調研,找不到病因,開不出方子。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只會用老辦法,或者不顧實際抄別人的經驗。蘆筍價高,就要求大家都種蘆筍,一哄而上“爛市”了,再改種山藥,結果種什麼賠什麼,農民掙不到錢,不僅無法脱貧,還失了信心。

貧窮不可怕,怕的正是這種思想和思路的貧困。羣眾是脱貧致富的主體。解決好了精神面貌,堅定信心、積極進取,激發出貧困地區幹部羣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才可能化短處為長處,變劣勢為優勢,讓“至貧”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貧變成了養懶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暫時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還會陷入“越窮越要、越要越懶、越懶越窮”的惡性循環。

對貧困羣眾來説,扶貧當先扶志。有了志氣,“輸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鼓勵貧困地區的羣眾通過雙手苦幹、巧幹致富,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看見身邊的榜樣。山東沂源縣張家泉村原村支書朱彥夫,在戰場上失去了雙手雙腳,仍然帶領羣眾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滾”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被貧窮擊垮。這樣的人,正是大長貧困羣眾志氣的精神資源。

對政府來説,不僅要走出“扶貧等於救濟慈善”的誤區,還要支持羣眾探索創新扶貧方式方法;不僅要幫貧困羣眾解近憂,還要為他們想長遠。貧困羣眾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針對性地送政策和知識下鄉,送技能上門,增強其發展生產、轉移就業的能力;貧困羣眾有需求的扶貧項目,要創造條件、支持開發。如此,才能徹底改變那種“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的狀態。

沒有脱貧志向,再多扶貧資金也只能管一時,不能管長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貧困羣眾一時之困,還要讓他們看到憑自己的努力站穩腳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幹出來的,牢牢記住這一點,拿出滴水穿石的鬥志和韌勁,找到精準扶貧的路徑,才能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

脱貧攻堅心得體會3

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和《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關於在全縣開展駐村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嚴格按照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要求,積極開展精準扶貧駐村幫扶的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駐村聯户包扶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局將包扶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周密籌劃,紮實推進。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熊繼宏任組長,班子其他成員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由熊繼宏、趙桂平、張安均、周子榮、馬傳禮五人扶貧工作隊。工作隊負責組織、協調、實施、督辦本單位駐村扶貧各項工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縣聯繫村領導師利龍、吳立新多次到村入户認親,多次看望幫扶對象,結對、制定方案、指導扶貧工作。

二、細化工作措施,確保工作成效

一是研究制定精準扶貧工作6年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9月23日,由縣領導吳立新帶領局工作隊,在鎮黨委政府、村兩委負責人的陪同下,深入該村組農户調查瞭解村情民意,與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開展多次座談了解具體情況,共商制定了精準扶貧工作6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二是做好結對幫扶工作。根據該村貧困户名單,結合我局幹部職工實際情況,確立了由局機關20名幹部職工與該村62户257貧困人口建立結對幫扶,並建立完善了結對幫扶檔案。

三、20--年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通過實施駐村幫扶工作,到20--年該村基本消除貧困現象,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農村貧困對象實現“一有、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目標。通過開展“五送、五幫”活動,使貧困村整體達到“五通、五有”目標。

(二)幫扶方式。建立健全局機關幫扶工作機制,確保局機關每名幹部幫扶3-5户貧困户,全面開展幫扶活動,做到不脱貧不脱鈎。同時,局機關將組織駐村工作隊,及時瞭解掌握幫扶村的動態信息和村民的個人信息,做到精準定位扶貧。

(三)工作任務。嚴格按照“單位包村、幹部包户,幫建農村基層組織、幫建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市場主體帶動扶貧產業發展、能人大户帶動貧困户脱貧致富,促幹部作風轉變,促羣眾增收脱貧”的總體要求,具體任務是:

1、幫扶單位包村任務:一是制定貧困村6年總體發展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

二是培育主導產業,幫助貧困村培育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引進市場主體,發展特色產業,培植產業大户。重點協助抓好全村土地流轉130畝規劃,幫致富帶頭人種植玄蔘、桔梗、金銀花等為主的中藥材,增加農户收入。三是指導協助該村加強信息網格化建設,制定完善信息網格化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確保年內全面完成。四是扶貧解困,組織單位全體幹部與貧困户結對幫扶,原則上把有勞動能力、有致富願望的貧困户作為優先幫扶對象;五是按照省市縣總體部署,組織開展“三萬”、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家園、“綠滿--”等活動。

2、幹部包扶貧困户任務:一是制定脱貧計劃。

瞭解貧困户的實際困難,分析原因,制定脱貧計劃;二是選準發展項目。因户制宜地幫助貧困户選好致富項目,爭取資金支持,實現穩定增收,結合全縣扶貧“四大工程”,在改善居住環境、就業創業、發展產業等方面幫助貧困户排憂解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局成立了由局支部書記熊繼宏任組長,副局長趙桂平任副組長,局屬各單位負責人和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幫扶工作領導小組。

(二)嚴肅工作紀律。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市、縣有關規定,駐村工作隊員要做到“三不準”。幫扶工作隊原則上每月駐村工作不少於5天,及時為駐村幫扶工作隊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工作隊員生活和住宿必需品、交通費用、生活補助等按照《--縣黨政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執行,每月由單位按實際駐村情況據實核銷。

脱貧攻堅心得體會4

兩學一做在各層各級黨組織中如火如荼地開展着,宛如一縷春風,喚醒沉睡的黨員隊伍,帶來新的生機和動力。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我們直接面對的是廣大人民羣眾,是黨和國家的一個窗口,承擔着大量的公共服務職能,肩負着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服務農村的重任。我們是政府的履職者,社會的管理者,人民的公僕,在“兩學一做”中,我們應立足於“學”,着手於“做”,應有所思,應有所為!

學而不思則罔

世界是物質的,尤其是物慾橫流的今天,中國經濟社會高度發達,人們生於和平,居於安樂。在小康社會的大旗下,部分黨員已經不再“居安思危”,甚至有的人出現了思想滑坡、精神墮落、內心腐化。敏鋭的黨組織是善於捕捉細節的,也是追求完美的。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攻堅克難之際提出“兩學一做”是黨防微杜漸、誒雨綢繆之舉,這也是共產黨不斷進步的基本要義之一:善學。我們不僅要清楚,我們要學什麼,還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學,學來做什麼。

共產黨員之所以先進,是因為我們追求一一種叫做“黨性”的東西,它是任何一名合格黨員都應該有的基本精神準則。俗話説“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思想防線一旦鬆懈,我們就很容丟失我們的“黨性”,所以我們應當把學習黨章作為必修課。通過學習黨規黨章,認真遵守黨的各項規定,明白我們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清楚我們該幹什麼,怎麼幹。時刻謹記忠於組織、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接受組織的安排的紀律約束;保持黨的優良作風,弘揚黨的光榮傳統;自紀自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守住一名黨員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線,永葆政治本色,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身。

學習系列講話是思想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建設對於黨員幹部而言,就是補鈣。只有加強思想建設,補足了鈣,才不會得軟骨病。有些基層工作人員因日常工作繁多而遺忘了學習,導致了很多基層工作人員對上級政策吃不透、拿不準、猜不到。我們要認真學習系列講話,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用所學知識來武裝頭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盡忠職守,做到各司其職,各盡起力,各創起業,更好的帶領廣大羣眾轟轟烈烈打贏扶貧攻堅的戰鬥,熱熱烈烈共享小康的繁華。

説過:“鄉村幹部處在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的末端,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鄉鎮黨員幹部是地基中的鋼筋,位置不高,但是責任重大。”由此可見,基層黨員幹部是人民羣眾基業中的鋼筋,其貌不揚而至關重要。如果這些鋼筋變了質,就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建築的質量,甚至威脅到整個建築的安全。因此防微杜漸,心存憂患意識,是每一根“鋼筋”都必須要做到的。做合格黨員,不僅是要一根合格的鋼筋,可以承載黨的執政大廈,更要做一根優秀的鋼筋,足以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

舉一反三,引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在省委“兩化互動”、瀘州市委“兩個率先”、“六個突破”的方針下,毋庸置疑,首要任務是脱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每一位基層幹部,都是偉大事業的鋼筋,在不同的地方發揮着自己的作用,奉獻自己的力。我們有着相同的目標,但是所處的位置各不相同、方向各不相同、着力點各不相同,難免會出現作用各不相同,出力各不相同的現象。我們雖然開展了兩學一做,但是很多地方的基層幹部都搞不懂我們該往哪裏發力、怎麼發力、發多少力這個問題,這就是典型的“懂得了理論卻套不出公式”。各個基層組織、每位基層幹部,都應保持着黨的先進性,脱掉皮鞋,穿上雨靴,走出去。走到其他基層去,其他受力更大的地方去、其他發力更大的地方去。去學習和探討適應各自地區的方案和做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舉個例子,我們的幹部帶着滿腔熱枕想要位羣眾辦點事,那就得清楚我們能夠為羣眾做些什麼事,我們能夠讓羣眾相信我們能做什麼事。如果我們搞不懂,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走出去,相互學習,把共產黨的先進性發揮出來,大家帶着相同的目的,相互交流學習,把優秀的經驗或者是適合當地的方法提煉成可行的方案。把當地的情況和自身的情況進行對比,認真反思,是否我們放手去嘗試,是否我們盡了全力去做,是否我們做到了每個細節?

不久前,鎮黨委組織我們去參觀學習兩河鎮脱貧攻堅示範點的時候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沒有大項目就用小項目來湊。今天修一截路,明天修一個塘,後天修一個壩,積少成多,最終形成一個規模巨大的產業園區;沒有資金就自籌資金。黨員幹部臉皮要厚,嘴皮要薄,臉皮厚不怕説,嘴皮薄很會説。通過各自的人際關係聯繫在外的成功人士,説服他們為家鄉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化緣也好、融資也罷,終究是為羣眾引進了規模可觀的農業企業;沒人響應則黨員做示範。以黨員為示範點,流轉土地、入股合作。最終帶動周邊全體羣眾參與脱貧攻堅項目的。這就是我們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的基層寫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兩學一做的重點在於“做”字。不管學多少內容、學多少次,做不到、做不好就相當於沒有學。只有辛勤的汗水滴在了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只有忙碌的身影閃爍在脱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們才有資格説我們做了一名合格的黨員。因為我們只有放棄辦公室的舒適安逸,走到每一户貧困户家中、地裏,我們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一村一品、一社一產業計劃;我們只有不辭勞累、不畏艱難,身體力行,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振臂一呼而羣起響應,才能帶動羣眾共謀發展;我們只有擯棄個人私慾,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最終得到羣眾的認可、才能將項目順利地推行。黨在羣眾心中從來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都是有號召力的,只有我們做了合格的黨員,擁護黨的羣眾自然出現。

我欣慰地看到青山披銀甲,書記到農家的聯盟村第一書記熊軍,能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逐户前往幫扶對象家中瞭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我很欣慰地看到大雪封山成阻礙,幹部踏雪送温暖中的摩尼鎮機關幹部,在冰凍災害來臨之時,人背肩扛十餘公里為被困高速路的司機乘客送去維持生命的熱水和食物;我很欣慰地看到從高校教師到烏蒙山區的第一書記馬小洪,來到金榜村不足半年,能倒背如流地説出每一户貧困户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和脱貧措施,探索出“眾籌養牛”、“扶貧基金”、“家庭農場”等創新模式。

脱貧攻堅是個必須要完成的重任,“兩學一做”更是個必須要完成的入門課。請牢記習對我們的要求“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脱貧攻堅心得體會5

脱貧攻堅首戰告捷,去年全國1240萬農村貧困人口脱貧。根據現行政策,貧困户銷號退出後,要留出緩衝期,原有扶貧政策保持不變,幫扶力度不減,確保穩定脱貧。但有記者調研發現,眼下,一些基層把這種緩衝期家庭在建檔立卡數據庫中標識出來後,“晾”在一邊,不幫不扶,一些家庭重陷困頓。

很多時候,貧困與脱貧之間,只有指標量上的細微差距,並沒有明顯的鴻溝。倘若貧困户剛達到脱貧指標線,就把這些貧困户“晾”在一邊,不聞不問、不管不顧,那脱貧攻堅就毫無實際意義可言,到頭來還是不能真正改善貧困户的現狀。“一脱貧就撒手”,缺乏後續跟進,缺乏持續幫扶,很可能會出現“飽而復飢、暖而復寒”。如此反覆、折騰,既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也勢必給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增加不確定性。

不可否認,脱貧攻堅“這場持久戰”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越往後時間越緊、越往後任務越重、越往後也越艱難。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倘若達到“脱貧線”便不幫不扶,不注重“貧困户的發展現狀”而片面追求“數字式脱貧”,疏遠的是黨羣幹羣關係,涼的是百姓的心,有悖中央扶貧政策的初衷,更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步伐。

“脱貧線”不是扶貧攻堅的“休止符”。光達到“脱貧線”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扶上馬、送一程”,留出緩衝期,保持原有扶貧政策不變,幫扶力度不減,確保穩定脱貧。往往剛達到脱貧線或者還處在緩衝期的農户,普遍抗風險能力差,遭一場災,或遇上扶貧產業市場行情不好,或家裏出現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等變故,很可能就會返貧。脱貧攻堅是場拉鋸戰,絕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把幫助緩衝期家庭穩定脱貧,作為決戰決勝貧困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實際出發,注重長效,講究策略和科學方法,否則,扶貧工作就會陷入“欲速則不達”和“越扶越貧”的怪圈。一是脱貧攻堅始終要樹立統籌發展的理念,既要解決“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等迫切的民生問題,又要扶貧扶志並駕齊驅,輸血造血雙管齊下,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人而異、因户施策,不斷增強“造血”功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技術”的“四有”新型農民。二是實行“回訪”制度,切忌“漫灌式”扶貧,急於求成患上“急躁症”,要學會“把脈”出實招,善於“抓兩頭帶中間”,對有致富能力者錦上添花,對生活困難者雪中送炭,對中間者注重引導其向致富脱貧户看齊,並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

打贏脱貧攻堅戰,黨和政府希望看到的是貧困户通過黨員幹部的幫助,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發掘自身潛能,培養一技之長,擺脱貧困,找到致富路。誠然,脱貧攻堅是一場硬戰、更是一場持久戰,要打贏這場戰,黨員幹部要懷着一顆赤誠的為民服務的初心、幹事創業的信心、破釜沉舟的決心以及勇於擔當的責任心,不畏困難,勇往直前。只有讓人民吃得飽、穿得暖、安居樂業,收入水平和經濟實力真正跨過“貧困基準線”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扶真貧、真扶貧”,困難羣眾的生活水平也才會由“數字量變”到“生活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