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對教育孩子的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9W

對教育孩子的心得多篇

對教育孩子的心得篇1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孩子要了解他,感受他。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來自於家庭的教育。我也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孩子有依賴性,但是他要有獨自完成的能力。我覺得首先要培養他的自覺性。自覺,要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慢慢完成。我經常教育孩子要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有禮貌,做誠實的孩子。另外我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常叫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孩子從大班開始訓練打乒乓,漸漸的成為他的愛好,現在需要他單獨出去比賽,所以要會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掃地、洗碗、洗自己的襪子等。慢慢地,孩子能主動幫着做一些家務事情了,雖然不多,但是他會有興趣了。

堅持每天看孩子的回記本、並簽字。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家長很重要,老師是關鍵。幫助孩子完成和理解作業題目,雖然晚上的空餘時間比較少,但還是要培養他良好的閲讀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多鼓勵他,多表揚他,讓他對自己有自信,孩子會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

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和爭強好勝,在這方面就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只要我們能去發掘他,培養他,就會成為有用的人。

對教育孩子的心得篇2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願。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複習作業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後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對於成績優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穫,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閲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係,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閲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閲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閲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説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説:“要去學就認真的學。”後來孩子的畫畫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

對教育孩子的心得篇3

首先我要説的是自己作為家長的幾點錯誤的教育方法:

一、我總覺得是自己“離不開”孩子,而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家長。總覺得孩子離開我不行,什麼也做不好,因為如此往往反而導致大人之間因為孩子鬧得不開心,更是干擾了孩子的獨立成長。

二、我經常喜歡幫忙孩子解決問題。給孩子整理衣物被子甚至玩具,不願讓孩子主動做家務,都是自己親力親為,總感覺孩子還小做不到位,總覺得離“三十而立”還尚早。

三、尊重個人保密我是明白的,但是有時孩子有什麼心事,我就個性立刻想明白,就想方設法去追問。其實就想明白原因,以便滿足自己幫忙孩子解決的慾望。但是真是適得其反,孩子不願意説的,不想告訴家長的,那麼真的不要逼迫她們説出不願説的祕密。

對孩子教育要以身作則,包括為人處世,禮貌待人、善待老人。一個家庭再窮也不能窮“志”,不明白善待他人和尊重別人,知識再高也等同是沒有文化。

其實談到對孩子的教育,我們都是未畢業的“學生”,如何教,沒有一個方法一用就靈。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是一臉茫然,我也只是多聽聽一些好的推薦。我也在意孩子的成績,但是沒必要太在意孩子的名次。

我不喜歡讀死書的孩子,有好成績而缺失了性格,又自私又沒有同情心,教育出這樣的孩子那是徹底失敗的。培養孩子我還是認為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從“仁義禮智信”方面抓起。學會做人説起來容易,不是一肚子墨水那麼簡單。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我們做父母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成“人”才是最終目標,學會做人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

對教育孩子的心得篇4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這個特殊時期內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怎麼辦?有沒有捷徑可走。如何幫助他們渡過危險的叛逆期?

心理專家從接觸的案例中總結: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脱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孩子。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錯誤的教育方式,過度溺愛,養成任性逆反的心理。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他人感受。我們可以注意對他們日常生活表現的觀察,隨之教育及時給予糾正。

孩子身上出現叛逆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叛逆期,當然要保持冷靜的對待。所以父母要多觀察,多體諒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你不能以拳頭暴力和辱罵等簡單粗暴的形式,要文明,要改革,要有修養和掌握的現代教育理念知識。才能做好一個好父母,才能讓孩子走好,走對青春期這一段人生的必經歷程。

允許他失敗,經歷磨難和挫折,你既允許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許他失敗。這是整個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節。回想初次做事,我們也不一定做的很好。誰沒有經歷過失敗或者做過錯事呢?或許你自己做的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走入孩子的心內心世界,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吃飯,逛街,和孩子多一些親子活動,讓自己多瞭解孩子一些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多跟孩子的老師,或其他學生的家長一起交流溝通,看看他們教育孩子有什麼好的想法和正確的方式。如果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叛逆心理,應該尋求正規學校裏面,有資質的心理輔導老師幫助。

對教育孩子的心得篇5

一名6歲女童跟着家長在非斑馬線處橫穿馬路,然而孩子卻中途折返,結果被超速行駛的汽車撞飛了,一朵還沒來得及開放的花兒就這樣凋謝了,這裏我就不禁想問女童的死是誰的錯呢,我認為女童的死,責任在於她的家長。

古人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從女童的死,我們不難看出,缺乏對孩子的教育是女童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都知道我們過馬路的時候要走斑馬線,這樣過馬路才是最安全的,而女童卻是跟着家長在非斑馬線處橫穿馬路,從這些行為中我們不難看出培養人們的交通意識是很重要的,而女童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呢?究其原因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誤導,可見家長的行為舉止是很能影響孩子的。

因此從這件事情中,我們更應該看到有些家長的交通規則意識很是淡薄,因為家長沒有監管好孩子,進而導致了孩子死亡,所以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我認為家長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就必須要加強,就必須讓家長們也懂得交通規則,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如果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去探究的話,不難發現,此次事件折射出我們國人的交通規則意識還是比較淡薄的,如果這位家長的交通規則意識比較強的話,我想他就不會走非斑馬線處橫穿馬路了,如果家長不會去橫穿馬路的話,那麼女童的悲劇就不會上演了。

為此,我們確實需要加強我們國人的交通規則意識,才能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因此這是需要有關政府有關部門的合理作為,加大交通規則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人們的交通意識,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從這件事情中,責任需要由兩個人共同承擔,一個是家長,另一個是司機,司機撞了人,這固然有責任,但我認為主要責任是家長,是家長沒有把孩子監管好,教育好,因此我認為在這件事情中家長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因此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問題,透過這些問題我們也不難得出一些啟示。

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