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57K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多篇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1

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人民日報發佈的主題微視頻《星空》以時間主線,一幀幀畫面深刻展現了一代代航天人的奮鬥歷程和一項項航天成果,讓人熱淚盈眶,自豪感滿滿。我在基層,向每一位中國航天人致敬,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榮耀與自豪,感悟他們展現出來的航天精神,激勵自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奮勇拼搏、再續榮光。

“我”在基層,向“特別能吃苦”的“你”致敬。

“特別能吃苦”是由載人航天領域的特別工作環境錘鍊而成的。初期建設者們面對“大漠戈壁”,頂着“烈日風沙”,開建載人航天發射場;為了測試發射工作流程取得“零的突破”,十幾個人組成的課題組全國奔波調研2000多個日夜;所有航天員在項目訓練時,從來沒有按過請求“暫停”的紅色按鈕。他們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埋頭苦幹,為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身在基層要把眼前的“苦”和“累”當作自我鍛鍊、自我提升的機會,積極適應“5+2”“白加黑”,在“埋頭苦幹”中享受成長帶來的“甘甜滿足”。

“我”在基層,向“特別能戰鬥”的“你”致敬。

“特別能戰鬥”源自每一個航天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把個人選擇與黨的需要緊緊相連,把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緊相連。不管是楊利偉遭遇26秒“難以承受的痛苦”而面無懼色,還是翟志剛面對軌道艙“誤報”,頻頻響起火災報警聲,毅然決然選擇出艙完成任務,都展現了中國航天人英勇無畏、捨身為國的赤膽忠心,這是全體“航天人”不斷創造非凡業績的最根本原因。我們身在基層要強化政治思想,堅定“人民至上”理念,勇於“攻堅克難”,在基層一線成為“先鋒旗幟”,讓黨徽光芒“持久綻放”。

“我”在基層,向“特別能攻關”的“你”致敬。

“特別能攻關”藴含着中國航天人的“崇高使命感”。中國航天事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航天人始終堅持高起點發展,自主創新,奮力攻關,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工程發展道路。過去一年,“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神舟十二號、十三號乘組圓滿完成飛行任務,中國航天再次取得新進展。我們身在基層,要樹立“高質量+加速度”發展,面對各種“急難險重”,要“俯下身”“沉下心”琢磨鑽研,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高效順暢地通過基層中的一道道“臘子口”“婁山關”。

“我”在基層,向“特別能奉獻”的“你”致敬。

“特別能奉獻”是中國航天人的一貫品格。從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到航天科研工作者潘仁瑾、從13位登入太空航天員到23年備份英雄鄧清明,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匯聚了數十萬人蔘與其中。他們不計名利得失,堅持“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為了一個共同“航天夢”,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強大合力,終將“逐夢飛天”。我們身在基層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立足本職、默默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把“集體光榮”看得最重,愛惜基層一線的崗位,努力成就不平凡的事業,實現“以平凡成就非凡,以無名造就有名。”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讓我們向中國航天人致敬,汲取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將其“內化於心”成為我們幹事創業的不竭動力。讓我們在基層一線紮根生長,和人民羣眾打成一片,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裏奮發作為,為黨和祖國的偉大事業貢獻智慧汗水。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2

“我是神舟十三號,我已安全着陸,返回艙正立,01感覺良好。”“02感覺良好。”“03感覺良好。”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標誌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即將進入建造階段。

2003年“神五”落地時楊利偉“感覺良好”,2008年翟志剛首次完成出艙活動任務時“感覺良好”,而今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太空出差三人組”一句“感覺良好”,分外鏗鏘,再次讓億萬中華兒女心潮澎湃,託舉起了祖國和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每一名中華兒女心中念茲在茲。這正是航天員們日復一日刻苦訓練,挑戰身體極限,和一代代航天人攻堅克難、要強前行的結果。廣大黨員應讀懂“感覺良好”背後的“精神密碼”,接續奮鬥再出發,奔赴星辰大海,相信更加美好的未來可期,皆可“感覺良好”。

讀懂“感覺良好”背後匯聚的夢想與奮鬥。航天不是一門容易的“功課”,但中國航天人也從來不懼挑戰,越是艱險越向前。邁向太空的旅程,中國航天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始終心懷一股堅韌不拔、永不止步的信念。夢想開花結果,從來離不開奮鬥汗水的澆注。不管是楊利偉、聶海勝、景海鵬、劉洋等航天員以小家為輕、大國為重,千錘百煉的艱苦訓練,經過重大考驗、突破重重困難,衝鋒在前的航天英雄;還是“黃偉芬”“張元保”等數十年埋頭苦幹,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鋪就華美壯麗中國航天路的幕後英雄,他們都是以青春與奮鬥為“基石”,努力追趕、並跑、領跑,讓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用一生的堅守與奮鬥鑄就一個個“高光時刻”。從“嫦娥奔月”到“祝融馭火”,從“天和築穹”到“墨子傳信”,從“北斗聯網”到“天舟穿梭”,浩瀚太空中出現了更多中國身影,留下了更多中國足跡。可見,路在腳下,朝着自己夢想方向前進,亦會創造一次次“感覺良好”。

讀懂“感覺良好”背後凝結的自信與自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航天自信自強的特質成就了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強道路上的邁進,也為全社會創新創造提供着強大激勵,也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從“飛船時代”進入“空間站時代”,中國人已然從太空的“訪客”變成“房客”,也已成為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和捍衞者,誰也不敢再對中國小覷。“太空出差三人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183天,中國人的太空在軌“日常”也持續“上新”,神舟飛船首次太空徑向交會對接、中國人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中國女性首次出艙活動、中國人首次在太空過春節、天宮課堂“美國分校”正式開課、神舟飛船首次快速返回……這些成績背後,是一個日益強大的祖國,以航天人的創新自信、航天技術的創新突破,推動着飛天夢想不斷揚帆遠航,凝聚了無數人的夢想、奮鬥和堅持。為此,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再立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峯的新標杆新高度,成就新“感覺良好”。

讀懂“感覺良好”背後彰顯的實力與成就。“摘星星的媽媽回來啦!”“點贊”“比心”,返回現場裏,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三位航天員神態自若。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30年,而自2003年首次成功完成載人飛行任務以來,中國已經完成了7次載人飛行任務並獲得巨大成功。從逗留太空數天到入駐空間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園”更寬敞、更舒適,經歷過“飛船時代”的航天員們想必感受尤深。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回家”首次採用快速返回模式。飛船從與空間站分離到返回艙降落東風着陸場,用時僅9個多小時。同時,返回艙表面光滑明亮,完整度好,直立姿態落地,時間地點快速精準,將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技術更加成熟,可靠度進一步提高彰顯無疑,為中國航天再創輝煌寫下了堅實的註腳。可以説,“感覺良好”的“招牌式回答”,不僅是航天員身體健康的真實感受,更是中國航天人雄厚的實力所在,彰顯中國航天事業越來越“感覺良好”。

太空浩瀚,征程漫漫。中國航天人奮楫星海的腳步從未停滯。造宇蒼穹,奔赴星辰大海,中國人長期駐留太空的夢想不再遙遠,我們皆可“感覺良好”。我們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遠不止是“星辰大海”。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3

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向航天青年致以節日祝賀,並對他們提出了殷切期望。讀過261字的簡短回信後,我從“奮發進取、接續奮鬥、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中找準了一名基層選調生的角色定位。在鄉村振興大事業中,廣大選調生要挑大樑、擔重任、勇創新,當好鄉村振興急先鋒、生力軍和敢闖將,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耳朵傾聽人民聲音、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奮發進取精神,當好鄉村振興急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指出:“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歷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樑、擔重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鄉村振興事業也是如此,從2012年底拉開新時代脱貧攻堅序幕,到2020年底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我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全國所有基層幹部勇擔使命、攻堅克難、奮發進取的結果。新時代、新徵程、新任務,廣大選調生從校園邁入基層、從大學生變為基層幹部,在基層一線歷練中,面臨着新的“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和思想關”,要奮發進取、不怕困難。要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邁開步子去羣眾家裏走一走、俯下身子在田間地頭看一看、甩開膀子在村莊建設加油幹,將村情調研寫在基層大地上,把基層情況吃透、把羣眾所想弄透,當好鄉村振興急先鋒。

以“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接續奮鬥精神,當好鄉村振興生力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建設航天強國要靠一代代人接續奮鬥。”推動鄉村振興也要靠一批批基層幹部接續奮鬥,2021年10月底全國駐村幹部輪換工作基本完成,全國在崗駐村第一書記18.3萬人、駐村幹部56.3萬人,這些基層幹部積極發揚接續奮鬥精神,勇挑重擔、堅忍不拔、砥礪奮鬥,為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廣大選調生既然投身基層,就要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在“新手小白”到“生力軍”的成長過程中,要在幹中學、學中幹。要用耳朵傾聽人民聲音、以人民羣眾為師,白天上好關於田間農學、山地林學的“實踐課”,夜晚上好與村兩委夜談、到羣眾家夜訪的“自習課”,在實踐教學中增長才幹、在羣眾教學中汲取智慧,以過硬本領不負重任、不辱使命,當好鄉村振興生力軍。

以“天工人巧日爭新”的創新突破精神,當好鄉村振興敢闖將。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寄語:“希望廣大航天青年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勇於創新突破,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發出青春的奪目光彩,為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再立新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也需要廣大基層幹部勇於創新突破,走出鄉村產業發展新路子、推出鄉村建設新法子、創出鄉村治理新方子,為鄉村振興提速加碼。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跨越,廣大選調生要敢闖敢試、敢走敢幹、敢為人先,在“生力軍”到“敢闖將”的蜕變過程中,踔厲奮發、無懼風浪、一往無前。要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心裏時刻裝着人民羣眾,細心觀察村子整體情況,以敢闖的意識謀劃產業發展新路;耐心做好村子調查研究,以善闖的能力實施鄉村建設新法;貼心改善村子民生保障,以勇闖的擔當開出鄉村治理新方,努力開闢一片新天地、幹出一番新業績,當好鄉村振興敢闖將。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4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去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漫漫“探空”六十載,披荊斬棘“刺長天”。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航天精神,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不僅要傳承好這些精神財富,更要不斷解鎖航天精神中的“奮鬥密碼”,讓航天精神在偉大的復興路上勃發出永續生機,激勵我們不斷向前,去探索星辰大海,去邁向偉大復興。

奮發圖強、埋頭苦幹,中國航天人的奉獻之光照亮探索星辰大海之路。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作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成功漫遊太空,宣告中國正式進入航天時代,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但鮮有人知道我們快速發展的航天事業背後,是10萬大軍挺進戈壁,在人煙稀少的廣闊戈壁、茫茫大漠中隱姓埋名,經年累月以苦為伴;是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長眠着的700多位英雄先烈為了中國航天事業英勇獻身。廣大黨員幹部要循着無數航天人身上的奉獻之光,立足平凡崗位,埋頭幹事,沉下心、彎下腰、紮下根,不求得失、只講奉獻,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服務宗旨,做到一切從羣眾利益出發,時刻想着百姓,事事服務百姓,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升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峯的精神激勵一代代人砥礪前行。

我國航天事業60多年的光輝歷程,就是一部真幹、實幹、苦幹的奮鬥史,從以錢學森、任新民為傑出代表的航天人為我國航天技術領域奠基開路,到以王永志、周建平為代表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設計師們不倦探索,再到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等航天員先後把五星紅旗帶往太空,一批批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真抓實幹、艱苦奮鬥,跨出了從“跟跑”到昂首挺胸“並排跑”這一大步。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傳承好艱苦奮鬥的航天精神,把時代重任扛在肩上,主動到“急難險重”的一線崗位上錘鍊過硬本領,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幹,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驗,以實幹擔當推動事業發展,以實績答好為民答卷。

守正創新、接續奮鬥,中國航天人勇於創新的精神一次次將我國航天事業推上新高度。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從“神舟”飛天到“天問”探火,從“墨子”探尋未知到“北斗”造福人類,中國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一次次刷新我國航天事業新高度,在“並跑”過程中實現了“超車”做到了“部分領跑”。2022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文昌航天發射場時強調:“要勇於創新突破,全面提升現代化航天發射能力,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廣大黨員幹部要牢記總書記的教誨,在工作實踐中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堅定創新自信、堅持自主創新,甘當科學領域“拓荒牛”,勇闖技術“無人區”,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爭做守正創新的開拓先鋒,不斷解決民生所需、社會所盼。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5

在中國,航天是一個奇蹟。

在中國,航天是人民的選擇。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這是14億中國人的第七個航天日。52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由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為了紀念這一壯舉,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同意批覆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中國航天日的設立,有助於紀念和表彰航天人為國家科技工業的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形成全社會對航天事業的關注和對航天精神的學習,航天日不只是航天人的紀念日,而是14億中國人的航天日。

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從零開始,至今的66年裏航天事從來都是建功立業的中國事,航天人從來都是刻苦爭氣的中國人,航天精神從來都是閃耀着最高最亮光芒的中國精神。

中國的航天事業誕生於新中國成立不久,面臨着“一窮二白”、百業待興、人才奇缺、舉步維艱的局面,而此時,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開始將全球爭奪的焦點由陸地轉向了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要不要發展?能不能發展得起來?這在當時都是事關大國地位能不能穩定的重要體現,“落後就要捱打”的經歷與傷痛,我們的先輩們不曾遺忘;“拼出一個新中國”的信心與勇氣,我們的先輩們未曾忘卻;“別人有的,我們創造條件也要有”的骨氣與志氣,我們的先輩們未敢磨滅。

由此,不甘落人於後又敢於吃苦的第一代航天人為中國航天事業開啟了一條“艱苦奮鬥、奮發圖強、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崛起與騰飛之路。也的確,我們的先輩們、我們一代代接力奮鬥的航天人們不辱使命、不負眾望,走出了波瀾壯闊、春華秋實的中國航天路。

經過幾代人的接力奮鬥,中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北斗探月、空間站工程”等為代表的輝煌成就。積澱了集中體現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兩彈一星”精神、凝結了具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載人航天精神,孕育了新時代的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

多麼輝煌的事業背後就會有多麼巨大的奉獻!多麼巨大的奉獻背後就會有多麼偉大的精神!這是用在中國航天事業上再為貼切不過的一句話。

昨日航天,艱苦卓絕;今日航天,彌足珍貴。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神舟十三”出差歸來……站在當下的歷史方位,感受着今天中國航天事業的高歌猛進、勇立潮頭,有幸作為一名航天人,置身其中,我更加為之動情。

仰望星空,凝視着從幾千光年到幾十萬光年的“萬千星光,璀璨星河”,我曾想過,發展航天事業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麼?“追夢、逐夢、築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為我們帶來了近幾十年“和平穩定、繁榮昌盛、安居樂業”的生存環境,為我們帶來了今天的中國“手上有劍,卻可以不主動用劍”的選擇與底氣,為我們帶來了未來國家競爭中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重要戰略支撐;我還曾想過,如果當初我們的先輩不選擇發展航天事業或者説晚幾年發展航天事業,近一甲子的中國又會是怎樣的光景?近代中國史上我們“不敢忘、不能忘、不會忘”的場景會不會再一次出現?今天的中國是否還有實力在近三年的抗疫中踐行“生命至上、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今天的中國是否還有能力踐行“胸懷大局、自信開放”的北京冬奧精神?

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我們久久為功。身為一名航天人,每天看着早已將“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身邊人,看着他們的工作中的平凡與偉大、生活中的普通與不普通,我突然明白,無論是當初選擇“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前輩們,還是現在甘願“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的同事們,選擇航天、建設航天、捍衞航天都是我們一代代中華民族兒女們血脈中流淌的共同的基因與底色,這是守正、也是創新。

在中國,航天是人民的選擇。

在中國,航天是一個奇蹟。

未來,讓我們祝福更多中國奇蹟在星河中閃耀。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6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十分重視青年工作,常常鼓勵青年追求夢想、努力奮鬥。他強調“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新時代的青年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踐行人民至上之旨、永葆清正廉潔本色,爭做一名有志、有為、有德的時代新人。

青春向黨,信念堅定,做“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有志青年。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飛天英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秉持“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克服“宇宙中無處不在的危險、巨大的心理壓力”等重重困難,在空間站駐留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紀錄,為我國建造“天宮”打下重要基石。新時代,無數的“90後”“00後”,成為疫情防控一線的“逆行者”;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成為社區志願服務的“紅馬甲”。他們用行動踐行了“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錚錚誓言。青年幹部要立鴻鵠之志,做奮鬥者,腳踏實地,努力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

青春向黨,人民至上,做“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的有為青年。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己心”,只有把人民的冷暖放心上,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全國脱貧攻堅模範”張小娟,主動放棄北京工作,毅然回鄉幫助鄉親們脱貧致富,用短暫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成為新時代青年幹部的楷模。青年幹部要少坐凳子、勤動腦子、多動步子,把黨的羣眾路線延伸到田間地頭,常走鄉村小路,常睡農家土炕,常吃農家飯菜,真正與羣眾打成一片,在“拉家常”中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找準工作着力點,把羣眾的“問題清單”變成“幸福賬單”,以個人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的“幸福指數”,樹立和踐行為民造福的正確政績觀,傾心傾力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青春向黨,清正廉潔,做“正直如山,清廉如水”的有德青年。

清正廉潔是為政之本,是青年幹部不可逾越的底線。貴州“90後”女幹部張藝因信念缺失、價值觀扭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貪污了40餘萬元,當本應是“人民公僕”的青年幹部與腐敗分子的身份疊加在一起,難免讓人感到震驚和痛心。青年幹部應繫好第一粒廉潔扣,賡續黨一貫倡導的清正廉潔作風,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慾害”、常破“心中賊”。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要牢記“廉者,政之本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清白為人,乾淨做事,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在新徵程上,廣大青年幹部要握好時代的“接力棒”,跑出好成績,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架橋鋪路、添磚加瓦。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7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敦煌壁畫中的神女飛天……中國人跨越千百年的“飛天夢”浪漫且神祕,千年前屈原發出《天問》,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出征儀式,航天員帶着“飛天夢”奔赴浩瀚星辰。

英雄出征,穿雲破日。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系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星辰大海的征途激盪着每一顆“中國心”,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航天人發憤圖強、埋頭苦幹、自主創新。今天,讓我們一起致敬勇攀高峯,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國航天人。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探索宇宙奧祕的序幕。通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事業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背後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日日夜夜的艱苦付出,是他們讓東方紅樂曲在浩瀚宇宙中第一次響起,是他們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是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

事業愈艱鉅精神愈深厚,在偉大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紮根枯燥艱深的科研之中,攻克一個個“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造一件件“國之重器”,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載人航天精神的精神內核是愛國主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長眠着600多位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過貢獻的英靈,他們的故事深埋在戈壁荒漠,他們的貢獻讓“星辰大海”的夢想得以實現。在中國一窮二白之際,要想探索未知宇宙何其艱難,一路走來,航天人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們秉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堅定信念,用無怨無悔的忠誠譜寫讚歌,用攻堅克難的決心一往無前,用嚴肅求實的作風開創佳績,讓中國在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事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建造的心得體會篇8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並指出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繫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

從1956中國航天事業誕生至今,碩果累累,成就輝煌。此次“天問一號”在火星成功着陸,是我國首次實現了地外行星着陸,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增進對火星演化的認知、瞭解生命起源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回顧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偉大曆程,解鎖航天成就背後的“密碼”,必將激勵和引導全體奮鬥在復興圓夢道路上的中華兒女,凝聚萬眾一心再奮鬥的磅礴力量,繪就新時代新徵程的精彩篇章。

根本在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發展的核心優勢。從毛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到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作出研製“新三星一箭”的重大決策,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航空、航天強國。60餘載光輝歷程,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經歷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段跨越,都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決策。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正是在這個“定海神針”的指引下,一代代航天人“胸有凌雲志,心懷報國情”,不斷凝聚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核心力量,不怕苦、不畏難,敢於拼搏、勇於攀登,取得了以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標誌的輝煌成就,為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和國家安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核心要義在於堅持自主創新。

奮鬥是夢想的翅膀,創新是夢想的風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奮鬥史。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到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到北斗導航衞星系統的建設,再到“嫦娥”奔月“天問”探火,中國航天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創造了驚人的“中國速度”,完美的“中國精度”和卓越的“中國高度”。這一次次的大膽設想、一次次的成功實踐,都是中華民族對認識太空和和平利用太空能力的充分展現,更是基於中國航天科技半個多世紀自主創新的堅強支撐。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偉大的事業都基於創新。“天問一號”的成功再次證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道路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動力源於代代傳承的航天精神。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回顧航天事業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作註腳,60多年的發展歷程,培育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偉大的航天精神。愛國主義的堅定信念,讓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克服種種困難回到祖國,創立和發展中國航天事業;勇於攀登的進取意識,推動着一代代航天人鍥而不捨、積極探索,攻克無數技術難關,實現自主創新;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使得數十萬航天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一系列複雜艱鉅的航天工程成功實施;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激勵着航天人以苦為樂,無怨無悔,捨棄功成名就的機會而選擇平凡,一心只為推動航天事業的發展。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猶如璀璨的星辰,激勵着一代代中國人不斷奮進,築夢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