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任教師心得體會(精選3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新任教師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新任教師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新任教師心得體會(精選3篇)

篇1:新任教師心得體會

這次為期三天的崗前培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專家和學校領導的專題講座;另一方面是新近教師的磨課微型課展示。通過短短三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首先,作為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我感覺自己太青澀了,不論是自身的教學素養,還是對課堂的把握、駕馭能力都遠不及那些已經有多年經驗的老教師。對一個知識點的理解也僅僅侷限於某一特定的範圍。由於我們學校特別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特別重視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但是,如何將整個課堂帶動起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且顯得課堂不那麼無組織無紀律並非易事。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將整節課的內容涉及好,在課堂上要做到收放自如。然而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

其次,從短短的三天磨課中,我從其他教師那裏也學到了不少知識。有一位叫王老師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所組織的每一堂課都是那麼的條理清晰、銜接恰當。我總結了了他們上課的許多亮點,主要包括:第一,數學不像語文,不需要長篇大論,講課的時候語言應該簡練,一語中的;第二,教師在上課時肢體語言要豐富,這樣課堂才會顯得繪聲繪色;第三,教師應該時常露出笑容,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更親近,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第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自身的體驗所得出的結果更容易讓學生記住;第五,課堂上講授的知識一定要層次分明,知識點的銜接要自然恰當;第六,課堂上可以設置小組活動比賽,最後接受獎懲,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上這些都值得我慢慢消化學習。磨課也讓我知道了自己在上課方面的許多不足。一起培訓的老師也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指導教師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為我提供了許多方法和策略。

再次,聽了校領導的專題講座,讓我感受到在這樣一個實力雄厚的學校,作為一名新近教師揹負的責任應該有多大,無形的壓力感油然而生。專題講座其實是對教師的一種繼續教育,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到實際的課堂教學,就得依靠教師。無論是專家還是學校領導所講授的都是與實際教學緊密相關的。比如:“如何優化課堂教學”這對於每位教師而言剛開始施行都是比較困難的。之所以要進行課堂教學的優化,是因為我們的課堂教師多年來受到種種模式的束縛,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影響。要使課堂顯得更加活躍,師生互動交流更多,必須優化課堂教學。再比如“課堂教學的改革蝶變”。課堂教學改革並非易事,在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可能效果並不理想。然而,如今課堂改革是一種趨勢。為何要進行改革,一是為了響應課程改革的號召;二是為了給學生減負,因為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在這種形勢下課改又是必須的。聽了這些專題講座,讓我開拓了眼界,瞭解了許多教育現實問題,以及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通過這次培訓,也讓我認識到鄉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在哪裏。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新進教師,自己的責任由多大,揹負的壓力有多大。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磨練自己,讓自己在同行教師的指導下更快的成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新教師培訓感悟新教師培訓心得新任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新任教師心得體會

經過一年的教學工作,讓我獲益匪淺,既增長了知識又讓我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教師。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是快樂的。

作為一名新教師,踏上工作崗位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擔任一年級新生的數學教學工作,這對我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通過不斷的找老教師請教方法,主動接近孩子,我感到對待學生不應總是擺出教師的架子,把自己擺在高高的位置上,這樣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從而上課不願聽或聽不進去教師的課。我們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學生着想,這樣他們才能接受你,從而去聽你的教育和指導。

雖然這一年的時間並不長,可我的心得體會卻頗深。

1、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

2、重視課堂40分鐘的教學實踐。辛苦的備課歸根到底還是為上課作準備的。我非常重視課堂的40分鐘,在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做到內容豐富充實,教態自然大方,語言生動活潑,並且每天都以愉悦、飽滿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舒適的氛圍。在講課過程中,我留心注意學生的反應,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注意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針對不同的後進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和目標,利用課餘時間,對這部分同學有計劃地進行課後輔導。我對他們經常進行鼓勵,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有時在課堂上提問他們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多聽不同老師的課,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身教勝於言教,教師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認真用心學習和領會。聽有經驗的教師的課,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領悟,都能收穫到很多東西,經常有“聽君一節課,勝思一整天”之感。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力爭做到:

一、熱愛學生。給我們的學生多一些愛心,關心,責任心,寬容心,細心等,我們教授學生的同時,多與他們交流,發自內心的尊重他們,關愛他們,同學們也會尊重這樣的老師,願意上他的課。

二、獻身教育事業。教師被譽為“蠟燭”,點燃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是教師獻身精神的真實寫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師,要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一位優秀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社會滿意的教師。爭取在最短的工作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篇3:新任教師心得體會

xxxx年7月13日文昌市新任教師培訓在文昌市進修學校拉開了序幕。短短五天的培訓給予我們每個學員的是激昂的鬥志和無盡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通過此次培訓,將學習到的理論和經驗實踐於之後的教育教學,實現破繭成蝶。

此次培訓讓我收穫頗豐,培訓內容從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設置培訓內容,既有針對性又具實用性。豐富的事例和典型人物的事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榜樣的力量更具説服力和號召力。也讓我們明白了每個人的能力沒有千差萬別,成功與否只在於個人的努力程度。

首先,從閲讀開始。陳智慧教授説“改變從閲讀開始”。閲讀改變的不僅是自己,還可能改變家庭,改變教育…而作為一名教師,閲讀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學識、眼界、教育學生的方式,還可能影響着學生的成長。教師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者,除了要比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還應該要追求站在更高的思想和思維的海拔高度,拓寬更廣的人文視野,惟其如此,才能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教育工作者。

其次,兼具師德,依法執教。所謂師德,指的是教師需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素養。它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等方面。石棟校長和張紅昌老師在培訓課中均提到了這一問題。師德,是每個教師所應具備的品行和職業道德,是教師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保證,是衡量教師事業心和責任心的標準。教師師德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當今的社會大環境要求我們教師隊伍要耐得住寂寞,否則,為人師表就成了一紙空談。而師德的提升,利於教師的依法執教。依法執教即教師要嚴格遵守即嚴格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律法規,尊重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不歧視後進生。教師應在適當的時候採取恰當的教育手段,以身示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遵紀守法,以模範的行為影響和教育學生。

第三,教學專研,與時俱進。邢益育主任用其一線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對教學的專研精神。着力提升在教材處理、活動設計、課堂實施和媒體運用等四方面的技能,變“講堂”為“學堂”。教師應善於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遊戲,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此外,教師要學會聆聽,學會欣賞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而課後,教師要做一名反思型教師,反思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的努力方向,善於積累不同問題的解決方式和方法。作為教師,還應善於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澱自己的人文底藴,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使自己始終適應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到與時俱進。

第四,寬嚴相濟,關愛學生,從“心”開始。“寬容”是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教育藝術和教育智慧的體現。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人的心靈深處。”老師只有從心裏愛學生,學生才會真心尊重老師,教師的教學才會是奏效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是在起步中積蓄而沉澱下來的,起步教育有失,而後的教育者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使問題真正成為了問題。而作為教師,若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一視同仁的對待他們,因勢利導使他們的閃光點得到發揚,使他們樹立自信,那麼,教師的寬容教育就是成功的。而嚴格是教師育人的責任,是愛的昇華,“愛之深,責之切”,説的就是越是關心、越是愛,要求也越嚴。“嚴”不是嚴厲、嚴酷,是以愛之名而“嚴”,是在真誠的關愛中及時矯正錯誤,不使缺點成為習慣而蔓延擴散。但凡責任心強的教育者,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中,都始終貫穿着嚴格要求,只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品質,才會有日後的健康成長。肩負責任心中有學生,寬嚴都是愛,寬嚴相濟是教師的育人智慧,更是育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