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談談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心得【推薦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W

談談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心得【推薦多篇】

談談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心得1

鄉村振興戰略是__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戰略。今年1月2日,國務院公佈了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詳細闡述整個戰略的內涵與實施。我有幸作為培訓班的一員,親歷了整個培訓過程,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在課堂上,聆聽了學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宏所作的《生態文明治理的“三治”經驗》、《黨建+生態:紅色引領推動綠色發展》的專題輔導,讓我對湖州市踐行__兩山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治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體的瞭解和宏觀的感受。現場教學,先後觀摩學習了長興縣水口鄉的全域“景區+農家”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以“桑基魚塘”為特色的傳統村落—特色小鎮文化旅遊開發模式、雙林鎮向陽村“魅力水鄉、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模式,“中國白茶第一村”—縣溪龍鄉黃杜村脱貧致富的路徑、“兩山理念發源地”—天荒坪鎮餘村堅持綠色發展的過程、劉家塘村“慢生活”鄉村旅遊的理念、“田園魯家”—遞鋪街道魯家村“無中生有、創新發展”的過程,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發展休閒農業旅遊、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鎮“防風非遺文化”的開發和莫干山小鎮發展郡安裏(洋家樂)的做法,吳興區仁皇街道橋西村“紅色拆遷、發展集體經濟”的舉措,以及南太湖旅遊度假區黨建引領、實施生態保護、發展旅遊產業的成果等等。

與同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分別是朔州、湖州的下轄縣,又同是____指示和肯定的縣,兩縣、兩市的發展有其相似性,發展的階段又出現明顯的差別,究竟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湖州市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建設發源地,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當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省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後,湖州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結出豐碩的成果。此外,還有一點讓感觸很深,就是農村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化、比較優勢發揮的化、服務羣眾的細微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看,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為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市委六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為創新鬆綁、為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為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為不作為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為幹事者擔當,為作為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談談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心得2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20--年脱貧攻堅成效考核等情況的彙報》,會議指出,在以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20--年全國脱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90%以上的貧困縣實現摘帽,脱貧攻堅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決勝階段。這充分表明,當前,我國已處於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____指出,要把脱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聚力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共進,既有利於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脱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當前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共進的問題思考

(一)理論支撐與思想認識。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具有基本目標的統一性和戰略舉措的互補性。當前,還有一些鄉村對____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的精神實質缺乏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對二者內在邏輯和有機銜接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脱貧“摘帽”就可以“鬆氣歇腳”“到站下車”了,沒有從“三農”工作全局去把握二者目標一致性、工作連續性和階段性統一。

(二)發展現狀與實施基礎。據調查,一些貧困縣,縣域工業底子薄,經濟活力不足,城市化率低,城鄉融合層次低,縣鄉產業缺乏特色,單一化、同質化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門路少。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相互脱節,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基礎相對薄弱,農業綜合改革協同性不強,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體制機制與政策供給。據調查,一些縣區,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缺乏相互通報機制、溝通機制、協調機制,對脱貧攻堅成熟的工作體系,缺乏有效的借鑑和吸收及創新性運用。對鄉村振興與脱貧攻堅之間政策的過渡接續謀劃不夠,缺乏統籌性的政策設計和支撐。

(四)規劃引領與實現路徑。據調查,一些地方,鄉村振興規劃與脱貧攻堅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對原有的規劃缺乏有效整合、優化和重構。交匯期工作任務疊加,工作內容和工作重心轉移,兩戰略有機銜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徑缺乏有效探索和實踐。

二、聚力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共進的對策建議

(一)做好理論銜接共進,為鄉村振興提供思想基礎。一是持續深化理論武裝,深入學習宣傳__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__精神,深刻把握黨領導“三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深刻領會、準確把握____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的精神實質,繼承“精準”理念,總結脱貧攻堅先進理論和優秀經驗,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支撐和根本遵循。二是廣泛動員幹部羣眾,踐行羣眾路線,轉變工作作風,在鄉村掀起“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熱潮,實現“被動扶”到“主動興”的轉變,進一步提升貧困人口“自主脱貧”的能力,讓人民羣眾從內心深處轉變觀念,主動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早日過上富裕生活。尊重羣眾主體地位,既問需於民,又問計於民,發揮羣眾首創精神,集眾智,聚民心,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民意基礎。

(二)做好機制銜接共進,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一是借鑑脱貧攻堅形成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做好“五級書記抓扶貧”與抓鄉村振興的銜接共進,將其總結提煉、推廣運用到鄉村振興中。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督體系、評估體系在內的制度體系。二是建立防範返貧和新生貧困、解決次生貧困和相對貧困的鞏固脱貧成果長效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脱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着力抓好基本產業、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基本技能培訓、基層組織建設。三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實施等重要事項,提高財政、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各項工作的協同性,構築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體制機制。科學研判脱貧攻堅項目中需要延續和升級的內容,並納入鄉村振興的推進機制中。四是落實考核評價機制,在鄉村振興初期應借鑑脱貧攻堅過程中形成的較為成熟的評價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合理的階段性考核指標體系。

(三)做好規劃銜接共進,為鄉村振興提供實現路徑。一是清晰明確地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短期過渡計劃,將脱貧後待完成的任務、工程等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或實施方案,發揮長效作用。二是銜接好各專項和行業規劃,將脱貧攻堅規劃部署中仍需鞏固拓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美麗鄉村打造、農旅融合發展等項目,有機嵌入鄉村振興發展規劃中,增強規劃的持續性和銜接性。通盤考慮土地利用、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切實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三是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對縣域內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措施作出總體安排,針對不同發展水平、不同類型的地區,加強分類規劃指導,梯次推進。大力提升城鎮化水平,用“大馬拉小車”,以城鎮化的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四是制定產業振興規劃,在鄉村振興總體規劃指引下,發揮各地特色,制定階段性的產業規劃。保持產業扶貧力度不減,將產業發展重心轉向縣域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四)做好政策銜接共進,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源泉。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一是加強鄉村振興、脱貧攻堅政策統籌,分類確定需要取消的、接續的、完善的或強化的政策,研究現行傾斜性支持政策的延續時限、內容與脱鈎方法,注重總結梳理脱貧攻堅中成熟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用於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制度框架。二是轉變政策供給方式,促進相關政策向常規性、長效性轉變,均衡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強化產業、金融等政策供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三是合理拓展部分扶貧政策惠及的對象範圍。打好特惠性政策與普惠性政策的組合拳,既要持續關注對特殊羣體的兜底保障,也要高度重視推動鄉村的整體發展。通過政策拓展,將在脱貧攻堅中增強貧困户發展能力的政策舉措,轉變為能夠幫助廣大農户參與鄉村振興並分享鄉村紅利的政策安排。

(五)做好資金銜接共進,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撐。一是強化政府“主導”,發揮金融資金的引導協同作用、社會資金的參與補充作用,確保資金投入與提高脱貧質量、鞏固脱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相匹配。二是強化資金“整合”,發揮規劃的統籌引領作用,把脱貧攻堅、公共事業發展和涉農資金等多方投入統籌起來,充分發揮資金整合規模合力效益。三是強化資金“撬動”,借鑑並創新脱貧攻堅的資金籌措方式,通過以獎代補、貼息、擔保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研究出台市場化方式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

(六)做好人文銜接共進,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強化人才培養及提升,實現人才振興。脱貧攻堅與鍛鍊幹部、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是我國特色扶貧的重要經驗。在與鄉村振興銜接過程中,通過“內育”與“外引”相結合,培養鄉土人才,引進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場、懂法律的現代化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二是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貫穿始終,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道德教化、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家風家規,同時外化為自覺行動。三是做好扶智扶志與文化振興的有效銜接。一方面扶貧扶志扶智並舉,實現鄉村文化改善。另一方面,多管齊下補齊鄉村文化短板、增強鄉村文化自信。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產品供給;因地制宜挖掘特色鄉土文化內涵,充分運用特色文化提高村民凝聚力,為鄉村振興鑄魂。

談談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心得3

_____年4月11日至4月22日,我很榮幸參加我縣今年的在職幹部全員培訓,這是我入編以來第一次參加培訓,感到非常激動。通過黨校領導、專家教授的精彩授課,本人受益匪淺,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

____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意義重大。

13億多中國人中,有着近10億農民,農村成為了中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關係“幸福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關涉“美麗鄉村”願景的實現,關乎“鄉土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但隨着社會變革的急劇轉型,三農問題成為了我們心頭難以放下的牽掛。“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鄉村振興已刻不容緩,而只有讓人們願意回、回得去、留得下,鄉村振興方有希望。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民必須富,讓人們願意回。鄉村若是“梧桐樹”,便會引來鄉賢遊子們這些“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鄉村的振興發展的對“城歸”的引力第一要義就植根於農民生活的富足,從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創業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鬆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遊子們的虔誠嚮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污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污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迴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遊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託。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業必須強,讓人們留得下。興業致富是許多人逐夢的源動力,而守業安居則是廣大農業經營者的定心丸。鄉村留得住人才是鄉村持續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讓“城歸”留下創業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遊+”的快車,鄉村旅遊便為鄉村提供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着旅遊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遊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遊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着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談談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心得4

4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____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____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要下好鄉村振興這盤棋,我們必須抓好領導班子、第一書記、鄉土人才等“關鍵人”,充分發揮“領頭雁”“主心骨”“帶頭人”作用,為發展創造動力源泉,共促鄉村振興,共建美好家園。

鄉鎮領導班子“擔使命”,當好“領頭雁”。

俗話説,“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班子隊伍的建設對地區發展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抓好領導班子“關鍵人”。一方面,領導班子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其位,謀其政”,履行好自身職責,秉承“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的價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緊緊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攥指發力、久久為功,確保條條落地、項項落實。另一方面,組織部門要緊盯抓牢班子隊伍建設,選拔任用要堅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提高班子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建立“班子隊伍”政治素質檔案,對政治不合格、廉潔不過關的“一票否決”,探索“班子隊伍”函詢回覆分析、抽核工作等機制,確保班子隊伍過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樣。

駐村第一書記“亮身份”,當好“主心骨”。

在脱貧攻堅戰役中,第一書記給貧困落後的鄉村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羣眾“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繼續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為的是讓這根“主心骨”持續發揮作用,因此,必須抓好第一書記“關鍵人”。一方面,第一書記要堅決杜絕“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層混亂現象,把基層當成學習成長的大熔爐和幹事創業的大舞台,拋棄“鍍金”想法,沉下心來找準自身定位、合理規劃自己的目標,增強看問題的“眼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組織部門要“緊盯”第一書記到村任職情況,定期進行摸排調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羣眾監督”等靈活機制,對“不到位”現象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督促相關單位將任職工作落實抓細。

農村鄉土人才“強責任”,當好“帶頭人”。

基層幹事創業環境與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要走好“築巢引鳳”這條“路”難度頗大,鄉土人才是農村的寶貴人才資源,因此,必須抓好鄉土人才“關鍵人”。一方面,組織部門充分發揮選人用人職能,拋開“唯學歷論”,不求全責備、不論資排輩、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線調研、村鎮舉薦等形式,持續發掘本地“土專家”“田秀才”,建立健全農村種養等行業的人才信息庫,選拔羣眾認可、敢挑重擔、技術經驗豐富的鄉土人才作為帶頭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給予鄉土人才支持,做好資源“傾斜”,建立公平、公正、靈活的鄉土人才評價機制和激勵長效機制,對成績突出的鄉土人才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探索開闢“專屬通道”,並適當考慮納入鎮村後備幹部重點培養人選,讓鄉土人才能夠放開手腳“使勁幹”,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

談談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心得5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脱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_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_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台。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_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台,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羣眾實現脱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