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6K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1

感恩節的這一天如約而至,學校也舉辦了相關的活動,在這一天中我們瞭解到了很多的感人事蹟,似乎也更加明白了為什麼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都在告訴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將內心的情感喚醒,做一名高素質的學生。

這世間萬物存在即合理,而我們生活在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中,要感謝的人或事實際上有很多,甚至有一些是被我們忽視掉的。正如這個世界,我們生存於此,要感謝大自然的土壤、氧氣、水源……這是我們生存的條件,而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而我們對其心懷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要學會去愛護她,珍惜每一種資源,比如我們身邊的小事:不隨地扔垃圾、隨手關上水龍頭等等,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實則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而我們最常説的一定就是對父母的感恩,這是生養我們的人,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健康地成長,這一路的成長,他們又有怎樣的辛苦,我們的理解都是淺顯的,父母的恩情大過於天,“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在這世間,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明白要感恩父母,而我們在平時應該如何去做呢?在我看來就是不去忤逆父母,作為子女多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不要侷限在自己的世界中,對他們多一些關心,這就是最簡單的.方式。這也讓我不禁想起來,有一次與媽媽出去逛街,我們挽着胳膊穿梭在店鋪之中,媽媽似乎很感慨地説了一句,“一天天的長大了,不知道還能陪在媽媽身邊多長時間”,是啊,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年,在我們有時間去表達內心的感情的時候,我們不應去吝嗇,父母的愛都是那樣的無私,我們又為何不去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呢?

同時,我要感謝教會我知識和道理的老師們,師恩是我們應該一輩子銘記的事情,還記得在我成績不理想時,是老師重新給了我信心,讓我有了再次站起來的勇氣,每一件事情我都不忘記,所以在感恩節這一天,希望老師能夠照顧好身體,謝謝他們曾經的每一句鼓勵,學生此生難忘,這份恩情也會永遠牢記於心。

常懷感恩之心,時刻提醒自己對身邊的人和物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2

1月24日至1月31日,我隨廣西玉林仁東寒假志願團仁東分團來到玉林仁東鎮大棚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就比較嬌生慣養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9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50萬,村民每年平均收入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甘村長自_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一望無際的大蒜田,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潮菜收益可達每畝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達到了每畝_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罐頭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罐頭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村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這次社會實踐的時間為9天,參加隊員有20名。在這短短的幾天裏,我們主要開展了四項較大的活動,下面我就簡要的進行一下彙報。

一、“放飛孩子的夢想,托起明天的太陽”主題班會。

在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上,我們組主持的專題叫“關愛花朵,精彩大棚”,做這個活動我們的初衷是想借我們的行動展示給這些缺乏關愛的山村孩子們的父母一個感性的認識,那些禮都是村委出錢資助給我們活動的。我們這個活動是在這期志願活動裏的一部分。當我們給孩子們送去一些糖果和書本文具時,孩子們那種渴望愛的眼神深深的打動着我、震撼着我,缺愛、純真、努力、上進是在場的每一個孩子都具備的,從他們那雙充滿求淚水的眼睛裏,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們一起的幾個小時裏,我過得快樂而充實,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當一個小孩子代表給我們佩帶紅領巾的時候,我真的很激動,激動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帶紅領巾的時候差;當孩子們用洪亮的聲音唱着《春天在哪裏》時,我不知為什麼,也許是一種衝動。我的眼睛開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了,被他們的純真、活潑、樸實感動了。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我們社會對留守孩子的關愛是重要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讓我感覺到我的做法是對的,如果這次活動能增強他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那我們的這個活動就算是成功了!

我們的這次活動得到了當地領導、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評。

二、走訪農民,尋找科技帶頭人。

為了儘快瞭解大棚村,我們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幹部進行了座談,座談會的地點就在村委會,形式很簡單,但內容卻很充實。

村幹部介紹説:“大棚村共一萬三千畝耕地,種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還種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麼的。養殖業也不算髮達,正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什麼規模,主要品種比較單一,就豬、鴨、雞等傳統品種,特種養殖還沒有。”

我們組有個成員是農學院學機械的學生,這次下鄉的目的有一個就是調查一下農業機械在農村的普及程度和農民需要什麼樣的機械。但當我們問到這個問題時,村幹部很乾脆的回答:“我們村根本不存在農業機械化,一切農活全部由農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東西,不存在什麼機械化。”當時我真的很驚訝,問他們為什麼不用一些機械代替人來做這些重複性很強有很繁重的工作時,他們是這樣回答的:“如果都機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餘勞動力了?”我想農民他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許他們就是這麼認識的,我們的任務是來調查的,在短短的幾天裏,我們不可能改變他們的思想,就沒有在往下追問。

於是我們就轉換話題,説:“在現在的這種耕作過程中,有沒有哪種工作是農民認為比較繁重的,希望由機械代替的?”村幹部想了想説:“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後,翻地再種主要由人力和畜力來完成,又費時又費力。希望有一種耕田的機器代勞。”我個人認為,市場上應當有這種機器,只不過當地的信息不是很豐富。打算回來在網上或者從別的渠道幫農民們找找。

其他的隊員也就他們自己的專業問了些問題,例如,學法律的就比較關心農業的法規政策等問題,像税費改革什麼的;學化肥的就問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們問的時候,我就仔細地聽,然後認真地作筆記,我想雖然這些跟我的專業不相關,但是多知道一些總沒有壞處。

座談大概持續了兩個小時,我們對舊堡的總體情況有了個整體的認識,但光聽村幹部講,是絕對不能完全瞭解的,所以我們決定下午親自到農民家裏去看一看。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一家養雞的專業户,它是全村開始養雞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經5年了。我們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趕着雞場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歲的小女兒在,15歲的大女兒今年開學上八年級,放假去學校補課了。

她家養雞的數目是全村最多的,現在有500只呢;總共有4畝半地,除了一畝地種的是糧食,其餘種的都是青菜,每年收穫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來餵雞,但據她所説,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定量的飼料。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制定了十六字的訪問過程,即“贈送資料、説明來意、瞭解情況、記錄問題”。有了明確的過程,我們訪問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三、建立“農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會舊堡農業科技服務站”,與當地進行長期合作。

建立這個服務站的目的或者説是初衷就是使農大的學生與農民保持密切的聯繫,充分了解農民的需求,在他們的學習當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側重,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這樣,他們學習起來就更有動力了;

同時,農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實惠,首先,他們所提供的資料、信息都是免費的,沒有經濟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麼欺騙,不像有些種子公司賣假種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卻不顧辛苦一年而顆粒無收的農民,他們不會;其次,是長期合作,農民可以隨時把遇到的比較棘手的問題通過服務站告訴農學院,要是他們能解決、有把握的東西,會毫無保留的告訴農民,如果他們解決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們也會負責的告訴農民,讓他們先等等,他們會替他們去請教學校裏專家、教授們。這次建站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制定“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會舊堡農業科技服務站”管理制度的暫行辦法;

2、經過走訪農户,對農民進行了解,確定農業科技服務站站長以及舊堡村科技帶頭人;

3、向農業科技服務站捐贈圖書、光盤等資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務站作為保存本;

4、由於怕耽誤農民的時間,我們決定為農民送書到家,加強對服務站的宣傳。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四、農事實習。説起來是很簡單的活,就是給大蒜地鋤草。

雖説這不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幹這種活。但一開始亂鋤一氣,草沒鋤掉幾棵,手上倒磨出了幾個泡,後來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鋤的快多了,不一會我就把一壟鋤完了。大蒜地裏風很大,我這才親身體會到了農民們的不容易,作為農大的學生應該給農民辦點實事,更堅定了我們把農業科技服務站建下去的決心。

以上是我對主要活動進行的簡要介紹,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對整個活動談一些感受:

1、“團隊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當中的重要性。

每個人對每件事的看法不會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處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隨着大家相互的逐漸瞭解,分歧會慢慢減少,工作開展也會越來越順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統一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才能順利出色的完成。

2、宣傳工作和前期準備工作在整個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都被人説爛了,可只有經歷以後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你要開展一項活動,如果宣傳工作做的不到位,沒有人來參加,活動怎麼能開展下去呢?即使你準備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給誰看呢?如果你前期準備的不夠充分,觀眾或者説參與者一多,你準備的不夠充分,肯定就會手忙腳亂,更別提發揮水平了。從這次活動中,我充分認識到準備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務。

3、我覺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結果怎樣都是成功的!

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的收穫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請老師給予批評、指導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3

今天的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組關於防溺水知識的圖片和視頻,看了那些觸目驚心的圖片,同學們都感慨萬分。那些揪心的畫面,悲痛欲絕的哭泣聲,縈繞在我的耳邊,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炎炎夏日,清涼的河水會誘惑很多的同學去痛快的洗個澡。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看似平靜温柔的水面卻暗藏殺機。那淙淙的河水誘惑着你,當你跳下去的時候,卻又張開血盆大口準備把你吞掉。如果你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走了,有沒有想過你們的父母?

俗話説的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在前幾年,在我們村裏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悲傷的事。一羣孩子在無防護措施,沒人看管的情況下下河游泳。

突然一個孩子,慢慢的沉下去,當岸上的孩子找來大人施救的時候,那個孩子已經奄奄一息了。不管怎麼搖動,怎麼做人工呼吸,孩子就是不醒。孩子的父母傷心欲絕,在一旁的我忍不住哭了。

這不是天災!是人禍!是他們自己缺乏安全知識,最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慘痛。

同學們,有時候危險總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發生,所以釀成了一個個慘不忍睹的事件。現在處於青春期的我們,有無比美好的未來。

所以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生命,認真聽老師和父母的教誨,減少悲劇的發生。我們不願意看到一個個的生命被無情的流水帶去,我們更不願意看到那悲痛欲絕的一幕幕。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愛生命!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歡笑!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4

聽完鄧x老師的《雙課堂與魯迅作品教學》講座和鄭xx老師的一堂作文課,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成功的教師應該是研究型的教師。

教師要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必須要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增強科研意識,提高科研水平。善於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積累、在實踐中總結;從“經驗型”走向“研究型”,從“辛苦型”走向“創造型”。

鄧x老師對“經典閲讀”進行了研究,確立了“魯迅作品專題實驗研究”方向,教學活動用四個環節在虛擬與實體課堂間切換,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造,與時俱進的運用互聯網,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她的研究和實踐是專業的。鄧老師的特殊課型———“雙課堂模式”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角色,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課堂的生成性,重視課堂教學的延伸性。

鄭xx老師的作文教學很有自己獨到的一面,鄭老師這堂課的中心是“抓住景物特徵寫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她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點,用學生的習作進行授課,引導學生找出寫景習作具體的要領:

1、對具體的事物進行描繪可以使畫面感更強。

2、心理描寫可以烘托景物特點。

3、少用集合概念詞。

4、多用形容詞修飾具體的事物。

5、景物要選擇生活中較熟悉的,可以叫得出名稱的。

最後老師總結為:增加數量,少用集合概念,增加具體事物名稱。鄭老師的作文教學是有專題和系列研究的,她的作文教學研究是具體的,課堂教學是關注學情的。

語文教師的成長需要研究,要從教書匠走向專家型研究者。葉x教授曾説過這樣一句在教育界耳熟能詳的話,“寫一輩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書匠,而寫三年反思,你就可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反思是什麼呢?反思就是研究,在實踐中研究,在實踐中思考。也只有研究,才有可能發展,只有研究才能讓你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動力。所以説,我們通過研究自己的工作,不僅可以提高工作績效,也可以讓你自己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贏得更好的發展環境,從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5

為緬懷先烈,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積極響應縣教育精神,按照城關鎮中心校的安排,我校於清明節前後,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祭奠英烈”系列教育活動。

一、加大宣傳,形成聲勢

清明節前夕,我校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等各種宣傳途徑和手段,宣傳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蹟,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革命傳統教育。各班相繼召開“學習革命先烈,做新時期合格的國小生”主題班會,表達了同學們發揚革命傳統,繼承烈士遺志的決心和信心。激勵了同學們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發揚革命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刻苦學習、不解奮鬥。

二、祭文徵集,緬懷先烈

我校結合感恩教育,通過追思先人的養育恩情、弘揚先賢的精神品質、謳歌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表達對先人、先賢、先烈的深切懷念和無限哀思,在學校高年級組開展了祭文徵集活動。此次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進取心,進一步規範了學生養成習慣教育。

三、詩文朗誦、革命歌曲比賽,以此祝福祖國

我們舉行了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詩文朗誦比賽。同學們懷着對革命先烈無比崇敬的心情,朗誦了一首首頌歌。通過這次活動,大大地激發了師生們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情懷。真正讓同學們認識到:今天我們悼念革命先烈,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就是要以先輩為榜樣,為我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四、開展六年級優秀少先隊員“清明祭英烈、弘揚民族魂”活動

20xx年4月x日下午,我校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六年級優秀少先隊員到將軍新村—賴村,以此沉痛悼念為國為民賴傳珠將軍的英靈,深切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回憶過去的崢嶸歲月,以表達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學生們在活動中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抒發對黨的無限深情,進一步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意志。也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勿忘光榮的革命傳統,同時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繼承先烈們的革命遺志,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此次清明節“祭奠英烈”系列活動,使早已遠離戰爭、身處和平的師生重温了為國家獨立、民族自強、人民幸福而前仆後繼、不屈不撓、英勇鬥爭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心裏迸發出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堅定了保衞祖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信念。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又到了,這是一個為親人掃墓,祭奠先烈的日子。

説到祭拜先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留芳園了,在留芳園中有一座英雄紀念碑,它是為那些因革命英勇獻身的戰士們而建立的。

説到革命,就有必要説説孫中山先生了。孫中山,他是革命的偉人,出生於廣東香山縣(現在的中山縣),他雖學的是醫學,卻極留心於政治問題。在公元一八八五年,正值中國因與法國交戰而失掉越南的那一年,他才決定清廷,建立民國的志願,從此,他走上了一條革命之路。中山先生編定了《革命方略》,將革命分為了軍法、約法、憲法三個時期,並發表了對外《宣言》,從此以後革命的行動,就如懸崖轉石,愈接愈厲了。

在中國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如:黃繼光、李大釗、聞一多、秋瑾、董存瑞等,若是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中國現在繁榮與昌盛,他們為中國的興盛付出了血的代價,他們那種堅持不懈、不畏強權、敢於鬥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當莊嚴的國歌奏響,我站在英雄紀念碑前,望着國旗上的五角星,內心充滿敬畏。借用中山先生一句話“和平、奮鬥、救中國”,那麼我們現在又應該如何幫助中國呢?有的人認為,我們還小,現階段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了,可我卻不這麼認為,努力學習只是一方面,健康的身體其實也很重要,如果沒有健壯的身體,整天病怏怏的,又談何報效祖國呢?所以現階段我們在認真學習的同時,還應該多鍛鍊身體,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五好少年。

最後,讓我們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學習!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7

一、做好宣傳動員工作,讓學生明感恩知感恩。

為了統一認識,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首先在5月9日早上向全體學生宣讀“感恩母親的倡議書”,向全體學生髮出了“20_,感謝母親”的號召。同時,各班主任積極利用班會的時間召開了動員會,組織好學生閲讀倡議書,講解活動意義,使廣大學生知道什麼叫感恩,明白知恩、感恩、報恩是人生美德,是中華美德的重要內容,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古今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青少年,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做到有恩必報。負恩知愧,把自己培養成為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好少年。

二、開展感恩實踐活動,讓學生做到知行統一。

1。 進行感恩專題“致爸爸、媽媽一封信”活動

我們在感恩教育活動月中積極鼓勵學生多閲讀有關感恩的書籍,並讓他們將讀後的感悟,同自己的幸福生活相結合,給爸爸、媽媽一封信活動。學生們能從實際出發,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2、各班召開感恩母愛的主題班會。

3、行動帶驚喜。

在母親節當天,嘗試感謝媽媽的幾種方式,給媽媽一個舒心。(如:向母親道一聲温馨的祝福;為母親捶一捶背;為母親洗一洗腳;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送給母親一個深情的擁抱送;給母親一份自制的節日小禮物;給母親寫一封感謝的信,説説心理話;和媽媽照一張合影,在合影上寫下你的祝福?)

這次活動,學生不但懂得了感激自己的父母,還懂得去感激我們的國家、感激這個社會、感激自己的學校。也更應該要感激教給自己知識,提高自己修養的老師。甚至還要感激苦難逆境,是它們教會了自己堅強。感謝曾幫助過自己的人,他們用暖暖的心燈讓自己發現生命是如此豐厚而富有。學生對感恩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感恩的思想覺悟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參加團活動心得體會篇8

今天,我們在宿舍樓綠化帶開展了青年志願活動,主題的內容為撿垃圾。下午2點30分,我們聚集在食堂門口,帶着工具,開始我們的志願活動。

我們劃分好了區域,兩個人在一起。之後,同學們就開始了工作,這時也不分彼此。大家見到垃圾就主動的撿了起來。不一會的時間大家就撿了一個又一個的垃圾。我負責撐垃圾袋,不一會時間垃圾袋就沉甸甸的了。

在此次活動中,大家都十分積極,從活動開始到結束都保持着很高的熱情,雖然有的同學已經幹得出汗,但還是不肯鬆懈,為此次活動的圓滿成功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通過大家的辛勤勞作,對校園內的一些顯見的垃圾和一些垃圾死角進行清理,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而且在活動中提升了我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增強了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校園不僅是我們學習求知的地方,更是我們生活的場所。在學校裏,我們度過了大多數時光,因而,保持校園的清潔與美觀便成了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校園整潔不光可以愉悦我們的心情,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大有益處。當我在切身體驗勞動時,我才更進一步地融會了勞動最光榮這句話的精髓。勞動確實很辛苦,但卻是苦中帶甜的。勞動的感受,在勞累時大汗淋漓的感受。這些都不是能從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所能觸摸到的,這種感受是作為一名勞動者內心深處最平凡而又殊於一般的感受。

多參加勞動實踐其實也是一個發揮自我,展現自我才華的舞台。有的人生在富裕的家庭,衣食無憂;而有的人卻生活在貧困的山區,從小就歷經磨難。雖然沒法選擇出身,但可以用自強,自立的奮鬥精神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家境不是很寬裕,昂貴的費用給身在農村的父母予沉重的壓力。這次做義工撿垃圾,使我覺得一個人應當自立,自強,通過拼搏奮鬥去擺脱逆境才是最重要的。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活動讓我們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也讓我們認識到建造一個清潔的校園從自身做起是多麼的重要,不管在校園還是在校外,保持清潔都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為保護環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環保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只有從觀念上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我們的根本出路,否則環保將只是拿出來裝點門面的話題。

其實環保和學習是有很多相似點的,一時興起而為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從點滴做起並堅持不懈,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學校是我們大家的共同的家,我們應該儘自己的努力去讓我們這個大家庭越來越美麗。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們更有責任把這種環保理念傳達給每一位同學,讓大家手牽手,共建和諧校園。

總而言之,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受益匪淺,我希望以後能多參加一些類似的活動,同時我呼籲大家,尤其是大學生們,一定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的意識。在活動中感受到合作精神的可貴,看到勞動成果的喜悦。志願者是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自願為學院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需要幫助的人。作為大學生志願者的我們更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服務校園、服務社會。同時,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更要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提高我們的實踐能力。通過志願者服務,感受志願服務精神的魅力。

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思想道德規劃落實到每一個言行中。為了使我們能夠更好的學習生活,我們需要一個優美和諧、秩序井然的校園環境。我們是學校的主人,理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建設美好校園做出我們自己的一份貢獻。我們應該共創乾淨校園,爭做文明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