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1W

關於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7、《被遺忘的燭光 “城中村”教師生存實錄》 篇一

作者:王麗琴

出版日期:2016-03-01

《被遺忘的燭光 “城中村”教師生存實錄》是一本有悲憫情懷的教育人寫的書,一本可以觸及人心底那一塊柔軟處的書。它聚焦“城中村”教師,即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師,這個非常容易被忽視的新時期弱勢教師羣體,挖掘其職業定位和社會價值,通過深入現場的田野考察,對他們的生存現狀進行了實證研究和個案追蹤,並在專項培訓的基礎上,開發出適合他們的培訓課程,促進其專業發展,同時向有關部門提出了政策建議。作者們一方面努力以實證數據“説話”,另一方面以真實的敍事報告打動人心,積累的一批真實生動的個案故事,具感染力,觸碰教育公平、全納教育等敏感點,應能引發公眾關注。

致敬辭:這是一本註定不能暢銷的書。但每一個時代都應該留下默默行走者的痕跡,都需要有人付出心血,為無權者吶喊。這些人同樣是我們的同行者,而“無論怎樣的時代,再低微的骨頭裏,也有江河。”

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4、《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 篇二

作者:王尚文、郭初陽、顏煉軍

出版日期:2016-10-01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面對海量的知識、信息,不免有“弱水三千,如何獨取一瓢”作為基礎人文教育的源頭活水的困惑。因為沒有公認的好辦法,就茫然,甚至迷亂。有人主張迴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蒙學讀本,但它們的內容已然有時代的侷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徑,但篳路藍縷,開拓為難。面對如此糾結的境地,需要真誠的行動和實驗,本書的三位編者以瓶管之識,編輯此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選擇。

為青少年讀者提供基礎人文選本,自應“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而全球化時代文明經典的採集,顯然不應再受限於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壘,應該面向“天下”的文明經典。老子説:“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於自身傳統,才能再造現代文明。

致敬辭:王尚文先生是一位資深的語文名師,而郭初陽是一位新生代語文名師,顏煉軍則是一位青年學者,兩代人編一本多元化的教材,本身就是一種“火種”的接棒。本書融合今古中外,博取眾家,匯為一體,為語文教育提供了另一視角,亦是對當今碎片化語文閲讀的一個有效補充。我們也期待不斷有高水平的語文讀本的出現。

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1、《影像中的生死課》 篇三

作者:陸曉婭

出版日期:2016-08-01

《影像中的生死課》是陸曉婭老師自2012年起在北師大開設的同名公共選修課的授課筆記實錄。全書以“什麼樣的生活值得一過”為核心關切點,選取中外電影,搭建與“生死”相關重大議題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學、社會學、醫學、人類學、倫理學、哲學、美學等多個學科,在觀影、閲讀和討論的多重對話中,協助學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建構自身的生命意識和生命價值觀。

《影像中的生死課》以紀實性的手法,逐一呈現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展現生動的課堂教學過程,在解析相關生死議題的同時,亦分享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法。

致敬辭:有人説,天地之間,生死之外無大事。因為時間的有限性,要求每個人都要去思索此生為何。但這門課少有人能夠講得精彩。而陸曉婭老師運用影像這種跨學科授課的方式,不但做了,而且做出了“生命教育”的新高度,亦補全了教育領域中長期缺乏優秀教材的短板。就重要性來説,怎麼描述都不過分。

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四

假期裏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如何成為最好的教師?引用編者的話就是:“我們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我,成為最好的教師。”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我想只要我爭取每一天多讀些書,每一天都有點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須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説過:“倘若當教師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也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師”呢?編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分別進行了闡述,對於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作為教師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從教十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並將其與讀完本書後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齊,得到了一種體會,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最基礎、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兩點:(1)時刻堅持對學生的愛;(2)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為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傑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我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師的職責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終排擠掉自我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都説人沒當母親之前看學生是一種心態,當了母親之後又是一種心態,以我的理解,可能當了母親,有了自我的孩子,對待學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親的心境。不管聽話的、不聽話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聰明的或是不聰明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都是有無數優點的。我們常説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先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我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應當懷着一種職責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供給幫忙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學校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的“養成教育”必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同時,這種愛對不一樣的學生有不一樣的資料,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懷着一顆愛才之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懷着一顆寬容之心;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懷着一顆關懷之心……這些愛是成為最好教師的基礎。作為班主任的我,要從“喜歡學生”向“愛學生”發展!要為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對於懷着“做最好的自我”心願的教師們,為達成所願“做最好的教師”,還應當把這些愛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愛心之雨”經過教學實踐“灑向”所教授的所有學生。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教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像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所以,僅有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始終如一地把對學生的愛進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師”。

在現實生活中,最好的教師,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上,這是為什麼?難道説做最好的教師、成為名師真的就這麼難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缺少了勇氣與自信,更缺少了作為純粹教育人的那種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我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我進行心理調節,歡樂地應對自我的人生和事業,應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僅有堅持這種進取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我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教育類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五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裏?”“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時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10、《日課》 篇六

作者:王星

出版日期:2016-11

《日課2017》分春、夏、秋、冬四冊,採用一日一課的體例,輯錄清末民初教科書中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課文,以日曆本的形式來呈現老課本的文化魅力。本次編選,內容以“周”為期,並設置鮮明主題,如生活實物、花鳥蟲魚、哲學常識、故事及遊戲等,由淺至深、從簡到繁。與2016版相比,不僅更替了六分之一的內容,還大量增加了珍稀版本中的課文。同時,對主題也進行了優化,選文更加經典,更貼近日常生活,適合兒童認識世界、記錄人生,也方便成人温故知新、安排生活。所選課文來自國文、國語、修身、常識、音樂、美術等上百種教科書,基本涵蓋目前中國小階段所有學科。

致敬辭:嚴格來説,這是一本日曆。但其中的內容卻與所有的日曆不同,它是民國時期的老課本。從8歲開始蒐集,如今王星收集到的文本已達萬餘冊,而從中摘選出來的課文只是滄海一粟。因此,一方面,我們認為這個時代缺乏這樣的教育工匠。另一方面,數據顯示,定價96元的《日課2015》賣出了超過16萬套。這意味着,一本日曆就為《讀庫》獲得了將近1600萬/年的收入。這讓我們猶如看到了當年老課本風行時的盛況,也説明在這個時代,好的內容仍然無比珍貴。

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9、《傅雷家書》 篇七

作者:傅雷 朱梅馥 傅聰;編者:傅敏

出版日期:2016-5-1

傅雷家人親自編定的家書精選本,以厚重風格反映家書全貌,全面展示傅雷家風,再現傅氏兄弟成長的家教背景。基於家書完整著作權的佔有,本書情節完整,背景清晰,人物鮮明,好看感人。貫穿全書的傅雷家人照片和家書墨跡與內容相輔相成,拉近了家書與讀者的距離,完全迥別於其他內容不完整的選編本。書中包含有珍貴照片、樓適夷初版代序、傅聰家信及英法文信。

致敬辭:一本書翻印了那麼多次,還能説什麼呢。

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八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新課改的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行動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會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人類,關心生命。

一、學會讚美他人

工作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意氣風發,通達灑脱,奮發向上。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踏實工作。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樂於分享,肯於吃苦,勇於創新。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需懷若谷,默默奉獻。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摯愛事業,深愛學生,精益求精。……我們本該讚美他們,我麼也必須讚美他們!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二、學會把握機會

我們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經理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傑為我們做了細緻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其之所以會成為名師,都是將困難視為機會的,他不僅可以從困難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更從中發現了那個“偉大”自我,收穫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學會利用時間

課堂高效益令學生喜歡,學生坐在教室裏,其實是在投資,投資為了回報,每個學生投資一樣多的時間,可為什麼這個班的學生學得很好,那個班卻很糟糕?因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學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飛天外,到頭來一無所獲,這就是浪費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時光,隨着我們的課表,被一點點用蛀蟲爬滿。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四十五分鐘裏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們要心向着孩子的快樂那麼學校就成了孩子延續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們自己流淌、享受着快樂,當然更需要學校這個快樂之地為他們創造快樂!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人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迴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予我很多的啟迪,也讓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這本書,作為人,你是幸福的,作為教師,你是快樂的,作為你的學生,他們的生命也會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總之,教師創新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正確的思想、執着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提高。

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2、《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 篇九

作者:徐賁

出版日期:2016-1-1

徐賁先生客居美國,卻以極大的熱誠擔當起中國公共知識分子的責任,他的寫作範圍廣泛,無論是公民社會建設、公共生活、國民教育、公共文化記憶等,幾乎對當下中國社會存在的重大問題皆有涉獵和深入分析。

作者以通古貫今的學識素養,重新審視和思考了國家命運與公民生活切實相關的教育之間的關係,提出並回答了“政體與教育如何相處”以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的問題。

致敬辭:徐賁先生雖然旅居海外,但對國家拳拳之心從未有差。這些年除持續在公共領域發聲之外,也同時引入了海外先進的教()育思想。《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就是一本沉重的、深邃的專業書籍,它跨越數千年的教育政治史,從而直指教育的本義。書中所講內容幾乎每一句都直刺教育問題之要害,讓我們無法忽視,甚至每當想起都如芒在背。我們相信,一本好書的力量,其實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