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什麼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7W

讀什麼書心得體會多篇

讀什麼書心得體會篇1

拉齊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牧民護邊員。

拉齊尼巴依克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優秀護邊員,他的父親是紅其拉甫邊防連義務巡邏嚮導,拉齊尼巴依克退伍後從父親手中接過使命也成為紅其拉甫邊防連的一名巡邏嚮導。幾十年來,慕士塔格峯和艱險崎嶇的千里邊防線見證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感人事蹟。

駐守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紅其拉甫邊防連,有一條全軍最長的陸地巡邏線。由於地勢險要,只能藉助犛牛巡邏,不能乘車。拉齊尼巴依克十幾歲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記父親的囑託,立志成為一名優秀護邊員。2004年,當了38年義務巡邏嚮導的父親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為將父輩愛國守邊精神傳承下去,父親拉着拉齊尼的手説:“邊防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給他們帶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現在我走不動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續下去。”剛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巴依克繼承父輩使命,成為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

2011年11月,拉齊尼巴依克帶着巡邏的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吾甫浪溝。天氣驟變,積雪厚度幾乎可以將犛牛埋沒。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突然從犛牛背上摔下來掉進了雪洞。周圍冰雪還在垮塌,拉齊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動”,自己爬到雪洞旁邊脱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他卻被凍得不省人事,急救3個小時才挽回性命。痊癒後不久,他又騎着犛牛給巡邏的官兵們帶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處懸崖邊,1名戰士騎的犛牛突然四處亂竄,拉齊尼幫助戰士們將犛牛穩住,他自己因為犛牛鞍子肚帶斷裂,摔倒在冰河裏,被河水衝出十幾米遠。

60多年來,誠信和責任一直激勵着拉齊尼一家默默無聞巡邏在祖國的千里邊防線上。他們家先後有10頭犛牛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們家卻堅持不要一分錢的補償。

拉齊尼巴依克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範、愛國擁軍模範等稱號。

讀什麼書心得體會篇2

人們稱拉齊尼·巴依卡是帕米爾雄鷹。

鷹,是塔吉克族的圖騰。他們認為鷹是英雄和正義的化身,希望如蒼鷹般不畏艱險、鷹擊長空。

塔吉克族特色氈帽下,一雙琥珀色的眼睛,澄澈純淨。

他俊朗、堅毅、愛笑;不善言辭,卻有古道熱腸、家國大愛。

回憶起拉齊尼·巴依卡,人們説:“別人有困難,他肯定是第一個發現並伸出援手”“他總是默默幫助他人”“他救了我母親的命”“他不僅是英雄,也是好兄弟”“我想跟他一樣温暖別人,什麼事都為別人着想”……

在一次參觀團的答謝演出中,他表演了傳統舞蹈,表露了內心的火熱與奔騰。

他星火般的赤誠,撫慰着人心,也融化了寒霜。

1月5日,塔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萬物靜默,天地同悲。

拉齊尼·巴依卡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村裏舉行。

年邁的父母、尚小的兒女,悲痛的妻子,只能摸到他冰涼的臉頰。

“我有3個月沒見到父親了,我盼望他能回來,吃到他親手做的飯……但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會做這樣的選擇。”拉齊尼·巴依卡13歲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忍着眼淚,怕爺爺奶奶看到了痛心。

“我知道我爸爸是個英雄,我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當個英雄,繼續完成他的心願。”他的兒子拉丁?拉齊尼,聲音稚嫩卻堅定。

年近七旬的父親,老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忍住傷痛轉去安慰同樣陷入惋傷的被救孩子母親:“我兒子用他的生命救了你們母子,以後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孫子。”

生命情懷與高貴品格,一脈相承。

太陽照在塔縣邊境線上,護邊員們捧着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巡邊時用過的望遠鏡,跪在雪地裏,將望遠鏡的鏡頭調向邊境的方向,輕輕放在壘好的石堆上。

“帕米爾雄鷹,以後它就是你的雙眼,永遠看着家鄉,看着祖國的大山。”曾經一同巡邊的麥富吐力?坎加哽咽了。

戰友們悲慼的呼喊:“拉齊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嗎?看到中國兩個字了嗎?你走了,但這裏到處都是你的掛念!”字字聲聲,響徹山間。

界碑上的“中國”二字,鮮紅如血。

雄鷹離不開雪山,更離不開自己終身守護的祖國和邊境線。

讀什麼書心得體會篇3

本學期參加了學校的聽課活動,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此刻聯繫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説一説我的心得體會。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能夠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用心性很高!

第三,注重反覆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第四,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説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説: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忙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一向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十分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必須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本學期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潛力,並真正地到達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讀什麼書心得體會篇4

頭戴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被高原紫外線曬黑的臉上總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話很少,兩隻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堅毅與執着。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留給人們的印象。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護邊員,全國人大代表,去年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卻在1月5日因為救助落水兒童永遠閉上了他那明亮的雙眼。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這裏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作為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爸爸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時56分許,正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着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

10多分鐘後,當孩童被成功救起時,託舉生命和希望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消息傳出,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新疆道德模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2020年10月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範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04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成為第三代護邊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為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1957年,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毛遂自薦成為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隨後,他的父親也加入其中,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嚮導38年。拉齊尼·巴依卡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便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來,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裏,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説:“沒有國家安全,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邏路上,不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險情。有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單獨帶着巡邏分隊來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遇暴風雪,無法趕到預定的地點,待第二天來到鐵幹裏克村時,由於山體滑坡,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

“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地説:“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

説完,拉齊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剛走出不多遠,一塊石片突然從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大家大聲勸他返回,但他只簡單地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兩個多小時後,拉齊尼·巴依卡終於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説起這件事,他説:“這是任務,我必須完成。”

16年的巡邏路,拉齊尼·巴依卡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每當説起邊防官兵對他們的幫助,拉齊尼·巴依卡總是掰着手指説,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裏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説的一句話。

讀什麼書心得體會篇5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一部具有鮮明色彩感的電影。紅、白、藍是諸多色彩中的主色調。紅的是人物的形象,燈火照映下的拉齊尼、朗誦作文的都爾汗紅色的民族服飾,還有鮮紅的國旗及醒目的“中國”石刻……這些符號都充滿鮮明的象徵意味。白的是雄壯的帕米爾高原。連綿起伏的雪域高原,遍佈着拉齊尼巡邊的足跡,這裏是主人公活動的場所,大山和聖雪代表了一種崇高感,讓人想起一位詩人的讚歎:“高原如猛虎”。蔚藍的天野,浩渺而深邃,一隻雄鷹翱翔天宇的形象反覆呈現,它是拉齊尼精神馳聘的世界,是由衷的讚美,也是對主人公精神境界的昇華。

深摯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昂揚的家國情懷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主旋律。這種敍述難度來自題材的重要性。它算不上“大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景,沒有豪言壯語,甚至會讓觀眾誤以為進入了“生活流”的敍述當中。人物對白充滿了生活氣息,童年的拉齊尼就耳濡目染,爺爺、爸爸巡邊護邊,劉紅軍為了救助拉齊尼,在親人即將團聚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些感人事蹟都是通過鏡頭語言娓娓敍説的,在全新背景下對人物進行光的描述。拉齊尼祖孫三代巡邊護邊,並將這種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到下一代。巡邊主題是影片中重頭戲,巍峨的慕士塔格峯、清澈的卡拉庫裏湖,影片展現了帕米爾高原迷人的自然風光,側重於解析人與自然的和睦和諧——拉齊尼就成長在這樣一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但拉齊尼的形象和其他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有着顯著的差別,他是沉默的,行走在街市中完全被人海淹沒,一旦在關鍵時刻,他的形象才會凸顯出來。“中國”石是在影片中使用了特寫鏡頭,拉齊尼一筆一筆的描紅,使“中國”二字越發鮮豔奪目。在巡邊過程中,拉齊尼會在山道旁的石頭上刻寫“中國”二字。從這些情節中都可以看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寫實風格的影片,但又極具藝術創新和藝術感染力。不論是場景,還是人物,講究實拍,不花哨,在膠片的運轉中突出的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健康寫實,強調鮮明的愛國主義精神,洋溢着動人的青春活力。從各種層面上説,我認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更適宜青年去觀看,因為青年更需要新時代的激勵和鼓舞。

愛國主義思想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基調,也是影片打動觀眾的力量所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人之為人,在於像神。”人應該具備神性,在道德上追求至善至美,是對精神境界的提升,而愛國主義精神是公民所應具有的至高的神性,它的價值是永恆的,是超越時空而為人類精神的準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成功提出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把拉齊尼形象中最有價值的成分解析出來。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大量採用了實景拍攝,這種拍攝工作在高原條件下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許多演員在拍攝中產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但為了體現藝術真實的魅力,拍攝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尤其在拉齊尼“冰湖救人”一節中,演員們冒着零下27度的低温在水中試鏡,一遍又一遍的反覆拍攝,直到把拉齊尼捨身躍入冰湖救助落水兒童的場面完全再現出來。拉齊尼落入冰湖後,為搶救孩子,他在湖中奮力用肘擊碎冰面,迅速接近孩子,這一場景被庫提魯克江(拉齊尼飾演者)演繹得驚心動魄,拉齊尼在危急時刻大無畏的英雄形象震撼人心。

影片對拉奇尼的刻畫,顯示出創作者有一種改寫英雄形象的主觀意圖,在生活中,拉齊尼文靜且有些靦腆,家庭生活場景佔了相當的比例,他對妻子之愛、對父母之孝都從眼神、面部表情中流露出來。這些場景增強了觀眾與影片的能動交流,使影片更加可親、可愛——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法國導演讓-呂克·戈達爾認為電影“首先要表達善良的情感”,《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正是這樣一個維度來凸顯拉齊尼形象,他是英雄,但首先是一個善良的人,對親人、朋友都是有擔當、有愛心的人。影片具有複雜的藝術結構,既有對家國情懷、英雄主義的宏觀把握,又有對人物心理等生活細節的微觀呈現,而這一切,都是通過一套純熟的電影語言來呈現的。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對新時代中國形象的嶄新描述,在藝術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對光影效果的強化、蒙太奇手法的應用,以及實景拍攝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一切都表明了新疆電影人的不懈追求,如何描述當代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展現21世紀中國西北角火熱的現實生活。新疆是各族人民和諧共建、共享的美麗家園,擺在新疆電影人面前的一項硬任務就是如何有效傳達出現實的鏡像,既能開啟心靈、催人奮進,又具備精良的藝術品位,使用電影語言來描述好發生在新疆大地上民族團結、共建家園的美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