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3W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多篇)

幼兒園與國小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一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為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就是指由幼兒園進入到國小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接。

幼兒園與國小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1.教育的性質、內容不同。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並重非義務教育機構。

幼兒以遊戲為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製度。

而國小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氛圍嚴肅。

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製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鬆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

而國小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為規範帶有強制性。

3.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環境的設置生動活潑,色彩亮麗,有許多的活動區域,在其中有豐富的活動玩具和材料供幼兒動手操作擺弄。

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遊戲及同伴進行交往。

國小的教室的環境佈置相對嚴肅,成套的課桌椅排列固定。

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4.師生關係不同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個別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涉及面廣。

師幼關係融洽和諧。

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國小師生接觸侷限在課堂之內,個別接觸少,涉及面較小。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對國小生的要求相對嚴格具體,期望值高,這給兒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6.教學知識結構不同 幼兒園學習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以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為主。

國小的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學科知識,是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時,國小生活對幼兒來説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兒童初入學時由於幼小銜接不當經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方面,及情緒方面的不良適應表現如食慾不振,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降低,不會和諧交往,厭學等。

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並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

它既有利於兒童入學前後的學習和發展,也為以後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我縣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國小化現象嚴重 很多幼兒園,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兒園和鄉村幼兒園把入學準備片面的理解為認字,做數學題,並以此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

像國小生一樣寫作業、背誦課文。

由於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不能或不甚理解。

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這不但不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極大的挫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這不僅影響幼兒上國小,甚至影響他們今後對學習的不良情緒。

2.幼小銜接的片面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

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

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

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 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瞭解。

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後兒童的有效學習。

3.幼小銜接的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國小靠攏。

但國小卻無動於衷,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有的國小甚至給幼兒入學設置各種台階,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

幼小銜接既不是幼兒園國小化,也不是國小幼兒園化,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4.幼小銜接的突擊性 銜接工作是一場持久戰。

其實,銜接工作在幼兒一入園就開始了,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國小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

而在大班,是要側重做好兒童入國小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

但大多數幼兒園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 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這些做法是遠遠不夠的。

應該在兒童3、4歲剛入園時就加以逐步的培養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等和正確的姿勢、良好的習慣等。

如果在最後時期才進行強化訓練,急於求成,會使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還使兒童對國小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情緒。

幼小銜接是長期的工作。

5.入學準備的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在幼兒園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國小教學方式上課,改變一下課桌的擺放形式,延長課時,或帶幼兒去參觀國小,請國小生回園介紹學習生活等。

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這些對解決幼小銜接問題來説是遠遠不夠的。

三、針對問題,明確思路

1、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銜接任務 兒童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學前兒童和國小生確有不同階段的特點,但是一個孩子決不可能在跨入國小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兒的特點。

為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國小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

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創新意識、主動積極的求知慾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等。

2、依據銜接工作的規律,突出銜接原則

(1)、雙向性原則雙向性是指國小和幼兒園相互銜接,園領導和老師要設法與國小溝通,既要保持幼兒園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與國小保持連續性,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則全面性是指銜接的內容要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

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

教師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學習,最苦惱的是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能力,而兒童的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性能力對學習又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幼小銜接應是全面的銜接。

(3)、漸進性原則漸進性是指從幼兒入園之初就開始逐步做銜接工作。

兒童某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將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分解成不同層次、水平的教育目標,劃分到不同階段的教育中去完成。

銜接工作應該兒童一入園就開始,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入國小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

在學前的最後一年,側重做好兒童入國小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線格等。

3、從實際出發,找準銜接點 由於兒童所處的區域不同(如縣城和農村),所受學前教育時間長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學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學前三年教育),因此他們入學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須依據上述條件來確定銜接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動銜接工作的全面發展。

要把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做為銜接的焦點。

應從發展和提高兒童自身的內部適應能力入手,解決銜接問題。

在課程設置、教材配置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注意以提高兒童心理素質為目的,要加強對兒童的主動性、學習動機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減少或縮小兒童不適應的過程,使之較順利地過渡到國小生活。

4、考慮外界困素對銜接的影響,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

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

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

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根據思路,調整方法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學前班進行了“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

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

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

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

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國小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國小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説”,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

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

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總之,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

也就是説,在教育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求適應。

上學對孩子來説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幼兒園與國小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二

幼小銜接的工作最基本的原則是將之納入到素質教育的軌道。

具體地説,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一、長期性而非突擊性

1、的長遠目標。

是的基礎階段,擔負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任務。

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幼兒上國小,讓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隻是其近期目標而已,它是實現長遠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此,這一工作應當貫穿於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中,僅將之視為大班後期的突擊性任務是錯誤的。

2、幼兒園階段全面的素質準備。

幫助幼兒為入學作準備的最終目的,乃是為其適應做準備。

因此,入學準備不應當是急功近利的,而應當是對幼兒長遠發展有利的素質教育。

這樣的素質準備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後期來突擊完成,因而必須作為整個幼兒園階段的重要而長遠的工作。

二、全面而非單項的銜接

1、銜接應當從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進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

幼兒銜接中偏重“智”的傾向是比較嚴重的,一説到銜接很容易就與教認字、教拼音、教數學等連起來,而忽視了銜接應包括體、智、德、美各方面。

事實表明,健康的身體、熱愛學習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緒、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獨立自理能力、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等等,對幼兒順利過渡到國小是非常重要的。

2、銜接中偏重某方面是片面的,而某方面中又再偏重某些因素就更片面了。

體、智、德、美各有自身的結構,即每個方面都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不能抓其一點,不顧其他。

3、幼小銜接是針對兒童發展上的過渡期,在幼兒園和國小所採取的與之相適應的教育。

幼兒園與國小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三

眼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即將升入國小,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們能不能順利升入國小,在幼小銜接方面,幼兒園是怎樣做的?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怎樣看待擇校熱?本期《教育週刊》育兒版編輯特別邀請濟南金色搖籃康橋園馬國蕾園長為我們廣大家長傳授經驗,以幫助更多的孩子順利做好各種準備,迎接全新的國小生活。

1、學習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的美觀、形象、富有童趣,而國小教室有的是課本、黑板、桌椅、多媒體展台等教學設施,可能對孩子缺乏吸引力。

2、學習方式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可以用以遊戲為基礎活動來概括,國小則以學習為主,不論你對所學課程是否感興趣,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課程。

3、師生關係的變化: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一般照顧孩子。

而進入國小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改變,老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要比幼兒園老師相對減少。

4、教學方法的改變:幼兒園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

國小以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課堂大多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

5、行為規範的變化: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喝水、上廁所、説話、玩玩具,在升入國小以後都不再被重視。

孩子們必須利用課間十分鐘,合理的自己分配做這些工作的時間,在上課期間,抱臂坐正,不掉頭,不隨便説話、發言先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的一日行為規範中。

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

1、學習、生活上的準備: 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包括起居生活自己獨立完成)、會正確穿衣、褲、繫鞋帶、會動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書包、鉛筆盒、第二天要穿的衣物)、養成每天收拾物品的習慣(玩具、書籍)。

自己會根據天氣的變化穿脱衣物。

2、時間的支配 最好能讓孩子自己來分配他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家長告訴他在這一段時間裏,他必須要完成的幾件事情,家長要監督幼兒完成情況,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生活作息方面,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3、心理上的準備 激發幼兒上國小的願望:經常和孩子講國小的內容,閲讀有關國小生活的圖書,認識各種文具等。

培養受挫能力:敢於面對失敗、面對困難會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別人的批評,培養陽光心態。

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比如孩子對上國小的想法,與同伴之間的關係,甚至是孩子對家長的評價。

從而使家長能更好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4、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大膽與人交往,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和別人爭搶玩具。

多讓孩子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交接朋友,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善於交往的人。選擇孩子們要上的國小,一般情況下是就近上學,這樣接送方便。

如果您的工作條件、家庭條件允許,也可以給孩子擇校,選擇一個較好的學校上學。

要根據您自己家庭本身的條件,不要盲目跟風選擇聽説各方面都比較好的學校,一定要根據各個孩子的發展不同,選擇最適合我們孩子發展的學校。

其實,好的學校也只是在行為規範要求的比較嚴格而已,如果在家我們家長能夠做到勤檢查、勤督導,即使在一般的國小,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相反,如果家長做不到,即使在最好的國小,孩子們也一樣發展不好,反而,徒增孩子的壓力。

要知道,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父母雙方工作都很忙,家裏沒人接送,也可以選擇寄宿制的國小。

但前提是,您一定要鍛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為上學做好鋪墊。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 篇四

幼小銜接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幫助幼兒完成一系列的轉變,是幼兒在升國小的重中之重。確立新的目標,走向下一個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貼心”,是我們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通過講座我們認識到雙向銜接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走進國小,學會整理,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兒童的心理髮展是漸進的,階段性特徵交叉並存,雙向銜接為兒童心靈成長拓寬了空間,延長了時間。講座中,黃曉晴老師説的很全面,告訴了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導意見》的新要求;銜接中的幼兒的心理體驗;入學準備的“貼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學合理的詮釋。

那麼我想從心理方面,也是現代社會比較重視和常見的問題上進行一下剖析。

幼兒入國小心理特點會經過興奮期、壓力期、適應期等,作為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做到的就是,提前為幼兒做好心理疏導,減少幼兒及家長的焦慮,同時指導家長同理共情幼兒,根據不同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設能力,合理支招緩解壓力,這部分體現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引導幼兒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幫助他們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構。如何緩解對於陌生的同學、老師、環境等造成的隱性的心理壓力,要指導家長學會觀察幼兒的一些細微的變化,並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繫,共同觀察並指正和引導。

心理準備尤為重要,在心理上,我們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設。如身份的轉變,人員的轉變,環境的轉變,時間的轉變,習慣的轉變等。總體來説除了身份、人員、環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規律的轉變;都要提前通過各種渠道,如混齡交往,參觀國小,教師和家長的提前告知和預設,所有我們能想到的都要給孩子們做好心理體驗及預設。

幼小銜接是一場硬仗,是孩子調整心態、雙向奔赴的黃金期;我們要把握好這個過程,幼兒園、國小、家長及老師都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及黃金期的關鍵環節。只有調整好了,才會是雙向奔赴的一場美好之約,而這美好的約會,會為孩子們造就美好的未來!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培訓心得體會 篇五

又是一年畢業季,轉眼間,我的孩子也即將完成她的學前教育,迎來她人生中又一次角色的重要轉變,從幼兒園小朋友到成為一名國小生!

我想作為家長的我們和孩子們一樣,對即將到來的國小生活既憧憬又擔憂,放學後家長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幼小銜接”。該不該銜接?怎樣銜接?我們在銜接的時候又不知不覺走入了哪些誤區?西安市滻灞第一幼兒園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通過舉辦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的家長課堂、主題講座、參觀國小,幼小聯合教研等系列活動,極大的緩解了我們家長的焦慮。在這裏我淺談幾點對幼小銜接的認識。

一、什麼是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和國小教育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包含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師生關係、行為習慣等多方面,幼小銜接是全方位的銜接。我們家長往往把關注點的更多的放在知識上的銜接,我想這是片面的。

二、要不要進行幼小銜接?

要不要進行銜接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比較大的跨度,孩子們的角色和任務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學習場所轉換、角色轉換、學習情境轉換、生活方式轉換、人際關係等都發生了轉換,適宜的幼小銜接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滻灞一幼從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和學習適應四個方面開展了幼小銜接系列活動,幫助孩子們做好入學準備,助力孩子更好地投入到國小的生活和學習中。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做好有效銜接呢?

三、如何進行幼小銜接?

2021年,教育部頒佈了《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附件部分《國小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對國小的入學適應教 本站…育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我們家長可以進行參考。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有效陪伴,共同成長。孩子從幼兒園到國小,角色發生了變化,隨之家長的角色也在變化。作為家長,我們也要不斷學習,積極瞭解兒童成長髮展的心理規律,主動了解學校育人文化,和教師探討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端正教養觀念。父母雙方的陪伴更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幫助,讓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走得更從容。

(二)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對於即將到來的國小,我們家長也不必“談虎色變”,家長的焦慮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每件事,經歷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是他成長的契機。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感到進入國小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成長階段,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迎接入學。

(三)因材施教,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這個世界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不可能有一樣個性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最瞭解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的個性,不比較,不輕易否定,給他們充分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在各自的時間裏閃耀着光芒。

初為父母,我們都要修煉一門功課,那就是放下來跟隨孩子的節奏,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我相信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下,我們一定能協助孩子順利輕鬆的開啟他們的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 篇六

幼小銜接培養習慣包含很多,如:良好的坐姿寫姿、認真傾聽的習慣、勇於表達的習慣、自己整理用品的習慣、認真作業的習慣、早睡早起的習慣等。

今天通過觀看《“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之培養習慣》,我收穫很多,通過兩位專家的解疑,我瞭解到了“自然後果法”,對於上了國小的孩子,每天丟三落四,導致家長為孩子的行為買單,每天着急忙慌的去學校給孩子送學習用品,家長的包辦行為會讓孩子產生無所謂的心理,當出現丟三落四的行為時我們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讓他自己對帶來的壞的或者好的結果進行負責。

一個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要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契機,給孩子機會去養成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的社會學習都是從身邊的人和環境汲取的,家長要把言行代替説教,而且不要一上來就希望孩子做的就是最好的,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從不會到會,讓孩子感受到這個過程中帶來的成就感。孩子的認知在家長和老師的評價中形成的,所以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謹慎用詞,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正確看待孩子發展的過程。

幼小銜接不是到大班才開始的,是從小班就開始的,幫助孩子自然過渡到國小,將來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科學有效的幼小銜接,不僅需要老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家園共同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