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8W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多篇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1

春天到了,在區域活動中用硬紙板做了一片桃林,請小朋友剪桃花。第一天封怡彥,尹文怡和肖晨就很高興地拿着畫有剪好步驟的小本子開始剪了。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投放,孩子們還沒有嘗試過。沒有過一會,肖晨就跑過來對我説:“張老師,我們剪得桃花還不滿意,我們還想剪,能不能再給我們一些手工紙。”我走過去一看,垃圾桶裏放滿了沒有剪成功的手工紙,而我提供的紙也已經用完了。尹文怡第一個對我解釋:“張老師,我們想剪漂亮一點的桃花,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把手工紙用完了。”我問他:“那有什麼辦法不但能讓你們剪出漂亮的蝴蝶,又不浪費手工紙呢?”他們想了一下告訴我:“我們先用白紙試一試,會剪了再用手工紙剪。”封儀彥説:“還可以用費報紙呢。”

分析:

在區域活動中浪費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老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可以考慮投放一些可利用的廢物材料,讓孩子發現它們的作用,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在指導中發現問題的時候也要即使提出,並引導幼兒想出解決的辦法。

第二階段:

過了幾天後,剪桃花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一天只有李楠欣一個人在剪。我走過去問他:“今天怎麼只有你一個人來剪桃花啊?”他説:“我讓他們來玩,但是他們説太簡單了,沒有勁。我還沒有來玩過,所以就一個人來剪了。”

分析:

區域中的材料要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並進行添加。通過孩子們操作的情況,我們增加了吹塑紙、縐紙、和布料。先豐富材料,吸引孩子,並利用不同材料本身的特性,給孩子一些挑戰性,適合不同層次的孩子。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2

活動背景: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的節日,對於我們這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説對於一些農曆的節日不太清楚,更何況是這些兩千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了,於是在區域設置的時候特別開闢了一個“中國節日多”的區域。在這個區域的牆面上會及時地更新不同的節日提示,幼兒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製作不同的物品作為節日禮物、或者作為經驗的再現表達等。一個月以來,教師節的到來幾乎讓每個孩子都能動手製作禮物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而且對本來陌生的老師漸漸地熟悉起來。轉眼國慶節到了,人們用的最多的慶祝方式就是燃放美麗的煙花,孩子們都十分喜歡美麗的事物,於是牆面上多了一朵漂亮的煙花。

觀察記錄: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來到這個區域,是因為他們被這裏眼花繚亂的裝飾材料所吸引。他們告訴我:“我從來不知道這些東西可以變成美麗的煙花,所以我想來試試。”在十分投入的興趣激發下,孩子們通常會認真地裝飾煙花。在選擇材料時他的第一選擇是顏色鮮豔的絨球,其次是亮片,接着是吸管、圖形各異的手工紙片最後是火柴。在製作煙花初期的成果是排列整齊的一條條煙花,後來才逐漸變成由中心往外散開的傘狀,最後佈置在牆面上的是有規律材料排列的各種煙花,給國慶節的夜晚照得特別明亮。

分析反思:

幼兒對新穎的、多樣的材料是最感興趣的,他會第一時間去嘗試操作一下。並且在興趣的唆使下,他會表現得特別認真與專心。

在選擇材料時,通常最先考慮的是立體的、顏色鮮豔的材料,其次是有亮光效果的材料,接着是顏色較豐富的材料,最後才會選擇色彩單調的材料。教師在提供區域材料的同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喜好與操作中的使用問題。

起初,幼兒對煙花的認識是不太確定的,在幾次操作之後,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從條狀逐漸轉變為傘狀,才最終把握了煙花的基本形狀。同樣,從材料的無規律排列到有規律排列也是幼兒經驗的提升過程,顯然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隱性作用。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3

妹妹是我們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在與人交往方面,她表現出兩種情況,面對老師,她總是比較羞澀,不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學本領時,就算自己知道的她也從不舉手回答;而在孩子中間,她卻顯示了自己的智慧,和孩子們能夠打成一片。據妹妹的家長反應,孩子在家也是這樣的,除了和媽媽有點話説,其他人妹妹也給予同樣的反應。對於這個孩子,我一直在集體面前鼓勵她,讓她勇敢一點,有什麼就説什麼,不管答錯答對老師看到你舉手了就很開心,但似乎孩子還是有什麼心結難以打開。直到有一次,那天她早早地來到幼兒園不時地出現在我的面前,原來今天她戴了一個新的手錶,於是我就抓住手錶這個點和孩子聊起了天,雖然我們的形式還是以我問妹妹答為主,但從孩子偶爾露出的喜悦表情來看,我知道我們之間的談話讓她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也許對於這個孩子,我的關注少了一點,因為她一直很聽話,平時也不需要老師操很多的心,唯一的問題就是不願意和成人交流,但我也一直注意給予孩子在大家面前的鼓勵,我以為只要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和鼓勵她會有所進步的,但“手錶事情”讓我深思,其實孩子並非不願意和你説話,只是她不知道如何與成人溝通,她會不停地出現在你的面前引起想要引起你的關注就説明她又被你關注的想法,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抓住這個孩子感興趣的點和她聊聊天,在簡單的談話中建立和孩子的良好關係。但是妹妹不喜歡在大家的面前表揚她,於是以後,我會利用給她梳辮子的時候,或者自由活動的時候參與她的遊戲,慢慢地,孩子會來和我説説話,雖然不是很多,但孩子願意開口了,我想只要持之以恆,利用平時的時間和孩子多聊聊天,孩子定會願意開口和説話,也定會開朗起來的。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4

一、教學教研一把抓,學會觀察是基?

幼兒教師的職業壓力大是業內普遍的共識,因為幼兒園的工作作息與中國小的不同,教師在白天的工作幾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斷,需要全天對幼兒進行照顧。讀過《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之後,我感覺自己在教育與教研關係的認識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實,教育與教研本位一體,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於平日的教學,並且服務於教學。教學教研應該一把抓,首先,我們要學會的就是:用眼、用心,學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

幼兒行為的觀察,觀察什麼?書中有詳細完整的記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觀察幼兒在常規活動中的行為

幼兒在園的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常規活動:進餐、午睡、洗手、如廁、午休等等。這些活動看似平凡、枯燥,但卻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值得我們注意。書中詳細的介紹瞭如何觀察幼兒進餐行為、如廁行為、午休行為和過渡時間的行為,雖然很瑣碎,但是卻不能輕易的忽視。

2.觀察幼兒使用材料的情況

與常規活動一樣,遊戲材料是幼兒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們兩個在幼兒個性方面發展的功能是不同的。遊戲材料的一種重要作用就是有助於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符號表徵能力。

閲讀和書寫的確是符號表徵過程,但是隻能反映我們一半的表徵能力,它們是語言符號的一部分;而非語言符號表徵要藉助藝術形式呈現——繪畫、雕塑、舞蹈、啞劇、音樂及戲劇。對於幼兒來説,他們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語言解釋他們對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們是通過使用遊戲材料時形成的關係以及所引起的變化來獲得對抽象概念的直觀感覺。在兒童使用材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觀察兒童使用材料的環境、刺激、花費的時長等等內容。

3.觀察幼兒之間的社交行為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便會有各式各樣的社交行為和反應。在兒童早期階段,他們對待他人的態度開始在人格結構中打下基礎,我們需要去觀察以下三個方面:

①幼兒對待他人的態度(關懷/疼愛/信任/懷疑/厭惡)

②幼兒的情感態度(深厚的/隨意的`/冷漠的)

③幼兒擁有的與他人相處的技能的數量和種類(通過要求、偷拿或者搶奪得到玩具娃娃)

4.觀察師幼關係及在教師主導活動中幼兒間的相互關係

師幼互動是我們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常提到的詞語,在許多情況下,師幼關係的細節都會存在與日常的偶發時間中。從生命中最初的幾年裏,幼兒會從身邊非常重要的成年人——父母、養父母、祖父、老師以及其他親戚的接觸中形成其他人和對自己的理解。我們需要觀察認真的觀察師幼關係,這樣可以告訴我們幼兒感覺到成年人是可以信任的、抑或是持懷疑的態度看待成年人;是可以藉助成年人達到自己的目的,亦或是對他們敬而遠之等等。

總而言之,“觀察”是記錄的基礎,也是教研的基礎。我們需要學會認真的觀察,善於發現幼兒的行為特點,這樣才能有利於我們進行教育教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5

案例:

第一階段:

春天到了,在區域活動中用硬紙板做了一片桃林,請小朋友剪桃花。第一天封怡彥,尹文怡和肖晨就很高興地拿着畫有剪好步驟的小本子開始剪了。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投放,孩子們還沒有嘗試過。沒有過一會,肖晨就跑過來對我説:“張老師,我們剪得桃花還不滿意,我們還想剪,能不能再給我們一些手工紙。”我走過去一看,垃圾桶裏放滿了沒有剪成功的手工紙,而我提供的紙也已經用完了。尹文怡第一個對我解釋:“張老師,我們想剪漂亮一點的桃花,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把手工紙用完了。”我問他:“那有什麼辦法不但能讓你們剪出漂亮的蝴蝶,又不浪費手工紙呢?”他們想了一下告訴我:“我們先用白紙試一試,會剪了再用手工紙剪。”封儀彥説:“還可以用費報紙呢。”

分析:

在區域活動中浪費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老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可以考慮投放一些可利用的廢物材料,讓孩子發現它們的作用,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在指導中發現問題的時候也要即使提出,並引導幼兒想出解決的辦法。

第二階段:

過了幾天後,剪桃花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一天只有李楠欣一個人在剪。我走過去問他:“今天怎麼只有你一個人來剪桃花啊?”他説:“我讓他們來玩,但是他們説太簡單了,沒有勁。我還沒有來玩過,所以就一個人來剪了。”

分析:

區域中的材料要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並進行添加。通過孩子們操作的情況,我們增加了吹塑紙、縐紙、和布料。先豐富材料,吸引孩子,並利用不同材料本身的特性,給孩子一些挑戰性,適合不同層次的孩子。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6

在幼教崗位上已經工作一年了,在這一年裏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現在在進行二期課改,這對我們新教師更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我們不僅要對一期課改有一定的瞭解,還要趕上二期課改的步伐,不斷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對此,我有一點小小的感受。

其實在幼兒園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幼兒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可能性最大的。人們都説幼兒教師是多才多藝的,確實藝術能昇華人的精神,改變人的行為,特別是他對右腦功能地提升與開發,使人獲得了創造的思路與靈氣。所以幼兒教師在師範中接受的藝術教育、藝術薰陶對實際工作有着解凍思維僵化、拓展思維方式、激發創造靈感的作用。而且幼兒園是離大學聯考指揮棒最遠的地方,這就不會產生應試教學。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材使用又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使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結合季節、主題、幼兒的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創造性的設計教學活動。

二期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生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1、教師應成為孩子的傾聽者、觀察者。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更要觀察。注重一日活動中的觀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現象和變化過程,瞭解孩子的個體差異,獲得第一手材料。教師應該是一位細心的觀察者,去傾聽幼兒談論的熱點話題,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熱點,分析幼兒的探索需要,從而確立起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傾聽、觀察孩子還體現在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即孩子現有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我想:正是由於教師的留心觀察、傾聽才發現了來自幼兒的活動主題,當活動的內容是他們所喜歡和感興趣的時候,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揮。

2、教師要成為幼兒的促進者,支持者。教師即促進者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根本變化,是教師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飛躍與突變。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隨時都會產生許多問題,但由於年齡的特點和經驗有限,他們往往還不會歸納事物的特點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的介入和引導,使探索深入下去,從而促進孩子的主動學習,如有一次我帶領小朋友們在草地上自由的玩耍,我發現許多幼兒都在做“踩影子”的遊戲,他們對影子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充分抓住這一契機,組織幼兒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邊各種不同的影子,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發現: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後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當幼兒回答各種不同的答案後,小朋友們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並問:“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呀,怎麼會這樣呢?”,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找到了答案。為了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我又提出了疑問:“是不是一天中,我們的影子總是這樣不變的呢?”,這激起了孩子進一步探索影子的興趣。

3、教師應成為合作者。我覺得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應該善於把自我完善和集體和諧統一起來。在這個集體中,到處有你可學習和幫助的人,應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相互學習和合作是為了共同提高。我能積極鼓勵教師進行各種學習和培訓,要求教師關注課改信息,教育雜誌上的、網絡裏的,把平時有關看到的、想到的、讀到的等等文章,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交流,在讀書筆記中進行摘記和撰寫體會,這不僅是一種學習的積累,更是個人素養的一種提高。二期課改的學習與實踐之中。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大家都是一個共同體,一起想辦法,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具體問題。

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新課程在改變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中的教師將煥發出新的生命。作為新教師的我必須不斷的進行專業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能夠獲得理論與實踐的高層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積極地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為自身教師角色的.適應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和專業發展的能動性,滿腔熱情地自主提升專業化的水平。為自己創造輝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7

一個月來,阿敏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許多,還有點調皮了,你交給她的英語單詞不會忘記,有時還會鬧一鬧呢,語言交流的次數與數量明顯增強,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快快長大。

一、情況摘述

阿敏是我班的一個小朋友,在園時總是低着頭,不肯説話,在幼兒園很少與小朋友交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她進行了如下觀察:

觀察一自選圖書時,阿敏總是總在小椅上,不肯去選圖書,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邊,有些傷心了,喊“找姥爺”,她也坐在那兒跟着説了起來,然後一個人跑到一邊,坐在離小朋友很遠的地方,默不作聲,看上去很可憐。

觀察二吃飯時,阿敏把最愛吃的炸肉吃沒了,可能還想要點,她瞪着眼睛注視着老師,老師問他,她只簡單的重複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阿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業,無暇照顧孩子,阿敏從小跟着保姆長大,保姆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可少了一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對話也許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與別人交談的能力明顯不如同齡的孩子,在同伴的眼裏已是個被冷落的人,無法交談的人,而她偶爾説一句話,還會招來一陣恥笑,時間一長,她更加難以啟齒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與教師的距離首先向她介紹了班上的三位老師,我們多給她創造與老師接近的機會,並讓老師多於她交流,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她眼神裏有了光彩,有時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臉。

2、創造條件,讓清清多開口説話。

一段時間以來,阿敏偶爾冒出的一兩句話,彷彿成來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還特意模仿她的話語,經過一番情感滲透,孩子們的笑聲減少了,為了能讓她多説話,老師抓住與她接觸的任何機會,多和她説話,“阿敏,你喝水喝得真好”,阿敏説:“多喝水不生病啊。”“阿敏,你站在這兒做操就行了。”阿敏説:“站好了,別跌倒啊。”只要老師説一句,她一定會有一句話再等着你,而且都會順着你的語氣説,話語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

四、啟示

一個月來,阿敏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許多,還有點調皮了,你交給她的英語單詞不會忘記,有時還會鬧一鬧呢,語言交流的次數與數量明顯增強,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快快長大。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篇8

班上總有一些膽小的孩子,他們性格內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們不愛説、不愛玩、不愛交往,只是靜靜地坐在角落裏,默默地看着別人遊戲、玩耍。儘管他們的智力並不比別人差,有時也躊躇滿志、躍躍一試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覺較差,害怕失敗,怕被人取笑而情緒低落。有時,自己明明會的問題,看着別人搶着回答而不敢舉手。他們常常是被人遺忘的一個角落。

我班的佳佳就是這樣的孩子。她性格內向,很少説話,做什麼事總愛鑽“牛角尖”。由於家庭過分寵愛,養成了她軟弱、膽小的性格。別的孩子都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了,而已是大班的她還時時哭着鼻子來幼兒園。為了能讓她適應集體生活,改變懦弱、膽小的性格,在活動中我時常鼓勵她,肯定她,多給她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她的自信心。

有一次,她來園遲到了,小朋友們已經在做操了,坤坤責怪她説:“佳佳,你那麼晚來,我們馬上要上課了。”佳佳馬上傷心地抽泣起來,她連一句責怪的話都承受不了。我輕輕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説:“佳佳,我知道你一定有事耽擱了是嗎?相信你下次一定不會遲到的。”佳佳聽了我的話止住了哭聲,但她的情緒仍然很低落。因為她自我感覺太差了,太在乎別人對她的態度了。針對他感情不易轉移的特點,我就請她做我的小幫手,為小朋友發發蠟筆,把體育用品送還體育室等等,以此來分散她的注意力,樹立成功感,增強她的自信心。而當她做完一件事後,我就笑着鼓勵她説:“謝謝你,佳佳,你真能幹。”終於,佳佳的臉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其實,佳佳很聰明,她知道許多事,有時很想告訴大家,但又怕講錯,別人笑話她。一次,我問小朋友:“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幾個孩子高高地舉起了手,我剛想請,突然發現佳佳的手在桌邊微微動了一下,但又看了看那些高舉的小手,又遲疑地放了下去。我立刻請她回答,她漲紅了臉,用很輕的聲音説:“是元宵節。”“什麼,我們沒聽見。”小朋友嚷嚷起來。佳佳有些不安了。我連忙笑着肯定她説:“佳佳,你説得很對,小朋友沒聽清楚,你再響亮地説一遍,好嗎?”我請小朋友們靜靜地聽。佳佳望了望我,終於鼓起勇氣響亮地重複了一遍,小朋友們為佳佳的進步鼓起掌來。

佳佳的成功機會多了,自信心也大了。現在她能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有時爺爺、奶奶來接她,他還不願意回家,上課時也能大膽地舉手發言。看着她的點滴進步,我無比欣慰。是的,老師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膽小的孩子,將愛灑向“被人忽視的角落”,使他們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在自信中獲得自尊,在自尊中獲得自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將對他們的一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