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9W

產業強則經濟興,經濟興則社會安。產業發展是脱貧攻堅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是貧困羣眾持續增收的根本保障,更是防止返貧的關鍵所在。然而,發展產業又必然面臨項目選擇、經營管理、產品銷售等一系列難題。若不認真對待,往往會功虧一簣。作為一名在石鼓山參加扶貧幫扶工作的一名基層幹部,結合脱貧攻堅工作經歷,以及走訪貧困羣眾座談,談一些膚淺的想法。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心得體會

一、石鼓山山區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石鼓山村位於渭南市臨渭區陽郭鎮東南角,距離集鎮13公里,轄33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688畝。515户2018人,全村人均純收入2016年3832元,2017年4258元,2018年4689元。

石鼓山村以坡地為主,土質為粘性土壤,糧食產量不高,前幾年,核桃種植是主導產業,土雞養殖沒有形成規模和普及,近兩年陸續發展了小面積的花椒種植產業,但都是單打獨鬥,沒有形成規模。當地家庭勞動力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貧困山區雖然基礎較差,底子薄,但資源豐富,農業產業發展潛力不容小覷。然而,山區農民多以傳統老舊產業為主,模式多為家庭經營,規模小、利潤少、市場風險大。經過近年的持續發展,山區農村已逐步從糧食主導型向多元發展型轉變,初步形成了以高山蔬菜、核桃、特色中藥材為主的種植業,以奶山羊、土雞為主的養殖業,農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部分羣眾也真正得到實惠。特別是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國家加大了對山區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農民在產業發展方面也得到國家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大力扶持,農業產業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二、貧困山村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主導產品弱,無市場競爭力。大宗農產品有規模無優勢,而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產品卻有優勢無規模。當地出產的核桃、土雞、土雞蛋、中藥材品質極佳,深受客商喜愛,有較強市場競爭力,但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產量太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2、可用資金少,產業發展先天畸形。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資金的投入作支撐,貧困山區經濟發展起步較晚,農民發展特色產業主要靠自身資金的原始積累,只能停留在一家一户各自為陣的發展模式上,即使有理想的發展項目,其發展速度、規模和質量也因資金投入不足而受到制約。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國家雖為部分貧困村和貧困户注入產業發展資金,緩解了部分羣眾產業發展壓力,但貧困户往往缺勞力、且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資金優勢難以快速形成增收效應。

3、基礎設施差,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數邊遠羣眾土地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落後,蟲病防治、自然災害預防等基礎設備尚不齊全,投資環境相對較差,中間商難以介入,農產品生產、倉儲、加工、運輸、銷售都會受到較大影響,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力在基礎環節大打折扣,成為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4、科技含量低,生產效率難以提高。一是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程度低。農業實用技術應用很少,針對特色農牧產品良種培育、病蟲防治、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匱乏,難以形成高品質的特色產品。二是機械化程度低,體力勞動仍是羣眾主要的生產方式,農產品產量和產值難以提高。三是產品加工技術落後。很多產業停留在賣原材料上,無精深加工,產品的內在潛質得不到應有發揮,形不成品牌和價格優勢,生產效率難以提高。

5、產業鏈條短,生產經營難成規模。山區海拔高,氣温低,土壤肥沃,蔬菜、核桃、中藥材品質極佳,奶山羊、土雞、土雞蛋等畜牧產品肉質上乘。但因思想守舊、信息閉塞、規模偏小,發展速度緩慢,缺乏企業支撐和大户帶動,沒有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鏈條,產品多以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形式投入市場,“特色產品”成不了“特色商品”,規模擴不大,效益提不高。

三、貧困山區產業發展的對策

1、加強政策引導,明確發展思路,實現跨越發展。把發展產業作為山區經濟發展之本,實現由自我消費型向商品經濟型為主導方向扭轉,以小組為單位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特別是要把特色產品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心,把經濟發展目標定位在生產優質產品、打造特色品牌、推動規模經營、實現長足發展,形成獨具優勢的產業羣。

2、加強科技投入,培育主導產品,實現強勢發展。按照“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思路,努力提高產業發展科技含量,推進貧困山區產業發展。一是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在品種研發及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等領域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產量和質量;二是要引進科技人才,特別是引進對於地方特色產品生產有專長的專業性人才,加強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以多組為單位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導產品,形成“多組一品”,發揮品牌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實行科學管理,探索建立一套科學的生產管理機制,努力發揮產品的內在潛能和優勢,真正把獨具特色的產品推向市場。

3、加強結構調整,培育龍頭企業,實現規模發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把產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改變過去傳統的“經年化”生產和“多種經營”的模式,根據地域狀況劃分特色產業片,每個特色產業片確定1-2個主打項目重點發展,形成特色產業帶,培育產業大户,帶動羣眾參與,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加強同相鄰地區和同類產業間相互聯繫,引進龍頭企業加入,建立產品深加工企業,努力實現產銷一體化,逐步實現產業規模化發展。

4、加強基礎建設,疏通融資渠道,實現長足發展。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貧困山區產業發展基礎,充分利用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好時機,努力完善基礎設施設備,以優越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引進龍頭企業入駐,以企業促產業規模化發展,實現產業和公司良性互動發展,避免產業發展大起大落,真正將“公司+基地+農户”一條龍的產業發展優勢發揮出來。以核桃、中藥材種植和土雞養殖為突破口,逐步擴大規模,改良新品種,打造品牌優勢,進行農、超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利用互聯網和市場擴大銷售,實現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採取“1+N”的方式(即一大户與N户貧困户結對子)的模式,用好用活脱貧攻堅中的產業發展資金、產業發展獎補資金、小額信貸資金等扶貧資金,實現優勢互補,讓資金效益成為產業效應,促成羣眾同步致富,努力實現農業產業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