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06K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一

在假期中,我通過校視通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

個人收穫和體會: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作為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二

積極心理學課程就要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幾月時間,卻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是一門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學科。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説,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為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門課,它説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為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説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門課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為我所用才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才有助於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積極心理學並不像傳統心理學那樣,強調病《www.》態、問題,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環境下如何達到滿意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以不同於以往的全新角度詮釋了心理學的任務,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學為人類謀取幸福時刻的來臨。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我們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似乎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洞察他人的內心,但只有極少數人願意以那種方式來觀察自己。我們總是想知道是什麼是他人動怒,但我們又不願去分析是什麼讓我們自己坐立不安。我們不想讓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看到我們實際的樣子—深怕看到醜惡的自己。不幸的是,在這當中必定會遺失一些必需且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以看待別人的客觀眼光來視察我們自己。我們把一切都顛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説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關注你;認了最應當審視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種勇氣;認識自我,是一種智慧;認識自我更是一種途徑。

這門課程中老師教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人,感謝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感謝,它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遠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給了我們酸甜苦辣,讓我們活的更充實更有意義。不僅要有感恩,我們還需要寬恕。寬恕那些你一直耿耿於懷的人或事,這不但寬恕了別人,同時也是寬恕了自己,讓自己不再那麼計較,也讓自己變得更輕鬆,這不是更好嗎。

我們需要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性。對於先天給予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東西,我們需要學會接納。比如説,我們的出生、我們的高度胖瘦、我們的性別、我們的爸爸媽媽等等,這是先天的,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對於這些我們需要學會坦然接納。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喜歡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歡自己才會由衷地欣賞他人。這樣你就擁有了自信和樂觀的心態。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就是“樂觀就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因為樂觀,因為自信,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會保持前進的動力。

我們還測試了自己的性格優勢,讓我們發掘自己的優勢在哪,這讓我們能更加了解自己,儘量的展現自己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弱勢。對於擇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我們可以選擇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域,這樣我們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優點,或許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要正確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團糟什麼也不會,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氣我們就可以把它做好。

學完這門課程,我覺得收穫真的很多,不僅在課堂上享受了,在課堂上放鬆了,而且也改變了我對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覺得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可以積極的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很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 篇三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於美國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

它倡導把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從“心理問題”轉向“人的積極力量”,目前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影響着心理學的各個領域。

本文對積極心理學的濫觴、內容、研究方法進行綜述,並指出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和不足。

【關鍵字】積極心理學;濫觴;內容;研究方法

1、積極心理學的濫觴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有着非常短暫的歷史,這一概念一般認為是在1998年由塞利格曼提出的,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Terman對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討,以及榮格對於生活意義的研究。

20世紀60年代,對人本主義心理學和人類潛能的研究奠定了積極心理學發展的基礎。

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戰爭及戰後心理學的主要任務變成了治癒戰爭創傷和治療精神疾患,消極心理學模式在整個20世紀心理學發展中佔據着主導地位[1]。

積極心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是隨着二戰的結束,人類迎來了總體形勢和平、局部戰爭的局面。

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由於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產生困惑,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重視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追求。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識到,心理學不僅應着眼於心理疾病的矯正,而且更應該研究與培養積極的品質,這一切都需要人們從積極的角度出發,去審視周圍的一切,研究普通人的美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個性特徵。

以馬斯洛等為代表的心理學家在19世紀60年代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點:以人的積極性為基本宗旨,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提倡突出人性中積極向上的一面;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性關懷,這成為心理學歷史上的一次創舉。

積極心理學的思想來源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它是積極心理學主要理論參照。

積極心理學倡導者和提出者Seligman以人本主義思想為指導,曾在動物實驗的研究發現“習得性無助” [2]。

也就是樂觀、積極心態等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

1998年1月,塞利格曼在全美心理學大會上發表演講,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2000年1月,塞利格曼(Seligman)與奇克森米海(Csikszentmihalyi)共同發表以《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題的文章,正式宣告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的誕生。

2、積極心理學的內容

2.1積極心理學的定義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用來研究人類建設性力量和美好道德品質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3]。

這股思潮的發起者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裏格曼•謝爾頓(KnnonM. Sheldon)和勞拉•金(Lawrra King)。

積極心理學思潮的興起為有點沉悶的心理學界帶來了新鮮空氣與血液,它倡導把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從“心理問題”轉向“人的積極力量”,目前已經逐漸形成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影響着心理學的各個領域。

它擴充與完善了傳統心理學的研究視閾,使心理學與教育、社會工作、企業管理等領域增強了跨學科的交流與互動,為這些高實踐性的領域進一步提供了可依據的理論基礎。

積極心理學把矛頭指向過去以消極心理為主的傳統心理學 [4]。

積極心理學專注於研究人的積極方面,如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際關係、積極的價值觀、性格優勢、幸福感、興趣、能力、健康等。

它主張研究人類的積極個性品質如智慧、友愛、善良等,充分挖掘人類建設性的潛力,促進個人的和諧統一發展,目的是使人類走向幸福。

2.2積極心理學的三個層面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迴歸到普通人,應該研究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生活與發展,以及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發揮其潛能[5]。

它強調個體和羣體的積極心理力量,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面:

一是主觀層面: 着重研究個體對過去(滿意度、成就感)、現在(愛、幸福、快樂、愉快)、未來(期望、樂觀)的積極感受。

二是個體層面: 主要研究積極的人格特徵(自尊、友愛等)與個人良好品德(天分、善良、正義、勇氣等)的形成機制與測量方式。

三是組織層面: 積極的組織機構,如學校、家庭、非商業機構、公司等,着眼於創造有利於發展人積極力量和品質的社會、公司制度。

2.3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積極心理學吸收了傳統主流心理學的絕大多數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如量表法、問卷法、訪談法和實驗法等),並把這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與人本主義的現象學方法、經驗分析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

它甚至想模仿傳統主流心理學的DSM 而建立自己的 DSSWB(幸福的診斷和統計標準),這使得積極心理學從一開始就讓心理學界看到了一張熟悉而又親切的臉[6]。

積極心理學採取了更加包容的態度,它以實證的研究方法為主,同時也不拒絕非實證的研究方法,這也是它比人本主義心理學高明之處。

它幾乎繼承了傳統主流心理學的一切實證的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調查法等等。

另外,它還採納了人本主義現象學的方法,如在研究人的積極進展時就採用了大量的演繹推理,甚至還用文化解釋學的方法來論述個體的發展歷程。

3、小結

積極心理學作為新興的心理學思潮,在其發展的近二十年的時間裏,給心理學界帶來重要影響,也引起許多心理學研究者的關注和興趣。

積極心理學在國內的研究和發展歷程很短,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理論基礎單薄、多單純介紹國外研究成果、多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缺乏培養學術型專業人才的環境等方面。

總的來説,處於起步階段的積極心理學在國內還有許多未知亟待探索,有許多空缺需要填補。

未來的積極心理學研究者理應開闊研究視角和思路、加強學術創新、着眼於跨學科研究,並致力於構建有利於培養積極心理學專業人才的良好學術環境,那麼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的繁榮發展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 5-14

[2]Seligman M E , Maier S F, Geer J H. Alleviation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the Dog.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68; 73(3,PT.1): 256-262

[3]Sheldon K M,K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 : 216-217

[4]任俊,葉浩生。西方積極心理學運動是一場心理革命嗎?[J]。心理科學進展,2005,(16)

[5]苗元江,餘嘉元。積極心理學: 理念與行動[J]。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2) : 81-87

[6]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四

這次參加了市裏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想就這次培訓中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朱斌老師給我們的講座《學校中的心理學與應用》,他講述在現代社會中,學校中常會出現許多問題少年,主要原因是學生自身的不成熟,家庭與社會的不良影響,脆弱孤獨的封閉心理,導致出現很多心理問題,這時我們教師既充當了知識的引路者,又是情感心理的疏導者。在培訓學習中,聆聽了教授的講座,他都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發生。

講座過程中,老師講到,在學校中,教師對問題少年的心理健康應該要敏鋭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能傾心交談,用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成為學生的模仿榜樣,用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障礙,這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已。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所以,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這樣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