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優秀 篇一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傅道春編著的《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一書,書中沒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論,而是以一篇篇鮮活生動的教育教學的案例詮釋了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使我受益匪淺:

一、教師必須突破授課形式單一制,使授課形式走向多元化。

隨着素質教育以發展和培養學生個性教育為主的要求的提出,授課形式單一制已越來越不適應教育的自身發展。實踐表明“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形式單一制缺少了學生的自學、自悟、自得,學生本應居於課堂的主體地位被教師所取代,本應體現的自主探究學習被教師所剝奪。在非常活躍的現代生活中,教師和學生都扮演着新的角色,教師不在是知識的掌握者,而學生也不是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同時,知識也發生了變化,獲得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不是單純機械地將知識傳授給被動和順從的學生”。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就是教叫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方法。因此教師應由專一傳授知識轉向以訓練學生的能力為主的教學活動中去,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教師必須突破講練結合的知識性教學,轉向以引起學生活動為主的雙向互動化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求我們重新構建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而目前教學中強烈的功利主義,為高分而授課的價值取向,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被淡化。從而導致了教學的僵化和機械,失去了教學的靈氣。教學要讓學生成為教材學習的主人,而不要成為教材學習的奴隸,就要使現行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全面轉向以引起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中去,形成“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觀;通過活動傳授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扮演問題的設計者、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角色。“學生想什麼,比教師講什麼重要一千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知識全部告訴給學生,而要留給學生一個適當的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間,使其在活動中探索問題,愉快地接受知識。

三、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轉向教學手段現代化。

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隨着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要求我們廣大的教師應徹底改變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落實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激發學生的主體求知精神,教師要在課堂上要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説”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交給學生,要積極實施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廢止滿堂灌、滿堂問,要以啟發誘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為前提,真正把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作為國中教學的的首要任務來完成。要使中學教學適應現代生活,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積極發展遠程教育、網上教育以儘快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傅道春編著的《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一書,書中沒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論,而是以一篇篇鮮活生動的教育教學的案例詮釋了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使我受益匪淺。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而這種藝術的表現手法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這就要求我們要緊扣教材,抓住重點,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大膽創新,努力探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不斷調整、優化教學行為,以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 篇二

《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暑假我認真品讀了《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做一個優秀的陽光教師必須要做到 本站 :在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温暖的態度;面對家長,要能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研,要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展,要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在我的腦海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教師是充滿愛心的職業,教師要做一名愛的天使,這是對每一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成為一名有愛心的教師,還要成為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做一名陽光教師,就要樂於讀書學習,走進陽光海洋。知識就像海洋,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縮短與彼岸的距離。做一名陽光教師,就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更別提孩子了,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們正是在一次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逐漸長大的。因此作為教師,我要改變自己的觀點,用讚美的眼光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進而形成讚美的習慣。那麼,我即使面臨巨大的壓力,也會從心裏感到自己是一名快樂的教師。“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懂得關懷獲得朋友,懂得放心獲得輕鬆,懂得遺忘獲得自由”。

我要做一名陽光教師,調整好心態,熱情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幸福地工作。在今後工作中,我會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以及學校、家長的認同和社會的認可。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 篇三

張萬祥老師編著《幸福教師的60個“不”》這本書彙集了幾十位一線教師的60篇案例,深入淺出地把教師的失敗展開了曬在太陽底下讓我們去品評,不失為一味“心靈雞湯”。“當念遇到挑戰時,不該固守成規”、“當素養遇到考驗時,不該丟失師德”、“在溝通的時候,不該忘記尊重”、“在轉化後進生的時候,不該草率行事”、“當需要更新觀念時,不該固步自封”、“面對專業成長,不該無動於衷”,讀着這些生動的案例,我誠惶誠恐地在反思,我過去有過這些過錯嗎?我更鄭重其事地告誡自己,這些事情真的不能做,現在、以後都要以此為鑑,只有這樣,身為人民教師的自己才會真正獲得幸福感,並能伴隨一生。

在這60個“不能做”的背後,我領悟到要想做一個幸福教師,一定要具有四大要素:師德、師能、師智、師魂。

一、立師德

師德,就是愛的情懷。讀懂了這種愛,我們便能更好地詮釋我們身邊平凡事例中那熾熱的愛心,文人們歌頌: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確實,教師是引領孩子們成長的導師,除了教他們文化知識外,還要教他們為人處事,這首先就要求教師自身要起表率作用,心中有愛,懂得關愛,學會珍惜。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培養完滿的人格,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幸福人生的創造者。我們都應該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貫穿關注生命健康與幸福的生命教育,甚至把它作為教育的價值追求,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應該充滿對學生生命的關愛、體貼和關懷,應該讓學生感到當下生命的豐滿和幸福。當學生知道一個教師是真誠地熱愛他們時,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就會向你打開。

二、強師能

作為老師,得到學生的肯定和認可是最幸福的,我們除了用心去關愛學生外,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具備多種能力:教育教學技能、課堂駕馭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更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創新的科研能力、高雅的審美情趣……

我認為讀書可以拯救自己,幫助自己,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個時代,信息瞬息萬變,不學習便跟不上形式,跟不上時代。一個教師,只有自己博覽羣書,胸有丘壑,方能在新形勢下的課堂上駕輕就熟,一些具體的細節如怎樣調控課堂、怎樣設計教學進程等,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就會有方法。文化素養豐富的教師才會對學生的學習有豐富的、細膩的和個性化的理解,課堂上才不會簡單重複,也才有深刻的東西能吸引學生。任何一個學習者如果在學習中不能獲得成就感,或者懷疑所學知識的價值,就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我們的課堂就不能讓學生學得到收穫。從另一方面説,當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的幸福感又從何談起呢?

三、培師智

師智,就是教師教育的智慧。由於教無定法,由於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各異的學生,所以教學情景多樣,出現的情況難以預測。面對瞬息萬變的教育情境,準確迅速地作出判斷,恰到好處的妥善處理,從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達到最佳的教育境界,這就要依靠教師的智慧。應變性、直覺性、靈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師智慧的表現。當然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還要有科學精神,有研究心態。

四、鑄師魂

師魂,就是教師的靈魂。師魂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是教師的人格風範。當教師師魂達到一定境界時,就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學促學、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性養性、以意煉意、以行達行。教師的工作並非一成不變的,要學會與時俱進,熱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熱忱是人的“內心之神”,“沒有熱忱,便沒有偉大的成就”。激情不老,這應該成為每一個幸福的教師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師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現在的外在表象化為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作為幸福的教師來説,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用自己這把火去點燃學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為幸福的教師來説,要保持住自己的熱情、熱忱,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內在價值與趣味性,使自己對工作、事業有一種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覺,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

總之,張老師的《幸福教師的60個“不”》陶冶了我的心靈、淨化了我的心態、成就了我努力向上的情懷。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就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就要有一種兢兢業業的態度,要有一種樂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的工作就會是快樂的,我們當教師的也才是幸福的。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 篇四

我一直嚮往一種生活,可以躲在自己的小窩裏,聽着Walkman,品着自己所愛的文字。儘管這種浪漫的小資情調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但不得不承認:能夠選擇自己所愛的確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人類之所以從蠻夷走向文明,文字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而書就是文字的組合和再創造。這其中閃爍的智慧自不消説,單是這淡淡的書香就能滌盪人的心靈。古人讀書必先焚香淨手,足見對書的虔誠。而現代人讀書則簡單得多,有電子圖書館,還有相應的光盤,但心底的正統觀念一直支配着自己:還是紙上的文字更有可信度,更有滄桑感。於是,這種美妙的感覺透過幾近零距離的紙告訴我:讀書應該是人的一種習慣。

無可否認,離開書我們活得就很不現實。簡單的例子,教科書就是直接的材料。沒有了書籍我們無法獲得學習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聯想到孔子當年僅憑一張嘴就教育出72賢人,但一個時代能有幾個孔子。我想每個人手邊的書都不會太少,可究竟讀什麼樣的書才是關鍵。其實自己也是在生活的點滴中形成一些算不得高明的見解,其中也有來自老師家長的建議。我覺得讀書都是首先從興趣出發的,而觸發自己產生驚奇心理的往往是課堂中提到的新鮮事物、書本中的一知半解、或是自己生活中靈感的火花;接着通過各種手段,比如上網或是查找相關的書籍,獲取自己所需的的信息,就像連鎖反應一樣觸發下一個聯想點。這種無形中知識的增長,就好比以這本書為圓心逐漸觸及周邊的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期理解更多的書。

讀書幾乎沒有什麼捷徑,最好的辦法就是讀公認的好書。這非但不是浪費時間,相反我覺得有些東西可以作為一種常識為人們所接受,進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餘秋雨先生認為人與書也有緣分,有些書不必勉強,可以待自己接受時再讀。但我認為人生苦短,能有多少書可以等自己參悟透徹,再去回味?所以,有些不懂的東西哪怕囫圇吞棗式嚥下再説。裝在腦子裏的東西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顯現出來。現在讀書最好是多一點,博一些,能精更好,這樣有利於形成自己的風格。

至於寫和讀應該是相配的過程,但我承認自己做的並不好,有些脱節。光讀不寫,不會錘鍊出好的文字;光寫不讀,不會思想深刻而見解獨到。寫讀書筆記確實可以昇華自己的靈魂,但真正做到這一點恐怕不易。

書,是情的信物,理的法度。帶着墨香的文字有晦澀也有優美,我們無疑是過濾器,濾掉的也並不都是難以消化的沙子。凡事總要辨證地看,比如網絡文學並不能説全是垃圾,這其中也不乏優秀之作。

讀好書是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好讀書並不是每個夢寐以求的人都能做到的,書籍是人類靈魂的彼岸,讀書是擺脱矇昧的金毯,大千世界全在一個“悟”字。借用佛家四句偈語: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不知是否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