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3W

紅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多篇

紅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範文篇1

8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市人社局組織的赴紅旗渠幹部學院第二期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通過四天的培訓,我受到了深刻的洗禮。我深感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紅旗渠精神正是實現中國夢的典範,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繼續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讓這一面鮮紅的旗幟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時代風采。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講座、現場觀摩、勞模訪談等課程,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紅旗渠剛剛修建時,林縣縣委先成立了臨時黨委會,然後在修渠隊伍中成立了黨支部和黨小組,加強黨對修渠工程的領導。事實證明,紅旗渠建設時,黨的組織領導成功為修渠隊伍指明瞭方向,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勞模李改雲就是這樣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先鋒模範。她是一名優秀的黨員,是村裏第一位走上了紅旗渠工地的女同志。在修渠過程中,她為了救一名女生,自己卻被蹋下來的土石壓入深溝。當她被工友救出來送往醫院後,只説了兩句話便昏迷了過去,一句是“大家回去吧,回去把咱們的渠修好,要把水親自帶回去”;另一句是“如果我不行了,我在信用社有10塊錢,幫我把黨費交了”。正是李改雲這種挺身而出,捨身救人不言悔的精神,深深的激勵了修渠隊伍,大家在李改雲受傷的地方建了一座“改雲橋”,來弘揚這位女英雄不顧個人安危、捨己救人的精神。

二、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曾説:“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物資匱乏、技術落後、人們吃飯都是問題的年代,能夠建成紅旗渠這個世界奇蹟,關鍵是靠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因為有了理想信念,才有前進的動力,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畏難的決心和鉚足的幹勁。在我們現在這個物質豐裕的時代,更需要弘揚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就是我們身邊的“鈣源”。我們黨員幹部要時刻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用紅旗渠精神培根鑄魂,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做“守初心、擔使命”的新時代的實踐者,堅守我們的精神家園。

三、牢記為民宗旨,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十萬民眾上太行,誓把山河重安排,沒有工具自己造,沒有石灰自己燒,沒有炸藥自己制,一錘一釺兩隻手,鑿出水渠幾萬米,一炮一車萬眾心,劈開太行千重山。”紅旗渠的修建是為了解決林縣人民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吃水灌溉問題。人民羣眾在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的領導下,用十年的時間終於引來了漳河水。如果沒有羣眾迫切的願望,就不會產生修建紅旗渠的初衷;如果沒有黨員幹部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的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紅旗渠。當年修建紅旗渠之時,工程浩大、環境惡劣、缺乏資金、缺乏技術,面對這種狀況,當時的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同志説:“如果修渠不成功,只有從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縣人民謝罪!”最後,楊貴同志硬是頂住了各種困難和壓力,帶領全縣人民堅決打贏了這場硬仗。如今,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在這面永遠鮮紅的旗幟下,深刻感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聽取羣眾所思所想所盼,同時拿出修渠大軍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拼勁,不斷以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努力作出新貢獻。

紅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範文篇2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為了緬懷革命前輩的光輝業績,展望祖國發展未來,__公司黨委組織了在職黨員、骨幹和積極分子一行40多人,來到廣饒縣大王鎮“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這一革命教育基地參觀學習。“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坐落在全國明星鄉鎮廣饒縣大王鎮的劉集村,這裏有全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這裏有東營市第一位共產黨員,這裏有全國保存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這裏湧現出了丁萊夫、李耘生、劉良才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太多的最早,太多的故事,使得大王鎮這個地方充滿了傳奇。從上個世紀到現在,大王鎮這片土地,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聖地”。

上午八點,所有人員按照“會前講安全”的要求,在會議室進行了交通安全、場館安全、消防、應急逃生、組織紀律等專項教育培訓。經過三十多分鐘的路程,我們安全抵達目的地。參觀團成員明亮的紅工服成了紅色教育基地的又一道耀眼的色彩。在講解員的指引下,推開厚重的《宣言》展館的大門,一篇篇文字記載,一幅幅將軍圖片,一個個浴血奮戰的浮雕,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帶領我們走進記憶,走進栩栩如生的往昔。中國共產黨帶領農民與日偽敵頑進行了艱難卓絕的革命鬥爭。艱苦的生存環境,血與火的劉集慘案場景,讓我們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沿“革命路”南行,劉集後村沿街的打鬼子壁畫和雕塑不時吸引大家眼球。參觀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白色恐怖年代艱苦卓絕的鬥爭和生活環境,又一次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參觀結束,我不由地回憶起中國共產黨歷經艱難、曲折,為了國家和人民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強盛,拋頭顱、灑熱血,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不斷髮展富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歷史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建設中國和發展中國。在鮮豔的黨旗下,重温入黨誓詞,才真正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記得《真北》裏有個比喻,真北就像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個指南針,它可以指導你成功地穿越自己的生命。只要能夠找準你的真北,你就能在這個不斷旋轉的世界上把握好自己。真北來源於那些對你最重要的東西-----你最珍視的價值觀,你的熱情和動力是你生命中所有幸福與滿足的源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員思想和行動的最高標準,是黨性的表現,是共產黨員的“真北”。

回顧革命歷史,更要牢記歷史。作為一名石油工人,在今後的學習中應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在實踐中不斷加強黨性修養,鍛鍊自己,做到不怕吃苦、不計較個人得失,立足本職工作,積極進取;做到學與用、知與行、説與做的統一;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巨大動力,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勇敢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實現強企強國之夢。

紅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範文篇3

我和縣紀委監委以及縣委巡察辦全體幹部走進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聆聽黨的紀律建設光輝歷程、重要特點和突出貢獻。展館中,一張老舊的照片,讓我深有感觸,那是毛澤東和毛岸英父子的合影,一張不普通的照片,訴説着一個感人的故事。1946年1月,毛岸英從與闊別19年的父親毛澤東合影,然後,他遵照毛澤東“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祕書,還擔任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建國後不久,毛岸英的表哥楊開智希望調來北京工作,並請表舅向三立幫忙説情。向三立給毛岸英寫了一封信,轉述了表哥的想法。毛岸英回信向三立,坦率地表達瞭如何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反對利用親屬關係謀私利等問題,在毛澤東父子的幫助和影響下,楊開智打消了去北京工作的念頭,根據組織安排在本地工作直至退休。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作為毛澤東的長子,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請求入朝參戰,當年11月英勇犧牲在朝鮮戰場。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毛澤東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後,強忍喪子之痛,拒絕了讓同志們提出讓毛岸英回國安葬的請求,批示將毛岸英安葬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內,他説“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獻出了那麼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在展廳中,展出了周恩來、鄧穎超夫婦送給侄女周秉德的結婚禮物——一條白色絲綢被面,這本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送給周總理的禮物,但周總理堅決按禮品的實際價格向中央交納費用,才將這塊絲綢留下來作為紀念,後裁剪成被面,作為給侄女的結婚禮物。展廳裏還展示着朱德的存款單和中共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收到朱德家屬上交存款後的收據,展示着陳雲夫人于若木退還工資的收據單。每一份展品,都在向人們默默地講述感人的故事,展現着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廉潔奉公,率先垂範,並以良好家訓家風教育後代。405件文物資料、700餘幅珍貴歷史照片,生動詳實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模型、珍貴的歷史文物配以恢弘壯麗的音效,詮釋着初心不改,讓我直觀瞭解了共產黨成立98年以來紀律建設、黨風廉政建設以及監督執紀曆程,感受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大革命失敗後,中央監察委員會10名委員先後有8人犧牲,周振聲下落不明,只有劉峻山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無一人叛黨投敵,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參觀過程中,王荷波等人的先進事蹟讓我熱血沸騰。

近年來,我們利用黨課、青年幹部讀書班以及個人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了黨的紀律建設歷史,王荷波等人的事蹟,我們並不陌生,這次參觀讓我們重温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之路上的血與火、生與死、忠誠與背叛,警醒我們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紅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範文篇4

井岡山作為“革命搖籃”是個很吸引人的地方,中學時讀過的毛主席的詩篇《重上井岡山》現在還能背誦,讓我們再一次重温一遍,“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帶着深深印刻在腦中的毛主席豪邁詩篇,由蘇州市統計局機關黨委統一組織,我榮幸的來到井崗山,進入東井岡山幹部學院,進行為期五天的黨性和廉政教育培訓。

一週的井岡山紅色培訓學習,感觸頗多。這次培訓讓我收穫了精神上的寶貴財富,工作上的寶貴經驗,人生上的寶貴啟示。

培訓第一堂課,我們換上紅軍的軍裝,就是莊重的授軍帽儀式,由學院領導和局帶班領導同時將紅軍帽給我們戴上,此時感到一切是那麼的莊重,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想這就應該是一名紅軍戰士的使命和做一名共產黨員要具備的責任。

在這片神聖的革命搖籃裏,我們向革命烈士們敬獻了花圈和真誠的緬懷,我們莊嚴地在黨旗下重温了入黨誓詞,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紀念碑、黃洋界哨口工事和紅軍營房、紅軍醫院等紅色景點,重走了當年的紅軍挑糧小道。

參觀學習以後,使我充分認識了井岡山精神的偉大,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井岡山軍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共同創建和培育起來的。1927年,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經過兩年零四個月的艱苦鬥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裏走向勝利。我走進這些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址以及著名的戰鬥遺址,在紅米飯裏咀嚼歷史,在南瓜湯裏回味鬥爭,親身體悟着那段艱苦生活中的達觀,反覆感受着那段烽火歲月裏的豪情,書本記載的歷史和親歷的現實場景擦出了火花,耳熟能詳的政治話語顯得無比鮮活、分外有力。而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那份由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瑰寶——井岡山精神:“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的創新氣概;“艱難奮戰而不潰散”的優良作風;“為共產主義而犧牲”的奉獻精神;“喚起工農千百萬”的羣眾觀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

我作為一名支部書記,通過這次學習,領悟到我們一定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發揮好黨員作用,積極抓好支部建設:

一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努力做好支部黨建工作,必須堅定執着追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堅定不移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築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二要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黨組織在幹部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發揮好政治引領作用。把學習先烈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傳承,把所學、所感、所悟轉化為工作的動力。三要抓支部制度建設,促進黨支部戰鬥力的進一步發揮,努力使支部活動緊貼統計中心工作實際,改變以“圍坐式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做到黨支部的活動靈活多樣,與時俱進。四要抓黨員隊伍建設,促進黨員日常學習管理進一步完善。通過“亮旗幟、樹牌子、做樣子”,建立爭創機制,激勵黨員提升工作水平,比學趕超,爭創一流,培養黨員骨幹隊伍。五要抓黨的組織建設,積極推進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為組織提供新鮮血液,傳承紅色基因。六是在黨建工作與統計業務工作上,努力克服“單打一”“兩張皮”,就黨建抓黨建,保證黨支部各項工作與統計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在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弘揚井岡山精神。在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迎難而上,奮力前行,以實際行動緊跟新時代,推動統計工作再上新台階。

紅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範文篇5

灰色的關牆算不上高大,關門正中上書“婁山關”三字也絕無想象中的氣勢。但當我立於關口,俯瞰眾山,才能體會-筆下“雄關漫道”的真意。黔北的山,海拔不高,但險峻異常,錯落有致的絕壁間,蜿蜒盤旋着一條國道,穿關口而過,鏈接川黔兩省,古人有詩寫到“大樓高壓萬峯巔,鳥道才容一線穿”可謂切實。就連毫無軍事理論知識的我,看到這樣的地形,也讀懂該地的易守難攻,和戰略上的重要意義。就在80多年前,共產黨領導的中央紅軍曾兩次攻克婁山關,這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鑑證了中央紅軍的涅磐重生,鑑證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1935年年初,中央紅軍血灑湘江,在圍追堵截之下,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在一敗再敗,前途渺茫的氛圍中,這次被大多數_專家認定為中國共產黨歷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在這座黔北重鎮召開了。會議整整開了三天,沒有鮮花和掌聲,雖然會場是當時遵義城的宅子,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但參會的二十餘人,心情卻萬分沉重。整個會議圍繞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以及被迫長征以來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激烈討論,會議決議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為主的錯誤軍事領導,進行了黨和軍委主要領導同志的更換,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聽完講解員耐心細緻的講解,我走到會議舊址旁的廣場上,端望着這座黑白色調,精巧別緻的官邸,回味着這段蕩氣迴腸的往事,我彷彿能夠聽見會場上,-真誠坦蕩的自我批評,-詳實全面、有理有據的反報告,以及彭德懷那飽含憤怒的湖南口音“崽賣爺田不心疼”,我深刻領會到了這次絕處逢生的會議所傳導的精神“實事求是”。是的!沒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實事求是。

走進遵義會議陳列館,站在多媒體沙盤之上,看着紅色箭頭所勾畫出的壯麗往事“來回穿插,四渡赤水,詳攻貴陽,劍指昆明,虛晃一槍,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段所有共產黨人耳熟能詳長征史,用實踐證明了遵義會議決議的正確,你可以把臨危受命、力攬狂瀾、扭轉乾坤等等詞彙都用在-身上,正如陳列館裏的背景音樂“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所唱的,毛主席有足夠的理由接受這樣的歌頌。但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用兵真如神”依靠的是什麼,是什麼帶領共產黨人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我認為正是“事實求是”精神。1956年,-在八大預備回憶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我是犯過錯誤的,比如打敗仗,長征時候打土城是我指揮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揮的。”-一生打過四次敗仗,其中兩次發生在被他自認為得意之筆的四渡赤水期間。沒有絲毫的掩飾,敗仗就是敗仗,沒有這種對大小戰鬥實事求是,幾近嚴苛的總結與分析,哪有整個戰役用兵如神的神來之筆。苟壩會議舊址外,走在那條的真理小道上,對於“實事求是”的理解愈發深刻,當年紅軍指戰員正是以這種精神作為指導,在一次又一次轉危為安,轉敗為勝,轉坎坷為通途的努力奮鬥中,熔鍊出最頑強不息最燦爛奪目的生命力。

短暫而又充實的教育活動讓我收穫頗豐,回望_,我們黨不僅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從容與豪邁,更有“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悲壯與苦難。一部艱辛的奮鬥史,記錄了一代又一代樸實的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勇於實踐探索的偉大實踐,而今,黨中央吹響了決戰貧困的集結號,兩個百年夢想近在咫尺,越是在這關鍵時候,“實事求是”就顯得愈發重要,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一定要把遵義會議精神帶回去,帶到工作中,按照總書記“努力作堅持實事求是的表率”要求,擼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走好共產黨人新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