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3W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篇1

9月16日下午,正在河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和革命博物館,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吃水不忘掘井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裏來的,始終銘記緬懷革命先烈。回顧革命的歷史,接受紅色傳統教育,要常學常新。

這片江山是先烈用紅色鮮血換來的,每座城市是紅色故事書寫的,每個中華兒女是伴隨紅色記憶成長的,抓好紅色教育、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紅色黨建,基層聚力。基層黨委要高度重視紅色黨建創建工作,把轄區退役軍人緊密團結起來,打造軍人之家,構建心連心軍民一家親的擁軍愛民陣地,以黨建為引領、以黨支部為載體,不斷擴大、凝聚退役軍人、現役軍屬的力量,實現老兵管老兵、老兵服務老兵的工作理念,讓老兵們聚力紅色家園,唱響紅色主旋律,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為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平台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老兵不老,紅色先行。老兵們年輕時奮戰一線,用數十年的青春戍守邊境,保家衞國;暮年時退守後方,一日為軍,終身為軍,他們仍是最好的紅色故事講述者。可親可愛的老兵同志們是紅色教育主體陣營不可缺少的部分,老兵講故事是開展紅色教育很好的平台。伴隨新中國的成長步伐,老兵們講述自己的奮鬥事蹟激勵着一代代青年銘記歷史、感恩奮進、許黨報國。

從娃娃抓起,教育發力。生長於紅色記憶鐫刻的土地,成長於紅色血脈精神的滋養,耳濡目染紅色先進的事蹟,這樣的青少年才能從根從魂上認同國家文化、銘記家國情懷、感恩紅色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真正成長為中華民族的脊樑。紅色教育需從娃娃抓起,始終貫穿於家庭教育、校園教育、成人教育之間,紅色血脈不斷、紅色後輩才能源源不斷汲取營養,吸收正能量,永葆青春熱血,感恩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感恩紅色先烈的無私付出,抓好紅色教育的常態開展,傳承紅色精神的精髓,讓紅色精神世世代代經久不息,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篇2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深入考察調研時強調,黨員幹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鞏固和昇華理想信念;要講好中國故事,激勵人們堅定不移跟黨走,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奮鬥。的確,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場“接力賽”上,黨員幹部要做傳承紅色基因的“火炬手”,握好時代“接力棒”,引領中華兒女發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黨員幹部要高舉“理想信念”的火炬。“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鋭兵精甲,不能御也。”黨員幹部尤其是青年幹部要深刻認識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意義。習總書記強調,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精神,更是一場薪火相傳的“接力賽”。因此,在這場“接力賽”上,黨員幹部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高舉火炬,揚起理想的船帆,將堅定理想信念這一紅色精神注入血液中,讓傳承紅色基因的火炬燃起信念之火。

黨員幹部要點亮“使命擔當”的火炬。“黨員幹部的肩膀能負重、敢擔當,我們的事業才能一往無前。”我們黨已走過1的崢嶸歲月,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輝煌征程中,印下不少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基因任重道遠,作為時代的接班人,黨員幹部更要扛起“使命擔當”,即使面對再艱險的道路,也要點亮“使命擔當”的火炬,做好傳承紅色基因的“火炬手”,砥礪作為,一路凱歌。

黨員幹部要燃燒“敢於鬥爭”的火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黨員幹部應在鬥爭中成長,在鬥爭中發揚紅色精神,直面風險挑戰。“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艱苦奮鬥精神是最寶貴的革命精神,紅色基因繪就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黨員幹部要學會培養和繼承“敢於鬥爭”的紅色精神,要在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中磨練鬥爭精神,以敢於鬥爭的紅色基因燃燒火炬,傳好時代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奮鬥。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篇3

“小”展館承載“大”歷史

走進眉山抗戰將士紀念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遺物、一段段影像,向人們講訴着75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歲月中,抗戰先輩們如何振臂而起,拋灑鮮血,拯救這個風雨飄搖、危在旦夕的國家。知史方知來處,對於生長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來説,應該更多更真切地瞭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一路走來經歷的風雨,以及苦難背後的那些“正能量”。

這座開館不到一年的紀念館是眉山市第一個抗戰將士紀念館,主要為紀念眉山抗戰將士所做出的貢獻,館內展示了眉山抗戰將士風采、抗戰時期文史資料、抗戰時期日本侵華罪證、新中國發展歷史進程和成就。

一腔愛國志,十萬兒男赴戰場。走過佈滿抗戰將士們紅色手印和生平介紹的牆壁,彷彿穿越時空,350多萬川軍誓師出川的聲音猶在耳畔,10多萬眉山青年離家赴戰場的身影猶在眼前。在他們中,有人獨自穿越野人山,有人親自押送甲級戰犯到日本;有人血戰湘西,有人征戰緬甸;有人大刀飛舞,有人偵查情報;有十二歲從軍的小戰士,也有立志殺敵報國的學生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抗戰先輩們的濃濃愛國之情與拳拳報國之心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他們用生命為我們掙得一個和平的未來。我們青年幹部更該涵養愛國之情,繼承先輩遺志,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進士鄉”亦可“馬上定乾坤”。一件件經過歷史沉澱的衣物、刀槍、畫報、徽章、票證,無聲訴説着那些充滿血淚與痛苦、信仰與希望的故事。4000餘名眉山戰士再沒能回到家鄉,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儘管穿草鞋、短褲,拿大刀、步槍,但他們不懼生死,不畏強暴,在切斷滇緬公路的戰役中,在滇西和緬北的戰場上,與日軍血戰到底,譜寫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20_年,_歲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動到達惠通橋時,想起犧牲在此處的戰友,泣不成聲,深深呼喚“戰友,我的戰友!”“敵軍一日不驅出國境,川軍一日不回川”,他們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勵着我們年輕一代在新的歷史征途上艱苦創業、奮鬥不息。

“展示這些抗戰遺物,是為了讓後人永遠記住老一輩眉山人的豐功偉績,珍惜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將偉大的抗戰精神傳承下去。”紀念館創建人李天玉先生這樣説。由於自幼家境貧寒,但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長大後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業20餘年,將這份善心回饋給了社會。館內一千多件展品大多來自李天玉先生多年來走遍全國,甚至遠赴海外收集而來,其中曲折故事暫且不提,這份赤誠與熱血正是對抗戰精神最好的傳承。

故土已無恙,使命應猶在。學習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才能更好的前行。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篇4

有人説,青春是一首歌,充滿着活力,動人的旋律。有人説,青春是一幅畫,包飽含着瑰麗,浪漫的色彩。我説,青春是一團火,燃燒着青年奮鬥的激情,詮釋着人生價值。

在建團100年來的奮鬥歷程中,不是憑空得到的,而是每個時代站在前列的青年貢獻青春換來的,共青團為了驅逐黑暗,迎接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跟富強,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一首最壯志的青春之歌。如今,100年前的共青團已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100年前不僅是歷史代表事件,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偉大的精神,是當代青年肩負責任和使命,更需要我們青年學習跟弘揚下去。

作為新時代的團員在迎接建團100週年紀念日,錨定了新的時代座標,吹響了新的奮進號角。青春,不僅僅代表年輕,更意味着希望、勇氣、奮鬥和夢想,讓我們以青春之名,一起奮鬥奔跑,不負青春韶華!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青年是充當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青年時代選擇吃苦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些挫折、考驗,在挫折中成長,在考驗得到磨礪。

青春正當時,怎樣才能不辜負青春呢?在一定的年齡段,做着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可以用滿腔熱血去奮鬥去奔跑,以夢為馬,以心為劍,少年遠行,不為將來。一個青春一個故事,年輕的我們,行途漫漫,必將無數次地經歷這些。但要堅信,路途雖遙遠且坎坷,只要我們馳而不息,勇往直前,縱令落後,縱令跌倒,終有一日,會走到盡頭。其實,年輕時多吃些苦,歷些磨難,實際上都是好事兒。它會讓你悄然地換了種性格,變得不再畏懼任何困難,更能學會獨自面對那些破事,讓你稚嫩的心靈強大成熟起來,推動着你砥礪前行,給予你生命的力量。或許,我們唯有在一次次的磨礪之中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讓自己變得更為出彩。相信等苦盡甘來時,山川星月、江河湖海都將作為我們的賀禮,我們走的遠,並不是給別人看,而是為了在這個美好而幸福的人間,成為最好的自己,無悔青春。

青春之所以美好,在於它前途無限,激發無限的可能,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樹立信仰,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擁有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的力量;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能力,讓青春擁有更多的能量,用知識為青春賦能;要努力奮鬥,用奮鬥為青春添彩。我們相信,中華民族偉大的夢想,終將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不懈努力中變為現實,共青團也將在未來創造新的輝煌。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篇5

每年暑假,爸爸媽媽總要帶我出去旅行,今年也不例外,只是今年的旅行媽媽安排在了8月15日,地點是南京。

8月15日一早,我們就坐上了去南京的動車,在車上,媽媽告訴我,之所以選在今天去南京,是因為73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八年烽火起

盧溝,一紙降書在芷江”,那一天,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結束了中國人民8年被戰爭摧殘的生活,今天的行程,正是要去紀念那些為了我們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同胞們。

到了南京,我們直奔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剛進館,我就被那口和平之鐘發出的巨大回響深深震撼住了,“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那聲音,彷彿在控訴着當年日本法西斯的滔天罪行。隨着腳步的前進,陳列室四周圍的圖雕和照片再一次刺痛了我的雙眼,那時的中國人民,是經歷了怎樣的悲痛和恥辱啊,日軍在我們國家轟炸、屠殺、活埋、人體試驗,甚至連剛出生的孩子都不放過,看着那些慘絕人寰的場景,我的耳邊彷彿充滿了同胞的哀嚎。而最讓我難忘的是紀念館尾廳的生命燈,在那裏,每隔12秒就有一顆水珠從高空落下,而四周牆上就有代表遇難者遺像的燈閃亮後隨之熄滅,那是在那場屠殺中,每隔12秒就有一個無辜的南京同胞的生命在消逝。

走出大屠殺紀念館,我不禁問媽媽,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種種惡行,我們為何不反抗,媽媽説,那是因為當時我們的國力不夠強大,面對暴行忍辱負重,無力抗爭。作文但這場大屠殺,喚醒了沉睡的中國人民,無數英烈為了抗戰的勝利前赴後繼,用獻血和生命鑄就了我們和平美好的生活。

媽媽告訴我,之所以讓我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因為不僅要讓我記住那段恥辱的歷史,還要我以史為鑑,牢記我們身上的紅色基因,牢記新時代賦予我們的特殊使命。是啊,?

代代的革命先烈和愛國人士用獻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實現中國夢的道路,這種民族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發揚光大,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硝煙,也沒有經歷過國家百廢待興時的艱苦困苦,但是我們肩上扛着的是革命烈士交給我們的旗幟,我們要把世世代代永不褪色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校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家裏孝敬父母,幫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在校外發揚能助人為樂精神,有責任、有擔當,成為一名真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用我們的生命延續紅色基因,成為這個時代嶄新的力量!

我們銘記歷史,我們反思戰爭,我們祝願世界和平,我們繼承紅色基因,我們發揚革命精神,我們與新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爭做時代新人,我們承擔着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和民族興旺的重任,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要在這新的時代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紅色基因永傳承心得體會篇6

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先烈們,為求國家解放,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奮鬥,不畏犧牲,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用信仰和決心,寫下了人類歷史上彪炳史冊的壯麗詩篇。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正體現了紅軍們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中有許多催人淚下的故事,令我們感動不已。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謝亦仙,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乾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着隊友把自己的乾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都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小謝因體力不支,犧牲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歸還這隻印着謝字的乾糧袋時,部隊的同志們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謝亦仙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着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地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把生的希望給了老百姓一家三口。

紅色基因傳承以來,我們的身邊就湧現出了許多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他們是傳承紅色的時代先鋒:從雷峯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錢學森到吳孟森,從吳運鐸到丁曉兵,從蔣漢聲到白潔……他們的事蹟令人歎服,他們的品格光彩照人,他們的精神感動天地。他們用個人的奉獻傳承了紅色基因,我們又看到了無數人在傳承紅色基因:從1998年的洪澇災害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從2008年的雪災到汶川大地震,一直到現在的每一場大小災難,我們都看到無數共產黨人,上至總書記,總理,下至普通黨員;無數解放軍官兵,武警將士;甚至無數普通民眾,他們奔忙在救災最前線,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詮釋了紅色基因的傳承。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近代侵略史以來中國所得到的最大的啟示。葉帥《攻城》中説到:“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目前,我國常規軍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陸軍軍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有33種世界頂級武器。我國憑先進的軍事技術,強大的軍事力量維護了國家的和平和人民利益。

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享受着一代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為我們換來的美好環境,讓我們可以安心學習。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鍛鍊身體以傳承紅色基因,為祖國的強軍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