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3W

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

從資料上看《論語》包括倫理教育、哲學、政治、經濟、歷史、藝術、宗教等方面,許多資料從量上看並不多,但卻十分深刻,孔子主張仁,是要推行仁政,期望經過實行仁政,保護奴隸主的利益,孔子主張仁是要加強人的自我修養,孔子主張仁最基本的意思是愛人。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請笑納!

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1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在一本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裏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教師看好書,寫讀後感的任務,可看着看着竟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於“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樣的學習態度才會提高;“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歡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我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地治學:“温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複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所以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説:“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裏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幹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我,而不是不顧自我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團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

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脱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禮貌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教師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麼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

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2

《論語》歷年來被譽為一切炎黃子孫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書。讀了《論語》後,我有所感悟。同時也油然而生出對儒家文化,對孔夫子的敬佩。

我在書中認識了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求看看自我是否忠誠,守信及温習了。對自我有嚴格的要求,真令我敬佩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齊來,僅有用知識豐富自我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藉着自我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學習,温習,最終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矇蔽了雙眼,那麼勢必會影響自我的工作和學習。否忠誠,守信及温習了。對自我有嚴格的要求,真令我敬佩啊!

我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沒有像孔子與他的弟子做到,比如,不守信用,性格軟弱,説髒話,不懂禮貌等。可是,讀了論語後,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領悟到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會那麼不懂事了。

《論語》講的肯定能使我們有所收穫,《論語》讓我感到了幾千年前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朋友,多讀一些好書能夠讓我們學到更多,是的,心動不如行動,大家快點看看吧!

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3

《論語》的真諦,就是讓所有人明白,怎樣才能得到我們心靈深處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

幾棵挺立在巖石縫間的古樹千年不倒,即使經歷了暴風驟雨;幾座綿延的大山不斷延伸,即使腳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幾座散落在山間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巖石遮蔽。《論語》正如它們,存在着一種強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從未被人們忘記過。

《論語》的精髓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到人們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讓人們有着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從而使人們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每個人都期望過上幸福歡樂的生活,而幸福歡樂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僅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迷惑,才能始終堅持內心的那份恬淡與安寧。

如同教師這份職業一樣,她選擇了奉獻,她會從學生們的點滴提高,或是學生們每一天的問好中感到生活的完美。她用心感受這一切,雖然每一天辛苦但內心舒暢,同學們也會對她多一份敬畏。從另一個角度去想,如果教師只用眼睛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只會看86.到自我的付出,會有很多怨言,甚至會影響到同學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從而使同學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由此看出,心靈的感受是何等的重要啊!

拿起這本書,重新領悟古老理論的精華,心中產生了很多共鳴:把握自我,不為外界事物所迷惑;忠孝禮儀是基礎;安貧樂道,淡泊名利;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

《論語》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思想的境界。它彷彿是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映照出我們自我的所作所為。

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4

最近的幾節語文課上,我們都是在討論《論語》。看了視頻後發現,《論語》中大部分的資料都提到了君子。我想,君子這一詞,應當是孔子畢生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他教導學生要奮鬥的目標。

在孔子的理念當中,君子給我的感覺就是像一張白紙一樣潔白,同時又帶有出於污泥而不染的高貴。雖然他不必須是大富大貴的富家子弟,但卻散發着高貴,令人敬重的氣質,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

當然這一切都是孔子夢想,世界上根本不會有這樣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就連提出這一理論的孔子,自身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可是我們還是要向着這樣一個目標去發展。雖然不能成為完美,但至少做到接近完美。

要成為君子,就要學會培養自我的高尚情操。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做起來是十分困難的,異常是要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們此刻身處中學,所以同學之間都應當是沒有猜疑,大家赤誠相待的。

可是當我們身處社會中時,各種各樣的利益關係,身份,地位的差異,使得人們不得不一步一個腳印地腳踏實地。以往讀過一本書,在裏面貫穿其中的一句話是“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所以,即使是我們自身懷着赤誠之心,秉承君子之道與人交往,還是得處處細心。可是我也相信,若是有越來越多的人秉承君子之道,在人們的相互感染下,整一個社會的氛圍也會有所改變。

解讀論語的心得體會5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着作之一,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它是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而論語導讀則是針對你在論語中不明白的,注意説明背景、説明用意,並對原義作適當的發揮和展開,讓我們更清晰的瞭解論語,並學會運用其。

“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對之極為重視。那麼在孔子眼裏何為君子呢

論語導讀中有很多話都體現了孔子對君子的看法並作了解釋。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儒家認為家世國的基礎,治國之前必須先齊家,家齊而後國治。為什麼呢因為家就是人的調教之所,在家裏把人調教好了,86.明白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了,到社會上去自然會服從領導,尊君愛上。明白服從與尊敬,也就自然能與社會和諧,恪盡職守。

孝順父母、善事兄長,是一個人應當具備的道德修養。

所以作為君子首先必須具備的基礎就是“孝順父母、善事兄長”。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這句話説明了仁在孔子眼裏是十分重要的。

論語導讀中還有更多的知識等着我們去學習,《論語》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