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7K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多篇

12月20日,是澳門迴歸22週年的日子,澳門迴歸祖國22年,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令人震歎。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有哪些你知道嗎?共同閲讀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請您閲讀!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1

堅定道路,續寫傳奇,澳門的未來更加美好。俗話説,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澳門之所以能夠實現長期繁榮穩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有偉大祖國做堅強後盾。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充分發揮澳門獨特作用,既積極鼓勵支持澳門大力推進作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建設,同時更加強對澳門的宏觀政策對接,特別是把澳門融入到“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中去,正是因為這一系列惠澳政策,才為澳門帶去了真真切切的政策紅利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澳門才得以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大好局面。這是“祖國好,澳門好”的生動體現,更是“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進入新時代,澳門要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更加凸顯澳門的獨特優勢,這是廣大澳門同胞最關心的大事。要讓澳門行得穩、走得遠,就必須堅決按照對澳門提出的四點希望去實行更加守正創新、務實有為的發展戰略和舉措。而且,這些希望也是具體措施,為澳門今後的大發展指明瞭清晰的路徑,同時也是祖國支持澳門發展的澎湃之聲,必將為澳門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強勁的動力。

“澳門是我家,祖國是我根”。俯瞰澳門今天的令人欣喜的發展,我們更加感到“一國兩制”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偉大創舉。瞻望未來的浩瀚前景,只要我們堅持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畫好“同心圓”,共築“中國夢”,“一國兩制”必將行穩致遠,澳門的明天也一定會更加美好,未來更加燦爛!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2

澳門22年的發展彰顯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和巨大生命力。一定要先奠定好“一國”的概念。“一國”是前提,不能不講“一國”,只講“兩制”。“一國兩制”是能夠走得遠、做得好的。

澳門有良好政治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律體系、優良的營商環境。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澳門需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契機,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前所未有,大灣區地域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澳門居民帶來更便捷的交通往來、更多元的人文環境、更優質的生活條件,為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空間、更持久的動力,為澳門建設成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提供了更強大的支撐,為澳門未來22年再創濠江奇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可能。

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3

澳門迴歸不易,澳門迴歸22年能實現持續繁榮穩定更不易。迴歸22年,“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在澳門取得重大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與祖國統一是多少年來澳門之人心所向。雖然被殖民者竊據數百年,澳門卻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這不僅體現在“澳門”一名即來源於媽祖,更有《七子之歌》的深情吟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人心思歸,是澳門得以迴歸祖國的動力,同時也是22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基礎。

由於特殊地緣位置和歷史背景,在迴歸之前,澳門已屬發達經濟體,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曾陷入困局。而回歸之後,澳門更是藉助“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制度優勢,22年來與祖國內地持續融合發展,非但走出困局,還使自身繁榮更上層樓。

數據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元增至2018年的4447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萬元躍升至2018年的67萬元,位列世界前茅;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909,更是屬於極高範疇。可以説,無論經濟還是民生,澳門均在迴歸之後取得了巨大成就,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已成澳門民生現實。

迴歸22年,澳門的繁榮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這種支持既表現在政治上,也表現在經濟上。22年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澳門居民在基本法框架下充分行使政治權利,使澳門同胞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經濟上的支持更數不勝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也都有專章闡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的重大舉措。

而澳門自身也充分認識到,與祖國融合發展,是實現其持續繁榮穩定的保障。無論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還是對“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將之視為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澳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融入到祖國的大發展之中,其發展也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澳人自治自強伴着祖國大力支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相互促進,才有今天濠江流彩、蓮花綻放的澳門盛景。第一個22年之後,澳門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無論走多遠,澳門都是中國的兒子,中國離不開澳門,澳門的未來也離不開中國。澳門持續繁榮的背後,是一個穩定發展、持續繁榮的祖國。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4

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二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衞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我提出四點希望。

一是希望參考“中國心·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啟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羣中,料必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是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是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創建。

四是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為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説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5

澳門22年的發展彰顯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和巨大生命力。一定要先奠定好“一國”的概念。“一國”是前提,不能不講“一國”,只講“兩制”。“一國兩制”是能夠走得遠、做得好的。

澳門有良好政治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律體系、優良的營商環境。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澳門需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契機,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前所未有,大灣區地域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澳門居民帶來更便捷的交通往來、更多元的人文環境、更優質的生活條件,為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空間、更持久的動力,為澳門建設成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提供了更強大的支撐,為澳門未來22年再創濠江奇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可能。

正如所言,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6

22年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已經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密不可分的經貿格局,內地是澳門的貿易伙伴,澳門也是內地利用外資和出口的重要管道。“政府惠澳政策包括就業、學習和生活,特別是青年一代,更能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讓澳門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澳門發展擴展了空間,令澳門成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之一。

我們相信,面向未來,澳門將積極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定位,為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繼續貢獻澳門的力量,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再上新台階。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7

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二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衞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我提出四點希望。

一是希望參考“中國心·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啟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羣中,料必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是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是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創建。

四是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為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説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8

堅定道路,續寫傳奇,澳門的未來更加美好。俗話説,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澳門之所以能夠實現長期繁榮穩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有偉大祖國做堅強後盾。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充分發揮澳門獨特作用,既積極鼓勵支持澳門大力推進作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建設,同時更加強對澳門的宏觀政策對接,特別是把澳門融入到“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中去,正是因為這一系列惠澳政策,才為澳門帶去了真真切切的政策紅利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澳門才得以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大好局面。這是“祖國好,澳門好”的生動體現,更是“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進入新時代,澳門要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更加凸顯澳門的獨特優勢,這是廣大澳門同胞最關心的大事。

“澳門是我家,祖國是我根”。俯瞰澳門今天的令人欣喜的發展,我們更加感到“一國兩制”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偉大創舉。瞻望未來的浩瀚前景,只要我們堅持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畫好“同心圓”,共築“中國夢”,“一國兩制”必將行穩致遠,澳門的明天也一定會更加美好,未來更加燦爛!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9

22年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已經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密不可分的經貿格局,內地是澳門的貿易伙伴,澳門也是內地利用外資和出口的重要管道。

“政府惠澳政策包括就業、學習和生活,特別是青年一代,更能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讓澳門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澳門發展擴展了空間,令澳門成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之一。

我們相信,面向未來,澳門將積極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定位,為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繼續貢獻澳門的力量,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再上新台階。

澳門迴歸22週年心得體會10

澳門迴歸不易,澳門迴歸22年能實現持續繁榮穩定更不易。迴歸22年,“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在澳門取得重大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與祖國統一是多少年來澳門之人心所向。雖然被殖民者竊據數百年,澳門卻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這不僅體現在“澳門”一名即來源於媽祖,更有《七子之歌》的深情吟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人心思歸,是澳門得以迴歸祖國的動力,同時也是22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基礎。

由於特殊地緣位置和歷史背景,在迴歸之前,澳門已屬發達經濟體,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曾陷入困局。而回歸之後,澳門更是藉助“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制度優勢,22年來與祖國內地持續融合發展,非但走出困局,還使自身繁榮更上層樓。

數據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元增至2018年的4447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萬元躍升至2018年的67萬元,位列世界前茅;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909,更是屬於極高範疇。可以説,無論經濟還是民生,澳門均在迴歸之後取得了巨大成就,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已成澳門民生現實。

迴歸22年,澳門的繁榮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這種支持既表現在政治上,也表現在經濟上。22年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澳門居民在基本法框架下充分行使政治權利,使澳門同胞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經濟上的支持更數不勝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也都有專章闡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的重大舉措。

而澳門自身也充分認識到,與祖國融合發展,是實現其持續繁榮穩定的保障。無論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還是對“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將之視為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澳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融入到祖國的大發展之中,其發展也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澳人自治自強伴着祖國大力支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相互促進,才有今天濠江流彩、蓮花綻放的澳門盛景。第一個22年之後,澳門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無論走多遠,澳門都是中國的兒子,中國離不開澳門,澳門的未來也離不開中國。澳門持續繁榮的背後,是一個穩定發展、持續繁榮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