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隨筆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91K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隨筆多篇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隨筆篇1

4 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主學習的空間

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要能夠寬容地對待孩子的想法和創作,逐步的引導他們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創作,在評價孩子們的作品時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評價,不能單純地説“好不好”“像不像”“對不對”,而應該考慮幼兒融入其中的創作思維和情感,不能傷害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幼兒對很多東西都充滿好奇,想嘗試一下,因此幼兒啟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玩的工作,在玩中激發靈感,在玩中自主創作,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風箏》時:在“欣賞風箏——收住風箏——畫風箏——製作風箏——放風箏”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無時無刻的沉浸在興奮中,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運用語言、圖像加以梳理,使腦海中的形象更加清晰,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於是,他們畫出了自己心目中最漂亮地風箏,形態各異,惟妙惟肖,但毫無造作之感,這才是真正的兒童畫。在製作風箏時,他們剪、粘、折、捆樂此不疲、奇思妙想,製作出不同風格的燕子風箏、悟空風箏、金魚風箏、奧特曼風箏等。在風箏展示會上,孩子們一邊欣賞着自己的傑作,一邊讚歎他人的成果。同時不斷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風箏,激發了他們不斷的進取心。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隨筆篇2

[背景]

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是充滿喜悦的季節,是個處處都洋溢着教育契機的季節。水果的色、形、味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也貼近與孩子的生活。於是就在“蘋果和橘子”主題背景下的區角活動中開設了《蘋果穿衣服》。

[實錄]

今天我在美工區添置了一個新的遊戲,孩子們都非常興奮,都搶着去給水果寶寶穿衣服。突然,有幾個孩子之間發生了爭論。綺綺指着一張作品説:清清,清清你錯了,你的蘋果是綠色的。在一旁的小朋友都哈哈大笑起清清的綠蘋果。博文急忙搶着幫清清説:蘋果是綠色的呀。綺綺一聽更急了:兒歌裏都是這樣唸的:applered,appleround.説着,綺綺念起了外教老師教的兒歌來指正其他小朋友。於是,從孩子們帶來的水果中我挑了一個紅蘋果和一個綠蘋果,走了過去告訴她們,你們看蘋果有的是綠色,也有的是紅色的。婷婷突然説:老師,老師這個蘋果還有點綠,有點黃。我轉了轉蘋果發現,在那個大蘋果的一個很小的地方確實有點綠,有點黃。

[感悟]

教師在自主遊戲中投放了一定材料的同時,也要注重適時的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當孩子指出蘋果還有點綠,有點黃時,我及時請孩子們圍在一起觀察蘋果,討論蘋果,最後孩子都發現了:其實,蘋果不是隻有一個顏色的事實。幼兒對水果經驗還是比較缺乏,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過分溺愛,他們平時所接觸的水果一般都是經過長輩處理過的,如:已經去皮,甚至有的為了避免麻煩乾脆榨汁,通過活動在孩子們眼中的蘋果不再是單一的紅色,而是一個個穿着漂亮衣服、充滿生命力的“蘋果娃娃”。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隨筆篇3

觀察實錄:

(一)早晨來園。

章恆愷:(跟爸爸再見後)“老師,現在我們去幹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遊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遊戲,一起去玩。”

章恆愷:“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還要吃點心。”

章恆愷聽完我説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遊戲了。

(二)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地點、時間:在盥洗間

洗好手章恆愷:“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章恆愷:“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就看一會兒書,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章恆愷:“那小好便又要去幹嗎呢?”

師:“章恆愷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章恆愷:“是不是應該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衣服、鞋子脱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章恆愷寶寶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分析了章恆愷的一系列反映。章恆愷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他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

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説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説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裏,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隨筆篇4

3 創造性及時的培養才能發展起來

美國學者史蒂芬、利漢斯曾指出:“2——6歲是創造性發展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培養,那麼創造性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難在激發出來。“如:張衡數星星、曹衝稱象、駱賓王作詩、愛迪生孵蛋、牛頓自制小風車等這些古今中外的傑出人才,都是在童年時期表現出了獨特的創造性。然而,沒有培養創造性的環境和教育,富有創造性的“小神童”不能成為偉大的發明家。創造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起點也必然是創造性的萌芽,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擔負起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使命。

教師要正確對待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創新思想,要報有寬容之心,如果一味死板的要求幼兒去“創新”,勢必會把孩子引導上另外一條模式化的道路,是他們在教師引導下出現同樣的“創新”思維,其實這根本不是“創新”,而是另外一種因襲。在引導孩子們活動時,不要對他們過多的干預,不要提過多的不合實際的要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導孩子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創新”,這樣反倒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尊重幼兒,尊重他們創造力的自然發展,尊重發展的過程和規律,這是我們教師在面對幼兒創造時最重要的任務。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創造性活動發展的過程,而不過分關注創造的結果,要使幼兒在創造過程中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發展。比如:孩子畫了綠色的太陽,藍色的大樹,怪物一樣的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敢於去嘗試,保護孩子的創造的興趣,尊重他們創造的過程,孩子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他們雜亂無章的塗抹,正是他們感知色彩、形體的階段,也是孩子不同與成人的可愛之處。幼兒階段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讓他們畫得像,而是如何讓他們大膽的畫,要好好珍惜和培育他們的創造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所謂正確觀念去扼殺他們的創造本能。

總之,孩子們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模式,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創新,開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從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改變了孩子的思維方式,給孩子插上了一雙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隨筆篇5

幼兒期的孩子年齡較小,因此對周圍的一切環境和物品都充滿着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喜歡一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一張彩色的小紙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連一根短短毛線頭也會成為他們喜歡玩的物品。總喜歡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還要與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羨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會跑到老師的跟前告狀:某某小朋友他有什麼?小班小朋友告狀是經常性的行為,他們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覆幾次的來到老師的面前,直到老師出面解決,沒收小朋友的東西為止。

在操場上活動或者是課上,他們會將看到的東西,如整理時丟落的小積木,玩具,鈕釦,小朋友家中帶來的東西等物品撿起來交到老師手裏。作為老師,把小朋友拿過來的東西不理睬,幼兒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跟老師説,馬上處理的話就防礙活動的開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讓幼兒覺得老師太不當回事,那隻能課後或者活動接束時再做處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撿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動完後再進一步的處理。每次活動結束後,我不會把口袋裏的東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將他們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找出有價值的東西,處理沒有用的物品,這樣既讓小朋友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重視又不會打擾到正常教學活動。

我的口袋就成為了專裝幼兒小東西的場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覺得特不順,好象缺了什麼。

當然我的口袋也不是專門裝小朋友撿到的物品,裏面也會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兒感冒的多發季節,孩子們的鼻涕不斷,我就會從口袋中拿出柔軟的紙巾,讓孩子們把鼻涕擦乾淨;做數學練習時當一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時,我就會遞上橡皮,讓小朋友及時改正錯誤;教學活動中,為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時突然的跳出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時,我也經常關注孩子們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寶寶會將家中的物品帶到幼兒園,有的從家中帶了食品,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就偷偷的拿出來品嚐,帶得多的會給好朋友分享。口袋中還有好多。有的會帶一些危險的物品,如彈珠、夾針等,我們發現立即處理。還有的會帶錢,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發現一塊帶硬幣等,一經發現我們都會沒收,暫時由老師保管,來接送的時候給他們的父母,提醒家長來幼兒園的時候檢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讓危險物品帶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會把幼兒園中自己喜歡的物品帶回家,碰到此類事情,我們會和家長進行溝通,並告訴小朋友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後就會越來越少了到沒有,大家以後就沒有玩具可玩了。

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事事處處做個有心人,注重觀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注每一個細節。俗話説:“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幼兒間的個性和品質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兒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就應以發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從細微處關注孩子的成長,細微處才能見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兒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幼兒的不足。在教師寬容、欣賞、微笑裏,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