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59K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篇1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心理,總有一個在路上。”我認為這句話既是對研學的意義的完美的詮釋,又是對自己身心的的慰藉。

而這一次的研學活動,使我們體會到了曹村的藝術文化之美妙以及故鄉的文化魅力之精髓。

而首先,曹村向我們展示的,是它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燈。從中,我們瞭解到花燈悠久的歷史。而後,我們又開始了自己實踐——製作屬於自己的無骨花燈。

然而,花燈的製作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相反,這過程非常的繁瑣與漫長。從老師説開始製作的那一刻起,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安靜下來,開始細心雕琢自己手中的“匠心之作”。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也變得熟練起來,各種各樣的工具在在我們的雙手上不斷舞蹈着,雀躍着,我們似乎都成為了像羅丹那樣的雕刻家一般,沉浸在自己創作的至高境界裏。然而,花燈並不像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剛開始,我還胸有成竹,得心應手而又有條不絮地進行着手中的裁剪,可是,隨着製作的不斷深入,我開始變得急促起來,也因為難度的提升,我的速度也逐漸慢了下來,跟不上他人的步伐了。

我開始慌亂了,頭腦中變得一片空白,心中也宛如一團亂麻。我的動作開始頻頻出錯,眼前也變得一陣暈眩,不知所措。隨後,我又開始鼓勵自己,終於,在自己調節下,我又恢復了常態。時間匆匆而逝,而無骨花燈也在我的雙手上逐步露出它的“真面目”,終於,在花燈完成的那一刻,我長吁一口氣,望着這盞花燈,我心中競湧起點點自豪。就在那一刻,我霎時明白了花燈的魅力之所在。

隨後,我們又前去參觀了梅龍書院,在那裏,我們冶養了情操,也體會到了家鄉方言的文化魅力;在南拳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強健了體魄,也領略到了拳術(中國武術)的奧妙。

一日的光陰悄然而去,這一天,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時光的長河中,它的光芒如舊。因為它在不斷地以這種方式來告誡我:的課堂在路上,有成長,有蜕變,但是,這是青春贈與我們的禮物。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篇2

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一年來,數學課題組緊緊圍繞 “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理念開展教學研究,把“如何優化數學的教學過程”作為數學組的着力研究的課題,經過一個學期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面談談主要做法與收穫:

一、深入理論學習,形成共識。

為使課題研究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數學課題組成員利用四周的時間研讀余文森教授編著的《課堂教學》一書,對相關理論進行學習,消化。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並進行交流研討,形成共識。

二、進行觀察式教學,互動研討。

本學期,數學組成員共有五位老師舉行實驗課觀摩研討:魏哲老師的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綜合》、王淑煥老師的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初步》、李美淑老師九年級的《圓的認識》、王雲老師的九年級數學《垂徑定理》、楊崢嶸老師的八年級數學《實數》。課題組成員根據各自教材的特點,確定實驗單元為單位進行觀察式教學研討,從創設情景導入,優化練習設計等入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

如李美淑老師的《圓的認識》基本上體現了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理念,充分展現教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建立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針對性強,教學效果好。

王淑煥老師的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初步》,從已有的等式的性質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教學過程以性質貫穿,練習形式多樣又緊扣教學重點,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好。

楊崢嶸老師的八年級數學《實數》,以學生喜愛的拼圖導入,精心設計生活中與有關的實例,以比賽等形式的練習鞏固新知,緊扣教學重點,針對性、實效性強。

魏哲老師的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綜合》,在學生通過動手計算,自主探索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後,能針對這些方法進行分類、總結。

王雲老師的九年級數學《垂徑定理》。採取回憶的形式導入,在通過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整個教學設計頗有意境,針對性強,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

經過全組同仁不懈的理論學習,結合教學實踐及聽評課研討活動,數學組成員根據余文森教授提出的教學理念對數學的教學環節的設計精心揣摩、大膽實踐,探索,深入反思,不斷完善。

三、外出學習,取長補短

為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和自身的業務素質,20xx年數學組全組多次外出觀摩學習,數學組一位成員到山東杜郎口中學直接參與學習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全組教師更是多次到四中、七中聽課研討、參加評課活動,提高自身的説課、評課及理論聯繫實踐的能力。課題成員的教學案例設計和教學隨筆、反思多篇以備研討時交流、探討。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篇3

深秋的清晨,有那麼一點兒凍人。一出門,就與刺骨的寒風撞了個滿懷。但這也阻擋不了我們內心對研學旅行的期盼。期待着旅遊大巴快點到來!

隨着朝陽的升起,大巴車也跟着到來。導遊和老師組織大家有秩序的上了車,開啟了這一天的旅程——參觀革命紀念館“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和歷史悠久的“秦兵馬俑博物館”。

伴着一路的歡聲笑語,歷經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已經到達了“八路軍辦事處”。剛下車,講解員就帶領我們來到了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革命偉人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在這些普通簡陋的農家小院裏,我們的革命領導人衣着樸素,粗茶淡飯,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張張感人的歷史照片,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歷史故事,使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林伯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革命的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讓我想起葉劍英寫的于明濤、李爾重同志訪西安辦事處志感: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內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通過參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讓我感受到革命偉人的艱苦生活,瞭解革命鬥爭歷史,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要有良好的學風,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第二站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秦兵馬俑和來自世界各地熙熙攘攘的人羣。

秦俑,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藝術的不朽偉作。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歷史文物。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個性鮮明,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勞動人民的智慧。而我,身為中國人,更是倍感自豪!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號坑,這裏有像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着木質戰車。兵傭們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裏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隊處於整裝待發之勢。二號坑燈光灰暗,滄夷滿目。秦俑的表情在莊嚴肅穆中似乎帶着悲哀。殘手斷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燈光,似乎有些猙獰。

參觀完了俑坑,我們還做了個小遊戲“我們是最棒的”,遊戲過程可有趣了,而且我們有好多人都跟外國人合照了呢!

時間總是跑得如風,一轉眼,太陽便溜到西邊去了。我們也該乘車回去了,雖然我們已經離開,我們的內心還停留在研學旅行的那段旅程中,即使那已經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篇4

七月流火,九轉丹成。為聆聽窗外的聲音,尋求更為自由的行走,我們上路了。“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就無法思考。”我如行者,穿梭於騰衝大地,徜徉於青山綠水及鄉愁之中,且行且思。

一、見人見事見山水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始為研學旅行之初心。

人之精神,在於志趣於道。叩問騰衝教育之道,教育研學館給予了我們清晰的解答。

古樸莊重的木屋,陳列着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發展的厚重史冊,教育的源起、轉化、興盛、昇華的清音鏗鏘有力,一代代騰衝人懷揣“興騰”的夢想,從家鄉出發,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創造了許許多多不朽的神話,令後人不由自主的神往和追隨。沒有追隨時代,就無法抓住時代。遙想明朝軍屯、民屯、商屯後中原文化於騰衝大地綿延後世,明清進士、舉人、貢生、文官、秀才輩出。追憶陳鑑1471年即設司學始歎家國情懷之重,仰望唐知州1699年捐資開辦義學領風氣之先……南方絲綢古道提振了騰衝人的精氣神,義學官學的興盛織就了騰衝人的文脈,李根源、艾思奇、張問德、趙端禮、寸樹聲等騰衝驕子挺起了騰衝的脊樑……一路走來,見證前賢興利除弊之偉績,可歌可泣!

造化鍾神秀,這塊大自然最鍾情的奇葩——騰衝,她特有的教育土壤,孕育出了厚重的人文、獨有的民族風情、謙謙君子式的騰衝風骨,這一切起於教育,又反哺教育,並牽引着教育往更高處漸行漸遠。

人之心靈,在於修德於性,追求弘道但卻務本修身。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為我們立身指明方向。

綺羅文昌宮歷經四百年風雨依舊散發出神祕而深邃的魅力,從民間傳説的文昌帝君,到孔子四大賢徒,再演繹到儒家文教與道教宮冠合一的民俗文化,無一不透射出中原文化在騰衝流動的氣韻。李家大院的建築風格特異,展現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拐角樓”的範式,凝固成畫。各種雕刻藴意深遠,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契合虔誠達善之意,諸如“鳳穿牡丹、龍鳳呈祥、三陽開泰、喜上眉梢”等精美裝修讓人目不暇給,尤其是“一擔水照壁”上“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財富”的指意發人深省,矯正生命的向度。

人之境界,在於踐仁於行。達則兼濟天下,價值的張力為研學的暢行騰出時空。

江東銀杏村,自然與身心相遇後綻放出生命之光使人勃發對生活的熱愛。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敬畏生命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詩意而浪漫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自由而有夢想的人。——因為“五種樹”的理念紮根人心:感恩樹,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健康樹,葉皮莖果皆入藥;搖錢樹,食藥同源白果香;科普樹,生物化石究成因;和諧樹,一枝一葉總關情。銀杏村不僅風光甲騰衝,更因祖輩傳承的寨風家風使人崇敬。家庭“分官”總把銀杏樹留給老人養老,與鄰舍樹枝交錯生長的果實平分,養雄株銀杏的人家總能收到別人家收穫的銀杏果作為答謝之物,這代代相傳的樸質禮儀成為了銀杏村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人之經歷,在於遊藝於情。即興於每日每事,笑對日出日落。樂情于山水,遊藝於春秋。

蒲川茶山之旅,邂逅如約而來的美麗。水碧山清秀,人在畫中游。在茶人的引領下,從採茶、製茶、泡茶、品茶中感悟人生理趣。文字上:茶字形象地點出了“人在草木間”的自然真諦;文化上:儒家喝茶長精神,佛家品茶見空靈,道家飲茶沖淡自如;文明上:茶道演繹出做人做事之風骨,既有內外兼修之執着,更有行進之樣式。茶之前世今生,四季輪迴,苦盡甘來,給人於出塵之感,飄飄乎天高地迥。

二、所思所感所悟

教育研學突破了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藩籬,營造了教育的“第三課堂”,構建了大教育的平台,讓師生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自覺探尋物外之趣,真正“聆聽了窗外的聲音”。“仰佐國家之風致,厚培桑梓之福基”,既增長見識、拓展視野,培養師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批判性思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迴歸自然、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激發師生愛國愛鄉愛家的情懷,自主建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事業的的價值信仰。讓師生閲歷更加豐富、經歷更加精彩,人生更加豐盈,最終實現全面提升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為此,教育研學應該基於幾個方面來開展活動。

1、融合自然教育

天地大舞台,大自然是的學校,要提倡走出學校、走出家庭、走近自然的教育理念,解放孩子們的手、口、腦、腿,帶領孩子們去認知新奇世界、瞭解萬事萬物,觸摸自然的脈絡,感受生命的美好。

2、融合合作教育

交流、溝通、合作是成長之基,讓“一個人走的快但不如一羣人走的遠”的理念植根學生心靈,讓學生在研學旅行的路上,從團隊合作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3、融合體驗教育

“百聞不如一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和親身品味,方能循事物之理,明德於物外。搭建舞台,讓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發展生存生活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力。

4、融合家庭教育

從小我走向大我,從備受關愛關注到獨立行走,在研學路上自覺保護自己,自願展示自己,敢於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擔當,把師長、家長的諄諄教導化為具體行動,獲得生命真正的成長。

5、融合學校教育。

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興之所至,信手隨筆,學校之所學均可在研學之中善思善用,把課本搬上研學劇場,課堂內外相統一,互為彌補,從而獲得深度發展。

6、融合社會教育

知識世界是從生活世界提煉出來的,是為生活服務的,教育只有融入社會才真正體現課程的本職功能。社會即學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社會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在研學中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三、善思善為善做成

自由的行走,深度的融合,必將塑造出教師的人生高度。

1、從教育層面看

研學即生長——激揚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潛能,直抵人心,指向至善;研學即生活——勃發人的好奇心和理性思維的能力,激發情感,迴歸本真;研學即創造——喚醒人對世界本源的探尋和智慧追求,建構信仰,綻放生命。

2、從教師層面看

首先是為教師尋求到了一個可以汲取營養的花園,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情感,尋求事業發展的支點,堅定教育信仰,終身從教;其次是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從困囿於學校的圈子中走出來,敞開胸懷,擁抱生活,變單一為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三是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自覺改變陳舊的教育方式,尋求更為智慧的教育方法,去領略課外的精彩,去發現美的教育;四是昇華了教師的育人觀念,擺脱現實的奴役,跳出教育看教育,為國家社會培養健全人格、健康人性、健美體魄的大寫的人。

3、從管理層面看

一是不斷提供教師研學的機遇,讓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來一場説走就走的研學旅行”;二是積極鼓勵學生及家長參與研學旅行,從家鄉出發,走遍騰衝大地,並一路追尋,向着世界明亮那方奔跑;三是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把世界的精彩納入學校、納入課堂,讓學生不出門亦知天下事;四是探尋“新教育”與研學的融合之路,創新研學方式,走自己的路;五是積極對接引進市外研學資源,打造教育研學共同體,博採眾家之長,同研同學,全面發展。

人生若只如初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研學旅行必然有最美麗的遇見,最美麗的記憶,最美麗的生活,一切文化的印記都將鐫刻在我們靈魂深處,歷久彌香。生活中孕育着美,而美隱匿於生活的深處。世界因研學而精彩,未來之騰衝必有“回行之思”,更多“行者”必返回人文傳統,於歷史的深處獲得更多躍入當下的力量,“俯察品類之盛”,代代傳唱騰衝精美的故事。

研學之路一路花開,遠方更美麗。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篇5

這次遊學,是我第一次獨自出遠門,隨着清晨的火車開出車站,我懷着未知和忐忑不安的心情離開了北京,雖然之前我去過兩次杭州,但是我都是隨媽媽去的。

在出發之前,媽媽給我準備了一大箱子,一大揹包的行李,並再三囑託我要注意安全並照顧好自己。

終於到了週五,馬上就要回家了,可有一個問題卻讓我頭疼不已,那就是收拾行李。

媽媽在走前替我收抬了一堆要帶的東西、換洗的衣服、水、吃的、酸奶、雨披,當然還少不了一本書,真是應有盡有。可對於動手能力差的我來説可真是比登天還難,我想着,到底該怎麼辦啊,算了,把東西全塞進去就完事,結果我發現,光把衣服塞進去,箱子就合不上了。

接着,我想,要不把衣服疊起來試試?我立刻開始了行動,把衣服都展開,拉住衣袖,把它折起來,再把衣服橫着重疊,再重疊,總算是疊好了。急出了我一身的汗。把箱子一裝,這又是怎麼回事,合上是合上了,可是箱子鼓鼓的,媽媽説這樣會把箱子撐壞,這可怎麼辦啊?

我不得不求助我的室友,xx了。xx説:“你把小的衣服捲成一個卷,塞到衣服與箱子的空隙裏試試”我把小衣服捲成豆腐卷的形狀,按照xx的方法做,果然成功了。

經過這次遊學,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讓我有很多受益。

研學遊的心得體會篇6

“在他的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為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現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他曾在感動中國中被這樣評價過,他就是錢學森。

有幸參觀了錢學森圖書館,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得以較具體地瞭解錢老。他給中國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銘記在心。錢學森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毅然決然地衝破重重阻撓回到他深愛的祖國,決心將自己的才華貢獻給祖國的現代化建設,體現了他高尚的愛國精神。後又帶領中國航天軍事科技人員在中國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地區堅持研製、試驗尖端科技武器、鋭意創新,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為中國國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沒有充分的資料可查,沒有現成模式可依的情況下,僅用不到十年時間就成功地研製出了中國自己的原子彈、氫彈和導彈。為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鞠躬盡瘁的同時,也譜寫了他人生的光輝篇章。

在中國原子彈的研究道路上,太多的挫折和多少的失敗,但是他不畏懼,不退縮,下定決心,願意犧牲自己來完成自己的使命。順着環形坡道漫步而下,就來到導彈發射座近旁,這裏用大型壁畫再現了往日導彈成功發射的現場:長24米、高5米的巨幅油畫,浮現了兩彈結合試驗時,錢老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在寒風刺骨、飛沙走石的戈壁上,冒着極大生命危險親臨現場、鼓舞操作人員……讓我彷彿身臨其境,親身體驗了40多年前那具有偉大歷史性的瞬間。

觀看錢老遺物,讓我倍受感觸。玻璃窗展示的所有筆記、手稿無不深深的打動我,感染我。尤其是有一篇錢老手寫的演講稿,讓我歎服。整篇上下用格子稿紙一氣呵成,無一錯字,無一塗改,書寫十分工整,另外還加有引用。雖然有些東西看不懂,但是我頓時油然而生一種有種肅然起敬之感。

保爾·柯察金曾説過:“一個人的生命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錢老用他光輝燦爛的一生踐行了這一理念。而我們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弄潮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必須將錢老的精神時刻銘記在心,接過錢老手中的接力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鬥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