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課改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8W

新課改心得體會多篇

新課改心得體會篇1

近三年來,我參與了教育局組織的多次新課改培訓,教育技術培訓,素質教育討論活動,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並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温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瞭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着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瞭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採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氾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讚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2、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説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於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説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誠實正直,勤奮好學,禮貌待人,是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遠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敗。教師要教育學生勤奮刻苦,好學進去,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廣學博覽,精益求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教育學生。

二、用學習引領自身專業成長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學習就成了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終身學習,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我提升的需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教師要善於從教育實踐中汲取能量和資源;善於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學習,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分享知識;善於和同事交流,擴大視野,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教師終身學習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教師就要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擁有自主學習、自我學習的觀點。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時代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在變,教師必須認清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我國素質教育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首”的原則,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點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則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質、教育觀、世界觀和人身觀對學生起直接影響作用。

其次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課程走向綜合化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為一名中青年教師,又奮鬥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無論是教育家,還是中外名師,他們都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藴,這與經常學習是分不開的。隨着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的人生惰性,自覺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以便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知識的更新換代讓我們的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廣闊的課內課外學習資源為他們知識的積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要想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麼可以,怎麼能勝任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學習的課堂,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瞭解的,為了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加緊學習的步伐!一個優秀教師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只有這 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展。

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的改革,當今的形勢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通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

新課改心得體會篇2

當今世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數學教學目標,也正發生着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就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點體會:

一、設置問題情境化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一年級學生從無知好動的幼兒轉變為國小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新教材中經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構成個體認識,在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第一冊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具有直觀、想象、猜測的特點,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再現,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趣味地展現出來,異常易於誘導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認知活動,使學生在進取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方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0”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創設全班同學吹泡泡,學生邊吹邊數、教室裏充滿了五顏六色的泡泡,一會兒泡泡沒有啦,這時我抓住時機,誰能講一講你吹了幾個泡泡此刻有幾個泡泡全破了、沒有了;沒有用什麼數表示這就是我們今日要探究的知識。從而揭示課題,緊之後再創設“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數一數第一隻、第二隻、第三隻、第四隻小貓各釣幾條魚當學生講第四隻貓沒有釣着時用什麼數表示用“0”表示,充分讓學生體會把問題情境故事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學習資料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理解,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一年級教材,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代替,如: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用“分蘋果”,學習得數為“0”的減法用“小貓吃魚”,學習“5”以內的減法用“摘果子”,認識時間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趣味的課題表示,使學生學習既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資料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三、學習方式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到達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教學“大家來鍛鍊”時,帶領全班同學參觀學校讓他們發現身邊的數學,從而提出數學問題,再解決問題。教學得數是“8”和“9”的加減法時,讓學生擺一擺、塗一塗,在擺和塗中去發現加法和減法算式。悟出方法,既發展思維,又開發智力。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異常是國小生經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正如孔子説:“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地學習。實驗教材異常重視遊戲活動,如:“猜數遊戲”,“出手指遊戲”,“幫小動物找家遊戲”,“下棋遊戲”等,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發現方法,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3、重視模擬活動。好奇也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一些模擬活動。如:教學“認識前後”設置模擬賽車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本事,模擬父母整理房間,模擬宇航員“遊星空”,“數星星”,提出數學問題,在情理交融中到達迅速理解,使課堂喚發出生機與活力。

4、重視合作交流活動。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供給交流的機會,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活動慾望。使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找到方法。

5、重視評價活動。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評價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它是對知識、對問題的反饋。評價的手段,首先用教師的反饋評價影響帶動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要全面、具體、民主,評價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勵性,使學生明白從哪些方面和以什麼樣的標準評價自我的學習過程。其次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培養反思本事。如“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你覺得自我的解法正確嗎你選用的方法最好嗎引導學生從比較中全面評價自我,既要看到自我的長處,又要看到自我的不足。最終開展互評,既要會評價自我,還要會評價別人,發揮評價地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本事。

四、運用知識實踐化

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所以讓學生在生活的空間中學習,在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中解決問題。如:教學得數是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時,放手讓學生去實踐,經過自我塗一塗總結出加法和減法算式。當學生初步學會統計知識後,放手讓他們去統計自我的身邊的數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幾件,春夏秋冬的褲子幾條、鞋幾雙。小書架上的書,家中餐具、一月的水、電、氣等。這樣的教學安排,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回到到生活中去,學生同時在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獲得了一些數學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新課程實驗中,教師要帶着新的理念,轉變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貼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新課改心得體會篇3

現在很多學校都進行新課程改革,每個人都講新課改,似乎成了一種時尚。可為什麼要進行新課程改革呢?很多家長不能理解,誤認為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甚至一些教師也有困惑,總覺的現在的學生素質反而下降了,而且越來越難教。多年來我在數學方面進行新課程改革嘗試,現就這一年的體會,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當前社會是科技社會,數字社會,教育社會。現在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開拓創新思想的人才。而在傳統模式教育下的學生是不能滿足當前社會需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學校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培養適應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進行新課程改革。

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

傳統教育模式是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向傳輸的過程。隨着教育實踐的發展,這種認識受到了挑戰,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薰陶。教師要創造性選擇和應用教學材料,而不能跟在資源後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學生理解、學會和掌握新的知識並不是像填鴨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種重構,在他已有知識、經驗和觀點上的重構。以上這些變化,必然引起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而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對學生的正確全面評價,又能體現教育的客觀性,達到教育的量化標準。因此適時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我們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理清的關鍵。

三、新課程改革的存在問題

1、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師課堂紀律難於控制,教學任務難於完成。其實,教學任務完不成,並不是新課程結構有問題,而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教學策略。教學不再是預先設計的課程方案的執行過程,而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的基礎上,循着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地調節整個教學環節。對課堂不能調控,主要是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為此,教師應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新課程的教學有開放性、創新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請先把機會交給學生,也許他們自己能夠想辦法解決。一旦碰到教師也不會的問題時,教師應坦誠地説:“我也不太清楚,咱們課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師錯了,就應該勇敢地向學生承認錯誤,放下架子,這樣教師反而會覺得很輕鬆。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2、教學活動流於形式主義。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合作交流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標要求下的新課堂必須體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化,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巧設合作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已意見,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教師也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新課程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改變。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忽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於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説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有的教師上課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題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還有的教師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於“滿堂問”,也就是説,沒有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其實,教學並不是越熱鬧越好,也並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的愉快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亂”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3、教師不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學習要不斷地轉向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獨立學習、認知監控的學習;另一方面是改變傳統的被動接受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隨着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增長和提高,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了相反的變化,最後是學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獨立。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並養成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只有教師真正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穩健地推進課程改革。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新課改心得體會篇4

經過幾天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如下認識:

1.體現了基礎性和時代性:改變了過去繁、難、偏、舊的老問題,新課程不僅僅要求學生學習物理學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律,瞭解物理學的基本觀點、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同時還拓展了“知識與技能”的內涵,要求瞭解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反映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關注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發展趨勢,以及物理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以及應用。

2.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僅重視將物理學知識系統地歸納為簡明扼要的知識體系的做法,而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構成過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

3.體現了課程及教學資料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為使教材有利於不一樣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且對不一樣區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屬於基礎教育,應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後的職業需求,設計供學生選擇的物理課程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一樣學習需求”。

4.在課程實施上更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其中一個很重突出的特點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此刻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再聽教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我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本事;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慾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注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反映選擇性綜合不一樣地區課程資源,研究農村和城市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欄目,使教學資料豐富,為教師教學供給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髮展供給空間。強調可操作性注重繼承與發展開發教材輔助資源.

5.高中物理課程新課改最大的困難是:第一教師的觀念要改變;第二現有的教學資源要改變;第三教學制度要改變;第四教學評價教學方式教學資料都要跟隨課改的變化.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歸宿也是人的發展。“探究式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

新課改心得體會篇5

社會在進步,很多東西也是要進步的,對於教學方式來説,我們也是要不斷的更新,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現在提倡一種高效課堂,這對於老師還有學生都是一種挑戰。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篇高效課堂學生學習心得體會,大家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走向成功的必由途徑。

高效課堂模式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預習是一切學習的起點,是展示課的基礎,預習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樂。而且有很多時候,老師教不會的學生不一定學不會,學生聽不懂的卻不一定學不懂。課前預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當我們以後踏入社會,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身旁再也沒有老師的蹤影,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只能自己摸索、探究,這時,你才能體會到高效課堂為將來社會上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實施高效課堂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展示,高效課堂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它打破的是框子,打破的是兩千多年傳統教學對孩子們的束縛,對教學觀念的束縛功不可沒,它鍛鍊了我們的應變能力,學會展示自己的優點,訓練了我們的口才和思維能力,現在的我們是鳥兒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召喚曙光,我們走出封閉的樊籬,迎接自由,生活因充實而快樂,課堂因展示而精彩。

高效課堂還培養了我們的合作精神,它要求小組間交流合作,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小組不僅是一個基本的學習組織單位,也是一個充滿合作與競爭的利益共同體,它要求我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教會我們要善於合作,善於合作的人將是進步最快的人,也是實力最強的人。

高效課堂還注重課堂反饋,如果説預習課好比是學生跳一跳摘桃子,那麼反饋糾好比是學生張開包袱收桃子,我們要及時總結並加以複習,在腦海呈現出一張知識網絡圖,歸納所以的知識點,使知識點清晰明瞭。

高效課堂打破常規教學,使課堂活化了。我們要以“我參與,我快樂,我成功,我自信,我願學,我樂學”這樣一種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課改模式下培育起了自信合作的信條還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的提升必將會讓每一位學生終身受益。教改,心靈的風帆,理想的翅膀,讓我們在這裏灑下希望的種子,茁壯成長!

新課改心得體會篇6

我認真閲讀了《國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認識到: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所以,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經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供給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學生年齡的特點是:愛説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本事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進取性和主動性。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因而教師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簡便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當是“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本事。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一樣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對待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異常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境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所以,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異常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教師對學習材料和資料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研究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必須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進取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堅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併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應以興趣為先。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堅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到達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心得體會篇7

在今年暑假開始的新課堂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山西太谷教研室主任張四保同志的講座,對此我感觸很深。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搖籃,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的根本,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20xx年至今太谷會考大學聯考能夠飛速發展,尤其20xx年在已達到極限的情況下還能再上一個台階,這根本原因在於學校教育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課堂模式發生了改變。

二、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

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藝術提升的場所。課堂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能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儘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場所。教師是有限的空間,而課堂可以不侷限於教室,它可以是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更為個性化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場所都可以是課堂,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在課堂上,要在課堂之外,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暫時的而是終身的。

三、太谷的課堂模式

太谷的課堂模式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為了學生學而教。我們常常感歎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其實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出現了問題。不要説&“道理我都懂&”,若做不到就不算懂。或許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觀念要轉化成教育理念才行,理念才決定有效的行動,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畢竟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雖然我們不驕傲地宣稱&“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也不張揚地自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我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忘了目的要育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動敬業地教書,一心一意地教書,其結果頂多就是一教書匠,永遠成不了教育的行家,真正的教育行家。我們要把教育當事業,而不僅僅是職業。

改變原有教學方式,重視合作性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部學習的羣體作用。要利用好2人一小組4人一大組,要讓小組長督促組員學習,讓組員幫襯組長,要學會兵教兵,兵帶兵。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夥伴,其次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通過培訓,我發現,教育的觀注點是學生,所以教師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培養學生身上來,學生成材了,教師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學校才能健康才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