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閲讀對孩子的培養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4W

閲讀對孩子的培養心得體會多篇

閲讀對孩子的培養心得體會篇1

在人類知識的傳遞中,書籍總是起着巨大的作用,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而言,書籍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的。據説猶太人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書粘上蜜,讓孩子去舔,使孩子在感知書本的最初就感受到了書是甜的。於是也就有了猶太人世代傳言:書本是甜的。我想猶太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許和他們對於書籍的熱愛是不無關係。對孩子們而言,能夠從小就體味到讀書是一樁快樂的事情,從而終生享受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也許就是社會、學校與家長所共同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童年禮物。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閲讀習慣呢?作為家長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從“聽”開始

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理解能力差,為他們讀書太費時,又沒實效。其實不然,當我們為孩子們讀書時,也許現在他們未必聽得懂,但是他們的語言和理解能力卻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就像你在為一株小樹苗澆水,它不會馬上長出葉子,但是它的根在靜靜地吸收,生長。

二,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買孩子感興趣的書

作為家長,首先要吸引孩子讀書。既然孩子看不進枯燥的或相對他來説較為深奧的書,那麼就去買孩子感興趣的書,首先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提高他的閲讀速度,鍛鍊他讀書的耐心。我的兒子我發現他十分愛看《西遊記》系列中的《三打白骨精》,坐在板凳上半天時間一動也不動很吸引他的注意力,並且裏面也有些動腦筋的環節。吸引孩子的心,讓他被故事情節吸引從而愛看書,愛動腦。當然,看這些書不是最終目的,這些書是初步用來培養他們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的,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看各種書籍。

三、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讓孩子能靜心讀書。

我兒子剛開始閲讀書籍的時候,常常靜不下心來,不能進入角色。為了引他進入故事情節,我陪着他一起閲讀,直至閲讀到最後一頁。現在,他已能默默的邊看邊去想這故事情節了(因為還不認識字,只能靠記憶)。

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它不僅使人知識廣博、學富五車,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而從小培養孩子讀書閲讀的習慣尤為重要。只有孩子自己能夠去讀書獲取知識,才能夠使他的知識永不枯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閲讀對孩子的培養心得體會篇2

莎士比亞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學會閲讀首先要養成閲讀習慣,這種習慣不需要別人強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覺就能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進行閲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們閲讀習慣的培養。孩子們在閲讀實踐中由於沒有及時得到指正和指導,造成閲讀跟不上,想像力也就越來越差,由於現在電視網絡的便利,孩子閲讀時間空間相對越來越少,豐富的想像力也會隨之消磨掉。家長老是抱怨孩子不會寫作,這就是想像力缺失造成的,孩子也就沒辦法把文章的層次,段落寫清楚。

草原雄鷹指導師就學習習慣第五講《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又給我們家長指明瞭引導的方向,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方法一:家長要營造讀書的氛圍。家長首先要養成閲讀的習慣,可以邊閲讀邊評價內容,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關注,慢慢地孩子也會受感染。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看,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整天在書店裏找書看,小孩慢慢就喜歡閲讀了。又比如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架擺上他自己的圖書,並幫孩子作圖書的分類整理,當孩子主動閲讀放置的圖書,雜誌,報紙等,父母可以給予誠摯的讚美。由於父母的欣賞,孩子自然樂於閲讀。

方法二:家長要與孩子做好親子陪伴閲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親子閲讀不同,幼兒早期陪伴是通過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觀,讓孩子邊玩邊對卡片,這樣又能記住還會説。當孩子會説話時家長用童話故事去進行親子閲讀,通過熟悉的植物及動物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展開,慢慢地孩子就會通過童話故事,能把簡單的情景描繪出來。我們家經常與孩子共同讀書,或者,每天臨睡前留出一刻鐘時間,指導博文讀報讀書,那時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可有段時間,一方面我們的原因,另一方面兒子迷上了三國的評書,天天臨睡前把閲讀時間改為聽評説時間,當時我們也沒反對,但現在想想還是有點欠考慮,聽與讀是兩種不同的方法,每天閲讀還要堅持,並給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歡的閲讀材料,這樣可以放寬孩子閲讀範圍,自由閲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發揮閲讀天性,從而愛上閲讀,使兒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識讀興趣。我記得兒子博文從小就喜歡聽老師或我們朗讀,幼兒園的每一篇文章雖然識字不多,但博文都會背誦下來,而且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應運到生活中。我一直認為朗讀不僅是創造一種讀書的氛圍,更主要的是,幼兒時的孩子聽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強,他們聽到了豐富的詞彙和大人對書的理解。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詞語和句子後,孩子會自動地轉換成自己的語言。要經常給孩子朗讀,為了調動朗讀的積極性,對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找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讀給爸爸媽媽聽,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

方法四: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閲讀興趣是在識字興趣基礎上培養的,這樣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一個充分的發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己閲讀,也可以孩子與家長互讀,可以用讀"故事,小説,科普,讀物,雜誌,報紙"等形式,這不但可以營造家庭讀書氣氛,可以讓孩子願意跟隨父母閲讀,而且讀完之後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和觀點,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怎樣把課外閲讀與課文中的寫作有機結合起來,或引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在孩子們閲讀的過程中,必須培養孩子閲讀思考的習慣,糾正那種“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不良習慣,這樣才能引導與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並激發他的閲讀興趣。

方法五:常見的閲讀方法。一種方法是精讀與略讀。所謂精讀(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在讀的過程中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大聲讀出來,要求孩子分析文中內容,並講出主要內容,讓孩子去領略分析書中的能力,讓孩子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斷。所謂略讀(這種閲讀的目的,是為通覽全篇,取其精華。不要求對讀物逐句逐詞地進行閲讀,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從大主題入手,再從細節會考慮。)家長引導孩子先從內容簡介,快速瀏覽章節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等,讓孩子在寫作中構思,列出題綱,並瞭解大概意識。另一種方法是邊讀邊記憶。家長引導孩子對內容不能枯燥的去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記憶,可通過(有意記法—理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精選記憶法—諧音記憶法—口訣記憶法—圖像記憶法)等方式去引導。閲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細心與耐心。宋代的朱熹説過:“讀書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記號,進而在寫讀書筆記時將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當中,心到手到最為重要。

兒子博文的閲讀習慣,每天放學後一小時的閲讀量,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從要求二年級閲讀量的3—4萬字上升到三年級的20萬字,這些往往還不夠,而造成這個原因的是我與老公對博文閲讀方法上的引導還不到位,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希望能更加努力!希望進入我小家學習的家長朋友們,我們要從孩子的年齡特徵出發,根據具體情況逐步培養,由小積大,最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閲讀對孩子的培養心得體會篇3

他今年八歲了,上國小二年級,在班上乃至學校裏,都是個小明星,這要得益於他所在的“實驗班”,由於採用實驗版教材,他們班是一個試點,每學期的公開課展示課之類的都是在他們班進行,來觀摩的不僅有學校的老師和領導,還有廣東省的專家和港澳教育界人士。在公開課上的出色表現,讓他過早地贏得了“才子”的稱號。這是因為他閲讀了大量的課外書,上課發言時總是有精彩語句,頗有點語出驚人的意思,給班級和學校爭得了不少好評。確實,孩子的閲讀是非常重要的,會在他的小腦袋裏留下多彩的故事、豐富的詞句,這些儲存起來的信息,在適當的時候就會迸發出來,變成自己的語言和觀點,贏來一次次掌聲。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培養孩子閲讀方面的體會,希望大家多多發表意見,我們共同探討。

首先,是幼兒園時期。中班時,也就是3-4歲這個時期,是孩子識字能力最強的一個階段,我採用了以下幾個方法加強孩子的認字:

方法一:在我們這裏的幼兒園,老師會教授一種“指讀”的方法,讓孩子在讀一篇課文時,用手指指着字讀,通篇文章都是這樣,讀幾遍下來,孩子就認識了一批字。在學校是這樣,在家裏,父母也要這樣貫徹老師的方法,並且在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的時候,也用“指讀”的方法,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大人是故意針對他的了。

方法二:自制字卡。我製作了很多字卡,名片大小,上面寫一個常用字(不寫拼音,因為這時還沒開始學拼音)或一個常用詞,隨機教孩子認,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幾遍下來就沒什麼問題了。同時配合另一種方法,用一張a3紙,在上面畫了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然後在空隙處寫上常用字或詞,經常帶他讀,等他把這些字認識了,識字量就又增加了一批。接下來,隨機抽出四五張字或詞卡,讓孩子編小事故,要求把這些字和詞都包括在內,自己要先示範。這種小遊戲孩子是很感興趣的,別忘了,孩子每次編完故事都要表揚一下。這種方法,不僅能鞏固他所認識的字,而且為以後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方法三:鼓勵孩子閲讀更多的課外書。中班甚至大班的孩子在看故事書時,多半是在看圖而不是字,我的兒子因為有一定的識字量,在看書時都是在看字。當他可以順利讀完三五百字的小故事時,就可以挑選一些800-1000字左右的故事給他看,比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由眾多小故事組成的名著。這時,孩子的識字量在急劇上升。

有了以上這些基礎,上國小時他已經出類拔萃了。國小一年級入學後不久,學校老師就發下一張a4紙,兩面都密密麻麻地印滿了孩子在國小階段需要讀完的書名,不僅有象《淘氣包馬小跳》《哈里波特》這類的中外兒童讀物,甚至還包括了《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等等等等。我當時也不解,這些書孩子能看懂嗎?可是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實驗班,就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配合,我還是照着書單買回了第一批書,裏面有《愛的教育》《八十天環遊地球》《綠野仙蹤》《彼得潘》等十幾本書,這些書都是注意版的,每本都有200多頁,但實際字數都不超過十萬。孩子讀起來很輕鬆,不會有總也看不完的感覺。每當他看完一本書,都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這時,老師又有了新要求,寫《讀後感》。我先幫他列出了作文題綱,大概講解一下讀後感的結構(這些內容老師不講),然後讓他寫,最後糾正一些錯別字,注意一定要保持孩子作文的原貌。第二次,讓他自己列題綱,我幫着把把關,第三次就可以讓他自己寫了。孩子的進步是快速的,他自己也是很高興很自豪的,因此閲讀的興趣非常深厚,一本一本的名著就這樣印在了他的腦子裏。當然,不是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寫讀後感的,可以讓他複述書中的情節,藉此檢查一下閲讀質量。

孩子做事畢竟還是三分鐘熱度,為了更好地引導它,我採用了和電影相結合和自己先行閲讀兩種方法。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一次就是電影頻道放映《小飛俠》,當時那本書家裏已經有了,可是他還沒有看,我看出他已經產生了小小的自滿情緒。我看了這部電影后,被深深地吸引了,由於是週六後半夜看的,我知道週日上午會重播,就帶着他又看了一遍,畢竟是一部兒童名片,還沒等電影演完,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把這種本拿在手上準備看了。另外一部書就是《柳林風聲》,我看的時候他還故意不以為然,表示他不會看的,還説我是白費心機!我也不理他。看完後,學着他在電腦上寫讀後感。當他偷偷地看了我的讀後感後,才發現這部小説是那麼有趣,於是自己從書架上拿下來看了,而且主動寫了讀後感,想和我比試比試。這兩件事給我了啟發,孩子做事是要有適當的引導的。

現在,他已經不用再看注音版的書了。前段時間電視播放《雪山飛狐》,他很喜歡看,我不失時機地告訴他,我已經看過原著了,他又開始羨慕了,於是我們到書城買了《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這是成人版的。

二年級剛開學時,學校裏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vcd碟,是推廣《兒童經典頌讀叢書》的,我看了以後熱血沸騰,就買了兩套,其中一套是注音版,另一套是家長版。裏面囊括了四書五經唐詩宋辭以及外國名著,且配有cd碟。我和孩子共同制定了讀背計劃,先從《論語》開始,每天兩小段,一直堅持到現在,已經背到第八篇了。而且他能學以致用,在課堂上發言時運用得當,贏得了掌聲。

孩子的作文被 老師指定在班級作文網上第一個發貼,其他同學都是跟貼,因為他寫得快、字數多,而且內容也不錯。這些都得益於他所積累的大量的閲讀。

閲讀對孩子的培養心得體會篇4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是看閒書,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習;作為教師為了片面提高學生的成績,對可能考到的知識點進行機械重複的練習,不重視學生的課外閲讀的指導;當然有的家長、教師也認識到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負擔下沒有時間去讀書。因些要改變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必須先更新觀念。家長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閲讀的重要性,並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以提高課外閲讀的效率。

所以,首先我和家長達成共識,讀書倡議書、好書推薦、圖書管理員、借書證、圖書公約,得到家長的支持後,我開始着手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存入書架中,組織學生借閲,增加學生的閲讀量。有書讀,還要有好的讀書方法。“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國小生課外閲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無論從提高讀書效率,還是從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特點來看,都必須重視課外閲讀方法的指導。如果能使學生“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食物上一樣。”那麼,課外閲讀指導就成功了。因此,我根據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採用背誦大王: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評選,並授予稱號、閲讀標兵、手抄報:辦有關讀書方面的內容,一月一次,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其次就是這學期我們教授了孩子《新華字典》的查閲方法,所以我鼓勵孩子在閲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查閲《新華字典》幫助我們更好的閲讀,最後我讓孩子們在閲讀中摘抄好詞好句,積累豐富自身詞彙量,現在一部分孩子們在寫話中能運用自如。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積累運用是語文學習之核。好文章看得多背誦得多,暢達的造句、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原一部分。

閲讀對孩子的培養心得體會篇5

一、什麼才是真正的教師整本書閲讀?

在學習課程的時候,當聽到吳教授總結整本書閲讀課程實施情況,提到了五類不同的閲讀狀況時,我還特別慶幸,覺得自己似乎已經到了第五層次”師生共同讀完一本書,組織閲讀交流會”,可是仔細一想,我將自己讀過一兩次的書帶給學生,上一次導讀課,然後上一次讀後交流課,我就是一個真正的閲讀者嗎?是一名合格的閲讀者嗎?我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是不是變得更愛讀書了,更會讀書了,我想,我現在所做到的應該只是讓學生更愛讀書,而在更會讀書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本書,如果做教師的也只是匆匆的讀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書的課程,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於心急,這樣上出來的課也只能是流於形式,止步於嘗試,並不能稱之為專業。想到這裏,我就覺得甚是幸運,因為在我迷茫的時候,遇到了親近母語這麼好的課程。讀起來,學起來,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閲讀者。

二、如何恰當地選擇整本書讀後交流的主題?

吳老師在課程的理論部分詳細地介紹了一本書確定交流主題的過程,任何一本書,最後我們歸納出的主題有很多種,有的主題是甚至非常宏大,這些主題如何落實到課堂中,如何和兒童鏈接起來,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進行討論,我覺得整本書閲讀中這是最難的一步。

以我本學期在自己班級嘗試閲讀《夏洛的網》為例,因為這本書我自己看過好幾次,非常喜歡,所以把它定為了我們上學期的共讀書,在讀後交流課上,我選擇了三個主題:

1、威爾伯為什麼獲救?

2、在夏洛眼中,友誼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3、你認為友誼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討論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們興趣濃厚,暢所欲言,甚至討論出了威爾伯之所以獲救,也是因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後到了第二、三個問題時,學生明顯就積極性不高了,後來課後我自己進行了反思,才發現,確實“友誼”“生命”這些話題都太過於宏大,三年級的孩子其實不太樂於討論這樣抽象的問題。所以,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討論的話題上,沒有鏈接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畫抽象為具體。

三、不斷嘗試,才會柳暗花明

深知整本書的閲讀對孩子們的益處,所以即使開始得晚一點,做得暫時不夠好,我還是不遺餘力的在班級進行着嘗試,帶着對整本書閲讀課程的學習收穫,加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經驗,我相信,班級的閲讀課程一定會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