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教育心得體會(共5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1W

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由本站的會員“geckolounges”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語文教育心得體會(共5篇)

第1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隨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語文教師在關注課堂實效的同時越來越淡漠了朗讀這個主要環節。“三分文章七分讀”,好的文章必須要反覆朗讀,才能體會其真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些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強調的就是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長期的教學探索,我總結了如下的幾點:

教師的範讀是最好的朗讀指導,也是培養學生朗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由於教師本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他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朗讀時感情飽滿,聲音洪亮,節奏明顯,讀得抑揚頓挫,這無疑就會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教給了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如詩詞、文言文教學,教師通過範讀,本身就是對學生的直接朗讀指導。教師在範讀時對多音字的讀音、長句的停頓、句子的重音要重點指導。如《再別康橋》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兩個“輕輕的”要讀的輕快,這樣才能表達出作者對康橋的留戀惜別之情。教師在範讀時還要讓學生再聯繫詩句的內容,把詩人所描繪的情景在頭腦中構成一幅幅畫面,把優美的文字變成立體的畫面。只有這樣,才能把老師的範讀和學生的思考聯繫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鍛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教師的範讀也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文體特點,可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自己喜歡的文章片段,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可高聲朗讀,可悄聲默讀,可激情昂揚,可委婉低沉,只要便於感情表達,便於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既便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又便於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通過自由誦讀達到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和賞析。如在散文《鼎湖山聽泉》的教學中,我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自由的吟誦。學生很快便理清了作者的行蹤,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在散文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學階段正是學生好勝心強的時期。針對這種心理,課堂上可採用比賽的朗讀方式,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其他學生做評委,對每一位同學的朗讀作出點評,並評出“朗讀能手”。也可在全班推行這種朗讀方式,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各自互評,評出“優秀小組”。在準備朗讀、評比的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也調動了他們朗讀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小説教學。小説情節曲折,人物對話富有特色,彰顯個性。課堂上,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讀。在準備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分別扮演菲利普夫婦、于勒和我,學生在朗讀時激情昂揚,語氣語調模仿的活靈活現,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陣陣高潮。

由於多媒體設備的普及,配樂朗讀也成為學生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因為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最能撥動學生的心絃,引發強烈的審美共鳴。因此,在教學過程的,可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朗讀時創設情境,放些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背景音樂。如:我在教學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時,配上一首雄壯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在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配上一首悲愴淒涼的《二泉映月》。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參與,以情激情,感染學生。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餘映潮老師説過,朗讀是體味作品的藝術,是欣賞詞句的'藝術,是調動情感的藝術,是撥動心絃的藝術。沒有朗讀的語文課只能稱之為“課”,它不是美的語文課。我們的語文課應以讀為主,通過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品味、理解語言文字之美,用心靈和文章直接對話。老師們,讓我們的語文課讀起來吧﹗

第2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

這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原對你有參考作用。

作為一位平凡的國小語文教師,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也沒有令人稱羨的待遇。然而,我卻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尋找生命的價值。在多年的教學中,體會到語文與生活是天然聯繫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於生活的一種工具。對學生而言,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

課本即生活的記錄。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第5課《落花生》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這篇課文,讀後問學生學到什麼,受到什麼啟發,從中受到什麼教育。教學《落花生》這篇課文,我很喜歡這篇課文,因為課文中裏“我”父親講了一句話,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而父親接着説:“對,這就我是對你們的希望。”我教學時重點強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我説現在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同學經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為自己就很完美,很可愛,這樣認為是不對的。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讓全班學生知道,心靈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後要像花生那樣不只講究體面,也要講內心。而平時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齊清潔就行了,不追求華麗和昂貴。學生時代要講究勤儉節約,勤奮好學,要把心思花在學習上,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講的“人不是美麗才可愛,而是可愛才美麗”。學習《火燒雲》讓我們明瞭了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世蒼桑,世態變遷,都能從語文課本里找到歷史足跡。可以説,語文課本中的佳作,是富含生活濃汁的蜜,越品越有味,越鑽研越能領悟到生活的真諦。

教學即生活的闡釋。課堂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學生要在這裏體會生活的苦與樂,感受生活的悲與喜,從中獲得生活的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教師的課堂教學,既是對課本所記錄的生活進行闡釋,也是對自身的生活經歷進行闡釋。師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説教,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互融。教學《荷花》這篇課文,同樣是在欣賞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學生的體驗卻是千姿百態、見仁見智的。有的説:“荷花,我真想把你帶回家。”有的説:“荷花,你的美讓我陶醉。”有的説:“荷花,我要為你畫張畫,把你的美永遠留下來。”有的説:“荷花,你是美的使者,謝謝你把美帶給了我們。”有的説:“荷花,我要讚美你,我要歌唱你。”有的説:“荷花,你出污泥而不染,你是我學習的榜樣。”有的説:“荷花,你翩翩起舞的姿態真是太迷人了,我一定會夢見你。”這是在融合了學生獨特的生活體驗之後和語文的嶄新對話。我們完全有理由做出這樣的推想:生活中愛畫畫的盼望着為荷花畫張畫,生活中愛唱歌的想到了歌唱荷花,生活中愛跳舞的迷戀於荷花的翩翩舞姿,生活中愛讀書的折服於荷花的純潔不染……

閲讀即生活的體驗。閲讀書本,就是閲讀生活。《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冊第八單元的課文。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當我們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了數遍後,發現這真是一篇精彩極了的文章。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產生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領悟到的東西——愛。

我被課文精彩的段落吸引住了“一個作家,應該説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我們讀了這段話,彷彿也領悟了:一個人活着,需要鼓勵和讚揚,使自己能鼓起勇氣去駕駛生活的小船向前挺進,另外,還需要一種警示的力量,提醒自己小心謹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可能會失去信心,停滯不前,而缺少後者,則會驕傲自滿,誤入歧途,後悔一生。當然,課堂中的閲讀是極為有限的,必須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課外書籍以及標語、廣告、產品説明等,都可以從中讀到語文知識,讀到生活的經驗,讀到人生的哲理。教師在課堂閲讀教學中的方法指導,就必須尊重學生的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對生活的各種體驗。

作文即生活的再現。作文就是學生真實生活的再現,是學生審視人生、審視生活所產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實寫照。寫作來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話要説、有情要抒、有事要敍、有理要講。當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離了學生的自我需要,脱離了學生內心真實的感受,造成學生言不由衷、辭不達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廢話連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養。

語文教育不能脱離社會生活,生活的需要應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目標;同樣,語文學習也不能離開生活實踐,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教師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我會全身心的地愛孩子,用愛撐起一片藍天,驅逐孩子心頭的陰霾,讓每張笑臉在陽光下燦爛。——這是我多年的心願,為了這個心願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將繼續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甘為人梯,願“丹心化作春雨灑,換來桃李滿園香。”

第3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

希望這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範文能對你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還記得剛從師範畢業時接了一個三年級的班,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課《三過家門而不入》。上完課回辦公室就聽同級組老師説一節課四十分鐘時間根本來不及上,而我為何感覺時間還有餘呢?一個單元上完,測驗的平均分比其他班差了一大截。於是,我知道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有問題。我向同級組老師求教,有機會就去聽她們的課。最後,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上課時,我的眼中只有教案而沒有學生。我只知道教學時算準了時間,一個環節一個環節説下去,而沒有關注大部分學生的實際反應,學生只是表面聽過而已,課堂內容根本沒有學紮實,毫無課堂效率可言。我在改進自己教學的同時,嚮往着能接一個一年級的班級,從頭開始。沒曾想,自己就真的與一年級結了緣,竟在一二年級裏跌打滾爬到至今。這幾年也摸索出點滴心得,供老師們參考。

一、注重過程培養能力

一年級字詞教學看似下“小菜一碟”,其實大有文章可做。過去在字詞教學時,我常常越趄代庖,千叮嚀萬囑咐“這個字不能多一點,那個字不能少一撇”。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一堂課下來學生打不起勁來,思想開始不集中,老師也感到口乾舌燥、筋疲力盡。在認真鑽研教材後,我發現學習生字的規律是有規律可尋的,學生只要掌握了方法,完全能夠自己學習。關鍵是我們要教會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例如:星期五在教授《看天鵝》這首兒歌時,我重點教學“鵝”字。我問學生:“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學生們有的説:“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認識這個字,‘我’加‘鳥’就是‘鵝’。”有的説:“我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雞’去掉‘又’換上‘我’就是‘鵝’。”有的説:“我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記住這個字,‘我加鳥,鵝、鵝、鵝’。”甚至有的小朋友能用猜字謎的方法創編認字,如:“我和鳥在一起,打一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用眼睛看,用腦子分析,用小嘴説,不但記住了字形,更重要的是鍛鍊了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一堂成功的課,精彩之處在於學生。學生説得好,一個接着一個回答,一個比一個説得響亮完整,就會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確實,兒童必須經常運用其業已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投入到活動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此時他們的能力與潛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別開生面提高實效

二期課改,一堂課三十五分鐘,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實效。要提高實效,必須充分重視和尊重兒童的自身興趣和精神需要,給予他們一定自由發展的時間和機會。一旦學生活動是出自第一需要的話,他們就能自發地控制自己、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地投入,表現出純真的自控能力,無所顧忌,目標鮮明;不因失敗而停滯,不因成功而自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憑藉靈活的教學策略使課堂“高潮迭起”。在平時的字詞教學中,我經常交替運用“對號入座”、“送信”、“生字寶寶不見了”、“猜字”、“放鞭炮”、“過山洞”等形式,使學生思維沉浸在新鮮的情境之中。同時,這些形式方法也具有及時檢查、反饋的效果,提高了學習的密度。

三、良好開端源於習慣

習慣是由於重複或練習、鞏固下來而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它是在教育過程中形成和培養起來的。在語文教學中,寫字、説話、朗讀、背誦等諸多習慣的培養,只有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才能使之形成,而課堂是學生學習最活躍的場所。

剛入學的孩子在寫字時,常常會忘墊墊板,寫字姿勢也不夠正確。於是,我編了一首簡易的兒歌,在我讓學生寫字時,我只要説:“準備寫字!”他們就馬上接着説:“一壓一墊,一尺一拳。”並邊説邊做。老師不但可以省下苦口婆心勸告的時間,而且還能使學生口到、手到,效果出奇的好。

當我要求學生齊讀時,我會説:“準備讀書。”他們就對着説:“左手按書,右手指書。”孩子們説到做到,動作神速。當比賽朗讀時,我會讓孩子們自由選擇願意和誰比,可以和個人比、也可以和小組比、全班比;還可以和所有男生或所有女生比;甚至與老師比。每到這個環節,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取長補短,讀得琅琅有聲。

由於時間匆匆,上述很多想法還欠成熟,做法還欠完整,懇請老師們指正、幫助。

第4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

關於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如果老師本人都喜歡的課堂,我想學生應該也是收穫滿滿的。比如,今天的語文課。

下午第五節課,學生的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我主動出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反映也是棒棒的。《蘇州園林》,以前上這樣的説明文文體的課,我總是按照會考説明文常考考點來設計,上完這個課,學生根本沒有深入文本領略到“蘇州園林”的美,完全是把整篇文章肢解了,甚是浪費了葉聖陶老先生如此好的文本。

昨天利用一節課讓他們做了導學稿,幫助他們熟悉文本。然後我做了PPT,不是按照到導學稿設計的,但是也把導學稿以及課後習題所涉及的內容融入進去了。這樣今天的課,上起來流暢了很多,也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多朗讀來領略文字的美、文字中蘇州園林的美。

尤其是幾處學生大膽發揮的地方,着實給我帶來了驚喜,突然覺得,“想象作文”這個設計環節,真的是太美妙了,同時又覺得課堂四十分鐘是充滿遺憾的課堂。

開課初始,“看完這一組蘇州園林的圖片,你覺得蘇州園林像什麼?”肖瑞寬説“我覺得蘇州園林像一陣清風”,陳宇柔説“我覺得蘇州園林像一位老者”,劉安豪説“我覺得蘇州園林像一個少女”,多麼美妙的比喻啊,他們的闡述也是言之在理。我説,不得了,如果等大家長到葉聖陶這個年齡,大家筆下的蘇州園林一定會勝過這一篇的,畢竟葉老只是覺得“蘇州園林是一幅圖畫”,同學們都笑了。這個時候,越來越多的孩子舉起了雙手,無奈時間關係,我只能帶領他們進入到了另一個環節。

分析到第四段時,講到“魚戲蓮葉間”,我突然冒出一個問題:你覺得水中的魚兒是什麼顏色才是美如畫的?來考考大家的審美情趣。一石激起千層浪,江卓南説“我覺得是紅白相間的的魚、還有金色的魚所構成的畫面最美”;張文超説“我覺得是綠色的魚兒最美,因為和蓮葉已經融為一體了”,多麼奇妙的想象,越來越體現自己大膽的想象了,我還打趣了一句“我參加小油畫繼續教育時還畫了一幅綠色的貓呢”;陳宇柔説“我覺得就是各種各樣顏色的魚,因為蘇州園林的設計追求的就是自然之趣”,這是一個很會讀書的孩子,總是能抓住題眼、緊扣文本,我説是啊,我們見得最多的魚兒就是灰白色的,這樣與周圍的花草樹木相映襯,確實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呢。相同的情形,越來越多的孩子舉起了手,只可惜,時間關係,我只能讓他們讀一遍這個段落了。

沒想到讀完後,劉安豪固執地舉起手,説邊讀邊想出了一幅很美的圖畫,這麼高漲的表達熱情,我必須給他一個機會了,他説“看《西遊記》時,孫悟空總是會去天上請神仙幫忙,來到天宮,他的腳下是白雲,然後還有蓮花池,魚兒在池中游動,這樣的畫面真的好美,像夢一樣。”真好,這個孩子發揮了聯想。我説,只要大家結合自己豐富的人生體驗和發揮大膽的想象,你一定可以擁有無窮的創造力的。接着我把我在聽他們朗讀時想到的內容講給他們聽,我説,其實我們可以創設一定的條件,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魚兒可不可以不一樣呢?一天早中晚,可不可以不一樣呢?陰晴雨雪各種天氣下可以不可以不一樣呢?當我們打開了自己的思維,創設了一定的條件,那麼想象就可以更有方向了。

縱觀這兩個環節,不得不説,讓我看到了“思維訓練”的教學環節才是一堂課最吸引孩子們的地方,“想象作文”就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只不過,縱觀以上兩個教學環節,我覺得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畢竟一堂40分鐘的課,如若要有效果,還是要教學目標明確,所以我在問第二個問題時,我已經遊離到文本以外了,其實我可以限制一下,大膽想象魚兒的顏色所帶來的圖畫美,但又不能讓畫面脱離蘇州園林強調的“自然之趣”,看來還是沒有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爛熟於心。另外,很想説,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很遺憾,兩三個同學的發言剛剛把其它同學思考的“任督六脈”打通,我卻話題一轉,學生的表達慾望就此戛然而止,這對他們來説多麼地遺憾啊,可是所有的好課都是遺憾的課,但我相信,雁過雖無痕,但人過留聲,學生已經享受到了那個想象的美妙過程,或多或少對他們的思維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吧,只要我堅持這樣的教學環節。

第5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

本站編輯推薦: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的寫法,請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也可以通過搜索找到更多相關內容。

近年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各地針對教師的提高培訓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轟轟烈烈。但筆者注意到,這種種培訓、學習活動的內容大都集中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模式或教學策略等方面,忽視了甚至是缺乏對教師個人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打鐵要靠自身硬。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做教師的先得有一身過硬的基本功。下面,筆者就語文教師的基本技能——聽、説、讀、寫能力的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耳“聽”八方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聽取學生的見解,在師生的交往互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體驗,真正讓課堂教學變成師生的平等對話,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因此,教師要善於聆聽,樂於傾聽,練就一雙“聰”耳,這樣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教師還應時刻留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甚至要善於從學生的日記、作文中捕捉信息,聆聽他們的心聲,做他們的聽眾,贏得學生的信賴與尊重,從而使自己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導師”。

二、“口”吐蓮花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能説”,還要説得“巧”,説得有特色。激情四射的語言能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文采飛揚的語言讓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醇;含蓄幽默的語言可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輕鬆愉快……可以説,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文教學是否成功。語文教師若能在課堂教學中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口”吐蓮花,相信他在教學中一定會左右逢源,用語言“粘”住學生,讓學生隨着自己的教學語言展開激情的雙翼,在語文的碧海藍天中自由的翱翔。

三、“讀”佔鰲頭

1.一口流利、純正的普通話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語文教師要經常性地示範朗讀,在朗讀中品味作品的意藴,如學習《童趣》,教師模仿孩子語氣、神態進行朗讀,或“怡然稱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驚”,教師讀得抑揚頓挫,學生學得搖頭晃腦,師生樂在其中;學習《行道樹》,教師包含深情,聲情並茂地朗讀,學生則會懷着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樹“這種命運實際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奉獻濃蔭”的精神。由此看來,語文教師有技巧的、成功的朗讀,可以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神迷其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其進入心領神會的境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2.語文教師還要會“讀”教材,要有解讀文本的能力。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識,大量閲讀相關書籍,在不斷閲讀中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學素養,才能吃透文本,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並通過精湛的講解、多層次的練習喚取學生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實現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讓課堂煥發活力,充滿智慧,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

四、“寫”出華章

1.一手漂亮、瀟灑的好字是一個教師的“門面”,是語文教師的形象大使,會在無形中增進教師的影響力。學生對教師的崇敬往往是從細節開始的,漂亮的書寫、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手勢……都是學生樂於效仿的對象。教師規範的書寫習慣,認真的書寫態度,深厚的藝術素養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寫好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一手漂亮的書寫,不僅能讓學生產生美感,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還能影響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對書法藝術普及和傳承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2.語文教師不僅要懂得作文教學之道,更要懂得作文之道,要能夠通過寫作實踐總結領悟,得法其中。語文教師要多嘗試“下水作文”,努力成為一名作文好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親歷作文的甘苦與得失。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掌握作文教學的主動權,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讓作文教學更具有效性,真正地上好作文課,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要達到培養、提高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目的,語文教師就應具備較強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我想,只要每位語文教師都在聽、説、讀、寫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無論教學形式、教學模式如何變化,他都一定能在教學實踐中應付自如,遊刃有餘。這就正如習武之人一樣,只要練好了內功,不管招式、套路如何變化,他應對起來斷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了。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5篇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語文教育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