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精品黨員心得感受【精彩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精品黨員心得感受【精彩多篇】

2021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觀後感 篇一

深入學習“全國脱貧攻堅楷模”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後,我得到了以下啟發。

赤色,黨旗國旗的顏色,是黃文秀矢志不渝,奮鬥一生的顏色。黃文秀的初心在入黨志願書中這樣表述,“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一入黨的門,終身是黨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一顆紅心永向黨,黃文秀用自己花一般努力綻放的青春,用一顆赤子之心,矢志鄉村脱貧事業,做到了為黨旗國旗增光添彩,是黨員學習的好榜樣。

橙色,砂糖橘的顏色,是黃文秀精準脱貧的工作一個重要抓手。在百坭村任職,黃文秀不等不靠不要,主動融入鄉村生活,在幫扶貧困户,發展脱貧產業的過程中,砂糖橘是結合本地特點,精準扶貧中一個重要的產業項目,黃文秀帶領村民將砂糖橘產量從500畝擴大到2000畝,“為了打開銷售渠道,黃文秀帶着全村發展電商,僅砂糖橘2018年在電商上就銷售20000多公斤,銷售額22萬元,種植砂糖橘的貧困户每户增收2500餘元。”橙色留駐着黃文秀青春的奮鬥和對脱貧攻堅事業的美好期望。

黃色,大地的顏色,是黃文秀紮根大地,腳踩黃泥,砥礪奮鬥的顏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面對村民的疑慮,黃文秀不悲觀、不氣餒,不發牢騷不抱怨,用自己的樂觀、熱情和傾情投入,邁開步子丈量腳下的土地,腳踩黃泥,一家一家摸情況、攏底數、磨點子、找門路,她親手繪製的“貧困户分佈圖”也是脱貧攻堅的作戰圖、總攻圖,“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黃色,是脱貧攻堅的戰場,也是辨金識玉的考場,黃文秀以自己綻放的生命書寫了青春的芳華。

綠色,飽蘸希望的顏色,是黃文秀給村民帶去了脱貧致富的新希望。“我們這裏窮了那麼多年,真的能脱貧嗎?”“你一個女娃,能行嗎?”扶貧更需扶志扶智,黃文秀以自己的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學識見聞辦法,幫助貧困户磨出了一個個金點子,她引入養蜂技術、擴大砂糖橘生產,組建電商服務站,幫助村民開展小型農產品加工,大力發展杉木、枇杷、八角產業,在脱貧致富的道路上,注重依靠羣眾,激發困難羣眾內生動力,帶給更多村民以奮鬥進取的力量,把希望和温暖播撒到貧困羣眾的身上。

青色,“勝於藍”的顏色,是黃文秀致力脱貧事業、砥礪創新的顏色。“思路決定出路”,也難怪百坭村村民有疑問,鄉村貧困了那麼久,老路子老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除了幹事創業的決心和為民脱貧的熱情,更需要有新辦法、有新路子,黃文秀在短時間內很好地完成了一名研究生到合格村官的轉換,一心撲在鄉村發展和村民脱貧工作上,將互聯網思維引入鄉村,發展電商銷售事業,藉助電商平台,將山內山外、村內村外連接起來,為鄉村脱貧注入現代科技的力量,這就是創新的力量,也是山鄉鉅變的基礎。2018年,百坭村88户貧困户實現脱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事實證明,脱貧工作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黃文秀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藍色,大海的顏色,是黃文秀擺脱“小我”羈絆,追求“大我”人生的顏色。路遙在《人生》的扉頁中寫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每個人對於人生都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人生不同的格局和境界。出生寒門的黃文秀,考入大學,成為研究生,個人有了鯉魚躍龍門、脱離窮根的機會,在2016年北師大研究生畢業之後,她卻毅然選擇了一條更難也更加充實的人生之路,回到家鄉百色。回鄉反哺那片生養她的土地,“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這關鍵的抉擇,見證了黃文秀“小我”的摒棄和“大我”人生的立起!

紫色,優雅的顏色,生命因選擇而不同,黃文秀在“大我”的砥礪中,人生愈發熠熠生輝。黃文秀的人生只有30年,同學心目中,她“愛美,喜歡穿裙子,會彈古箏,寫得一手好字,有一點時間就專心致志地學畫畫”,是個頗具藝術才能的優雅女子,畢業後卻投身於需要“響鼓重錘”的脱貧攻堅事業,在實踐的熔爐中,成了接地氣、敢擔當、有本領的“駐村第一書記”。“實幹興邦”,總書記指出,“每一個青年,都應主動將個人的奮鬥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奮鬥大潮中,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如此,青年心中才有陽光,眼裏才有遠方,腳下才更有力量。”黃文秀用她短暫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於黨、服務人民最聖潔的風采:她來自於人民,一心想着回饋國家和人民,用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為民之心,喚醒貧困户脱貧的志氣和勇氣;用腳踏實地的奮鬥幫助更多村民脱貧致富,走上更美好的生活;也在這種拼搏和奮鬥中,不斷延展生命的寬度和厚度,讓短暫的一生格外立體豐滿充盈。

黃文秀同志的“七彩”人生令人欽敬,黃文秀同志永遠活在黨和人民心中!

2021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觀後感 篇二

2019年,我當上了第一書記,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兜兜轉轉,20年後又回到農村,行走在農田山林,往返於家家户户,一路走來,歷經脱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這段難以忘懷的經歷讓我對脱貧攻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知鄉音,懂鄉情,工作的切入點在於走近村民。我知道,農民是不喜歡“眼鏡”的。在他們看來,戴眼鏡的是文縐縐的書生,眼鏡是不接地氣的符號,再加上,我又操着一口外地口音,所以,融入村民成為了第一要務。我明白,村民們有自己的話語體系和思維體系,要融入他們,首先要跟他們搭上話,知他們所言所想。於是,我學着用村民們的詞語談天説事,用鄉音和他們開着玩笑,一遍一遍地講着自己在農村的生活經歷,聊插秧、聊種田、聊鄉情、聊家常瑣碎,通俗易懂地講述着脱貧攻堅政策和村裏的發展規劃。漸漸地,村民感覺到這個“眼鏡書記”不一樣,經歷過和他們一樣的生活,是“泥腿子”出身的年輕人,願意和我交流,聊聊知心話,連村幹部都説,“你這個書記很會和村民聊天”。就這樣,在鄉音鄉情碰撞中敲開了村民的心扉。

下深水,踏實地,工作的關鍵點在於紮根農村。我懂得,村民都是明眼人,我在走訪村民的同時,他們也在觀察我,我用什麼樣的工作方式對待他們,他們也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迴應我。因此,要想獲得村民的信任,必須紮根農村,腳踏實地。為了確保打贏脱貧攻堅戰,持續鞏固全村77户貧困户脱貧成效,一年多時間裏,我堅持用腳底泥土的厚度去檢驗工作實效,跑項目、查飲水、看教育、修房屋、算收入,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村民們種的柑橘,一户户檢查住房安全,一遍又一遍瞭解貧困户家庭情況、生活現狀,確保將工作落到實處。為徹底解決貧困户黃某華飲水問題,一次又一次奔赴在山間曲折蜿蜒的鄉道上,幫助落實打深水井政策。為解決好何某華住房問題,多方奔走聯繫工匠,反覆檢查工程進度,確保居住環境改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點滴瑣碎的事情中,逐漸將工作做進村民的心坎。

辦實事,解難題,工作的根本點在於為民解難。我認為,貧困户之所以會陷入困境,肯定是在身體情況、生產技能、家庭情況等方面不如常人,因此要常懷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多一些人文關懷。從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堅持人本精神,要真正從村民的角度思考,知民冷暖,將工作做到點上,精準地將各項措施、各種政策引向困難羣眾。是不是雪中送炭,村民是看得見的。比如,貧困户李大娘的兒子有精神障礙,長期住院,家裏只剩父母和女兒,家庭面臨危機。得知這一情況後,我立即找到李大娘,一項一項梳理政策,關心她家的吃穿問題,幫助她發展養殖業,落實公益扶貧崗位,切實地增加家庭收入。可能是看到一個非親非故的年輕人真心實意地幫助她解決生活的難題,這位大娘在我面前流下了眼淚。這只是脱貧攻堅歷程中一個難忘的片段,像這樣的經歷還有很多。脱貧攻堅是用真心換真情,春風化雨,温暖人心。

我很慶幸自己能參與到脱貧攻堅中,能夠親身傾聽最淳樸的聲音,感受最質樸的品性,擁抱最厚重的土地。我相信,這是我人生中的一筆財富。

全國脱貧攻堅表彰大會觀後感心得感想 篇三

2021年2月25日上午9時,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將在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脱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大會還對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我收看了直播,感觸很大。

過去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世界規模、力度的脱貧攻堅戰,近1億人擺脱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14億人即將邁入全面小康生活。為了不讓任何一個貧困羣眾掉隊,不遺漏任何一個脱貧指標,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精準部署,全國上下同心協力。最便捷的基礎設施、最普惠的扶貧政策,惠及每一個脱貧路上的困難羣眾,中華民族“戰勝貧困”的夙願已然變為現實。

黨中央以堅定信心領導脱貧攻堅戰,表明了我黨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真正把人民放在首位,以民為本。脱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是我黨取得的又一大新時代的戰果。

表彰會上,我看到社會各個階層、各行各業的人們為脱貧攻堅戰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每個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事蹟。激勵着我們立足本職工作,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新時代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觀後感 篇四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既是建檔立卡户的幫扶幹部,也是新村一組的包組幹部,在整個脱貧攻堅工作中認真負責的完成每一次統計、每一次入户,爭取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最好。下面我想從三個角色來談談脱貧攻堅中我個人的感受。

一、普通的基層幹部的角色

作為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參加工作3年多將近4年的時間裏,我一直在鄉社會事務辦工作,主要從事民政、殘聯、科技、食藥品四個部門的工作,也是為民服務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員。每天面對繁雜的本職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羣眾,有時甚感有心無力、疲憊不堪。特別是脱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低保每月的動態調整,有進有出,低保中建檔立卡户、殘疾人等特殊羣體的每月比對,每一項數據都要求精準再精準,及時再及時。在這反反覆覆的折騰中學習到了一項項新技能,不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鍊了為人處世的心性。

二、幫扶幹部的角色

我的掛鈎户是小水井新村三組__年建檔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為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兒子年幼。剛掛鈎該户的時候家庭比較貧困,房屋級別為C級危房,明雄兵作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務工,薪水微薄,再加上愛玩的本性,日子自顧不暇,根本無暇顧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僅靠父母採點茶葉、種點包穀、喂幾頭豬維持,生活一貧如洗。

自掛鈎以來,多次入户,從一開始調查瞭解家庭人員基本情況、收入來源、家庭財產狀況等詳細信息,到後來動員該户改造房屋,帶工程隊伍實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規劃,再到後來動員在外務工的明雄兵回家創業,無數次的溝通交流讓我們從普通的幹羣關係變成了親戚朋友,也讓“不太完整”的家庭變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倫之樂,更讓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觀。作為一名幫扶幹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組幹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組是小水井村委會新村一組村民小組,新村一組是__年從賽崗村委會、木城坡村委會因地質災害搬遷重組的村民小組。新村一組現有常住人口72户321人,其中建檔立卡户18户75人,__年脱貧5户19人,__年脱貧5户21人,__年脱貧7户31人,__年脱貧1户4人,現已實現全部脱貧。

包組工作是三年來脱貧攻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户的建檔立卡貧困户,因之前小水井村委會掛鈎單位不具備履職條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調查、做工作都是一個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檔案反反覆覆修來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懷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沒有白費,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對村情更為熟悉,對每户建檔立卡户人員基本信息、收入來源、財產狀況掌握的更為詳細,為後期工作的開展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讓後期的工作開展更為得心應手。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絕大部分的羣眾是純樸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羣眾的思想有待轉變,感恩意識極差,牢牢抓住某一項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對享受的諸多政策卻隻字未提。我認為對這一部分羣眾應該對加強感恩教育,讓他們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雙手奮鬥得來。

以上是我三年脱貧攻堅工作的心得體會,雖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字皆是從點點滴滴工作中總結得出。脱貧攻堅之戰告一段落,但未來還有更多的攻堅戰需要我們參與,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告訴自己: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擼起袖子加油幹!

2021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觀後感 篇五

五月,春和景明,萬綠吐新。清晨沿着公路緩緩向嵐天鄉三河村裏走,道路兩岸蒼翠碧綠,高聳入雲,溪水潺潺,倒映着藍天白雲,層層疊疊的山巒下炊煙裊裊升起,和煦的晨光暖洋洋地灑在人肩上,農户們開始了一天勞作,打豬草、曬玉米、挖紅薯……院子裏、山坡間處處是辛勤的身影,他們三三兩兩説説笑笑,村裏難找閒人。

自脱貧攻堅以來,全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015的26.4%下降到了0.5%,重慶市城口縣嵐天鄉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挖掘人的潛力,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在村民精神建設上下功夫,讓村民自給自足,勤勞致富。

“懶漢”也有致富的春天

以前,三河村深度貧困户黃啟玖是出了名的“懶漢”“疲沓混”,成天泡在酒中不能自拔。他有兩個孩子,一個在學校寄住,一個在親戚家寄養,自己卻到街上賒酒喝,醉了就在山坡上曬太陽。駐村工作隊員、鄉村幹部多次上門想與他交談,都吃了“閉門羹”,後來經過多方瞭解幹部們才終於找到他意志消沉的原因。原來,十年前黃啟玖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一家三口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妻子生女兒難產而死後,黃啟玖的天“塌”了,一直無法從悲痛中走出來。明白黃啟玖的痛結後,鄉村兩級幹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針對黃啟玖問題進行探討,組建關愛小組以“不感化、不解開黃啟玖心結不死心”的決心,三番五次登門勸説,“斯人已矣,兩個孩子不能再失去父愛,你要打起精神來啊!”終於在駐村幹部與他“軟磨硬泡”“死纏爛打”三天三夜後,黃啟玖不再拒絕與幹部們交談,説道:“孩子現在讀書,我也沒什麼技能,日子怕是過不好喲!”“現在政策好得很,只要你願意幹,國家是不會虧待勤快人哩!”説罷,幹部們便連夜為黃啟玖量身製作他的脱貧方案。黃啟玖居住的房子破破舊舊,幹部們就積極宣傳扶貧政策,讓他自食其力蓋新房;考慮到黃啟玖蓋房過程中可能遇到材料、人力等問題,幹部們就熱心為他篩選供貨商並幫他一起和石灰、挑水泥;擔心黃啟玖思想又僵化,才燃起生活希望又因思念亡妻萎靡不振,幹部們就仍舊每日到黃啟玖家中與他談心聊天,還撮合他找個新媳婦。

如今,黃啟玖住進了自己親手蓋的3層小洋樓,與同鄉李國燕組建了家庭,還成為脱貧光榮户。在李國燕的照顧下,一兒一女也接回了家,兒女的成績都很好,在班級排列前茅。黃啟玖也搖身一變,丟掉了酒罐子,拾起了信心,加入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了民房變民宿改造項目。去年,黃啟玖他家接待了20多名遊客,收入了3000多元。四月,各地對新冠疫情解封后,黃啟玖背上了行囊,帶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踏上了遠赴山西務工的路程。

生命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居住在三河貧困村最偏遠地區的建卡貧困户文玉剛,生來吃苦耐勞、勤耙苦做,六歲時便開始跟着父母親做農活,打菜籽、挖洋芋、掰包穀,樣樣在行,可命運卻像是故意考驗他一般,十三歲那年他正和父親在高地上挖野菜,卻一不小心從山上狠狠地摔了下來,頓時血肉模糊,父親急慌了趕忙抱起他往衞生院送,可那時道路不通、山路崎嶇,沒有車,只能靠人力一步一步走下山,“父親抱着我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衞生院,我的右腿已經沒有了知覺。還好失血不多,撿回了一條命。”文玉剛回憶起那時的畫面感慨地説道,“摔下來時我以為我死定了,可後來活了回來,我感恩極了,發誓以後一定要好好活。”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文玉剛從山上滾下後摔了右腿,鑑定肢體二級殘疾,可素來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他卻沒有自怨自艾,而是更用力、更勤勞地生活,踏踏實實地過好生命的每一天。如今,在扶貧幹部的撮合下,文玉剛還娶了媳婦,小兩口的日子越過越敞亮,他自己還通過小額扶貧信貸政策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問題打開了產業致富的門路。2016年12月文玉剛順利脱貧,2017年文玉剛為做好黃牛產業,摸索培育優質黃牛,他想出運用嵐天鄉鍋底凼天然草場優勢,每年4-5月將牛羣趕上鍋底凼,10月牽回的天然放牧養殖模式,每頭牛體重約增長4~5斤,2018年文玉剛繼續通過小額扶貧信貸添補資金斷口,在發展黃牛產業的基礎上同時探索發展重樓、油麥香等中藥材產業,2019年養殖黃牛40餘頭,銷售至縣城中國小、機關食堂等,賺取資金約20萬元。

以我之力,報以故鄉

張輝、張偉是土生土長的嵐天人,兩兄弟從小頭腦靈活、敢拼敢闖,國中畢業便在外闖蕩,先後從事過瓷磚、房地產等生意,十年的浮浮沉沉,他們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積累了渾身經驗,也積累了一定財富。興許是從小在山裏長大的孩子,他們對山水的眷戀自然是滲入到骨子裏的,“都説月是故鄉明,在外飄蕩的十幾年,我們兄弟倆一直想回到故鄉創業,但無奈沒有門路,所以一直飄在外面。”哥哥張輝説道,“有次無間在家鄉微信羣裏看見了鄉黨委、政府發在羣裏的合股聯營項目推薦書時,我們心裏燃起了返鄉創業的念頭。”就這樣,兄弟倆趕忙主動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接,通過返鄉實地考察,與鄉黨委、政府溝通協商,再加上對故鄉的眷戀,他們毅然絕然放棄多年來積累的產業決定反哺家鄉。返鄉創業的路上是艱難的,在這個窮山僻壤的小山溝裏搞基建能有資金嗎?搞娛樂設施能吸引遊客嗎?客源又從何而來?張輝、張偉返鄉後一系列的問題撲面而來困擾着他們。

自助者天助,辦法總比困難多。通過不斷探索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充分利用嵐天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善於將劣勢轉為優勢的兄弟倆發現嵐溪河河水夏季冰涼清冽,河流涓涓流淌安全性高,適合進行水上游玩。於是他們結合當前脱貧攻堅政策,想出了“村集體+公司”的經營模式,成立了智達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股聯營開發了嵐天鄉的“水上樂園”項目,園內有喊泉、水上衝關、親子摸魚等20餘個遊樂項目,同時為打造水上游樂一體化,他們還沿嵐溪河修建了釣魚台,可垂釣、觀景、桌球,還能即刻品嚐新鮮美味,自項目建成以來,與貧困羣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吸納嵐天鄉村民就業30餘人,人均務工收入直接增加5000元,帶動實現旅遊經濟綜合收入達80萬元以上,與村集體分紅5萬元。如今,新項目露營基地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着,三河村已然在他們兄弟倆辛勤地付出和智慧的耕耘下越發美麗,也煥發着亙久的生機與活力。

五月的三河村氣温依舊不高,傍晚山間的微風陣陣從山頭拂過,涼涼地吹拂在人們的臉上好不愜意。忙碌了一天的三河人陸續收拾着回家了,他們在院壩裏説説笑笑地吃着晚飯,而後收拾了碗筷,餵了雞,拉起圈門,進屋享受着勞作一天後的愜意時光。布穀鳥仍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叫着,雞仍舊在每日的清晨按時報曉,然而這個曾經的空殼村卻大變了樣,呈現出產業從無到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人人從“要我脱貧”為“我要脱貧”的和美景象。

2021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觀後感1100字 篇六

“全國脱貧攻堅楷模”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筆者認為,廣大基層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把黃文秀的遺志和總書記的期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轉化為紮根基層的行動,要有“三種情懷”:

有紮根基層的情懷。從大學校園直接就到了農村,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也許心裏會有落差、也許會迷茫、也許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有堅定的信心,更要有紮根基層的決心。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百色併成為白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通過一年努力,該村榮獲百色市2018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的榮譽稱號。這種紮根基層、全心投入的奉獻精神,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學習。心安放在人民的心中,那我們的眼睛就能看得見人民的需要,我們的雙手就能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就好像一片綠葉,不論飄向哪裏,最終的方向一定是養育自己的大地!

有樂於學習的情懷。起初在村民眼裏,黃文秀只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娃娃,村民的疑問一個個出現:“我們這裏窮了很多年了,能脱貧嗎?”“你一個女娃娃,能行嗎?”樂業縣至今未能通高速公路,不會騎摩托的黃文秀就在那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一走走了許多年。一點點地向老支書請教,一户户地去貧困户家庭調查,一次次地幫村民解決問題,一天天地瞭解着村裏情況。申請貸款,發展電商,安裝路燈,村民們越來越相信這個“女娃娃”。“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羣眾的事情無論多麼細小,多麼繁雜和瑣碎,都要當成大事一絲不苟,兢兢業業辦好。

有樂於奉獻的情懷。黃文秀用實際行動,紮根基層、服務羣眾、甘於奉獻,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裏奉獻了激情和才智,把農村基層做為施展才華的舞台,把為人民服務做為工作立足點。所謂讓人民羣眾離不開,就是要將自己深深地融入到人民之中,唯有如此,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才能形成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一種離不開彼此的親情關係。而這種關係就好像綠葉和大地的關係,大地滋養了綠葉,讓綠葉和大樹一同茁壯成長,而綠葉在秋天飄落後則會迴歸大地,用整個身心去回報大地曾經的養育!而第二年的春天,大地又會養育出新的綠葉,為春天帶來勃勃生機!

基層幹部在基層,也許力量很薄弱,不能做出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只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好。每個人的個人條件都不同,能力大小也有區別。如果不能致富一村,可以幫助一户,如果不能幫助一户,可以幫助一名百姓。無論能力有多少,只要服務基層的這盞燈是光亮的,哪怕只是一個光點,就是燃燒的正能量!

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七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指出“抓好黨建促脱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重要經驗”,並表示“着力選好貧困鄉鎮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脱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不難看出,脱貧攻堅任務艱鉅。因此,堅持抓隊伍、樹榜樣、補短板,三力齊發,以高質量的黨建推動脱貧攻堅。

抓隊伍,激發脱貧引領力。“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實施人才隊伍建設是有一定必要的,因為人才是強黨建必須的戰略資源,是助脱貧最寶貴、最重要的核心資源。在脱貧攻堅這場硬戰中,黨員幹部必須打頭陣、當先鋒,不脱貧、不收兵。一是打造“生力軍”。及時將有足夠力量抓黨建、管脱貧的村幹部充實到基層黨務工作幹部隊伍;二是配強“幫扶人”。根據貧困村的實際需要精準選配第一書記、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為脱貧工作添磚加瓦;三是開設“微黨課”。以“黨政課堂、厚德課堂、司法課堂、廉政課堂”為主要內容的“四大課堂”,安排鄉鎮黨務工作者系統學習,不斷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整體能力。

樹榜樣,增強脱貧帶動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黨員當先鋒、作示範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一要大力培養年輕黨員。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工作力度,確保每個貧困村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每兩年至少發展 1 名年輕黨員,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二要認真開展組織生活。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都要常態化、制度化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肅認真地抓村黨組織“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的落實,將其作為抓黨建促脱貧的基本功;三要有效落實結對幫扶制度。要組織黨員聯繫貧困户,推動有幫帶能力的黨員每人至少結對幫扶 1 户貧困户,真正讓黨員帶動貧困户,盤活整改組織。

補短板,提高脱貧保障力。緊盯牢基層黨建薄弱環節,為脱貧攻堅掃清障礙是重中之重。一是領導能力虛弱化。自村民自治深入人心以

來,大家開始重視“自我”,而致使村級黨組織領導核心受到挑戰,導致黨組織影響力有所下降;二是基層基礎保障不足。村級組織建設投入匱乏,政策資金配套存在“撒胡椒麪”現象,難於捆綁統籌使用,造成硬件建設滯後,如村部建設、黨建配套設施、遠程教育等較為落後;三是黨員幹部的思想教育薄弱。一些基層黨組織只側重於送錢送物、硬件建設,搞形式化、規模化,而忽視思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能將其內化為黨員幹部內在的、自覺的精神追求,激發基層幹部羣眾的創造路和積極性。

2021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觀後感1100字 篇八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國脱貧攻堅楷模”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時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她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在她的長征路上,留下了最珍貴的夢想、最精彩的奮鬥、最疾馳的腳步、最美麗的青春……

長征路上,最珍貴的夢想是信仰。提起黃文秀,為何首談信仰?因為信則堅定,仰則追尋。正是她把“堅定”留給了家鄉的山山水水,所以才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離開大城市選擇“泥濘”;正是她把“追尋”留給了擺脱貧困的事業,所以才在青春正盛的歲月主動申請紮根基層。也許黃文秀的內心裏有許許多多的夢想,但這些夢想中最珍貴最耀眼的是她堅定追求的信仰——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

長征路上,最精彩的奮鬥是改革。農村隨改革而興、歷改革彌強。為了闖出一條新路,扭轉百坭村基礎設施條件差、農民增收難、集體無收入、因病因殘因學致貧率高的困境,黃文秀“軟硬兼施”,她一手抓硬實力,改革試點“公司+基地+貧困户”的產銷模式發展本土砂糖桔產業,提高果農種植技術,發展農村電商,促進“產銷一體化”;另一手抓軟實力,通過創新形式以鄉風文明紅旗村、文明家庭建設、善行義舉光榮榜為切入口,激發貧困户脱貧的內生動力;久久為功迎來了百坭村“拔窮根”“鋪富路”的曙光。

長征路上,最疾馳的腳步是堅持。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不等於打贏了脱貧攻堅戰,百坭村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的數字彷彿在訴説着黃文秀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毅力和定力。她一直在疾馳,一直在奔跑,扶貧日記裏一幅幅“貧困家庭分佈圖”是她“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擔當,村民嘴中“難纏的女娃娃”是她“向下生長結窮親”的日常,村屯路旁“1.5公里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17盞路燈”是她“執行政策不走樣”的勛章,她用“堅持”照亮着兩萬五千裏扶貧路上的每一段車轍、每一個腳步。

長征路上,最美麗的青春是奉獻。黃文秀在大四的一份試卷中寫道:“我認為徐本禹的人生價值選擇是正確的,他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學習”。筆者曾有幸與“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同處共事,從黃文秀、徐本禹的身上我們看到——原來有一種青春叫奉獻。她把時間和精力奉獻給了不通高速公路的窮縣城,奉獻給了羣山環繞道路崎嶇的百坭村,奉獻給了曾懷疑過她來“鍍金”的村民,奉獻給了195户原本素不相識的貧困户,卻唯獨把“吝嗇”留給了剛剛做完癌症手術的父親。她把牽掛和責任留給了大水來臨前的山村,卻唯獨把自己的生命“忽略”在山洪肆虐下的小道。

大江茫茫流日夜,慷慨前行歌未央。“文秀書記”倒在了脱貧攻堅的“長征路”上,這一刻青山不語、蒼天含淚。願同為全國20萬名“第一書記”、70萬名駐村幹部的我們,好好珍藏她長征路上的“四宗最”,擦乾眼框,收拾行囊,迎着朝陽,奔赴理想,堅定走在她長征路的“延長線”上,去征服一個又一個“婁山關”“臘子口”!

全國脱貧攻堅表彰大會觀後感心得感想 篇九

貧困,是一個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必須要踏碎的山石;脱貧,是中華民族必須要成就的事業。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廣度和速度,攻堅克難,紮實踐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脱貧奇蹟”。

一世紀風雨兼程,九萬里風鵬正舉。過去的2020年是我國脱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從2012年底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農村近一億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譜寫了人類減貧的奇蹟。“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靠辛勤勞動擺脱貧困,才能過上幸福新生活。在過去的幾年裏,貧困羣眾是開發式扶貧的主體,各級黨委及幹部及時剔除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打消他們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切實為想幹事、能幹事的羣眾建立資金、技術、項目的扶持機制。接下來要繼續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並舉,處理好國家、社會幫扶和自身努力的關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精神,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因此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在脱貧攻堅戰的這些年裏,各地深入調查,把扶貧對象摸清,把家底盤清。各地黨委政府保持着冷靜與鎮定,秉承着“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操守,逐步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所以產生了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切實解決了這一羣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了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了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羣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了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温暖,享受到了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

在觀看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時,腦海中不禁又浮現出用生命照亮扶貧路的黃文秀,絕壁上用血肉之軀鑿出“天路”的毛相林,帶牧民過上好日子的“草原之子”廷·巴特爾,“把信仰種進石頭裏”的周永開,“用人性的光芒照亮別人”的張桂梅……無數幹部舍小家、顧大家,為百姓脱貧殫精竭慮、篤定前行。在脱貧攻堅這條路上,楷模們的名字歷久彌新,當永記在心。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扶貧是莊嚴的使命與承諾,在以初心赴使命的時代征程中行穩致遠,道雖邇,行則至;路且長,期有為。在廣袤的大地上,一幅幅鄉村振興的藍圖接續展開。一代又一代人接續而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無畏向前!道阻且長,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