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多篇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專題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載錄了《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一文,這原是2017年1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演講。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切中肯綮地指明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協力應對挑戰、齊心開展全球協作的客觀要求,還是踐行馬克思主義國際交往思想、不斷滿足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要。

推動構建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經濟共同體。馬克思曾預言世界市場的形成具有經濟的本質屬性特徵,經濟全球化不斷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時代規律。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張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使得全球成為一張巨大的經濟網,形成覆蓋全球且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的供應鏈、產銷鏈、資金鍊、貿易鏈、信用鏈、物流鏈。順應經濟全球化這一不可逆的客觀規律,為人類社會的長遠發展創造豐富的物質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就是基於這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現實,號召世界各國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推動構建對話協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體。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有矛盾就會有鬥爭,有鬥爭就會有衝突,有衝突就會有戰爭,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有據可考的事實闡述。鄧小平同志基於對美蘇爭霸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考量,作出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重大判斷,這一判斷從根本上而言是一個重大政治判斷,是對國際關係的深刻洞察和對國際形勢的長遠預判。隨着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逐漸顯現,儘管局部地區的戰爭和衝突仍有發生,但制止戰爭和衝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長,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為了保證全球範圍內的普遍安全,為人類社會繁榮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就是基於當前國際安全問題的現實,號召世界各國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政治共同體。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馬克思對消除階級和階級對立的遠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説明。政治的基點就是階級屬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階級利益。在全球範圍內,主要劃分為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兩大陣營,代表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經過了充分的實踐證明,在廣泛的國際交往中可以超越國家政治屬性來謀求世界不同國家的共同利益。為了保證世界形勢的良性發展,為人類社會繁榮發展創造良好的政治保證,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就是基於當前國際政治問題的現實,號召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推動構建超越隔閡、文明互鑑的文化共同體。馬克思主義認為: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為了保證世界文明多樣性的長遠發展,為人類社會繁榮發展創造豐富的文化滋養,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基於當前世界文化問題的現實,號召世界各國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推動構建環境友好、合作應對的生態共同體。隨着歷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的需求張力與自然自我修復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劇,全球氣候變暖、温室效應、極端天氣等環境問題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世界性難題。一方面世界各國都追求經濟發展,另外一方面環境的承載空間逐步壓縮到了極致,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的矛盾逐年凸顯。為了保證全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社會永續發展創造自然生態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就是基於當前世界生態問題的現實,號召世界各國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黨。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將一如既往地為世界和平安寧做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共同發展做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鑑作貢獻,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戰略思想是着眼於全人類發展與世界未來提出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一向是負責任的大國,承擔着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錯綜複雜,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蔓延的背景下,中國能夠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念和解決方案是具有建設性和重要意義的。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所遇到的問題與災難都可能影響周邊國家,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交流顯得尤為重要。世界各國要一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平發展是實現世界穩定的基石,各國之間要通過文明交流,實現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圖依靠強權政治實現本國繁榮。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主要在於:一、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四、堅持交流互鑑,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五、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一深刻內涵是建立在以建設好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之上,各國之間持續對話協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濟,為實現一個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而且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和擔當。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創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國一直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地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不遺餘力地推動共同發展,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動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命題,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人類的和平發展指明瞭方向,體現着中國的大國風範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遠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自提出以來,不斷髮展,獲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是實現人類和平發展的美好目標。當然,現實情況總是複雜困難的,還需要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一起克服艱難險阻,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實現各國共同安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慼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看到,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難解,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安全問題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難以順利推進。正如習主席所指出:促進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對此,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何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習主席提出的四點主張切中要害,賦予這一時代命題更為豐富和深刻的內涵。單者易折,眾則難摧。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商量。一要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安全問題是雙向的、聯動的,各國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二要堅持改革創新,實現共同治理。各國政府和政府間組織要承擔安全治理的主體責任,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三要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國與國之間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兩國各自的法律規定,又要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更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四要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平衡普惠。各方應該堅定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努力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全之路。

習主席強調:實現本國發展是對世界的貢獻,實現本國安全穩定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近年來,在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進程中,中國政府不斷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嚴厲打擊、嚴密防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為世界安全穩定作出的貢獻。中國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還始終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遵守國際規則,履行國際義務,積極參與並倡導國際執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國堅決支持國際反恐怖鬥爭,深度開展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提出責任共擔、社會共治的國際禁毒合作方案,聯合各國開展國際追逃追贓、打擊電信詐騙等執法行動,全面參與國際和區域合作框架內的執法安全合作,堅定支持和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2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的回信中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維護人類健康福祉,需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疫情沒有國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於全球公共衞生安全之外,需要各國同心協力、攜手抗疫。當前情況下,構建防疫命運共同體是對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最好闡釋。防疫命運共同體的本質是國際社會的利益與共、安危相系。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的危局面前,各國應通力合作、互通有無、守望相助,共同阻止疫情進一步傳播。

然而,由於傳染病造成的恐慌,一些國家對中國存在一定誤解。例如少數國家存在過度反應,極右翼的種族主義者乘機興風作浪、幸災樂禍,甚至大搞針對中國人的歧視,還有一些國家借疫情重拾文明衝突論調,對中國抗疫舉措和發展模式説三道四。面對這些不友好的聲音,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大受害者,中國政府一如既往地堅持大國擔當,採取實際行動消除誤會,始終本着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國內外發布疫情信息,積極迴應各方關切,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衞生安全。

中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也在積極主動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目前,中國已經與全球10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了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等多份技術文件,與世衞組織、東盟、歐盟、亞太經合組織、非盟、加共體、上合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以及日本、韓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美國、老撾等相關國家通過專家研討和遠程會議等多種方式開展了20多次技術交流,及時分享了中國有關實驗室檢測、流行病學調查、臨牀診療等防控經驗和方案。

世界衞生組織對中國抗疫成就也作出了積極肯定評價。世衞組織牽頭多國醫學領域的頂級專家來華開展工作,通過到我國的實地考察、與我方的溝通合作,以科學和事實為依據對中國抗疫進行了積極公正評價。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中方公開透明發布信息,用創紀錄的短時間甄別出病原體,及時主動同世界衞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有關病毒基因序列。我們看到中國採取了紮紮實實的防控行動,減緩了疫情擴散速度。事實自己會發聲。譚德塞強調全球防疫的關鍵是阻斷傳染鏈。現在需要的不是恐懼和謠言,而是理性和團結。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3

抗擊疫情豈能逞“匹夫之勇”?

一個支部便構築起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便代表了一面旗幟,一枚黨員徽章便昭示着一份責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步入全球抗疫階段,全國黨員幹部要以團結一心替代“匹夫之勇”,與病毒“過招”,爭搶工作進度,用初心使命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提士氣,忌兵乏車朽輸氣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新春的爆竹聲中打響,國家一級響應如同衝鋒的號角不斷鼓舞全國各地黨員幹部士氣,他們彰顯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第一時間行動,昂揚姿態前進,“黨員徽章”印證了行動,“紅袖章”衝鋒在一線,“紅馬甲”貢獻着力量。不輸氣勢,各地黨委黨組織成立專門的抗疫領導小組,做好周全的措施籌劃,出台細緻的工作方案,以先進典型激發黨員幹部熱情,用先進事蹟感召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封封家書、條條新聞、種種考驗,衝在前,頂得住,黨員幹部用實際行動營造了“萬眾一心齊抗疫”的工作氛圍。那些在朝陽與月光下來往奔波的身影,是奮戰一線黨員幹部的真實寫照,他們用工作熱情燃起紅色火焰,激勵身邊的幹部羣眾共戰疫情。

“造裝備”,忌單槍匹馬陷敵陣。從國家一級響應,各地黨委黨組織織起防控網絡、設置監測卡點以來,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疫情防控不是單槍匹馬的個人行動,也不是隨口説説、隨意看看、隨處走走的簡單工作。嚴實紀律、嚴控責任、嚴守卡點,各地黨員幹部強化自身“裝備”,以科學防疫理論武裝頭腦,拿正規醫療設備做好防護,用現代傳媒結合通俗方法加強城鄉防疫宣傳。全國各級黨員幹部即是人民羣眾的堅實後盾,各級黨組織築起的“堡壘”不可輕易撼動。統一管理、區域消毒、上門服務、垃圾清理,各行業黨員幹部們相互協作、“同仇敵愾”,誓將新冠肺炎病毒隔絕在安全線外。

重團結,忌勢單力薄悶頭幹。企業復工復產、學校逐漸開學、經濟升温向好,關鍵時刻不僅不能悶頭苦幹逞“匹夫之勇”,更需要各地黨員幹部羣眾凝心聚氣,團結基層幹部、退伍軍人、羣眾志願者等,聯合基層黨組織一道,壓實防控責任,穩控境外疫情輸入威脅。“同呼吸,共命運”,疫情防控已步入全球抗疫階段,“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中華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報李的民族,面對國外疫情肆虐以及境外病例輸入增多的威脅,黨員幹部以捨我其誰的信念、深入一線的決心、“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態度,果斷採取措施、積極交流合作,積極為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及世界公共衞生事業做貢獻。

抗擊疫情不在一朝一夕,黨員幹部豈能逞“匹夫之勇”?只有堅持不懈、戮力同心、眾志成城,才有國家與人類的光明的未來。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4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慼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看到,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難解,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安全問題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難以順利推進。正如習主席所指出:促進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對此,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何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習主席提出的四點主張切中要害,賦予這一時代命題更為豐富和深刻的內涵。單者易折,眾則難摧。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商量。一要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安全問題是雙向的、聯動的,各國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二要堅持改革創新,實現共同治理。各國政府和政府間組織要承擔安全治理的主體責任,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三要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國與國之間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兩國各自的法律規定,又要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更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四要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平衡普惠。各方應該堅定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努力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全之路。

習主席強調:實現本國發展是對世界的貢獻,實現本國安全穩定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近年來,在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進程中,中國政府不斷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嚴厲打擊、嚴密防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為世界安全穩定作出的貢獻。中國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還始終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遵守國際規則,履行國際義務,積極參與並倡導國際執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國堅決支持國際反恐怖鬥爭,深度開展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提出責任共擔、社會共治的國際禁毒合作方案,聯合各國開展國際追逃追贓、打擊電信詐騙等執法行動,全面參與國際和區域合作框架內的執法安全合作,堅定支持和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5

一是從政治方面,明晰了這項創新成果的戰略願景。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將其作為“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的重要內容之一,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重大創新成果和哲學理論,成為新時代國內、國際重要的戰略願景。其中國內層面的核心願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際層面的核心願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者共同構成了未來30年中國大戰略的主幹。從現代歷史視角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就是實現更高程度的現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現代化強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強權政治的現實主義邏輯,可以避免不斷上演大國政治的悲劇,與聯合國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熱烈響應,是中國作為新的引領性國家為世界未來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認識和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戰略願景,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本職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會,並在此基礎上,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時,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化到心靈深處,將責任擔當、合作共贏、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

二是從經濟方面,堅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本國發展是對世界的貢獻,實現本國安全穩定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7億多人口擺脱貧困,被國際社會譽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反觀世界,低增長、低利率、低貿易和低均衡的態勢成為不少國家的通病;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壁壘成為導致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減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貧富差距明顯,8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因此,我國在追求自我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向國際社會提供製度性公共產品,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立足本職工作崗位,不斷推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確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同時,要不遺餘力地推動各國共同發展,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動力。

三是從文化方面,理清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脈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波瀾壯闊的中國外交實踐,是着眼於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進步,是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來超越不同國家、民族和宗教之間的隔閡、紛爭和衝突,強調彼此之間要弘義融利、風雨同舟、命運共擔,契合世界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要進步的真誠願望和崇高追求,責任共擔與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則,包容與可持續發展是目標,合作與共贏是核心,有着適應時代發展的、深刻豐富的理論內涵。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接續傳承千百年的中華文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外交理念。同時,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促進發展。

四是從生態方面,增強了保護美好地球家園的意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並強調“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在“十三五”規劃中,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國生態文明共同體。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任何一個國家所遇到的問題與災難都可能影響周邊國家,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見的全球生態危機、人類健康危機,是一次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衝擊。我國在做好國內防控、化解危機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各國攜手打造“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受到世界衞生組織的推崇和讚譽。作為黨員幹部,不僅要有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帶頭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做到綠色、低碳、環保,而且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積極採取行動應對生態危機的新挑戰,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逐步構築全球治理生態體系。

五是從安全方面,拓展了防範風險的內涵和外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當前,我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認為我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為世界安全穩定做出的貢獻。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國際安全形勢動盪複雜,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難解,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在這種新形勢下,冷戰思維、軍事同盟、追求自身絕對安全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現各國共同安全的“四點主張”,是一條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安全之路。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風險防範意識,始終把維護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隱蔽性、突發性和傳動性風險,緊密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排查潛在風險,進行專項整治,解決突出問題。同時,在謀求我國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用行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6

2019年3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此次講話內容收錄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個專題第六篇《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文章中。細讀總書記的這篇講話全文,筆者深切感受到總書記高瞻遠矚,站在全球高度,希望能與世界各國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堅持和衷共濟,為維護世界和平的新局面貢獻力量。和平與發展是世界永恆的主題,中國始終秉持互尊互信、平等相待、開放包容,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準則。中國是一個講究道德禮儀的國家,歷來崇尚“以和為貴”“以和邦國”,幾千年來,和平早已流進中華民族的血脈,深入中華兒女的骨髓。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國際多個重要場合強調,中國將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年來,我國採取親誠惠容的外交關係,不斷拓展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以實際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當前,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中國一如既往站在大國立場,團結一切力量,努力維護世界和平,在全世界樹立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偉大形象。

堅持互利共贏,為打造開放合作的新格局注入活力。隨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等複雜多變深入發展,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2013年9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並將平等互利、開放合作的對外開放政策一以貫之,在國際上構建了全方位的開放新格局,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了活力,彰顯了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倡議:要深化核能、航空航天、農業食品、醫療衞生、汽車製造等傳統領域合作,加快推動綠色製造、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金融服務、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新興領域合作。中國強烈希望與世界各國緊密聯繫,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

堅持命運與共,為共同營造良好的新環境解決難題。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戰爭,而是極端的氣候,以及突如其來的疾病和自然災害。近些年來,世界各國為了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經濟快速發展,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冰川融化、自然災害頻發、疾病接踵而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極大的破壞。2019年7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辭上向全世界呼籲,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在不斷推動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青山綠水不要金山銀山”的理念,採取深入開展藍天保衞戰、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屏障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為地球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解決了很多難題。中國積極為有一個清潔、安全、和平的生態環境,提供中國智慧。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呵護我們的地球,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地球。我們希望:全世界人民心手相連,守望相助,用勤勞、智慧的雙手不斷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讓子子孫孫都能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7

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戰疫行動,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最好的詮釋。作為黨員幹部,通過反覆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一書,尤其是最後一篇文章《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切體會到,五個堅持、五個建設的內涵明晰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佈局和總路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悟,深刻認識、理解、把握、實踐,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安全五個方面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踐行者、引領者。下面,我從這五個方面入手,談五個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是從政治方面,明晰了這項創新成果的戰略願景。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將其作為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的重要內容之一,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重大創新成果和哲學理論,成為新時代國內、國際重要的戰略願景。其中國內層面的核心願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際層面的核心願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者共同構成了未來30年中國大戰略的主幹。從現代歷史視角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就是實現更高程度的現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現代化強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強權政治的現實主義邏輯,可以避免不斷上演大國政治的悲劇,與聯合國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熱烈響應,是中國作為新的引領性國家為世界未來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認識和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戰略願景,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本職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會,並在此基礎上,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時,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化到心靈深處,將責任擔當、合作共贏、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

二是從經濟方面,堅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本國發展是對世界的貢獻,實現本國安全穩定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7億多人口擺脱貧困,被國際社會譽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反觀世界,低增長、低利率、低貿易和低均衡的態勢成為不少國家的通病;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壁壘成為導致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減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貧富差距明顯,8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因此,我國在追求自我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向國際社會提供製度性公共產品,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立足本職工作崗位,不斷推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確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同時,要不遺餘力地推動各國共同發展,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動力。

三是從文化方面,理清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脈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波瀾壯闊的中國外交實踐,是着眼於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進步,是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來超越不同國家、民族和宗教之間的隔閡、紛爭和衝突,強調彼此之間要弘義融利、風雨同舟、命運共擔,契合世界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要進步的真誠願望和崇高追求,責任共擔與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則,包容與可持續發展是目標,合作與共贏是核心,有着適應時代發展的、深刻豐富的理論內涵。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接續傳承千百年的中華文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外交理念。同時,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促進發展。

四是從生態方面,增強了保護美好地球家園的意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並強調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在十三五規劃中,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國生態文明共同體。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任何一個國家所遇到的問題與災難都可能影響周邊國家,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見的全球生態危機、人類健康危機,是一次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衝擊。我國在做好國內防控、化解危機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各國攜手打造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受到世界衞生組織的推崇和讚譽。作為黨員幹部,不僅要有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帶頭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做到綠色、低碳、環保,而且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積極採取行動應對生態危機的新挑戰,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逐步構築全球治理生態體系。

五是從安全方面,拓展了防範風險的內涵和外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當前,我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認為我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為世界安全穩定做出的貢獻。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國際安全形勢動盪複雜,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難解,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在這種新形勢下,冷戰思維、軍事同盟、追求自身絕對安全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現各國共同安全的四點主張,是一條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安全之路。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風險防範意識,始終把維護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隱蔽性、突發性和傳動性風險,緊密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排查潛在風險,進行專項整治,解決突出問題。同時,在謀求我國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用行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

抗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篇8

“99分”也是打敗仗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必須慎終如始,對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對防控要求不能降低。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防控是一場輸不起也不能輸的人民戰爭,決不可慢一步、掉一分,必須畫好黨羣“同心圓”,掃除復產“絆腳石”,做強科技“支撐軸”,壯大國際“後援團”,鞏固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

畫好黨羣“同心圓”。徹底戰勝疫情,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始終做到黨羣一心是關鍵所在。應當看到,全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持續向好,但是疫魔狡猾、形勢多變,仍要時刻防範反彈風險。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和鬆勁心態,繼續保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根據疫情發展新變化新情況及時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內緊外送、咬緊牙關,奪取疫情防控全面勝利。低風險地區要適度轉移防控重心,重點加強基本民生服務,精準做好因“疫”致貧、返貧人員的幫扶工作,對患者特別是有親人罹難的家庭要加強心理援助,對“鰥寡孤獨廢疾者”要安排好日常生產生活,對奮戰一線的工作人員要組織開展健康體檢,走好“最後一公里”,實現疫情防控、脱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三線出擊”“三戰勝利”。

掃除復產“絆腳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支撐。只有確保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疫情防控才會更加有力。坦率地説,在疫情衝擊下,國內經濟活動驟然“降温”,消費零售、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受到較大影響,個別行業更是面臨停滯風險。要變壓力為動力,搶時間、爭空間,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打足工作“提前量”。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加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各方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信心,提升投資意願、消費意願。從微觀來講,既要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又要及時開闢物流“綠色通道”,打通交通運輸大動脈,暢通經濟社會大循環,還要根據發展形勢調整就業支持政策,就地就近開發一批臨時性、過渡性、公益性崗位,引導就近就業、本地就業,促進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做強科技“支撐軸”。鄧小平同志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既是一場與疫魔較量的阻擊戰,也是一場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科研技術人員爭分奪秒,按下科技戰“疫”快進鍵,以最快時間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分離病毒毒株等基礎性科研工作,跑出了中國“加速度”,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但是,新冠肺炎作為一種新發傳染病,我們對它的認識還比較初步。從哪裏來?如何傳播?還將持續多久?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要組織精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加強傳染源、傳播致病機理等理論研究,儘快研製出安全有效快速檢測設備、診療藥物和防控疫苗,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增強社會信心。要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加強應急科研攻關的指揮、行動、保障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開展疫情發展趨勢研究,建立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案例模型庫,真正做到防範於未然。

壯大國際“後援團”。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註釋。戰“疫”伊始,我們便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佈病毒全基因序列,與全球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分享診療方案、開展技術交流。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國際社會也以不同的方式給予了我們寶貴支持,有的國家傾囊相助,生動詮釋了“禮輕情意重”時代內涵;有的國家領導人不顧感染風險,毅然來華訪問,送物濟困;許多國際組織和民間團體也紛紛伸出援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給比爾·蓋茨的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寫到:“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抗擊疫情,中國決不缺席,中國仍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