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7W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2021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那你知道感動中國2021人物頒獎盛典的心得內容需要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歡迎參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一

曾經的花裙子已在箱底落灰,換來的是奔波在鄉間農舍中她匆匆的身影;曾經的城市霓虹已遺忘在記憶角落,換來的是山路田間摘橘種茶。僅僅因為她是一名共產黨員,曾右拳高高舉起,面對鮮紅的黨旗許下過誓言。也就是這一片初心,讓她忘乎如水芳華、絢爛青春,甚是寶貴生命。

用青春為籌碼,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北師大碩士畢業,這個“響噹噹”的學歷並沒有讓黃文秀迷戀城市的海市蜃樓,她深知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知道,黨需要她,家鄉的人民需要她,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的她,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想用自己蓬勃的青春感染百色沉睡的“過去”,勇敢的用青春這個籌碼振奮了每一位百色老百姓們的心。  用使命扛責任,走在脱貧攻堅的最前線。“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堅毅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為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脱貧攻堅任務,黃文秀始終堅持在脱貧攻堅這場戰役的最前線。在工作中,黃文秀夜以繼日的召開脱貧攻堅“致富帶頭人”研討會,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項目,帶領羣眾發展多種產業,傾其所有,盡其全力,為村民脱貧致富奔走,為打贏脱貧攻堅奮力。

用芳華立誓言,延續共產黨人“先鋒”精神。短暫的芳華,卻彌足珍貴。她的堅毅、堅決、勇敢、無私,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心。“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這是黃文秀日記裏的一句話,正是因為她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了黨的理想之中,才會因為理想的更遠大而快樂和自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是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的楷模。“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讓我們延續共產黨人的“先鋒精神”;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二

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榮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我們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忠於黨、忠於人民”精神。天安門前,94歲老兵李安甫對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無聲告白。在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前夕,94歲高齡的李安甫走進天安門,用手摸一摸城牆,看一看樓裏風景,講一講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當他走

見證了中國如今的輝煌,他又是多麼的欣慰。“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記住老兵李安甫對黨絕對忠誠的這種精神。我們應當像向日葵一樣一直以“太陽”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做到絕對的忠誠。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戰鬥英雄”張富清,他隱藏功名60多年,他經歷過殘酷的解放戰爭,在那種槍林彈雨的日子裏獲得過多次獎勵。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毅然不忘黨的初心,在貧困山區奉獻他的一生。對於張富清同志來説,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是為新中國成立做過貢獻的人,他退役後有許多選擇,可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待在貧困地區,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將質樸節儉、知足常樂作為他堅守的人生信條。張富清將一生都奉獻給黨、國家及人民,他獲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時代楷模”稱號,呼籲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張富清同志學習。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我們應當向“戰鬥英雄”張富清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黨員幹部只有專心致志地工作,心態平和地享受生活,不為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結果,才能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北師大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她畢業之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貧困村居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羣眾脱貧勞心勞累,為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6月16日晚,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別她病重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羣眾,面對危險,她毅然前進,在她返回鄉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發山洪,30歲的青春年華就此消逝。在危險來臨之際,她首先想到的是村裏的羣眾,不聽同事們的勸阻,拒絕病重父親的挽留,前往受災現場,不幸遇難。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不忘黃文秀同志為羣眾事業犧牲,向她學習。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勇於站在革命前線,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敢於面對。面對困難問題,要及時改革創新,鋭意進取,敢於擔當,樂於奉獻。“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做中國共產黨裏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獨自盛開,我們黨員幹部要敢於説出他人不敢説的話,敢於嘗試他人不願做的事,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三

八桂大地眾多優秀的扶貧幹部,以黃文秀為榜樣,用汗水、真情乃至生命,在脱貧攻堅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激勵着全區各族人民同心協力打贏收官之戰。“今天收看電視直播,再次被黃文秀的事蹟感動。”自治區扶貧辦一位幹部説,黃文秀身上閃耀着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的攻堅精神,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大愛精神,自力更生、開拓進取的奮鬥精神,敢想敢幹、勇於探索的首創精神。

三江縣委宣傳部派駐高基瑤族鄉弓江村第一書記楊明説:“作為今年新派出的駐村工作者,我一定要向黃文秀學習,學習她熱愛基層、無私奉獻、踏實肯幹、任勞任怨的精神,從點滴做起,為羣眾辦實事、謀福祉,如期打贏全村脱貧攻堅戰。”

大化瑤族自治縣是全區四個極度貧困縣之一,縣委書記楊龍文説:“我們一直以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激勵全縣幹部,形成‘幹不好脱貧攻堅的黨員不是合格黨員,打不贏脱貧攻堅戰的幹部不是優秀幹部’的幹事氛圍,把脱貧攻堅的主責扛在肩上。”衝刺之年,大化全力圍繞羣眾增收,全力打好產業、就業戰;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打好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四大戰役”;圍繞掛牌督戰目標,打好極度貧困殲滅戰。

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是對黃文秀最好的告慰。“文秀是我的好戰友、好同志,我會用盡全力實現她未完成的願望,帶領村裏的父老鄉親早日脱貧致富!”百坭村現任第一書記楊傑興説,他要繼續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員一道,紮實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各項工作,依託現有的砂糖橘、油茶、清水鴨養殖等產業示範帶,重點謀劃“特色產業+扶貧”模式,打“秀起福地”系列農業品牌,助農增產、增收、增效,讓產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羣眾,不讓一個貧困户掉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黃文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自願回鄉工作,感動並激勵着八桂大地的廣大青年。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18級有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範鍾天説,黃文秀作為當代青年代表,用生命詮釋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堅守扶貧攻堅第一線,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更應該不忘初心和使命,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百坭村村民黃仕京的大兒子在廣西民族大學就讀,小兒子考取了廣西醫科大學,他們家因學致貧,除了正常政策支持外,黃文秀還幫助他申請了“雨露計劃”的5000元補助。黃仕京説:“我常告訴孩子們,要以黃文秀為榜樣,在學校好好學習,積極申請入黨,做一個為羣眾幹實事、謀福利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四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一向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更像一部蕩氣迴腸的激情詩篇,走進了億萬觀眾的心靈,感受着質樸真誠的心聲,讓我們為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讚歎致敬,更凝聚着民族的正能量,點燃着美好的中國夢。

是的,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是一個不缺少英雄的國度,更是一個不吝嗇感動的民族,整個頒獎現場,真情與感動交織,生命與偉大交融。十位“感動中國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風飄揚的旗幟,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吳錦泉弓腰扛背,沐雨櫛風,用粗糙的雙手擦亮了愛心捐贈的“金字”招牌;無私志願者張寶豔、秦豔友夫婦用無盡的善良為千千萬萬的寶貝照亮了回家的幸福征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老人用一生的愛崗敬業創造健康生命的福音;剛剛過世的閆肅老人與人民始終心連心,唱出了一曲感天動地的世紀讚歌……當他們的故事一一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由得感慨,感慨他們的執着堅守,感慨他們的畢生追求,感慨他們的艱辛付出,然而又不難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員,遭遇着人生的坎坷,經歷着命運的磨難,但他們在逆境之中劃出了人生漂亮的弧線,其堅定的信念與崇高的道德就是留給我們最好的一筆精神財富,有了這些,再普通的人生也不會暗淡,再滄桑的命運也會閃光。

整台頒獎盛典,真情湧動,大愛奔湧。愛祖國,愛得矢志不移;愛他人,愛得義無反顧;愛百姓,愛得全心全意;愛家人,愛得熾熱如火。正是有了這份濃濃的愛,才有了工作中的勇於擔當;才有了名利中的淡泊如水;才有了行動中的奉獻自我;才有了家庭中的患難深情。久久地感悟着“感動中國”人物的不凡事蹟,我們不禁汗顏於自身的渺小,為曾經的牢騷滿腹而羞愧,為昨日的貪圖安逸而自責,為以往的追逐功利而檢討。那麼只要行動,就為時不晚,只要追逐的方向不變,只要奮進的動力不減,恪守本職也能昇華價值,堅守平凡也能榮光無限。

感動中國人物,叩響大愛強音。在為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驕傲與感動之際,我們也將面對新一年的明媚征程,不妨也用樸實的雙手擎起愛的火把,不僅照亮腳下的路,也能温暖身邊的人,我們由衷地堅信,愛的力量聚沙成搭,人人獻出一縷愛的春暉,世界則會春暖花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五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_頒獎典禮》終於在_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台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從_年開始,中央電視台就開始製作《感動中國》了。看了這麼多年,發現評選出來的人物和他們的事蹟都有共性。

1、科學家: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忘我工作為國家;

2、醫生:醫術高超,人格高尚,為患者省醫藥費;

3、教師:為教育放棄家庭,放棄前途,堅守在貧困山區;

4、見義勇為者:很多獲獎者為救別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間慈善貢獻者:生活簡樸,心繫慈善公益;

6、警察或軍人:堅守崗位,不顧個人安危;

7、母親:平凡的母愛,但是很偉大;

不説了,雖然每一期的感動都大同小異,但是這仍然是一檔傳播正能量的好節目。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六

張桂梅---“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華坪縣女子高中的創辦者,華坪縣孤兒院院長,少年喪失母親,青年喪父,中年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患重病卻始終堅持上課……這就是我對她最初的瞭解,或許很多人對張桂梅的瞭解都只停留在這,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難道她不要命了嗎?她究竟為了什麼?但是隨着宣講的不斷深入,隨着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是那些貧困山區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兒的“媽媽”。我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張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崗位,幹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桿,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她,病魔更沒有讓她倒下,她擔負起了一個偉大母親的責任。她用赤誠的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女子的人生夢想,這一刻我打心眼裏敬佩她,她無愧於“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一身榮譽。

“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的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奉獻給學生和孤兒,這些事蹟正如他所説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正是因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報,才造就了一片“綠洲"。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張桂梅老師的崇高精神猶如一棵蒼天大樹,供人們歌頌,更是我們黨員學習的楷模。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七

樊錦詩先生圍繞守一不移、擔當使命、探索進取、永遠在路上四個方面,結合親身經歷,詳細介紹了一代代莫高窟人為傳承弘揚敦煌藝術瑰寶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時還與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富生動,讓廣大領導幹部對於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敦煌市領導幹部學習先進榜樣、普及敦煌文化知識的熱情。樑建明等領導在敦煌市分會場收聽收看了會議實況。

據瞭解,樊錦詩先生自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為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榮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文物保護領域終身成就獎、薪火相傳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同時,還在前不久獲得了第四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

樊錦詩一直很忙,從北京到香港、從廈門到巴黎……但她心裏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她説。

“對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無比廣闊,內容無限豐富。越研究越覺得,老祖宗留下來了世界上獨有的、多麼了不起的東西!”樊錦詩説。

是吸引,更是責任。這座千年石窟曾歷經磨難,成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常書鴻、段文傑等前輩白手起家、投身沙海,為保護敦煌傾盡一生心血。  “老先生們明明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偏偏歷經千辛萬苦留在敦煌,他們就是精神符號。東西壞了還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沒有了。‘莫高精神’是我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樊錦詩説。

如今,莫高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大城市比還有不小差距,卻仍有年輕人不斷踏着前輩的足跡來到敦煌,甘願奉獻。他們説,“莫高精神”已經成為文物以外的“第二寶藏”。

“幹了一輩子,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兒”樊錦詩充滿感情地説。